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能够从洪荒时代的愚昧走到今天的文明社会,正因为来自人类灵魂深处的顽强性和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力。许多事没有成功,不是由于构想不好,不是由于才能不及,也不是由于没有努力,而是由于努力不够,缺乏坚持。对成功来说,顽强的毅力比聪明和才气要重要得多。
我们的孩子尤其需要顽强的性格,因为现代社会给了孩子太多的幸福,让他们很少能受挫折的洗礼。所以,作为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顽强的性格。
放开庇护,让孩子经受磨炼
一位名叫阿费烈德的外科医生在解剖尸体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些患病器官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糟。相反,在与疾病的抗争中,为了抵御病变,它们往往要比正常的器官机能强。
最早的发现是从一个肾病患者的遗体中发现的,当他从死者的体内取出那只患病的肾时,他发现那只肾要比正常的大。当他再去分析另外一只肾时,他发现另外一只肾也大得超乎寻常。在多年的医学解剖过程中,他不断发现,包括心脏、肺等几乎所有人体器官都存在着类似的情况。
他为此撰写了一篇颇具影响的论文。他认为患病器官因为和病毒作斗争而使器官的功能不断增强。假如有两只相同的器官,当其中一只器官死亡后,另一只器官就会努力承担起全部的责任,从而使健全的器官变得强壮起来。
他在给美术学院的学生治病时又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这些搞艺术的学生的视力大不如人,有的甚至还是色盲。阿费烈德便觉得这就是病理现象在社会现实中的重复,他把自己的思维触角延伸到更为广泛的层面。
在对艺术院校教授的调研中,结果与他的预测完全相同。一些颇有成就的教授之所以走上艺术道路,原来大都是受了生理缺陷的影响,缺陷不是阻止了他们,相反却促进了他们走上艺术道路。
阿费烈德将这种现象称为“跨栏定律”,即个人的成就大小往往取决于他们所遇到的困难的程度。作为家长,我们看到这里是不是心生怀疑,怎么坏了的东西反而更强大?不过请相信,这是科学研究所得出的结论。
困境并不是我们口头上宣扬的优秀品质,而是通过实验证明了的。困境是上帝给的礼物,作为家长,何不放开庇护,让孩子接受暴风雨的洗礼呢?要知道,任何一种本领的获得都要经由艰苦的磨炼。
路温舒的蒲编书,公孙弘的削竹简,朱买臣的负薪而诵,刘勰的僧寺夜读,范仲淹的断齑划粥,王羲之的院中墨池,祖逖的闻鸡起舞,孙敬的头悬梁,苏秦的锥刺股,车胤的萤入疏囊,孙康的雪映窗纱,匡衡的凿壁偷光,孔子的韦编三绝……所有获得成就的人都吃了很多的苦,经历了常人无法体会的磨炼与艰辛。作为家长,要从小磨炼孩子的意志力,这对他们日后的成长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蒲公英妈妈有许多孩子。她交给每个孩子一把小伞,说:“去吧,孩子们。东西南北,天涯海角,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吧,生活在等待着你们!”
一阵风吹来。蒲公英的孩子们告别了妈妈,快乐地撑着小伞,忽忽悠悠,高高低低地飞呀,飘呀,都走了。
住在旁边的桃树婶婶见了,大为惊奇地问蒲公英妈妈:“怎么,你让孩子们都走了?”
“都走了!”
“身边一个也不留?”桃树婶婶很不理解,为蒲公英惋惜。
“一个也不留。”蒲公英妈妈说。
桃树婶婶又问:“它们这样细小脆弱,能经得起风雨的摧残吗?你一点不为它们担心吗?”
蒲公英妈妈笑道:“用不着担心,我们蒲公英家族,就是这样才散布在全世界的……”
由于种种原因,很多家长不能放开保护孩子的双手,过多地干涉着孩子的生活。孩子小时候,不让孩子受到一点碰撞;长大一点,家长还是为孩子操心不断,什么事情都由家长来承担。
孩子打破了别人的东西,家长要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打个招呼,不用赔偿了。钱是省了,孩子却丢掉了责任感,
孩子偷了东西,家长支持孩子去撒谎,因为家丑不可外扬。面子是保住了,偷的行为却得到了支持,撒谎也被进一步加强,
孩子打了同学后,家长蛮不讲理,恐吓对方。在孩子面前充当了强者,却也教会了孩子霸道。
其实,这样做并不是好事。从表面上看,这是爱孩子的,可是认真地说这是变相地害孩子。因为在生活中,磕磕碰碰的事情并不少,孩子们需要学会去适度地尝试,去忍受在生活中碰到的伤痛。一个磕伤的膝盖可以痊愈,但是受到伤害的勇气却很难重新获得。家长应该懂得自己对孩子的过分保护将使孩子害怕所有的事情,认为自己缺乏能力。
做家长的常常是在自己狭小的视野中,在自己的羽翼下哺育着下一代。而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在于:当父母不在身边的时候,孩子可以自食其力地生存下去。因为社会竞争绝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则是意志和毅力的较量,没有经过磨炼的蜕变,是不可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的。
孩子们需要一定的空间去成长,去检验自己的能力,去学会如何对付危险的局势。所以,不要为孩子做任何他自己可以做的事。如果我们过多地做了,就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剥夺了他的自信心。作为家长,要让孩子们走出去,自己去尝试吃苦,并在吃苦的过程中磨炼意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的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所以,无论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无论面临多少挫折——公司查封、工厂倒闭、下岗、失业、被炒鱿鱼——都能够不屈不挠地生存下去,这才是教育的目的。
鼓励孩子的冒险行为,保持一颗勇敢的心
研究人员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有4只猴子被关在一个密闭的房间里,每天只能吃很少的食物,猴子饿得吱吱叫。数天后,有人在房间上面的小洞里放了一串香蕉,一只饿得头昏眼花的大猴子一个箭步冲向前,可是它还没拿到香蕉时,就被预设机关泼出的热水烫得全身是伤。大猴子没有吃到香蕉,回来了。
后面三只猴子仍依次爬上去拿香蕉,同样被热水烫伤。于是猴子们只好望“蕉”兴叹。
又过了几天,进来一只新猴子。当新猴子肚子饿得也想尝试爬上去吃香蕉时,立刻被其他三只猴子制止。
实验员又再换进一只猴子,当这只猴子想吃香蕉时,所有的猴子仍然像上次那样,上来加以阻止。
当把所有的猴子换过一遍后,仍没有一只猴子敢上去碰香蕉。
后来,实验人员把热水机关取消了,但猴子们对唾手可得的盘中餐——香蕉,则奉若神明,谁也不敢前去享用。
因为一次的失败,而丧失了勇气,
要知道,探索就存在着险情,但是不能因为有这种可能的险情而禁止“冒险”,要是这样,你就不可能成为有创造性的人。如果一个人缺乏冒险精神,便容易墨守成规,不敢去体验陌生的事物,就会缺乏创造精神,很难有创造性的发明,就是革新也不敢自己首先尝试,这样便成了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大学毕业后在邓肯商行任职,他特有的素质与生活的磨炼,使他在邓肯商行干得非常出色。但他过人的胆量与冒险精神,却经常让总裁邓肯提心吊胆。
一次,摩根在从巴黎到纽约的商业旅途中,一个陌生人敲开他的房门:“听说,您是专搞商品批发的,是吗?”
“有何贵干?”摩根感觉到对方焦急的心情。
“啊!先生,有件事需要您帮忙:我有一批咖啡需要立刻处理掉,这些咖啡原是一个咖啡商的,现在他破产了,无法偿付我的运费,便把这批咖啡抵押给我。”
“我买下。”摩根瞥了一眼样品,答道。
“摩根先生,您太年轻了,谁能保证这批咖啡的质量都与样品一样呢?”他的同伴见摩根仅看了样品的质量就要轻率买下这批咖啡,便在一旁提醒道。
当邓肯听到这个消息,不禁吓出一身冷汗:“这混蛋,拿商行开玩笑吗?”邓肯严厉指责摩根说:“去,去,把交易给我退掉,损失你自己赔偿!”面对粗暴的邓肯,摩根坚决地说:“我一定要买下,而且还要买下其他的咖啡!”
摩根决心赌一场。他写信给父亲,请求父亲助他一臂之力。望子成龙的父亲默许了。
在摩根买下这批咖啡后不久,巴西咖啡遭到霜灾,大幅度减产,因此咖啡的价格上涨了两三倍,摩根旗开得胜。这时,邓肯也不得不对他表示赞叹。
勇敢是和冒险紧密相连的。要具备勇敢精神,就要善于冒险、敢于冒险,敢于搏击新领域,敢于领风气之先。只有在不断的冒险中,我们才能获得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优良品质——勇敢。
勇气是推动人们走向成功的助推器,尤其是在人们从零开始的时候。有太多人因为不敢迈出第一步而甘心当一个碌碌无为的人。事实上,无论是创业还是创新,首先必须具备的就是勇敢的冒险精神。在我们身边,许多富有人士并不一定比你会做,关键是他比你敢做。
现实社会中,当孩子在探索一些陌生的事物时,特别是接触一些看上去有些危险的事情,父母们常常面带恐惧地告诉孩子:那里不能去,太危险了;这个地方不能待,有危险……于是孩子们对于一些新鲜的事物往往不敢尝试,孩子的“冒险”精神就被吓跑了。
对孩子的冒险行为,大多数家长都是阻止的,但聪明的家长却相反。他们认为,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鼓励他们去冒险,这样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如果孩子通过冒险而取得成功,这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自信;如果失败了,孩子还能从中学会如何面对失败,应对挫折。
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对自己及周围的环境是不了解的,他们只有通过各种活动,不断积累各种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
孩子总喜欢跃跃欲试,做点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脚还够不着自行车蹬子,就想去骑车;从来没有下过水,就跳到水中去游戏,做父母的该怎样对待他们呢?
不要轻率地否认孩子想要试一试自己能力的举动,你把判断强加给孩子,就会挫伤他们的自信心,这等于是给孩子的成长泼冷水。
一位儿童文学家说:“人应该有探索,有追求。而这些都要从培养独立性和主动性做起。”孩子本来是无所畏惧的,他们喜欢冒险,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自信心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去“冒险”,让他们去体验陌生的事物,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不要为了孩子的安全,就不许孩子去探索,那样孩子就会成为永远驶不出港口的“船”。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这里所讲的冒险是指冒“合理的风险”,而不是一种“蛮勇”。而且,因为孩子还小,父母要帮助孩子,然后再一点点放手,尝试一下与孩子一起冒险的乐趣。
让孩子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
从前有个悲惨的少年,10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由于父亲是个长途汽车司机,经常不在家,也无法提供少年正常的生活所需,因此,少年自从父母过世后,就自己学会洗衣、做饭,并照顾自己。
然而,老天爷并没有特别关照他,当他17岁时,父亲在工作中不幸因车祸丧生,从此少年再也没有亲人了,也没有人能够依靠了。只是,噩梦还没有结束,在少年走出悲伤,开始独立养活自己时,却在一次工程事故中失去了左腿。一连串的意外与不幸,让少年养成了坚强的性格。他独立面对随之而来的生活不便,也学会了拐杖的使用,即使不小心跌倒,他也不愿请求别人伸手帮忙。最后,他将所有的积蓄算了算,正好可以开个养殖场,但老天爷似乎真的存心与他过不去,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将他最后的希望都夺走了。
少年终于忍无可忍了,气愤地来到神殿前,怒气冲天地责问上帝,你为什么对我这样不公平?上帝听到责骂,平静地反问:“喔,哪里不公平呢?”
少年将他的不幸一五一十地说给上帝听。上帝听了少年的遭遇后说:“原来是这样,你的确很凄惨,那么,你干吗要活下去呢?”
少年听到上帝这么嘲笑他,说:“我经历了这么多不幸的事,已经没有什么能让我感到害怕,总有一天我会靠我自己的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
上帝这时转身朝向另一个方向,温和地说:“你看,这个人生前比你幸运得多,他可以说是一路顺风地走到生命的终点。不过,他最后一次的遭遇却和你一样,在那场洪水里,他失去了所有的财富,不同的是,他之后便绝望地选择了自杀,而你却坚强地活了下来。”
的确,困境没什么大不了,它取决于人们怎样去看待,怎样去做。如果在困难面前趴下了,那将永远无法再站立起来;如果跌倒了又爬起来,那么等待着的将是不同凡响的经历和人生。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逆境,都是磨炼孩子毅力和意志的运动场,是成长的催化剂。挫折和失败是每个人成长必然经历的内容,不必抱怨,也无须逃避。
失败与成功就像孩子学溜冰。怎样才能学会溜冰呢?就这个问题,有人问一个孩子,问他是怎样学会溜冰的。那孩子说:“哦,跌倒了爬起来,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就学会了。”
孩子的回答很轻松,他不知道自己正是在不断战胜失败的基础上尝到成功的果实的。可有时候,孩子在经历失败的时候,他的心敏感而脆弱,他灰心丧气,他自卑无助,以至于在跌倒的地方再也爬不起来。当他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喝彩与掌声。
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亲人的重视、关心。哪怕只是一句简单的表扬,一个关切的眼神,有时也会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影响,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所以,当孩子失败和碰壁的时候,父母应该给他及时的激励,让他们鼓起再试一次的勇气,从而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失败,心情低落时,要鼓励孩子战胜失败。因为在遭遇失败时,孩子是非常脆弱的,他们极需要情感的安慰。家长不妨使用这样的言语:“怪爸爸妈妈对你关心不够,你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们相信你能赶上其他小朋友。”“没关系,再试一次,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当孩子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并产生恐惧或一次次失败的时候,家长应该说:“不要怕,这没有什么可怕的,大胆地去做,你一定能战胜它!”
生活中常常是这样,有时一个人的自尊自信往往是通过别人或是一些小小的表扬而来的,最亲的人的一声赞美,会令你信心百倍;而一句轻蔑的嘲讽,足以叫人信心全无,需要花费很长时间去寻找和重建。
孩子小时候如果遇到困难,家长言语上的鼓励会让孩子有安全感,从而信心倍增。但言语上的鼓励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奏效的,当孩子稍大了,他可能会觉得你的鼓励是唠叨。这是一个老师的亲身经历和心得体会:
在一次四年级学生的讨论课上,我曾问过他们这样一个问题:“当你们遇到困难或遭遇失败时,你最怕的是什么?”孩子们的回答令我很惊讶,因为他们的答案不是“害怕失去继续前进的勇气”,而是“最怕爸爸妈妈的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