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势时不要咋咋呼呼
佛教讲,人的一生就是受苦受难的过程。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来信奉这个观点。但是,你要谋求发展,就要处处小心谨慎,稳步前进,夹起尾巴做人。话虽然是粗俗了一些,但里面包含的大道理还是需要我们去领悟的。
三国时期曹操的着名谋士荀攸智慧超群,谋略过人,他辅佐曹操征张绣、擒吕布、战袁绍、定乌桓,为曹氏集团统一北方、建立功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在朝二十余年,能够从容自如地处理政治漩涡中上下左右的复杂关系,在极其残酷的人事倾轧中,始终地位稳定,立于不败之地,就在于他能甘于淡泊缄默。曹操有一段话形象而又精辟地反映了荀攸的这一特别的谋略:“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可见荀攸平时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内对外,对敌对己,迥然不同。参与军机,他智慧过人,连出妙策;迎战敌军,他奋勇当先,不屈不挠。但对曹操、对同僚却不争高下,表现得总是很谦卑、文弱、愚钝、怯懦。有一次,他的姑表兄弟辛韬曾问及他当年为曹操谋取袁绍冀州的情况,他却极力否认自己的谋略贡献,说自己什么也没有做。史家称赞他是“张良、陈平第二”,但他本人对自己的卓着功勋却是守口如瓶,讳莫如深,从不对他人说起。他与曹操相处二十年,关系融洽,深受宠信,从来不见有人到曹操处以谗言加害于他,也没有一处得罪过曹操,使曹操不悦。建安十九年荀攸在从征途中善终而死,曹操知道后痛哭流涕,说:“孤与荀公达周游二十余年,无毫毛可非者。”并赞誉他为谦虚的君子和完美的贤人。这都是荀攸避招风雨,精于应变的结果。
避招风雨的应变策略,初看起来好像比较消极。其实,它并不是委曲求全、窝窝囊囊做人,而是通过少惹是非、少生麻烦的方式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特长。同时,对于一些谋士来说,运用避招风雨的策略,不仅可以保命安身,还可以求得一个好的终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千古良辅张良,在功成名就时,汉高祖让其择齐地三万户为封邑。那时,连年战争,人口锐减,粮食奇缺。齐地素以富饶着称,对于立国不久、困难重重的汉朝来说,齐地的三万户是个极为丰厚的食禄。然而,张良却婉然谢绝了刘邦的厚赐,只选了万户左右,受封为“留侯”。张良置荣利而淡之,行“避招风雨”术,其明哲保身的用心可谓良苦。
正确对待错误的态度是知过能改
谁都难免会在前进的途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过错,对一个想要达到既定目标、追求成功的人来说,正确对待自己过错的态度应当是:知过能改。
工作中,当你不小心犯了某种错误时,最好的办法是积极、坦率地承认和检讨,并尽可能快地对事情进行补救。只要处理得当,这既能为阻止事态的发展赢得时间,同时也可以取得更多人的理解和尊敬。
人们都有一种本能意识,喜欢为自己辩护、为自己开脱。真正地达到知过能改并不容易,其首要原因是虚荣心在作祟。一向认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不错,很少有失误发生,久而久之,自然养成了“一贯正确”的意识,一旦真的出现过错,则在心理上难以接受。出于对面子的维护,人们会找理由开脱,或者干脆将过错掩盖起来。
另外是怕影响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威信及信任。其实,如果作为下级,敢于正视自己的过错,可能更会得到领导的赏识与信任;如果作为上级,丝毫不掩饰自己的过错也会使下属对自己更加敬重,从而提高自己的威信。
知过能改是一种积极向上、积极进取、谦虚、好学的人生态度。只有当你真正认识到它的积极作用的时候,才可能身体力行地去闻听别人的善意劝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而不致为了一点面子去嫉恨和打击指出自己过错的人。
格里,克洛纳里斯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一个货物经纪人。他在给西尔公司做采购员时,发现自己犯下了一个很大的错误。有一条对零售采购商至关重要的规则是不可以超支账户上的存款数额。如果你的账户上不再有钱,你就不能购进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账户填满——而这通常要等到下一个采购季节。
那次正常的采购完毕之后,一位日本商贩向格里展示了一款极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这时格里的账户已经告急。他知道他应该在早些时候就备下一笔应急款,好抓住这种叫人始料未及的机会。此时他知道自己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放弃这笔交易,而这笔交易对西尔公司来说肯定有利可图;要么向公司主管承认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请求追加拨款。正当格里坐在办公室里苦思冥想的时候,公司主管碰巧顺路来访。格里当即对他说:“我遇到麻烦了,我犯了个大错误。”,他接着解释了所发生的一切。
尽管主管不是个喜欢大手大脚花钱的人,但他深为格里的坦诚所感动,很快设法给格里拨来了所需款项。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顾客欢迎,卖得十分火暴。而格里也从此事汲取了教训。
反过来,认为自己承认了错误便是承认自己无能、很丢面子,从而隐瞒事实真相,这样做不但会贻误对错误的补救时机,而且还会引起上司或他人的反感、嫉恨和不满,甚至因此而影响自己的前途。
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
所谓的“低姿态”,讲的是我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的平和、谦逊、圆融及忍让。有些时候,这种低姿态对于保护自我及既得利益不受损失是必不可少的。
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一尊被称为“镇馆之宝”的跪射俑前总是有许多观赏者驻足,他们为跪射俑的姿态和寓意而感叹。导游介绍说,跪射俑被称为兵马俑中的精华,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杰作。
仔细观察这尊跪射俑:它身穿交领长衣,外披黑色铠甲,胫着护腿,足穿方口齐头翘尖履。左腿蹲曲,右膝跪地,右足竖起,足尖抵地。上身微左侧,双目炯炯,凝视左前方。两手在身体右侧一上一下做持弓弩状。据介绍:跪射的姿态古称之为坐姿。坐姿和立姿是弓弩射击的两种基本动作。坐姿射击时重心稳,省力,便于瞄准,同时目标小,是防守或设伏时比较理想的一种射击姿势。秦兵马俑坑至今已经出土清理各种陶俑一千多尊,除跪射俑外,皆有不同程度的损坏,需要人工修复。而这尊跪射俑是保存最完整和唯一一尊未经人工修复的兵马俑,仔细观察,就连衣纹、发丝都还清晰可见。
跪射俑何以能保存得如此完整?导游说,这得益于它的低姿态。首先,跪射俑身高只有1。2米,而普通立姿兵马俑的身高都在1。8~1。97米之间。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兵马俑坑都是地下坑道式土木结构建筑,当棚顶塌陷、土木俱下时,高大的立姿俑首当其冲,而低姿的跪射俑受损害就小一些。其次,跪射俑做蹲跪姿,右膝、右足、左足三个支点呈等腰三角形支撑着上体,重心在下,增强了稳定性,与两足站立的立姿俑相比,更不容易倾倒而破碎。因此,在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岁月风霜后,它依然能完整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由跪射俑想到处世之道。初涉世的年轻人往往个性张扬,率性而为,不会委曲求全,结果可能是处处碰壁。而涉世渐深后,就知道了轻重,分清了主次,学会了内敛,少出风头,不争闲气,专心做事。就像跪射俑一样,保持生命的低姿态,避开无谓的纷争,避开意外的伤害,更好地保全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
我们要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适当的低姿态,绝不是懦弱和畏缩,而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人生的大智慧、大境界。
身价飙升时别忘悠着点
有一位跟随老板在商海中打拼了十几年的廖先生,尽管已过了不惑之年,但最后毕竟还是做了他为之奋斗了多年的公司业务主管。可令人惊讶的是,正值年富力强且颇有胆识与阅历的他,此时却不得不离开他服务了15年的公司。
15年前,他来到这家小电器行的公司工作。廖先生忠诚能干,甚得老板的器重。寥先生颇有“士为知己者死”的豪气,每天不计报酬、不辞辛苦地做事。老板也未亏待他,两人情同手足,事业也因此不断发展壮大。
后来公司扩大,进口外国家电,廖先生花了半年时间建立了全省的经销网,可说备尝艰辛,老板对他的表现相当满意,待遇薪水也是不断增加。
当公司具备一定的规模,新人也不断成长的时候,廖先生的担子放了下来,开始有空休假旅游了。在老板的指示下,他把很多重要工作交出去,成为一个“德高望重”的“元老”,他对自己能在立下战功之后享“清福”也大为满意。谁知半年后,老板拿了一张支票放在他桌上,要他离开这家公司……
廖先生对此十分不理解,但在朋友及老部下的点拨下,他对个中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虽感到遗憾,但也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老板都会“杀功臣”,但功臣被“杀”,也总是有原因的。
就老板来说,有的纯粹是出于私利,不愿功臣来分享他的利益,抢他的光芒;有的老板是为了保持唯我独尊的绝对成就感;有的则认为“兔子”死了,“狗”已经没用了,而打天下的功臣也有点碍手碍脚,所以就决定把功臣扫地出门。
就“功臣”来说,有的自以为帮老板打下了天下,自己可以握重权、领高薪,甚至威胁老板顺从自己的意志;有的因为功绩不凡,颇受属下爱戴,因而结党营私,向老板勒索权利;有的则不断对外炫耀自己的功绩,忘了老板的大架之身……
总之,功臣让老板产生威胁感、被剥夺感,老板自尊被损,又不愿功臣成为负担,于是不得不假借各种名目把功臣“杀”掉。
不过,再怎么说,“杀”之事总是令人伤感。但一个人若有能力,也不必拒做功臣,倒是天下打下来之时,自己的态度要有所调整。
急流勇退,另谋出路。功臣不会必然被“杀”,但被“杀”的可能性永远存在,因此与老板共处得越久,危险性越大,不如在老板还珍惜你时,以最光荣风光的方式离开,为自己寻找另一片天空!也许你走不掉,至少这个退的举动也是一种甘于低就的表态,老板会欣赏你这个举动的。
隐姓埋名,不提当年勇。也就是说,如今只有老板的名字,你的名字消失了,一切荣耀归于老板,你从此“没有声音”!也不可提当年勇,你一提,不就在和老板争风头吗?他是不会高兴你这么讲话的!
淡泊明志,终生为臣。利用各种时机表现自己的胸无大志,无自立为王的野心,永远是老板的人。你若野心勃勃,老板怕控制不了你,又怕商机被夺,迟早会对你下手的!
与时俱进,自显价值。很多功臣认为自己不必再做什么了,然后成为退化的一群,因而被“杀”!因此要保全,必须随时显露自己的价值,让老板觉得少不了你,否则一旦成为废物,就会被当成垃圾丢掉,谁在乎你曾是功臣呢?
廖先生的遭遇显然是他从没考虑过的。尽管他令人同情,不过,恐怕他在做人方面也有需要检讨的地方。
在这个问题上,一些大成就者“棋高一招”。孙武是我国春秋战国时的着名军事家,当时楚国一直是全中原诸国畏惧的大国。孙武所在的吴国根本不是它的对手,但却在孙武的策划下击败楚国并打下了国都郢都,致使楚国长期一蹶不振。
破楚凯旋,论功当然孙武第一,但是孙武非但不愿受赏,而且执意不肯再在吴国掌兵为将,下决心归隐山林。吴王心有不甘,再三挽留,孙武仍然执意要走。吴王乃派伍子胥去劝说,孙武见伍子胥来了,遂屏退左右,推心置腹地告诉伍子胥,说:“你知道自然规律吗?夏天去了则冬天要来的,吴王从此会仗着吴国之强盛四处攻伐,当然会战无不利,不过从此骄奢淫逸之心也就冒出来了。要知道,功成身不退,将有后患无穷。现在我非但要自己隐退,而且还要劝你也一道归隐。”
可惜伍子胥并不以孙武之言为然。孙武见话不投机,遂告退,从此,飘然隐去,不知所终。
后来,果如孙武所料,吴王穷兵黩武,不恤国力,最后身死国灭。而那个不听孙武劝告的伍子胥却早在吴国灭亡之前就被吴王夫差摘下头颅挂在城门上了。
所有的历史事件虽然都已化做烟云,但它带给人们的警示却是永存的,对我们理性地处世有极大的帮助。
低调做人是一种修养
低调做人是一种境界,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去留无意的胸襟,一种宠辱不惊的情怀。甘于低调做人者,总能以平常心面对喧嚣的世界,纷扰的人群,在为人处世上从不表现出骄慢、卖弄和过分张扬的姿态来,而是把自己的举止言行融于常人当中,并始终把自己看作是社会上普普通通、实实在在的一员。这不仅是一种做人的标准,也是一门做人的艺术。
除了无行为能力者外,我们绝大多数人都迟早要融入社会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在社会上如何才能做到既生活得坦然、潇洒,又行走得游刃有余,避免遭受打击和伤害呢?要知道,我们所面对的这个社会有着各种各样的条条框框,你只有符合了这些条条框框的要求,才有资格跨进社会门庭,实现壮丽人生。
孟买佛学院是印度最着名的佛学院之一。这所佛学院之所以着名,除了它的建院历史久远、建筑辉煌和培养出了许多着名的学者之外,还有一个特点是其他佛学院所没有的。这是一个极其微小的细节,但是,所有进入这里的人,当他再出来的时候,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细节使他们顿悟,正是这个细节让他们受益无穷。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细节,只是许多人都没有注意:孟买佛学院在它的正门一侧又开了一个小门,这个小门只有一米五高、四十厘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学会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了。
这正是孟买佛学院给它的学生上的第一堂课。所有来校的新生,教师都会引导他到这个小门旁,让他进出一次。很显然,所有的人都是弯腰侧身进出的,尽管有失礼仪和风度,但是却达到了目的。教师说,大门当然出入方便,而且能够让一个人很体面很有风度地出入。但是,有很多时候,我们要出入的地方并不都是有着壮观的大门的。这个时候,只有暂时放下尊贵和体面的人,才能够出入。否则,有很多时候,你就只能被挡在院墙之外了。
佛学院的教师告诉他们的学生,佛家的哲学就在这个小门里,人生的哲学也在这个小门里,尤其是通向这个小门的路上,几乎没有宽阔的大门,所有的门都是需要弯腰侧身才可以进去的。
我们不全是佛教徒,但我们同佛教徒一样,要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要使自己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风顺,少遇挫折,学会“弯腰、低头、侧身”,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不可少的修炼,而低调做人正是这种修炼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