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即待人处事真诚、讲信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诚信是孩子立身社会的根本,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前提。
培养孩子诚实守信的品格必须从小抓起,让他们懂得:一两重的真诚等于一吨重的聪明;谎言可能得逞于一时,但绝不能通行一世。黄金有价,诚信无价。让我们的孩子选择诚信吧!因为守住诚信,就是守住了做人的根本。
诚信是最高贵的人格品质
多年前,美国纽约市的“红心慈善协会”为一家孤儿院盖房子。破土动工时,意外地挖到了一座男性墓主的坟墓。他们在报上刊出启事,请死者亲属速去办理移坟事宜,并将得到5万美元的补偿。当时,前去登记“认爹”的人,竟然达到了169人之多。新闻媒体将这些“认爹”人的姓名全部刊登在报纸上,并告诉人们,人再贪财,爹也是不能乱认的。原来,经科学鉴定,坟墓的主人逝世已经有160年,死者的儿子岂能健在?
这件事在美国上下引起了震动,给不诚信的人带来了深刻的教训。在被曝光的169位“认爹”的人中,有个叫爱德华的,感到非常惭愧。他将那份报纸珍藏起来,以警示自己,一定要做一个诚实可信的人。爱德华知耻而后勇,十年后,成为全美通信器材界的巨头。当有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爱德华坚定而感慨地说:“诚实,是诚实帮助了我,使我懂得了做人,使我有了事业,诚实给了我一切。”
诚实守信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品格之一。诚实守信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和信任,这对自身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前,有一个贤明的国王,他的年纪很大了,却没有孩子,于是他就想收养一个孩子做王子,来继承自己的王位。他对于王子的要求就是要诚实。
一天,国王宣布:“我要亲自在全国挑选一个诚实的孩子,收为我的义子。”之后,他让部下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并宣布:“如果谁能用这些花种培育出最美丽的花朵,那么这个孩子便是能继承王位的王子。”
有一个男孩,他整天用心培育花种。但是十天过去了,半个月过去了,一个月过去了……花盆里的种子依然如故,不见发芽。“真奇怪!”男孩有些纳闷,最后他去问他的母亲:“妈妈,为什么我种的花不发芽呢?”
母亲建议他换一个花盆里的土说:“你把花盆里的土换一换,看行不行。”
男孩觉得妈妈的话有道理,就在新的土壤里播下了那些种子,但种子仍然不发芽。
给国王献花的日子到了。穿着漂亮服装的孩子涌到了街上,他们各自捧着盛开着鲜花的花盆,从观花台走过。但不知为什么,当国王环视花朵时,他没有一丝高兴的样子。
忽然,国王看见了正在流泪的男孩,他端着空花盆站在那里。国王让人把他叫到了自己的跟前,问道:“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
男孩哽咽着,他把他如何种花,花种又长期不发芽的经过告诉了国王,并说,这可能是惩罚,因为他在别人的果园里偷偷摘过花。
国王听了男孩的回答,高兴地拉着他的手,大声地说:“他就是我要找的王子!”
国王为什么要选择一个端着空花盆的孩子做义子呢?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国王发下去的花的种子都是煮熟了的种子,根本长不出什么花来。所以,那些捧着最美丽花朵的孩子们,都不是国王需要的诚实孩子。
伟大的科学家富兰克林曾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诚实,是一切美德的基石,也是做人的第一个台阶。人生之路还长,让孩子用诚实来体现尊重生命、尊重生活。这样的孩子,将来才会有所作为。
诚实,就是言出必行、有错必改,不说谎话,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和错误,襟怀坦白,正直等。诚实就是不撒谎,不虚伪,讲信用,守诺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实事求是,说到做到。
诚实不是怯懦软弱,不是任人宰割。诚然,对丑恶现象需要保持警惕,但这绝不是抛弃诚实的理由。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拾金不昧,助人为乐,这都是力所能及又微不足道的小事,只有更多的人甘愿做小事,社会才会更美好。
清代顾炎武曾赋诗言志:“生来一诺比黄金,哪肯风尘负此心。”表达了自己坚守诚信的处世态度和内在品格。因此,中国人历来把诚实守信作为为人处世,齐家治国的基本品质。很多人能成大事靠的就是他人的信任。要获得他人的信任,最关键的就是要诚实。
信源于诚。诚实是一种美德,诚实比人的其他品质更能深刻地表达人的内心。诚实或不诚实,会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上,在他说话的每个语调中,在他面部的表情上,在他谈话的性质和倾向中,或者在他的待人接物中,都可显露出来。
现在的孩子也有一些不诚实的现象。一个孩子骗妈妈说学校组织春游,规定每人要带面包、香肠、橘子和苹果,妈妈有些不信,但还是给他买了。过了一些日子,他又骗妈妈说学校搞健身运动,规定每人要买一套新的运动衣和一双健身鞋——爱虚荣、要面子的心理使他撒谎骗妈妈。还有一位妈妈苦恼地发现自己的孩子多次撒谎。孩子偷卖了家里的闹钟买饮料喝,追问他时,他说把闹钟带到学校后丢了。更多的孩子在学校考试成绩不佳,回家后却向父母谎称成绩不错,甚至偷改分数,蒙骗父母。
生活当中,此类例子不胜枚举。为此,父母要从小让孩子养成诚实的习惯,使孩子认识到守信是优良的品德,失信是不道德的行为,要让孩子用诚实的品格成就自己的一生。
揭穿孩子的谎言,但是要讲究方法
诚实是可贵的,撒谎和欺骗是可耻的。几乎每一位家长都认为说谎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情,并应该调动自身所有的聪明才智身体力行,设法使自己的孩子远离这种恶习——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往他的脑子里灌输《狼来了》一类的故事,努力地教育孩子要实话实说,坦诚做人。
然而,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很多父母都会遭遇孩子谎言的袭击,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当头一棒。接下来其中的一些父母有可能会更是雪上加霜,他们会渐渐发现,孩子越大,谎言越来越多,说谎的本领也越来越强。
五岁的陶陶酷爱在墙上作画,对此爸爸妈妈已经警告过他多次了。最近,陶陶一家乔迁新居,妈妈特意为他准备了一块大白板。陶陶在白板上画了几次,可总觉得没有画“壁画”过瘾。终于,他找到机会了——那天舅舅和舅妈带着小表妹来做客,趁着大人们聊天的工夫,他领着表妹痛痛快快地发挥了一次,将主卧室内没被家具挡住的白墙涂抹得色彩斑斓。当妈妈质问他时,陶陶矢口否认,说那全是表妹干的。
大家都听过《狼来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的故事。其实孩子还小,因为某种原因可能会说谎。孩子在玩耍时不小心把妈妈新买的花瓶打碎了,他却说是小狗碰的;自己没写作业,偏说作业本忘在家里了;为了获得更多的零花钱,谎说自己的作业本用完了……作为家长,要想纠正孩子的撒谎行为,首先要知道孩子为什么会说谎。一般来说,孩子说谎大致有以下一些原因:
取悦他人,夸耀自己
一些孩子想要在父母亲心中保持“好孩子”的形象,就会用讨好、奉承的方式争取别人的认同及好感。有时,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孩子会吹嘘自己的玩具比同伴的多,自己的衣服比别人的贵,也会夸自己的家长比别人有能耐等。孩子有时为了显示自己比别人处处占优势,也会夸大事实,编造谎言。
自我保护,逃避惩罚
孩子做错了事,家长不是循循善诱、耐心教育,而是采取简单的说教或打骂、体罚,运用强制手段让孩子认错,会造成孩子为了躲避成人的责罚而说谎。这类说谎,往往是孩子的恐惧心理所致。
一些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加以责备。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影响,认为打骂才是教育。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对之处就打骂。这些都是错误的家庭教育,容易造成孩子恐惧的心理。这样,为了掩饰事实真相,他就会以说谎话的方式使自己免受处罚。
模仿别人
有的家长在孩子面前常常言而无信。例如,孩子哭闹时,父母常用许诺来哄孩子:“别哭了,回头妈妈给你买支冲锋枪。”尽管这样说了,家长并没想过兑现。但孩子却信以为真,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如果每次许诺都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孩子的一次次希望都成了泡影,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逐渐失去对家长的信任,慢慢地还会学着说谎。
孩子撒谎不能简单地认为是道德品质问题,但也要引起重视,否则,很可能发展为冲动控制障碍,甚至会继发出现逃学、盗窃等反社会行为,从而走上犯罪道路。
一般而言,儿童撒谎与家长不科学的应对策略有很大关系,当家长发现孩子出现撒谎行为时,正确的应对方法有:
不要责骂孩子
当孩子做错事的时候,许多家长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责骂孩子。德国教育家多罗特娅·克雷奇默说:“假如父母能采取一种比较理智的方式来对待孩子,那么从一开始就能避免儿童的许多谎话以及亲子之间不必要的争论。”她还说:“教育的方式越严,孩子越会采取遮遮掩掩的做法。”
正如我们先前所提到的,孩子有时说谎是因为他们担心受到指责,或是由于羞愧,不想辜负父母对他们的期许。所以,家长应该忽视孩子的谎言,接纳孩子的恐惧情绪,容许孩子犯错,让孩子有说实话的勇气。说实话时要多加奖励。不要严厉处罚,用严厉的惩罚来威胁孩子,往往会让孩子说更多的谎,更加狡猾,以不被发现。
我们在与朋友相处的时候,都会很留意自己的表达方式,如语调和用词等。因为我们知道,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传递不同的信息,从而也会导致不同的反馈。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时候,许多人往往会忽略这一点。如果我们要引导孩子说真话,而不是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矢口否认,那么就必须注意说话的方式。例如,“这饭怎么会弄得满桌子都是呢,要是有人帮我把它们拣起来就好了。”就比说“你怎么把饭弄得到处都是?下次再这样就不给你吃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树立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身教胜于言教。英国着名教育家洛克曾说:“说谎在形形色色的人群里很盛行,要使儿童不看到不听到别人说谎非常困难。孩子经常看到、听到别人说谎,又怎么会不学?”因此,家长要为孩子做榜样,做到不说假话,说到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切不可不负责任地对孩子轻易许愿,如“你要是乖,我就给你买……”,而后来又不兑现,久而久之,孩子也会跟着你学说谎话。
此外,也可通过故事、电影及文学作品等为孩子树立榜样。
建立信任的关系
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因为,没有什么能比信任的力量更强大。家长要首先给孩子以充分的信任。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设法帮助他们克服困难;当他遇到挫折或犯了错误时,要帮助他分析其中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的建议。如果你总是信任他,关心他,帮助他,他对你没有了畏惧,剩下的只是信任和依赖,他就没有了撒谎的理由,这样就铲除了滋生谎言的土壤。
要及时制止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的行为
当孩子撒谎时,父母要及时、明确地指出孩子的撒谎行为,并告诉孩子应如何去做,但要尽量避免当众批评孩子,不要伤及孩子的自尊心。尤其是不要当众揭穿,要给他留有面子。等到事后在适当的机会,再私下找他谈话进行教育。
有些家长明明知道孩子在撒谎,却因为是一些小事而不去制止,并觉得有趣。这种态度千万要不得,因为这种态度会强化孩子的撒谎行为。
给孩子充分的申辩机会
孩子撒了谎,大人通常很着急,有不少家长恨不能把孩子骂得狗血淋头。事实上,这个时候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首先倾听孩子是怎么说的,给他充分的申辩机会,因为许多时候事情往往没你想得那么严重。另外,给孩子申辩机会,你才能掌握事情的真相,才能更好地跟孩子摆事实讲道理,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同时,在这种民主气氛下,孩子更勇于承认错误。否则,就很可能挫伤孩子的自尊心,破罐破摔,不但会撒谎,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的品行问题。
家长要以理服人
绝大多数孩子都讲道理,他们服从家长和老师首先是服从道理,然后才会服从你这个人。有些家长反映孩子不听话,爱撒谎,主要是家长的方法不对,不能做到以理服人。动不动就是“我养了你,你就得听我的”。孩子小的时候用这个办法还可以,孩子大了就不灵了,因为他懂道理了,有思想了,你再想压服他已经压不住了。如果家长讲道理,处理问题的方法对头,一般孩子都会比较听话,并且较少撒谎。
孩子撒谎是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一旦形成了习惯,纠正起来就非常麻烦。作为家长,要教育孩子诚实,就要抓住一切机会进行正确引导,有时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们知道建立个人信誉的重要性。
让孩子兑现承诺,做一个有信誉的人
一个部落打算集中青壮年劳动力外出狩猎,寻找食物。部落首领留下了两位青年壮士,对他们说:“无论怎样,一定要保护好这个家。”两个壮士满口答应。
没过几天,遇上了暴风雨,由于首领他们还没回来,所以食物不够。一个壮士按照首领的话把食物先给老人、小孩吃,自己只吃些剩余食物。但是另一个人却吃不了这个苦,不但偷了许多食物,还乘风雨逃离了这个山洞。
食物短缺,加上天气恶劣又时常有猛兽出没,但那个讲信用的壮士并没出逃。他一边寻找食物给老弱病人吃,一边同恶劣的外界条件搏斗,终于等到首领们的归来。首领看到眼前的景象:山洞和部落的人们安然无恙,而他伤痕累累,明白了一切。他赞赏壮士的诚信,又对那个背信弃义的人下达了“追杀令”。青年壮士凭着自己的诚信赢得了尊重。
一个商人开了一间当铺,但有一天遭强盗抢劫,不但一命呜呼,连典当的物品、凭证、家产也被一抢而光,只留下了妻子和一个儿子。有人劝她死不认账,对上门要求赔偿银子的不要答理或者逃往外乡。但她说:“我的丈夫是一个口碑极好的人,做人经商讲信用,人也诚实,我不能玷污他的名声。”
于是,这个妻子一边借钱一边到处劳动,历经十年,终于把当铺的债务还清了。方圆百里的人听到这件事无不称颂,以后到她这个当铺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
早年,尼泊尔的喜马拉雅山南麓很少有外国人涉足。后来,许多日本人到这里观光旅游,据说这是源于一位少年的诚信。
一天,几位日本摄影师请当地一位少年代买啤酒,这位少年为之跑了3个多小时。第二天,那个少年又自告奋勇地再替他们买啤酒。这次摄影师们给了他很多钱,但直到第三天下午,那个少年还没回来。于是,摄影师们议论纷纷,都认为那个少年把钱骗走了。
第三天夜里,那个少年却敲开了摄影师的门。原来,他只购得4瓶啤酒,尔后,他又翻了一座山,趟过一条河才购得另外6瓶,返回时摔坏了3瓶。他哭着拿着碎玻璃片,向摄影师交回零钱,在场的人无不动容。这个故事使许多外国人深受感动。后来,到这儿的游客就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