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两性关系只爱一个人
30048400000002

第2章 得成比目何辞死(2)

一家有女百家求,何况,她是如此的窈窕淑女。父亲看其中有 才貌家境都非常了得之人,非常动心,而她却坚决不允,说:我已 心系于他,绝不另嫁他人。

他听说了这件事,心中万分歉疚,于是立刻打道回府,和她成亲。

没有红烛高照,没有高朋满座,没有丰厚诱人的聘礼和流光溢 彩的嫁妆,他们就这样人了洞房。在他们眼里,两情相悦,比什么都重要。婚后,他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做起了贩卖畚箕的小生意, 他们相亲相爱,倒也怡然自得。

后来,生意难以为继,她便和夫君商量着,到杭州卖字画。起先,他不同意她在外抛头露面,可实在想不出别的办法,只好允了。

虽然不施粉黛,可在西湖边上卖画的她,依然明眸如水,双眉如黛,美似湖中亭亭的荷花。一些孟浪之徒、狂蜂浪蝶,不免前来 骚扰纠缠,可她不卑不亢,不温不火,于不动声色中,将那些人一一打发。

日子久了,她渐渐有了一些名气。钱谦益的爱妾柳如是亦成了她的密友。柳如是总在绛云楼里会客宴宾,名流雅士,济济一堂,柳如是建议她不如陪那些文人名士唱诗吟对,这样就可以讨些赏 钱,生活无忧,可她断然拒绝了。她虽然和名门贵族交往,但决然 不肯出卖自己,做个诗妓,卖笑养家。她爱自己的夫婿,也永远遵守自己的承诺。

她依然在西湖的湖光山色中卖画,和他过着清贫却相爱的生 活。钱谦益说她:“媛介虽穷,清诗丽画,点染秀山媚水之间,未 尝不是一件乐事呀!”她听说之后,立刻赋诗一首,表达对钱谦益的感谢:

懒登高阁望青山,愧我年来学闭关。

淡墨遥传缥缈意,孤峰只在有无间。

这个名叫黄媛介的美才女,就这样平平淡淡、清贫地和她的夫婿度过了一生。

黄媛介(生卒年不详),字皆令,嘉兴人,明末女画家、诗人,工诗赋,又善画山水,艺术作品遗存到现代的有《流虹桥遗事图》。

唯有爱卿惹相思

李世民就是这样爱着长孙皇后——

爱到失态,爱到失控,

爱到忘记了自己的身份,忘记了皇室的规矩。

她13岁的时候嫁给17岁的他。他们鹣鲽情深。后来,他做了皇帝,她成了皇后。她简朴、好学,胸怀大度。

他们的感情非常深厚,他每天下朝回到她身边,都会给她说各种国家大事。而她却说,我是妇道人家,不能插手国家大事。他不管,继续说,她就永远保持沉默。

因为对她的宠爱,他想给她的亲朋加官晋爵,却被她拒绝了。 她说,他们并没有对国家做出什么贡献。

有一段时间他病了,她把毒药缠在腰间,打算只要他有不测,立刻追随他而去。

因为操劳过度,她重病缠身,似乎没有好起来的希望,她的儿子告诉她,可以通过大赦天下来给她祈福。她却教训儿子说,大赦天下是国家的大事,怎么能因为我一个妇道人家乱了天下之法!他听了之后,感动得痛哭流涕。

她是那样贤德,那样深明大义,就连临薨之时,也告诉他说, 不要厚葬,不要让家族成员担任朝廷要职。

虽然他万般不舍,可她还是一缕香魂幽幽去。那一年,她只有35岁。

她下葬之后,他让人在她的陵墓旁修了房子,以前的宫女,依 然在那里侍候她,似乎她依然活在世间。他在宫中,修了高台,每 日站在台上眺望“她”。几个月内,他都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 宵废寝。在那个夫不祭妻的年代,作为九五之尊,可见他对她是多 么的一往情深。他把自己的痛苦在朝上告诉了大臣,说道:我也知 道作为皇帝,这个样子定会遭人耻笑,可我实在是情不自禁呀。

她为他生下了7个子女,他为了聊解相思,就把没有成年的两 个子女接到自己身边,亲自抚养,这样的行为,可以说是自古唯一。虽然他有后宫佳丽三千,可却再也没有一个人得到过他的恩宠,未能生下一男半女。他批阅奏章的时候,把她的女儿晋阳公主 抱在膝盖上,那时候,孩子只有一岁多。可惜,晋阳公主12岁就 死了,他哭了一个多月,一天要哭泣十几回,悲伤之情无法阻挡。

他带着大臣们去扫墓,看到她的墓地,顿时泪如雨下。他对丞相魏征说道,皇后走了,我以后可怎么办啊?魏征说,陛下扫墓不先祭奠先祖,却先哭自己的妻子,这成何体统啊?可是,他就是情 不自禁。

他把她的儿子立为太子,请了许多老师专门教导太子。就算是这样,他仍然不放心,吩咐太子住在自己寝宫的侧殿,并每天手把手地教太子怎么做皇帝。

后来,他临幸了妃子徐惠,并非常宠爱,但也是因为徐惠模样 长得像她,为人处世也非常像她。他不断地提升徐惠的位置,但皇 后的位置,永远空着。

他死之后,和她葬在了一起。因为他对她许诺过,他们一定要死而同穴。

李世民(公元599年一649年〕,汉族,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唐朝第二位皇帝,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他平 定乱世,开疆扩土,文治天下,文韬武略,开创了历史上著名的 “贞观之治”,为后来实现“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中国 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人称千古一帝,一代明君。

长孙皇后(公元601年一636年〕,唐高宗之母,谥号文德皇 后。长安人,祖先为北魏拓跋氏,隋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她 爱好读书,通达礼仪,13岁时嫁给李世民为妻。她善于借古喻今, 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

莫道美人不销魂

有时候,有些背叛不是背叛,

而是更高形式的忠贞,

是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

有些人,你还没见到他(她),可你已经深深地爱上了他(她)。

赵明诚就是这样。他读过李清照的词,为她深深折腰。她是沉醉不知归路的调皮女子,她是绿肥红瘦的窈窕佳人。赏灯会上,他见到了朱门小桥边冰清玉洁的她,就这样,深深地坠人了情网。

李清照的父亲是礼部侍郎,赵明诚的父亲官至宰相。他和她,年龄相仿,情趣相投,仿佛老天让他们来到世间,就是为了遇到对方。

他20岁的那年,两人结婚了。婚后,一切都是那样完美。他 们吟诗,收藏,还编了一本《金石录》。每天晚上,他们秉上红烛,开始工作:鉴定那些书画文物;整理书籍,两个人还常常竞赛,比如说出某书某页某行的内容,如果谁说错了,就给对方煮茶,然后 毕恭毕敬地献给对方,偶尔,也会淘气一下,把茶水倒在对方的怀里。

可是北宋皇朝巳经濒临末日,金兵攻人汴梁,他们只能从山东 逃到金陵,不幸赵明诚不久就因病去世了。直至那一年,他们已经相守近30年。

李清照伤心欲绝,恨不得随赵明诚而去。可是,她的手中,有许多古董,那是赵明诚一生的心血,她不忍心看着它们白白落人敌 人之手,更不忍心看着它们毁于一旦。

于是,她带着那些古董,辗转流浪,四处躲藏。

这时,李清照遇见了张汝舟。他对她大献殷勤,后来,不食人间烟火的她竟然嫁给了他。

这一切,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顿时对她鄙夷、唾弃、谩骂。 那个年代,都说好女不侍二夫,何况,赵明诚那么优秀,那么有才 华,和她伉偭情深,而张汝舟,只是一个粗鄙的小官。可她毫不犹豫。

3个月后,她却忽然提出离婚,并把他告到了官府。在那个年代,一个女人再嫁,就巳经名声扫地了,而她,竟然还主动要求离婚。

这时候,一切才真相大白。

她嫁给张汝舟,其实只是想要保护赵明诚留下来的那些古董。 而张汝舟娶她,也是想侵占这些古董。她不给他,他就骂她,打她,甚至,想要把已经年老色衰的她置之死地。

她毫不犹豫地反抗了。不顾颜面,不顾舆论,不顾一切,冒天下之大不韪。

后来,她守着那些他留下的东西,直到花甲之年,直到死去。

李清照(公元1084年一1155年),今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号 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

赵明诚(公元1081年一1129年〕,字德甫(或德父),密州 诸城(今山东诸城龙都街道)人,宋徽宗宰相赵挺之第三子,北宋 著名金石学家、文物收藏鉴赏大家及古文字研究家。

举案齐眉两相倚

梁鸿每天臼米,妻子孟光每天洗刷衣裳。

吃饭的时候,孟光把饭菜放在一个托盘里,

举到眉毛之上递给梁鸿。

相敬如宾,我的眼里只有你。

他——梁鸿,曾是官宦人家的子弟,却因为家道中落,父亲暴亡而成为孤儿。他靠放猪为生,却因为做饭时看书太投人,不小心失火,烧毁了邻人的房屋。他一一登门谢罪,并表示无钱赔偿,愿意一直给受害邻居干活,直到和需要赔偿的钱数抵消。

他的美名顿时流传开来,人们见到他,都会尊称一声“先生”。

她一一孟光,长相丑恶,皮肤黧黑,眼睛细小,可品行如明月,高洁如霜菊。许多人登门求婚,她不允,一直到30岁,仍然待字闺中。别人问她,你究竟想要个什么样的?

她说,我非梁鸿那样的不嫁。

他听说了这个冰雪般女子的故事,于是登门求亲,与她结为秦晋之好。

她嫁来的那一天,珠光宝气,凤冠霞帔,好不光彩照人。他却悄悄走回屋子,一连七天都没理她。

第七天,她忍不住问他,你为什么不理我,是因为我的长相太丑吗?

他说:我原本以为我娶的是个不慕虚荣、生性高洁的女子,没想到,你却是这样浮华奢侈!

她笑了,脱下华服,换上布衣,说道:我只是试探你一下罢了。

他们生活一段时间之后,就跑到霸陵山中隐居。在乱石之中, 搭了一个茅草棚,两人每天耕种、缝补,其乐融融。

可慢慢地,慕名来拜访他们的人越来越多,于是,夫妻俩只好 向东更偏僻的地方搬去。

梁鸿作了一首诗,得罪了皇帝,皇帝差人追杀他们,梁鸿带着孟光逃到了江苏的一个地方,在一个叫皋伯通的人家中打工。梁鸿 每天臼米,妻子孟光每天洗刷衣裳。吃饭的时候,孟光把饭菜放在 一个托盘里,举到眉毛之上递给梁鸿。

这一幕被皋伯通看到了,他立刻感觉到,这夫妻俩并不是一般 人,于是,将他们尊为上宾,让他们永久地住下去。

皇帝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也想明白了,觉得梁鸿是一个有才之人,于是命令各地寻找梁鸿,想要给他加官晋爵。

梁鸿和孟光双双拒绝了。他们一直生活在皋伯通的家中,直到梁鸿重病离世。之后,孟光带着孩子回到了老家扶风,从此,她再也没有嫁过人。

梁鸿和孟光举案齐眉的故事,就这样成了人间无数夫妇羡慕和效仿的榜样。

梁鸿(生卒年不详),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东汉贤士。

孟光(生卒年不详),梁鸿之妻,“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

有目无目皆为妻

就算她眼睛看不见,他也依然爱她。

因为,她是他的妻子。

妻子,这个温暖的称呼,

在刘庭式的生命里,他只给一个人。

他是个再普通不过的秀才,与同自己年龄相仿的同乡女子订了婚。

5年后,他登科做官,而她却不幸因失去父亲悲痛过度而双目失明。那时,女方家道中落,加上还没有过门,女方家便不敢再提 完婚的事情。而女子也以为,他一定会抛弃自己,重找貌美如花的健康女子了。

人人都劝他,你现在高官厚禄,怎么能娶双目失明的女子呢?不如娶她美貌的妹妹。

他说,那怎么可以呢?当初,我把心给了她,就不能再给别人。

他义无反顾地娶了她,和她生儿育女,恩爱有加。就算是在家里,他也牵引着她走路,生怕她磕到,绊倒。

她在他的呵护下,度过了幸福的一生。后来,她走了,他悲痛不已,再也没有娶妻。

他在苏轼府中任职时,一天,苏轼问他:悲伤是因为爱,爱是因为美丽,你娶了她,她是个盲女,这只是一种道义罢了。你的爱从哪里来呢?她死了,你的悲伤又从哪里来呢?

他说:我只知道,我妻子死了。她眼睛看得见,是我的妻子; 眼睛看不见,也是我的妻子。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因为美貌所以才爱她,因为爱她才悲伤,美貌减少了,爱也就少了,悲伤也就少了。难道世间所有漂亮的女子,都可以做妻子吗?

这一番话,让苏轼无话可说。

他就这样守着自己对盲妻的爱,一直到自己死去,也没有改变。老年的时候,他隐居在庐山之上,直至死去。

他,就是刘庭式。

刘庭式(生卒年不详〕,字得之,宋朝齐州人,举进士。

千秋犹记再生恩

他们虽然是帝王皇后,可他们的情感,

和任何一对相濡以沫、忠贞不渝的伉俪,没有区别。

他曾是沿门乞讨的小和尚,后来成为她义父帐下的小卒。她的义父看出他非凡过人,于是将她许配给他。那一年,他25岁,她 20岁,正是最美好的桃李年华。

她有一双大足,温柔贤惠,端庄秀丽,对他无比体贴。当她的义父有些猜忌他时,她花掉自己所有的积蓄,讨好义母,好不容易 消除了义父对他的误会。他被关了起来,她怕他没饭吃,把刚出笼的馒头藏进衣服里送给他,胸脯却被烫伤了。后来,他对群臣说, 她送的这些,是芜蒌豆粥,滹沱麦饭。

他整天南征北战,可粮食少得可怜,她把粮食都留给他,自己 却忍饥挨饿。有一回,他和敌人对垒,被敌人击中了,她背起他就 跑,一直跑了好几里路。他在前方打仗,她就在后方做鞋做衣服; 他打了胜仗,她马上拿出家中的财物犒劳将士。

他40岁的时候做了皇帝,自然地,她被封为皇后,可她依然 每天亲自料理他的衣食住行。别人劝她不要那么劳累,她说,这是 做妻子的本分。在他面前,她仍是个普通的妻子。

当上皇后的她保持节俭,从不铺张浪费,并且每天都叫女官教自己读书,了解历代名女的事迹,以此来要求自己。

她从来不参与朝政,却会默默地做一些安定朝廷和民心的事 情。她不让他滥杀无辜,让他善待大臣,在饥荒时节赈灾于民,对下人礼遇以待,因此她受到了百姓们的喜爱。

他感激她所做的一切,想给她的亲人加官晋爵,但被她拒绝 了。她说,封外戚容易乱政,不是好事。他只好加封她早已逝去的父亲为王。

后来,她得了重病,眼看不久于人世,她却不准他叫太医医治自己。因为她知道他脾气暴躁,如果她吃了药而没有好转,他定会杀死那些太医。就这样,不久之后,她就薨了,时年51岁。

他曾经把她比作唐太宗的长孙皇后,她薨后,他赐给她明代皇后最长的谥词:孝慈贞化哲惠仁徽成天毓圣至德高皇后。也只有她,唯有她,才配得起。

他再也没有册封过皇后,在他心目中,她才是他永远的、唯一的皇后。朱元璋与马皇后,他们虽然是帝王皇后,可他们的情感,和任何一对相濡以沫的伉俪,没有区别。

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公元1332年一1382年),安徽宿州人,明太祖朱元璋结发之妻。

朱元璋(公元1328年一1398年〕,中国明朝的开国皇帝,初生于盱眙太平乡(今安徽省凤阳县)。他出身平民,俗称洪武帝、朱洪武,庙号太祖,其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

美人虽死犹诱惑

慕容熙,他根本不是个好皇帝,也不是个好情人,甚至是个负心汉。

可对于苻皇后,他却是天下最痴情的男儿。

他因她失去了江山,没有了尊严。

他爱她丧失了一切原则,

爱一个人,要到什么程度,才会跟一具尸体交合呢?

他年轻、多情而俊秀,与太后私通,后来成了君临天下的皇本来,他依然会是太后的面首,只是,他遇到了她。

她和姐姐人得宫中,艳压群芳。他封她为皇后,对她百依百顺,万千宠爱于一身,仿佛世界上只有她一个女人。

他为她大兴土木,特意从很远的地方挑土而来,到最后,土比谷子还贵。他还要把河水引人宫苑中,为此一次就征集了几万劳工。正值三伏天,中暑而死的人不计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