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圣六年”(公元1028年),范仲淹服丧结束。在晏殊的推荐下,范仲淹荣升秘阁校理,专门负责皇家图书的校勘和整理。
秘阁设在京师宫城的“崇文殿”。范仲淹的职务,实际上属于皇上的文学侍从。他不但可以经常见到皇帝,而且能够听闻到不少朝廷机密。对于一般官僚老说,这是难得的飞黄腾达的捷径。
范仲淹在此得知仁宗皇帝虽已年满二十,但朝中军政大权,全掌控在年过六旬的刘太后刘娥手中。
就在这一年,刘太后要仁宗同百官一起,在前殿给她叩头庆寿。范仲淹认为家礼与国礼不能混淆,刘太后的要求有损君主尊严。他认为刘太后没有认清自己的地位,便立即呈上奏章反对刘太后的计划。
晏殊得知此事,大为恐慌,急忙将范仲淹叫去,责问道:“百官都没有异议,你为何如此轻狂?难道不怕连累举主吗?”很明显,晏殊为范仲淹感到害怕,一怕他招惹祸端,二怕他连累自己。
范仲淹却道:“我正是因为受到你的举荐,才常常担心不能尽职,使您替我难堪。”
晏殊无言以对。
范仲淹回到家中,竟而又呈上奏折,干脆请刘太后撤帘罢政,将大权交还仁宗。
当然没有答复,整个朝廷都在装聋作哑。
毫无意外地,范仲淹被贬了。他这次被贬到“河中府”(今山西省西南部永济县一带)任通判。
秘阁的僚友将范仲淹送至城外,大家为他举杯践行,都说“范君此行,极为光耀。”真是屁话,“极为光耀”,怎不见你们与范公联名上奏?再不济,为范公喊一声冤?世间事总是这样的,再好的关系,没有利益,大都会袖手旁观,事后还来个假惺惺地赞扬。
范仲淹在河中府三年,刘太后去世了,仁宗正是接管皇权。仁宗将范仲淹召回京城,委任他为右司季谏,是专门评议朝事的言官。
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京东和江淮一带大旱,而且兼闹蝗灾。范仲淹即刻奏请仁宗派人前去救灾,没想到仁宗不予理会。范仲淹心头有气,以质问的与其问仁宗:“如果宫廷之中停食半日,陛下该当如何?”
仁宗还算大度,没有责怪范仲淹不尊上,反而派他赈灾。范仲淹到达灾区,与官民同心抗灾,事情最终得到解决。
仁宗的皇后姓郭,这位郭皇后脾气暴躁得很,在后宫跟一位姓尚的没人发生冲突,进而大打出手。眼见两人正闹得不可开交,仁宗又是气恼,又是心急,忙不迭上去劝架。
那郭皇后哪里肯罢休,尽管仁宗站在中间,她仍是要去扇尚美人的耳光。阴差阳错之下,郭皇后重重一记耳光打在了仁宗脸上。皇帝被打脸,这还了得?
事情闹大了。宰相吕简夷上表,要求仁宗废后,并且建议仁宗命令禁止百官参议此事。
吕简夷素来名望极大,仁宗没有亲政之前,他辅助刘太后治理国家,颇有功劳,仁宗对他也是敬重有加。吕简夷既然提出废后,仁宗就不得不考虑了。
范仲淹去认为郭皇后虽然冒犯了皇上,但废后是国家大事,理当由百官共同参议。他便联络负责纠察的御史台官孔道辅等人前去觐见仁宗。一行人来到垂拱殿,求见仁宗面谈。众人叩请多时,无人理睬,司门官劝众人快快离去,跟着就将殿门砰然关闭。
大伙都觉无望,劝说范仲淹从长计议。范仲淹手执门上铜环,叩击金扉,隔门高呼:“皇后被废,为何不听台谏进言?”身边众人瑟瑟不安,只怕他此举惹得仁宗发怒,那可有杀生之祸。
孔道辅低声说道:“咱们不如先行离去,待明日早朝之后,将百官统统留下,咱们当众与吕相辩论。”
范仲淹想想也只能如此,率众人离去。
次日清晨,范仲淹正要去早朝,妻子李氏拉住他衣袖,带着哭腔劝他不可去招惹祸端,他却头也不回地向着皇宫走去。
范仲淹到了“待漏院”,正等候上朝,忽然听得降诏传呼,领下圣旨,才知是贬他远放,去睦洲(今浙江建德市梅城镇)任知州。
范仲淹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收拾,朝中便派下人来,催促着要押他即刻离京。此次一同遭贬的,还有孔道辅等人。
这一次到城郊送别的人,已经很少。
几年后,范仲淹从睦洲调到苏州任知州,在苏州治理了水患,因而调回京师,担任开封知府。
开封历来便是政治中心,可说也是达官贵人的利益中心。范仲淹上任后,大力整顿官僚机构,剔除弊政,开封府很快有了新颜。
范仲淹发现宰相吕简夷广开后门,滥用亲信。根据调查,他绘制出一张“百官图”,在“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呈给仁宗。他指着图中开列出的众官员调升情况,对宰相吕简夷的用人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吕简夷不甘示弱,当着仁宗的面反讥范仲淹迂腐。
范仲淹和颜悦色地说:“吕相对朝廷贡献极大,下官一向钦佩。但是吕相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就要提出来。”
吕简夷便污蔑范仲淹勾结朋党,离间君臣。
这一场风波眼见越闹越大。
另一件事又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此时的仁宗尚无子嗣,范仲淹便关系起仁宗的继承人问题。此举虽是出于兴旺宋廷的至诚忠直的行为,却也不免有损仁宗的自尊。
吕简夷抓住这个机会,越发中伤范仲淹。这一回,范仲淹被贬为饶州知州。
有一个比范仲淹小十八岁的官员,为他抱打不平,站出来替他喊冤,结果一并被贬。这人便是欧阳修。
范仲淹离京那一天的天气怎样,不得而知。当他走到城门外,只见一个病怏怏的老人正候在当地。
范仲淹认得老人是侍制王质。
这时候,朝廷正在大查朋党,谁还敢来跟范仲淹告别?但是,世间也真有不为利益而存在的交往,只是太少。又因太少,便那么珍贵,那么难得!
王质给范仲淹斟了一杯酒,说道:“此去须保重,得雪终有日。”
范仲淹笑了笑,喝干杯中的酒,踏上了贬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