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地球的外貌
30840100000007

第7章 大气圈的构造

在3000多千米厚的大气圈里,人们生活在近地面的大气层中,对于近地面的大气情况,通过长期的反复实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高空中的大气是什么样呢?很久以来人们就在探索。

早在18世纪中叶,人们就开始利用风筝把气象仪器带到空中去观测大气。但是,风筝只能上升到二三千米的高度,而且在风小时还升不起来,风大时又容易发生危险。到18世纪末期,人们发明了载人气球,用氢气球将人和气象仪器带到空中,进行探测。虽然获得了大气中的一些资料,但是这种方法既笨重又不经济,在探测高度上也是有限的。到了20世纪30年代,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发明了无线电探空仪,用氧气球将气象仪器和无线电发报机带到高空中去。随着无线电探空仪的上升,气象仪器把沿途测量到的大气温度、大气湿度、大气压力等气象数值,通过无线电讯号不断地发回到地面接收站。此时,才算比较圆满地解决了空中的探测问题。以后,人们随生产和军事科学的进展,对大气的探测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利用无线电探空仪探测大气高层的气象资料已远远不能满足要求了。经过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努力,终于发明了气象火箭、气象雷达、气象卫星等等,从而,人们对于大气高层的气象资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气象工作者根据用各种方法探测到的高空气象资料,按照气温和空气运动的特点,把大气图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热层和外层。

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圈的最下层,它的高度在各地是不同的。赤道附近的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十七八千米;两极附近的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八九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平均高度约为10~12千米。在对流层内,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气温就下0.65℃。因为,下面的空气温度高,密度小;上面的空气温度低,密度大,所以下面的空气就不断上升,上面的空气便跑下来补充上升的空气。这样在对流层内就发生了上上下下不停的对流运动。对流层之名就是由此而来。对流层对地面的影响最大,我们经常看到的天气现象如云、雨、雪、雹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内。

平流层

从对流层向上到五六十千米的高空称为平流层。在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平流层内的气流比较平稳,几乎没有什么对流运动,因此,比较适合飞机的飞行。这一层内的空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所以称为平流层。平流层内空气比对流层内稀薄得多了,水汽、尘埃的含量也很少,经常是晴空万里,偶尔可以看见贝壳色彩的贝母云。

中层

从平流层向上到八九十千米的高空称为中层。在中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下降。中层内尚有少量的水汽存在,因此,有时可以看见银白色的夜光云。

热层

从中层向上到800千米左右的高空称为热层。这一层内的温度很高,而且温度的昼夜变化很大。

外层

热层以上称为大气的外层。在外层内,空气温度更高,空气非常稀薄,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分子,可以挣脱地球引力,冲破其他分子的阻力而散逸到宇宙空间去,因此这一层又称为散逸层。

大气层除根据气温和空气运动的特征划分为5层外,它还可以根据其他的物理特征来划分层次。如根据大气的电离现象,可以把大气划分为非电离层和电离层。非电离层是指离地面大约60千米以下,在这一层内,大气处于非电离状态。电离层是指离地面大约60千米以上,在这一层内,由于太阳和其他天体射来的各种射线的影响,大气分子被电离成带电的正离子和自由电子。电离层又可划分为D层、E层、F层、G层,它们的高度和电离程度经常在变化,其中以离地面80~500千米的高空,电离程度比较高。电离层可以反射无线电波,所以它对无线电通讯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