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觉得你是一个具有生存价值的人,只要你能够使你自己摆脱那些微不足道的哀怨,你就能享受人生,并活得精彩。这才是积极生活的态度。
亲爱的朋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验?坐在车上,你透过车窗数眼前飞逝而过的电线杆数目;上厕所,你会数瓷砖的数目,不数心里就不舒服。把门锁好出门后,总担心没有锁好;总嫌自己的手不够干净,或是老觉得自己的衣服脏,整天洗手洗个不停,每天换几次衣服。明知自己的做法十分过分或愚蠢,自己的想法毫无现实意义,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如果你有以上行为“习惯”,且常常发生,自己又觉得苦恼,摆脱不了,那么,你就可能患上了“强迫症”,或者“强迫性神经症”。这是使一个人容易产生郁闷情绪的根源所在。
打开心中千千结
“迫症”是神经症的一种。患强迫症的人,对自己的某些观念情绪、意向或行为明知是不合理的,却不能控制,无法摆脱,焦虑和痛苦常驱使他一次又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去重复那些毫无意义的思想与行为。譬如,重复性洗手怕的是自己的手脏了,或者会得传染病;重复性关门、检查窗子关好没有,就是怕小偷或者强盗进屋,发生可怕的后果等等。强迫症的病态不在于那种心不由己的自我强迫本身,而在于患者感到必须对它加以抵制,从而产生的一种痛苦心里。
有位朋友小王最近也出现了这种症状,每天到办公室干不了多少事,就要跑回家看看门是否锁好了,跑下楼看看摩托车是否上锁。开始大家都没有在意他反常的行为,后来见他跑多了,慢慢才知道他为什么经常离开办公室。原来小王前段时间丢了一串钥匙,也不知是何时何地弄丢的。因为担心让坏人捡到了跟踪到家行窃,只好换了门锁,重新配了十几把钥匙,心里很不好受。不久,他一次上班没有把车库门锁好,到下班的时候才发现,虽然没有人偷车,但他还是后悔了好一阵子。刚好那时他又在报上看到惯偷如何开锁盗窃的案件,种种有关的事件让他对门锁、车锁特别关注起来,以至行为反常,无法自制,并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强迫症的起因很多,首先,强迫症患者多数以前有过精神创伤的经历,如近亲的丧亡,本人或亲属突然生病或遭遇危险意外等。因为在突发性不幸事件发生时,人往往有一种恐惧感,总有一种抵制有害行为的内心冲动,总是害怕一些不利于己的事件发生,在这种期待性恐惧情绪的支配下,就容易引发此病。例如,有一个小女孩因发现和她同床而卧的姑姑在夜间突然死亡而起病。还有一位女中学生,在听别人讲笑话时捧腹大笑,前俯后仰,因裤子纽扣脱落、长裤掉下露出内裤,引得同学哄堂大笑。以后,她每天早上起床,穿好裤子后便开始反复检查纽扣的线牢不牢,纽扣有没有扣好。这样反反复复,以至于穿一条裤子总得花上很长时间。她自知这样做没有必要,也想控制,但一控制内心就非常紧张,感到气急、心跳加快。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网络时代的来临,社会信息量急剧膨胀,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就业与生活压力不断增大。这种社会性紧张刺激的增多已影响到人们的思想、观念、心理和行为。为完成繁重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应付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各种挑战所带来的压力,人们的心理负担过于沉重。人的心理活动无时无刻不在自我调整,以保持心理的平静,就像人的皮肤时时刻刻都在和外界有害的细菌斗争一样。但这个斗争是有限度的,细菌一旦突破了皮肤这道防线人就患病了。人的心理也是一样,一旦外界因素过于强烈,对我们的心理刺激太大,我们的心理调节功能就会失去平衡,从而患上心理疾病。强迫行为的产生一般多是由于身心疲劳,诱因可能是某些重大的刺激。例如,有的患者惊闻自己的亲友因门没有锁好而遭窃,刚好自己又发生过忘记锁门等事,因而便对锁门异乎寻常地重视起来,致使一次又一次地重复检查自己的门锁,害怕重蹈亲友的覆辙。
一脚踢开“强迫症”
上面介绍了那么多强迫症,相信大家对强迫症的危害已经很了解了,那么我们就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将“强迫症”一脚踢开。小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家住农村,兄妹四人,在乡下念完小学、初中。从小就很懂事、守规矩、成绩优良,一直在班上担任学生干部。16岁考入县城高中后,学习勤奋,但因为课业日渐紧张,对兼任学生干部活动多、影响学习有顾虑,但老师提出优秀学生干部考大学时能降低录取分数线。他常为此而苦恼、矛盾,既怕耽误前程,又怕辜负老师终日苦思冥想,难以决断。每每晚上下定决心,但次日起床后又动摇了。为此心情烦躁,全身倦怠,学习成绩开始下降。他感到问题严重,于是就强迫自己学习,规定每日早上4点起床,晚上12点就寝。但他常手捧书本,思想却云游四方,自称“该记的记不了,该忘的忘不掉”。从此做事更加小心缓慢,走路的时候总是左顾右盼,怕撞到别人;每次去上课前总是要反反复复的检查自己的书包,有时候睡着了也会突然醒来看看明天上课用的笔记有没有带、老师布置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提水时小心翼翼,偶尔给别人鞋上溅上几滴水,也于心不安,非要替别人擦干净不可。某日去邮局取汇款15元,柜台上放着三张5元,一目了然,他接过手后就放进了衣袋。一出邮局,他就觉得此举过于疏忽,便将钱掏出来再数,可是再一转念,他不确定衣袋里是不是原本就有一张5元的钞票呢?这样翻来覆去地苦思冥想,久久不能忘怀。书桌衣箱整理再三,以防失落物件,自感多余,但非如此心不得安,做事效率渐低,虽想笨鸟先飞,仍成效不大。一次在图书馆借用女同学的笔,用完后客气地说了声:“麻烦你了。”出馆后突然想到应该说“谢谢你”,不应该说“麻烦你”,便回头想去找那位女同学更正。刚走几步,又想到这不过是区区小事,这样大费周章,岂不是很好笑吗,于是又转身返回宿舍,但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近两年来,每天早晨控制不住回想前一夜的梦境,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克制不住地为许多微小的事情困扰不已,并将这些琐事记在纸条上,反复检查,比如记述身边的物品,不断地数地上的小石子等东西。每天晚上睡觉前要把房间里的物品点过一遍又一遍。这些症状近半年来明显加剧,严重地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与学习。他也知道这些想法和做法实在没有必要,极力想控制,却又一点办法也没有,痛苦至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蔡病情越来越严重,有时明知是坏事,也想去做,常常担心自己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毁了前程。譬如女同学在与自己谈话时,他总有上前去拥抱亲吻的冲动。他一方面必须极力抑制自己的欲望,另一方面,又为自己竟有这样的念头烦恼羞愧不已。
根据小蔡存在的症状,他可能是患上了强迫性神经症,它的特征有:①症状具有属我性,并不是外力所致,而是自己思虑的内容;②症状违反自己的意志而反复出现;③力图摆脱或抗拒强迫内容;④症状的出现和对症状的对抗二者产生的心理冲突导致焦虑和痛苦;⑤对症状的内容具有批判力,即自觉其不合理或毫无意义。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太多的人都患有类似小蔡的病症,但这只是一种长期压力下的精神反应,只要抒解得宜,自然就能摆脱这样的困扰。换句话说,保持豁达宽容的心,是拥有快乐人生的前提,随时去掉不良情绪,缓解内心痛苦和烦躁,则是永享快乐的秘诀。学着放松自己,不要总是给自己施加一些并不存在的压力,如此,你才能从这些扰人的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真正的轻松愉快。
洗不净的手
讲卫生、爱干净是一种应有的良好行为,但过分讲究则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医学上有个专有名词,叫作“洁癖”。
有一位女性叫文淑,36岁,是一家百货公司的业务部经理。商场的职工几乎都知道她有反复洗手的毛病,常常一天要洗上无数遍。她只要手触摸过东西,就必须赶快洗手。每天下班后,进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香皂洗手,还反复用小刷子刷指尖、指缝间。等到了吃饭时还要再洗几遍。她每天都起得很早,起来后就开始开门窗,整理家具,并且常闭户拒绝与亲朋来往。她这样的习性已持续了三四年之久,致使夫妻亲朋的关系日趋恶化。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四年前她出差到上海,在繁华的南京路上,她遇到了一位分别多年的老朋友。两人相见惊喜万分,老同学执意邀她到家里去住两日。由于盛情难却,她在老同学家住了两个晚上。回到单位后,她得知上海正在流行甲肝,老同学全家都得过甲肝。她越想越害怕,心想要是传染上甲肝可不是闹着玩的,如果自己感染了甲肝,就会传染给儿子、丈夫,那可是十分了不得的事啊。于是她赶紧把在上海穿过的衣服全部卷起来扔了,并且反复洗手。从此以后,文淑就提防着每个与她接触的人,接待客户时需要握手,她假装没看见就免了。与人说话必须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即使在摇摇晃晃的公共汽车上,也不敢抓靠任何东西和支柱。一旦与人擦肩而过,便焦虑不安,必须赶快回家洗衣服,最后演变到连家门也不愿意出。
丈夫和儿子对她的反常行为劝告过很多次,但她依然我行我素。有时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也被她毫不留情地赶走了,说怕带来细菌。儿子感觉丢了面子,和她大吵大闹,结果母子关系闹得很僵。丈夫欲与她亲热,她却先问丈夫洗手、洗脸、洗脚了没有,丈夫顿时兴趣全无。就连吃饭也像举行仪式似地规定每个人都要先去洗手、洗脸,没完没了。在工作中她最不喜欢别人随便到她办公室,更不许人随便触摸室内的任何东西。她每天都必须亲自打扫办公室五遍以上才能安心工作,少一遍她便感到焦虑和不踏实。洁癖使她的性格变得冷漠,不近人情,对人缺乏应有的热情,家庭的职责、工作的表现都大打折扣。因为她每天所想的就是怕染上疾病,每天所干的就是洗和刷,为此,家人和同事都感到难以忍受,事业和家庭都出现了危机。
从文淑的情况看,她显然是患上了强迫性神经症,属于强迫行为。事实上,洁癖也是属于强迫症的一种,其心理病理同出一辙。我们可以分析并认识其外表症状后面的心理矛盾。实际上,这种心理矛盾就像两个小人儿在争执:一个小人儿能根据实际情况照成年人的逻辑来分析,判断其病态表现,认为反复洗手、洗衣费时费力,希望能摆脱这种行为;另一个小人儿则认为,如不洗手就有染上甲肝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多洗几次。这种态度与实际年龄及所受的教育很不相称。前者代表理性的成年人,后者不讲逻辑,一味盲目恐惧,具有幼稚儿童的心理特点。这两个小人儿各抒己见,谁也说服不了谁,这就造成了“明知故犯、折磨自己”的痛苦。但患者对自己的这个病理本质特点却毫不知情。
怎会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