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临床护理操作技术
30463900000049

第49章 急救护理操作技术(2)

5.使用完毕,流量传感器用95%的酒精浸泡消毒,螺纹管、储水瓶、连接管等均清洗晾干后送高压灭菌。

6.随时观察病情,同时给予监护,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中毒急救技术

一、口服催吐技术

【目的】

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或减少毒物吸收。

【用物】

1000~2000mL洗胃液(温度为25℃~38℃)、量杯、压舌板、毛巾、橡胶围裙、水温计、盐水桶、标本瓶(2个)。

【操作程序】

1.向患者解释,取得合作。

2.患者取坐位,戴好橡胶围裙,置盐水桶于患者座位前。

3.嘱患者自饮洗胃液约300~500mL后引吐,不易吐出者,用压舌板压其舌根引起反射性呕吐,如此反复,直至呕吐液与洗胃液的颜色、气味、澄清度一致为止。

4.协助患者漱口,擦脸。必要时更换衣服,卧床休息。

5.记录洗胃液的名称、液量、呕吐物的颜色、气味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等。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配合。

2.毒物性质未明确者,应用生理盐水及温开水口服洗胃。

3.鼓励患者每次口服洗胃液量在300mL左右,并进行有效的催吐。

4.准确记录洗胃液的名称、出入液量,必要时留取标本。

5.保持患者衣物清洁,防止受凉。

二、自动洗胃机洗胃技术

【目的】

1.清除胃内容物或刺激物,避免或减少毒物吸收。

2.抽取胃内容物进行毒物鉴定。

【用物】

自动洗胃机、洗胃管2根(无菌巾包裹)、治疗碗(内含纱布、镊子、压舌板、开口器、牙垫)、治疗碗2个(内含清水)、20mL注射器、听诊器、石蜡油、胶布、标本瓶2个、弯盘、棉签、橡胶围裙、塑料桶2个(一个装洗胃液,一个装污水)。

【操作程序】

1.通电检查自动洗胃机的性能。

2.向患者解释,以取得合作。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取橡胶围裙置于胸前,如有活动性义齿应取下。

3.用棉签蘸石蜡油润滑胃管前端约15~20cm,嘱患者张口,一手用纱布托住胃管,另一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端自口腔轻轻插入,当胃管插入咽喉部时(约10~15cm)嘱患者做吞咽动作,将胃管推进胃内,深度为45~55cm,相当于前额发际至剑突的距离。

4.在插管过程中,如发现患者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新插管。昏迷患者,用开口器助其张口,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在插管前使患者头向后仰,当胃管插入会厌时(约15cm)左手将患者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缓缓插入至45~55cm。

5.确定胃管在胃内,用20mL注射器抽胃液;用注射器通过胃管向胃内快速注入20mL空气,同时用听诊器在胃部听诊有气过水声;将胃管末端放入盛有清水的治疗碗内,无气泡,则证明胃管在胃内。

6.胶布固定胃管,必要时抽取胃液送检。

7.将洗胃机胃管连接管末端与胃管相连接,将洗胃机药水管末端放入盛洗胃液桶内(末端必须在液面以下),将洗胃机污水管末端放入污水桶内。

8.接通电源后按“手吸”键,吸出胃内容物,再按“自动”键,洗胃机开始对胃进行自动冲洗,冲胃时正压显示,吸引时负压显示,冲洗干净至流出液与洗胃液相近为止,按“停机”键。

9.洗胃完毕。遵医嘱通过胃管注入对抗剂或导泻剂,必要时保留胃管数小时(反折胃管末端,无菌包裹),拔出胃管时,应反折拔出。协助患者漱口,擦脸,整理床单位。

10.记录洗胃液的名称、量,洗出液性质、颜色、气味、量及患者一般情况。

11.常规清洗消毒洗胃机各种管道,以备下次使用。

【注意事项】

1.严格掌握洗胃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操作方法。

2.根据毒物品种的不同正确选择洗胃液,当中毒物质不明确时,可选用生理盐水或温开水,待确认中毒物质后,再采用相应的对抗剂洗胃。

3.插管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妥善固定胃管及牙垫,防止滑脱。

4.洗胃过程中,注意进胃和出胃的液量、颜色、气味。注意患者面色、呼吸、皮肤温度、腹肌紧张度等。如有异常,立即停止洗胃,报告医生并及时处理。

5.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为患者提供感情支持。

6.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权,不追问患者不愿谈及的问题。

创伤急救技术

一、止血技术

【目的】

通过外围一定压力使血管破口缩小或闭合,继之由于血流减慢,血小板、纤维蛋白、红细胞可迅速形成血栓,防止伤口继续出血;防止急性大出血引起休克。

【用物】

1.用物准备纱布、棉垫、绷带、充气止血带、橡皮止血带、止血钳、无菌手套、温热生理盐水,备止血药。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止血的目的、操作要点。取得患者的合作,鼓励安慰患者,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操作程序】

1.加压包扎止血较小的伤口出血,先用消毒液涂擦创口周围皮肤,用无菌敷料覆盖在伤口上,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包扎的松紧度以能达到止血的目的为宜。

2.指压止血以一至数个手指、手掌或拳头压住经过骨骼表面的动脉破口或断裂处的近心端,适用于中等或较大的动脉出血。

(1)头颈部出血以拇指或食指在伤侧耳前正对下颌关节的颞浅动脉搏动处进行压迫。

(2)颜面部出血拇指或食指在伤侧下颌角前方l.2cm凹陷处压迫面动脉止血。

(3)头面部出血用拇指或其余四指在气管与胸锁乳肌之间相当于甲状软骨的平面,将颈总动脉压向颈椎横突。

(4)头后部出血可用拇指压迫同侧耳后乳突下稍往后的枕动脉搏动处止血。

(5)肩部、腋部、上臂上部出血拇指在锁骨上凹处向下向后摸到锁骨下动脉搏动点,其余四指放到患者颈后,经锁骨下动脉压向第一肋。

(6)上肢出血拇指或其余四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处,将肱动脉压向肱骨,用于上臂下部、前臂、手部出血;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腕横纹稍上方的内、外侧搏动点(尺、桡动脉),用于手部止血。

(7)下肢出血髋关节稍屈曲、外展、外旋,双手拇指或双手掌重叠用力压迫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的股动脉搏动处,在腘窝处双拇指摸住搏动的腘动脉,向下按压,可用于小腿、足部出血;双拇指或双食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部近脚腕处的胫前动脉和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的胫后动脉。

3.屈肢加垫止血法肘、膝关节以下较大出血,上臂前臂、大腿、小腿无骨关节损伤时使用。如在肘窝放纱布垫、绷带卷(或毛巾、衣物)等,然后屈曲关节,借衬垫物压迫动脉,用三角巾或绷带将肢体固定于屈曲位。

4.止血带止血法四肢大动脉出血而上述止血方法无效时可临时使用,因有一定危险性,只能作为应急措施。

(1)充气止血带压迫均匀、有效、安全,有压力表指示压力大小,方便调节。

(2)橡皮止血带松紧度不易准确掌握,有一定危险性,仅在十分必要时使用。

(3)无弹性止血带可使用绷带、三角巾等布类带,在肢体上缠绕后勒紧或绞紧。

5.勒紧止血法在伤口上部用绷带或三角巾叠成带状或用布料等勒紧止血,第一道绕扎为衬垫,第二道压在第一道上面,并适当勒紧。

6.绞紧止血法将三角巾叠成带状,在伤口上方绕肢体一圈,两端拉紧打一活结,并在一头留一小套,取细杆状物作绞棒插进带圈内,提起绞棒绞紧。

【注意事项】

1.衬垫橡皮止血带不能直接扎在皮肤上,需用敷料或衣物等作衬垫。有条件者可使用带塑料槽板的橡皮止血带,效果更佳。

2.部位止血带扎在伤口的上方,尽量靠近伤口,但上臂不可扎在中1/3处,以免损伤桡神经。

3.压力充气止血带止血时一般压力为:上肢33.3~40. 0kPa (250~300mmHg),下肢53.4~66.5kPa(400~500mmHg);其他无压力表的止血带以刚好阻止动脉出血为宜。

4.标记上止血带的伤口处亦应做好明确标记,记录好使用止血带的时间和部位,每小时松解1~2分钟。

5.钳夹结扎止血若能清楚看到伤口内出血的血管断端,可用简易急救箱(包)中的止血钳、结扎线进行钳夹结扎止血。

6.填塞止血口腔、腋窝、大腿根等处的出血,除以上方法外加用填塞方法,外盖敷料后再以绷带、三角巾等加压包扎。

二、包扎技术

【目的】

防止伤口进一步损伤、污染;固定敷料;压迫止血;减轻疼痛。

【用物】

1.用物准备无菌纱布、绷带、石膏绷带、消毒压缩绷带、三角巾、丁字带、多头带等。

2.患者准备向患者解释包扎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合作。

【基础包扎法】

1.环形包扎环形缠绕,每一周覆盖前一周。第一周使带头成一尖角,贴紧包扎部位;第二周将尖角反折下压住此角缠绕,使绷带不致脱落;第三周为环形。此法通常用于肢体粗细相等部位,如胸、四肢、腹部;各种包扎的开始和结束时亦可使用。

2.蛇形包扎先将绷带用环形法缠绕数圈,再按绷带宽度作间隔斜着上缠或下缠,各周互不掩盖。此法一般用于敷料及夹板的固定。

3.螺旋形包扎先用环形法缠绕数周。再将绷带绕肢体螺旋上升或下行,每周盖住前周的1/2或2/3,成螺旋形。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相同处,如大腿、上臂。

4.螺旋反折包扎与螺旋形方法相似,但每周必须用拇指按住上面正中央,另一只手将绷带自该处向下反折并压紧,使之盖住前周的1/2或2/3,如此反复缠绕即可。但反折处不要在伤口或骨隆起处。此法多用于肢体粗细不等部位,如前臂、小腿。

5.“8”字形包扎先将绷带在关节处作环形缠绕两周,再在关节的上下向将绷带由下而上,再从上而下,上下相间成“8”字形来回缠绕,每周在正面与前周交叉并盖住前周的1/2或2/3。此法用于各关节,如肘、膝、踝、腹股沟等处的包扎。

6.回返包扎将绷带先环形固定两周,再作一连串的反折,前后经过绷带包扎部分。第一周在中央,以后每周分向左右,回返到起点,直至全部包没后再作环形包扎固定。此方法适用于头顶,指端或残肢端。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患者旁,向其做好说明,以取得配合。

2.让患者取舒适体位进行包扎,抬高肢体时,给予适当的衬托物。

3.清洁、干燥包扎部位的皮肤,皮肤皱折处如腋下、乳下、腹股沟等,用棉质固定物或纱布间隔,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4.包扎时带卷向上,将头端贴于包扎部,用左手按住,右手拿住带身,一面包扎,一面松开卷带,要紧握带卷,切勿落地。绑扎时,先环绕两周,使其固定。包扎四肢时由远心端向近心端,以免局部充血肿胀。指(趾)最好露在外面,便于观察其血液循环。

5.包扎关节时,应将关节置于功能位置。如包扎肘关节时,先将肘关节屈成直角,前臂半旋前,拇指向上;包扎膝关节置于轻度曲直的位置。

6.包扎的绷带每周以覆盖前周的1/2或1/3为宜,每周距离相等。回返交叉的部位亦应平均且在一直线上。两周之间不可露出敷料。

7.每周绷带的压力需均匀,不可包扎太紧,以免妨碍血液循环;亦不可太松,以免脱落。

8.包扎完毕,再环行绕两周,用胶布或撕开带尾打结固定。打结处应放在肢体的外侧。忌固定在伤口上,骨隆突处或易于受压的部位。

【注意事项】

包扎时应做到轻巧快捷,松紧适宜,牢固可靠,舒适美观。结打在不易受压的部位有出血的伤口应加压包扎,骨隆起或凹陷处宜加软垫。

三、固定技术

【目的】

1.限制受伤部位的活动度,从而减轻疼痛,避免骨折断端等因摩擦而损伤血管、神经乃至重要脏器。

2.有利于防治休克,便于伤员的搬运。

【用物】

绷带或三角巾、衣物、夹板、纱布(或棉垫、棉花、毛巾等松软物品)、止血带。

【操作程序】

1.携用物至患者旁,向其作好说明以取得配合。

2.让患者取舒适体位进行包扎,抬高肢体时,给予适当的衬托物。

3.清洁干燥包扎部位的皮肤,皮肤皱裂处用棉质固定垫或纱布间隔,骨隆突处用棉垫保护。

(1)胸部固定

1)锁骨骨折固定将两条四指宽的带状三角巾分别环绕两个肩关节,于背部打结;再分别将三角巾的底角拉紧,在两肩过度后张的情况下,在背部将底角拉紧打结。

2)肋骨骨折固定方法同胸部外伤包扎。

(2)四肢骨折固定

1)肱骨骨折固定用两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向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

2)肘关节骨折固定当时关节弯曲时,用两条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当肘关节伸直时,可用一卷绷带和一块三角巾把肘关节固定。

3)桡、尺骨骨折固定用一块合适的夹板置于伤肢下面,用两块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和夹板固定,再用一块燕尾三角巾悬吊伤肢,最后再用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两底边分别绕胸背于健侧腋下打结固定。

4)手指骨骨折固定利用冰棒棍或短筷子作小夹板,另用两片胶布作黏合固定。若无固定棒棍,可以把伤指黏合固定在健指上。

5)股骨骨折固定用一块长夹板(长度为伤员的腋下至足跟)放在伤肢外侧,另用一块短夹板(长度为会阴至足跟)放在伤肢内侧,至少用4条带状三角巾,在腋下、腰部、大腿根部及膝部分别环绕伤肢包扎固定,注意在关节突出部位要放软垫。若无夹板时,可以用带状三角巾或绷带把伤肢固定在健侧肢体上。

6)胫、腓骨骨折固定与股骨骨折固定相似,只是夹板长度稍超过膝关节即可。

(3)脊柱骨折固定

1)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薄枕,使头颈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或衣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

2)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他板上,在伤处垫一薄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4.骨盆骨折固定将一条带状三角巾的中段放于腰骶部,绕髋前至小腹部打结固定,再用另一条带状三角巾中段放于小腹正中,绕髋后至腰骶部打结固定。

【注意事项】

1.外固定范围要求超过骨折上下相邻的两个关节。

2.夹板固定时应在骨隆起部位垫好棉垫,以防擦伤、压伤。

3.骨折固定时均应将指(趾)端外露,以便观察血液循环。

4.需运送的骨折伤员,外固定应便于拆开,尤其是对有感染的伤口和肢体存在挤压的伤者,以便能迅速解除血液循环障碍。

(王中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