书城军事解放军战斗的故事之五——打过长江的故事
29719900000018

第18章 三人俘敌一百三

1949年12月中旬,我刘邓大军在第1野战军的配合下,把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支"王牌"部队---胡宗南集团围困在成都地区。我第5兵团第16军奉命前往消灭成都外围胡宗南的第1军。

第16军第138团刚到成都西南方向的蒲江县,就接到上级通知,原地待命,抓紧时间做饭,两小时后行动。

大家正忙着烧火做饭,米刚下锅,上级又令部队立即出发,急行军向成都靠拢,围歼企图向西康方向逃窜的胡宗南第1军一部。部队立即收拾行装,向成都方向奔去。

即将出发时,团首长临时决定,由直工股长周青、通信连文化干事赵康泰和另一文化干事任代海组成3人小组。主要任务是动员群众,组织担架队,以备战斗时使用。首长吩咐,行动要快,注意工作方法。

这3人小组来到一个叫张家湾的村庄(约有40户人家)边,发现村里四处冒烟,群众乱哄哄的,还不时地传来哭叫声。他们3人立即隐蔽在路旁的沟里,察看动静。这时,一个瘦高个约20岁的国民党兵,手持一支冲锋枪,从东侧一个村庄向张家湾走来。真是天赐良机。他们3人商定,活捉他。当这个兵走近时,猛扑上去把他按倒在地,抓了起来。经过审问,他供认姓张,是到前村(张家湾)找一个姓王的突击营长接头,并供出村里有国民党兵130来人(包括10几个连排军官),不属一个建制单位,是由打垮的国民党散兵临时凑在一起的。

3人小组了解这个情况后,认为坚决消灭这股敌人是无疑问的。可是怎么办?我们部队已走出20多里了,找其他部队来也远水不解近渴。他们3人一商议,决定自己干。他们分析了敌情,认为敌人大势已去,似秋后的蚂蚱,政治上不得民心,腐败透顶;战场上屡吃败仗,已成惊弓之鸟。当前,我大军将蒋介石最后的所谓"王牌"部队围得水泄不通,敌军心涣散。目前对这些敌人只要略施小计,便可使其土崩瓦解。他们制定了智取的方案。

首先对这个姓张的散兵进行教育。通过教育,他表示愿为我军出力,争取立功赎罪。接着给敌王营长写了封信,大意是:蒋介石的几百万大军已被我强大的人民解放军摧垮了,只剩下一个胡宗南集团,也处于我军的重重包围之中,灭亡之日,屈指可数,继续顽抗,与人民为敌,必将是死路一条。你要审时度势,只有放下武器,投靠我军,才是唯一出路。我军宽待俘虏的政策你早知晓。给你1个小时考虑,如肯投降,把部队带到村南站队,枪支放在后侧,否则后果自负。信写好后叫这个散兵送去,亲自交给那个营长。

整整1个小时过去了,还没有动静。3人小组每个人都有些紧张。是不是那个散兵报告了敌人?经分析,确认这散兵不知道我方有多少人。如果他知道我方只有3个人,就不会这样听从我3人小组指挥了。

他们决定再施一计,3个人分别到三个方向,各找一处有利地形隐蔽起来,赵康泰向村东,周股长向村北,任干事向村西,从三个不同方向连续打了几枪,以此迷惑敌人。清脆的枪声划破长空,在平静的大地上回荡这一着果然见效。不到15分钟,以敌营长为首的一群散兵纷纷来到村外,武器放在后侧,在村南排成一队。这时,他们3人两人看押俘虏,一人迅速卸下敌人的枪栓用绳子捆在一起,空枪让俘虏们背着。出发前,3人向俘虏讲了我军的政策,同时也严厉地指出,如果谁胆敢不服从管理,就地枪毙!他们有意让敌营长走在最前面,便于观察其动向。离开张家湾走向大路时,敌营长发现我方仅3人才大梦初醒。在押送的路上,他总是四处张望,一会儿挽挽裤腿,一会提提鞋,做些小动作,企图趁我不备夺路逃跑。我方早有准备,对他严加看押,并正言厉色地斥责他":你要老实从命。否则,首先枪毙你!听清楚了吗?"敌营长立刻收敛,老实多了。

就这样,我方3人押着130个俘虏,走了30多里路,顺利地到了在蒲江县西崃场所设的俘虏集中营。把俘虏交接完毕后,3人怀着愉快的心情追赶大部队,去执行新的任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