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术的护理操作技术
牵引是牵拉的意思,牵引既有复位又有固定的作用,是一种在骨科应用广泛,简便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骨折脱位的整复和维持复位;术前松解软组织,术后肢体的制动与抬高;畸形的矫正与预防;牵拉及固定关节,减轻关节面所受的压力,缓解疼痛,恢复功能。
根据牵引力的作用方式和部位不同,可分为皮牵引、骨牵引、布兜牵引。
一、皮牵引
此法是把胶布贴在皮肤上或海绵皮牵引带安置在骨折远端的皮肤上,通过牵拉胶布或牵引带进行牵引。
【目的】
1.患儿或老弱患者骨折、脱位,利用牵引及整复维持复位。
2.治疗儿童肱骨踝上骨折。
3.治疗老人股骨粗隆骨折。
【用物】
胶布、皮牵引带、床头挂钩、牵引绳、砝码、床脚垫。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边,介绍牵引目的。
2.剃毛,清洗并擦干伤肢皮肤。
3.取大小合适的胶布条或海绵牵引带,加衬垫平铺于牵引带上并安置在伤肢上,通过扩张板接牵引绳和砝码,骨突隆部垫以棉花或纱布。
4.伤肢置于软枕上,外展位。
5.床脚抬高10~15cm,牵引重量5kg以下,牵引时间不能超过1.5个月。
【注意事项】
1.牵引过程中注意观察血运,调整松紧度。
2.皮牵引时经骨髓隆突处,用衬垫保护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3.胶布条牵引时,切忌用胶布做螺旋缠绕,防压迫性坏死。
4.皮肤有裂伤、溃疡、水泡形成勿用胶布条牵引。
二、骨牵引
骨牵引系利用粗细适当的钢针或冰钳牵引,穿通骨质进行牵引、牵引力直接作用于骨和关节。骨牵引的部位因骨折部位不同可分为颅骨牵引、尺骨鹰嘴牵引、股骨踝上牵引、胫骨结节牵引、跟骨牵引。
(一)颅骨牵引
用颅骨牵引钳安装在颅骨上进行牵引的一种方法。
【目的】
治疗颈椎骨折脱位,严重脊髓压迫症状。
【用物】
颅骨钻、颅骨牵引钳、牵引包(克氏针数枚、止血钳数把、弯盘、卵圆钳、治疗巾数条)、老虎钳、消毒剂、麻药、棉签、胶布,必要时备静切包。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边,患者剃毛发,仰卧,头肩垫高,头略伸向床头边缘,头部扶正。
2.以两侧外耳边绕过头顶作一连线,此线与矢状缝的交点分别向两侧开外5cm处即为牵引钻颅的部位。
3.用龙胆紫做切口标志,消毒、铺巾,局麻后做纵切口,用颅骨钻将颅骨外板钻透4cm,患儿3cm。
4.将颅骨牵引钳的两钳分别插入两钻孔内,旋紧固定螺丝,钳紧颅骨外板。通过滑轮作颅骨牵引。
5.牵引力一般6~8kg,不超过10kg,床头抬高20cm。
【注意事项】
1.向患者作介绍以取得合作。
2.颅骨牵引操作应慎重,钻孔时手法轻柔,勿用暴力,以防意外。钻孔前测好钻孔的位置与深度。
3.脊髓损伤患者,大重量的牵引可在24小时内出现呼吸困难,危及生命,应密切观察并处置。
4.颈椎骨折勿扭曲头颅,防止再次损伤颈椎。在24小时内应拍X线片,以便调节体位及重量。
5.用牵引钳将螺丝钮拧紧防止滑落,用75%酒精消毒防针眼感染。
(二)尺、骨鹰嘴牵引
此法是肘关节屈曲90°,在尺骨鹰嘴突下一横指处由内向外击入钢针装牵引弓牵拉。
【目的】
1.治疗肱骨干或髁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
2.治疗手法复位或严重肿胀,局部软组织撕裂伤,不宜夹板固定者,以及陈旧性肩关节脱位拟行手法复位者。
【用物】
牵引包、牵引弓、牵引绳2条、扩张板、上肢牵引架、砝码、消毒剂、胶布、绷带等。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边,嘱患者仰卧屈肘关节90°,前臂中立位。
2.在尺骨鹰嘴尖端下方2cm处,由内向外击入钢针。
3.消毒后局麻下用手摇钻夹克氏针刺入,使钢针在水平方向贯穿尺骨,自外侧皮肤穿出,无菌包扎,装上牵引弓,即可牵引。
【注意事项】
1.观察手指血运和感觉,如有麻木感或活动不灵应去除牵引。
2.床边拍X线片了解骨折对位情况,以便调整。
3.牵引重量初重2~5kg,维持重量2~2.5kg。防止过度牵引及骨折端分离。
4.防止针眼感染。
5.复位固定后鼓励患者练习手指掌腕关节活动,防止肿胀及关节僵直。
(三)股骨踝上牵引
【目的】
治疗骨盆髋部及股骨的骨折、脱位与畸形。
【用物】
牵引架、牵引包、牵引弓、牵引绳、砝码、局麻药、消毒剂、克氏针等。
【操作程序】
1.需二人操作,携用物至床边,患者仰卧,将患肤置布郎氏架上,膝关节屈曲40°。
2.穿针部位自髌骨上缘引一横线,再由腓骨小头前缘向上引一纵线与该横线垂直,两线交点为进针点。
3.无菌下,在进针点及对侧点针尖进行局麻达骨膜,将骨圆针的进针点穿入,达骨骼后,锤击针尾,使克氏针穿过骨端松质及对侧软组织和皮肤。
4.加上牵引弓,绳通过滑轮和砝码即可进行牵引。
【注意事项】
1.注意克氏针由内向外打入,勿伤及腘动脉。
2.观察肢端血运,检查足背A、足趾运动及皮肤感觉情况。
3.防止针眼感染,防褥疮,防并发症发生。
4.测量患肢长度并与健肢对比,拍X线片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8~1/7,维持重量为体重的1/10。
5.指导患者主动练习股四头肌舒缩活动,膝、踝关节活动,防止肌肉萎缩与关节僵直。
(四)胫骨结节牵引(最常用)
【目的】
用于有移位的股骨及骨盆环骨折,髋关节中心性脱位及陈旧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
【用物】
牵引架、牵引包、牵引弓、牵引绳、砝码、克氏针、手摇钻、局麻药、消毒剂、纱布、棉球等。
【操作程序】
l.携用物至床边,患者仰卧,膝关节后侧垫软枕。
2.穿钉部位胫骨结节下一横指及胫骨嵴后1cm处。
3.皮肤消毒局麻后将胫骨结节皮肤上提少许做纵切口,用骨钻将钢钉由外向内穿入,不用骨锥,防止损伤腓总神经,防止骨质劈裂。
4.针眼无菌包扎,患肢安放在布朗氏架上,接牵引绳及砝码即可牵引。
【注意事项】
1.观察患肢血运,三天内注意增减牵引重量,防止过度牵引。
2.牵引重量为体重的1/10~1/7,牵引时间不超过3个月。
3.防止针眼感染滴75%酒精2次/天,勿触摸针眼处。
4.防褥疮,体表与牵引架接触处垫棉垫,防止压疮。
(五)跟骨牵引
【目的】
1.治疗胫腓骨不稳定性骨折。
2.治疗胫骨、髁骨及某些跟骨骨折。
3.髋关节、膝关节轻度挛缩畸形的早期治疗。
【用物】
牵引架、牵引包、牵引弓、牵引绳、砝码、克氏针、手摇钻、局麻药、消毒剂、纱布、棉球等。
【操作程序】
1.患者仰卧,小腿后方垫一沙袋使足跟抬高。
2.穿钉点,内踝尖端为足跟后方下缘连线的下方1/3处。
3.固定足部,皮肤消毒后局麻,再将骨圆针由内向外刺入进针点,使钢针贯穿跟骨及皮肤,加上牵引装置行牵引。
【注意事项】
1.开始时重量2~5kg,复位后改为维持重量,一般为2~2.5kg。
2.经常检查牵引效果,牵引方向,保持重量悬空,滑车灵活,抬高床头25~30cm。
3.注意观察牵引肢体的血液循环及有无神经麻痹。
4.防止针眼感染,防褥疮。
5.如有开放性创口,换药处理。
6.操作时避免损伤胫后血管神经。如进针阻力小或稳定性差,钢针可误入距跟关节或是足底软组织内,应立即拔除再正确插入。
7.指导患者做功能锻炼。
三、兜带牵引
兜带牵引可分为枕颌带牵引、骨盆带牵引和骨盆兜带牵引三种。
(一)枕领带牵引
【目的】
1.治疗轻度颈椎骨折脱位。
2.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等。
【用物】
枕颌带(带状宽4cm,下颌带宽1~2cm,长55cm,兜带两端的两侧各有环或尼龙搭扣供牵引固定用)、滑轮、床头挂钩、牵引绳、软枕、砝码、毛巾、脸盆、热水等。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旁,清洗并擦干局部耳后、颈后皮肤。
2.选择大小适当的枕颌牵引带。
3.患者可取坐位或仰卧位,调节带钢环,将身后、枕部及下颌兜住。
4.将吊钩套在牵引带的两端进行持续牵引。
【注意事项】
1.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时,应2~3天摄X线片一次,达不到复位目的应改用颅骨牵引。
2.牵引要牢固、安全、舒适,观察下颌枕部、耳后有无局限性疼痛,如有皮肤积压伤,应适当减少牵引重量(不超过5kg)。
3.注意观察,防止滑脱,如枕颌带向后滑脱,易压迫气管及颈部血管,可能危及生命,需对症处理。
(二)骨盆带牵引
【目的】
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合并脱位,腰椎间盘突出症。
【用物】
帆布骨盆牵引带(上窄下宽呈梯形,长为100~120cm,宽为45~60cm)、滑轮支架2个、牵引绳2条、棉垫、毛巾、脸盆、热水。
【操作程序】
1.将用物携至床旁向患者介绍牵引目的。
2.用温水擦洗腰部髂嵴、臀部尾骶部,去除污垢,保持清洁。
3.将棉垫放在骨盆牵引带的内面,经臀部、腰部、髂嵴及尾骶部,两端系带在前侧系紧打结。
4.将两端系带连于牵引绳通过滑轮和支架与砝码相连。
【注意事项】
1.抬高床尾15~30cm,发挥牵引效能。
2.帆布牵引必须大小适宜,将海绵或者棉垫均匀铺于牵引带内,以保护髋部,防止压疮。
3.指导患者加强腰部背伸肌肉锻炼,锻炼时可将牵引砝码摘除,练习完毕再加重量砝码牵引。
(三)骨盆兜带牵引
【目的】
治疗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
【用物】
备适当的骨盆兜带一个(宽与骨盆兜带宽度相等约45~65cm,长约臂的周径另加20cm),牵引床、绳2条、木棒2根(长约60~70cm)、脸盆、毛巾、热水。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床旁,向患者作介绍,以取得合作。
2.用温开水擦洗腰部、臀部及会阴部,保持清洁。
3.将海绵垫或棉垫置于骨盆兜带内面。
4.经患者腰部和臀部置于骨盆兜带上。将兜带的两端穿上横棒,系于两侧棒上的牵引绳交叉穿过对侧床架上的滑轮支架进行牵引。
5.如有骶髂关节脱位,应在患侧进行胫骨结节牵引。
【注意事项】
1.牵引重量砝码要低于床面,避免砸伤下肢。
2.牵引绳勿交叉牵引,防止骨盆内径变小,如需加大兜带向心挤压力时,可调节两侧牵引绳之间距离。
3.观察血液循环,注意有无压迫性疼痛。
4.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并发症。
5.重量以使臀部悬离床面,患者可以保持平卧位即可。
石膏固定护理操作技术
【目的】
1.骨折整复后的固定。
2.关节损伤和关节脱位复位后的固定。
3.周围神经、血管、肌腱断裂或损伤,皮肤缺损,手术修复后的制动。
4.骨与关节急慢性炎症的局部制动。
5.矫形手术后的固定。
【用物】
1.石膏卷5~6卷,绷带3~5卷。
2.石膏刀,剪刀,锯,掀开器,衬垫,支撑木棍。
3.3000mL热水(30℃~40℃),脸盆。
4.手套、橡皮胶中单、塑料围裙、卷尺。
【石膏绷带的种类】
(一)石膏托和管型石膏
1.前臂石膏托
(1)适应证尺桡骨远端骨折、腕骨骨折脱位、掌骨骨折脱位、腕部以远的屈伸肌腱断裂、腕部神经血管断裂吻合术后、腕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2)范围自前臂的上1/4至掌横纹,手指需要固定的将石膏托延长超出手指0.5~1cm。
(3)位置石膏托一般放在掌侧。如果腕部掌侧神经、血管肌腱断裂吻合术后,石膏托应放在背侧。
2.全臂石膏托
(1)适应证尺桡骨骨折、肘部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上肢血管神经肌腱损伤吻合术后、肘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2)范围自腋下2cm至掌横纹。
(3)位置肘关节屈曲90°,腕关节功能位。
3.前臂石膏管型
(1)适应证尺桡骨远端骨折、腕部骨折脱位,经闭合复位或开放复位术后、腕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肿胀消退或拆线后。
(2)范围与前臂石膏托基本相同。
(3)位置肘关节、腕关节功能位,拇指对掌位,前劈中立位。
4.全臂石膏管型
(1)适应证肱骨下端骨折、肘部骨折脱位、尺桡骨骨折等,行闭合或开放复位后肿胀消退或拆线后。肘部矫形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后。
(2)范围与全臂石膏托基本相同。如做悬垂石膏时肘关节屈曲角度小于90°。
(3)位置与全臂石膏托基本相同。
5.短腿石膏托
(1)适应证踝部骨折脱位、足跗骨骨折脱位及踝部肌腱、神经、血管断裂吻合术后。
(2)范围自腓骨小头下2横指(患者手指)到超出足趾1~1.5 cm,如在前侧则到跖趾关节即可。
(3)位置踝关节处于功能位,足中立,趾伸直。根据骨折复位的需要选用相应的位置。
6.长腿石膏托
(1)适应证股骨下1/3骨折、胫腓骨骨折、膝关节损伤、胫腓骨上1/3骨折、膝关节松解术后、腘动(静)脉断裂吻合术后、腓总神经损伤术后、膝关节肌腱和韧带损伤或修补术后、跟腱断裂或修补术后、膝关节置换术后。
(2)范围一般放在下肢后方,自大腿上1/3到超过足趾1~1.5cm,如在前侧则自大腿根部到跖趾关节。
(3)位置膝关节屈曲170°,踝关节功能位。
7.踝部U型石膏
(1)适应证踝部韧带损伤、踝部撕脱性骨折等。
(2)范围自腓骨小头下3横指(患者手指)绕过足底内侧上行,其高度与外侧相等。
(3)位置依照踝部损伤情况将踝关节内翻位或外翻位。
8.短腿石膏管型(石膏靴)
(1)适应证踝部骨折脱位、关节融合术后,距骨骨折脱位、距上下关节融合术后,跟骨骨折脱位、跟骨畸形愈合截骨术或关节融合术后,足部矫形或三关节融合术后等。
(2)范围自腓骨小头下3横指(患者手指),抵达足趾背侧跖趾关节,足跖趾侧超出足趾l~1.5cm。
(3)位置踝关节功能位。
9.长腿石膏管型
(1)适应证同长腿石膏托。用于需要加强固定或利用石膏管型来矫正畸形。
(2)范围自大腿根下1横指到超过足趾1~1.5cm,足趾背侧应显露;或根据需要到内外踝上1.5~2cm。
(3)位置为了防止患肢在管型内旋转,膝关节屈曲160°,踝关节在功能位。
(二)肩部人字石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