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阪抗战师团
3090900000062

第62章 南口之败

11旅团的凶猛已经让4师的战士们见识过了,这第五师团的鬼子比前者还亡命,还凶残。若不是依靠有利地形,王万龄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住一天。不过他们到底是坚持住了。

19日,汤恩伯根据增援部队和战场情况划分了三个固守区:

第一区:北面的得胜口、居庸关、青龙桥一线。由89师和21师两个团防守。

第二区:黄楼院到长峪城以北地区。由21师1个团和4师10旅防守。

第三区:长峪城、横岭城、镇边城地区由4师1个旅,72师1个旅防守。

显然,作为第五师团主攻方向的镇边城汤恩伯安排防御的兵力太少了。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说傅作义的第7集团军援军赶了过来,但是直到19日,第7集团军才有一个师的兵力增援到前线。傅作义率领3个旅在20日才到怀涞,汤恩伯的指挥部。

而第14集团军接到命令时距离镇边城就有上百华里的距离,并且还隔着一条河。

远水解不了近渴!等到14集团军增援上来还得几天,汤恩伯不得不先拿手头上的部队先硬顶着了。

19日,20日两天的战斗是异常艰苦的。日军似乎感觉到了****的增援马上就到了似的。疯狂的炮击,疯狂的进攻,疯狂的冲锋。第一区居庸关阵地上的89师伤亡太大了,4个团的兵力在20日这天就剩下一个团,伤亡率75%,师长王仲廉让所有的伙夫,参谋,文职人员都拿起枪,随时准备进入阵地。因为他不知道,21师增援的两个团还能坚持多久。但无论如果,他准备把这条命就砸在居庸关了。11旅团其实也憋了一口气,想证实“大日本皇军”的实力,不想让第五师团的人看扁了。因此居庸关战场上的激烈程度也不逊于第五师团的最终目的地第三区的镇边城战场

傅作义率领3个旅的部队终于在20日这天来到怀涞,部队刚休息下来,准备随后支援战场,傅作义和汤恩伯就在指挥部里商议,借着天上下的小雨,准备在晚上偷袭日军,毕竟现在手头上的部队多了,有资本去主动进攻了。

想法虽好,但是一个意外的坏消息破坏了这个计划。这个坏消息就是:日军开始进攻68军张汝明所驻守的张家口。按照作战经验来看基本上国民党军队需要3倍以上的兵力才可以跟日军持平,而张家口的兵力现在是明显不够的。

傅作义和汤恩伯看了刘汝明求救的电报后,和参谋们商量了一下。首先张家口毋庸置疑必须去救,因为张家口若失,日军就可以从北面包抄到怀涞侧后方。南口的军队也就危险了。最后傅作义认为汤恩伯对南口阵地比较熟悉,自己留下来也没太大作用,就亲自率200旅,211旅增援张家口,增援上来的21师,72师,以及独立7旅全部归汤恩伯指挥。

8月的雨下起来也不小,在20日黄昏的时候,415团李团长在经过前几天偷袭最高高地不成的境况下,这次又动了心思。415团战斗打到现在,战士因为伤亡缺编还不算太严重,这主要是对方高地的日军似乎不急于进攻,就稳稳守在那里,而从这个高地到镇边城一线其他敌方的日军则疯狂的向前进攻。

“****的地图!2营和3营的八连和九连跟着我去偷袭日军,这次即使不能拿下敌人阵地,也要让他们好好疼上一阵子,为咱们死去的弟兄们报仇。”李团长最近有了新的口头禅,开口第一句话基本离不开地图。

“李团长,我想跟着你们一起行动。”方大曾对刚和营、连干部开完会的李团长说道。

“你昨天来我们团的时候,不是让你采访过了么?你一个记者跟着我们去偷袭,胆子可真大啊!”李团长赞赏的对方大曾说道。

方大曾在前几天回到怀涞,整理前线的文稿,正好避过了居庸关日军的毒气弹攻击,也算是捡回来一条命。当他听说日军第五师团在镇边展开进攻后,他明锐的认为镇边城将是整个战役的关键。因此把手上的文稿刚整理完,通过电报发给上海方面后,就动身到镇边城这一带4师王万龄负责的第三区。

临走前,汤恩伯还特意找到了他。这个年仅三十六岁的中将对着方大曾就说了三个字:“谢谢你!”

方大曾微笑的看着对方也说了三个字:“谢谢你!”两个人对望一会儿,不约而同的大笑起来。

他们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工作内容不同。但目的都是为了一个――抗日!他们会彼此鼓励,彼此给予对方信念,坚持下去,继续抗日!

“那李团长是同意啦,太好了。”方大曾全然不在乎天上落下的雨水,在雨中跟着李团长后面说道。

李团长要准备晚上的偷袭,在这之前要视察一下整个阵地。所以他从团指挥部出来要后沿着阵地弯曲的战壕线走一遍。

“绝对不行!说实话,这次偷袭我都不知道有没有命回来。怎么能拿你的性命当儿戏。方记者你老实在阵地里待着,如果我们成功回来了,让你随便采访!”李团长头也不回的对跟在后面的方大曾说道。

方大曾听到后失望的停下了脚步,没有再争取。他经过昨天的相处,知道这个团长绝对是个说一不二的人。约好下午三点采访,早了晚了都不行;晚上6点开饭,早了晚了也都不行。

415团凌晨1点多出了己方阵地,向对面的日军高地摸了过去。雨水落到泥土上,树叶上,发出的响声真的犹如催眠音乐一般,让人禁不住想要睡觉。日军这个时候也正是警惕性最低的时候。

因此李团长的偷袭成功了,枪声在接近山顶的时候响起来,李团长带着人冲了上去,整个山顶顿时响起激烈急促的枪声,步枪、机枪,最后双方展开了白刃战。

小日本鬼子的白刃战是相当的厉害。这其实是日军一直以来的制胜法宝。当年小鬼子硬是靠白刃战在日俄战争中把比自己高两个脑袋的俄国人杀的大败。

李团长手下的战士们不是赵登禹将军训练有素的大刀队,只有军人最基本的刺刀技术,因此一战斗起来,415团的战士们并没有占到便宜。

但是日本鬼子猛,415团的战士们比他们还猛;鬼子狠,415团比他们更狠!拼刺刀,近身厮打,甚至动口咬人,一切人体能攻击的武器,415团的战士们都用上了。因此李团长带领着500来人硬是把日军这个大队近千人给逼下了山。

但遗憾的是,日军反应实在是太快了。附近的鬼子部队见到山头发生战斗,立刻派兵过来支援,李团长见寡不敌众,主动撤了下去。此战杀敌约300人,己方损失也有300来人。虽然人数上差不多,但是狠狠打击了对方的气焰。让他们不敢再肆无忌惮的攻击镇边城。

415团是这个晚上唯一主动出击的部队,其他部队不是不想出击,而是因为己方人员消耗太大,根本无力出击!

在415团南边的长峪城是第五师团辅助进攻镇边城的重要环节。否则第五师团即使拿下镇边城,那里狭小的通道空间也让坂垣征四郎有一种自己弄个洞钻进口袋的感觉。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把口袋封死,把第五师团憋在里面。

而事实上增援而来的14集团军其实差点就做到了。但是战场上没有“差点”这种东西,这也成为这次南口战役的一个遗憾。

因此长峪城的战斗非常的艰苦,艰苦到4师长王万龄坚决不允许方大曾到这个前线阵地上来,如果说其他阵地还是“生死各五成,死活看运气”的话,长峪城阵地根本就是九死一生!

方大曾无奈下,在21日到了横岭城4师和72师合并在一起的指挥部里,看看能不能得到什么消息。415团的阵地也在这天被独立7旅一个团接防,他们要撤下来休整一下,再继续投入到战斗中。

早上5点来钟,天刚亮,日军就开始了进攻。王万龄的指挥部里也立刻热闹了起来。无论是4师师长王万龄,还是下面的参谋等都是一脸的憔悴,睡眠严重不足。幸好新增援上来的72师陈长捷领着自己的下属好歹缓解了一下他们的工作强度。

“我知道你们损失严重,但是决不允许你们从阵地上后撤一步,我王万龄就在横岭城陪着你们,死也不准你们后撤一步。若有后撤的部队,无论是班长排长,还是团长旅长,都给我枪毙了!”王万龄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当知道一个团因为损失较大,稍微后撤时,立刻下令枪毙团长,由副团长指挥战斗。命令就是命令不会因为各种原因而通融改变。即使这个团长已经杀了无数的日本鬼子,立了无数战功也不行。

长峪城前沿一个高地由4师一个营防守,这个营的官兵们在日本鬼子冲锋向着山坡仰面冲锋时,他们排好队伍,一排排向山坡下的鬼子们扔手榴弹。这时他们一定要拉完引信立刻就扔,因为如果仍手榴弹的人在起身投掷的时候不小心被鬼子的子弹打死,身后战友们可以有时间捡起手榴弹继续投掷,而不会在己方阵地爆炸。

这个营的战士们都是不怕死的汉子,400来人就这么在阵地上与鬼子拼耗着,在部队只剩下不到50人时,营长给王师长去了个电话,报告了战斗情况,最后说道:

“师长,我们营拼光了也不会后撤一步,但是阵地不能丢,我们现在就有50来个弟兄了,赶快派部队过来吧。晚了我怕阵地被鬼子给占了。”王万龄听后,立刻调72师一个营前去增援,这也是他最后听到这个营长的声音。

这个营说到做到,从营长到伙夫没有一个后撤的。当天快黑的时候,这个营只剩下4个人了。3个士兵,1个伙夫。营长此时已经战死了。他们4人仍然不停的向鬼子射击,再射击。直到鬼子快要到上来时,72师增援而来的一个营终于赶到了。再次把鬼子赶下了山。

和长峪城阵地战斗同样激烈的是黄土洼阵地和镇边城。72师一大半增援部队都用在这两个地方,不过无论日军怎么进攻,阵地依然还牢牢握在****的手中。

战斗打到这儿地步完全就是拼消耗,遗憾的是****和日军的伤亡比一直高居3:1以上,这让汤恩伯非常担心,再次催促第14集团军尽快赶过来支援。

第14集团军司令是爱国名将卫立煌,他是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是孙中山先生的警卫,在抗战前期升任14集团军司令。

卫立煌曾因积极抗日,消极*而被蒋介石撤职,但也正因为这点,让张伟对这个人颇有好感,因此张伟积极协助在日后出征东南亚各国,由卫立煌率领的中国远征军。

卫立煌于19日在周口店集结14集团军准备支援南口,日军马上就得到了这份情报。日军立即命令紧随第五师团而后从满洲过来的第六师团36旅团编成牛岛支队(旅团长牛岛少将)进行堵截。

日军的甲等师团的机动力就是强,后发而先至。到底迎面堵上了14集团军前往南口支援的通道。说起来似乎这场战役的结果最终就是因为这场堵截。因为牛岛支队的堵截,把14集团军拖延至24日,击败牛岛支队后,14集团军所部83师,10师分别前进,10师直接渡永定河,而83师按照地图的指示准备在西边清河城渡河支援镇边城。

如果两个师真的都渡河成功,第五师团将要面对腹背攻击,南口战役就胜利在望了。然而天意弄人,当卫立煌带着83师主力到达清河城时,正值20日连绵大雨引发永定河湍急的洪水,根本让83师无法渡河。无奈83师又掉头回到10师渡河的地方,浪费了宝贵的一天。日军显然没有想到牛岛支队会如此不堪,但是此时的平津地区准备进占华北、华中的关东军各师团云集于此,随便找了一支部队就可以迅速投入战场。因此20师团立刻被上头命令沿永定河北岸攻击渡河的14集团军。

10师渡河后,立即占领雁翅,为后续渡河部队保驾护航。20师团正好迎面赶到雁翅地区,两军随即发生交战。

20师团士兵一大部分是朝鲜人,战斗力比起其他纯种日本鬼子差了不止一个档次。而且在平津之战中,29军也对该师团造成一定伤害。因此10师完全能够顶下来该师团的进攻。

第五师团知道身后14集团军快要赶到,更加疯狂的向镇边城、长峪城进攻。在22日,五师团一部攻入长峪城阵地,不过随即被72师416团反击夺了回来,但该团损失也较大,因此在第二天日军的进攻中,416团也因为损失惨重而被击退,让日军占据了镇边城和长峪城。由于汤恩伯已经没有预备部队了,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日本鬼子占据了这两个地方。如此一来,横岭城****的处在日军半圆型包围下。

25日,日军从对线的进攻转变到对点的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的战斗完全进入白热化。11旅团这时候也拼命了,受伤的士兵只要还能行动的也拉出去进攻,他们希望在第五师团前拿下居庸关,维护他们的“荣誉”。但是89师和21师的战士们完全用钢铁一般的意志硬生生顶下来。

但是战争打到这个时候,武器弹药的消耗,战士们精力上的消耗。如果没有援兵很难再支持下去。而恰恰,他们少的就是援兵!在这天,11旅团的坦克在后面跟着大批日军的情况下,到底冲入了居庸关阵地,但是战士们仍然没有放弃,依然占据有利地形,继续攻击。89师师长王仲廉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因此在居庸关阵地靠后险据的地方设立了几个据点,这些据点仍然对冲入了阵地的鬼子们极大的威胁。但是居庸关战局由于没有增援部队而出现了巨大的危机。

然而更大的危机是还是由第五师团造成的,他们一边进攻横岭城,一边分兵进攻镇边城西面最后一道长城阵地――水头村。

水头村就是这场战役的句号。水头村是镇边城到怀涞唯一有险可守的地方,那里有最后一道长城可以作为屏障。

在25日下午,这里确实发生了战斗,独立7旅(少一个在日前接防415团的团)在水头村长城一带与日军作战,不敌败退。水头于当晚被日军控制。26日,第五师团长驱直入,从水头方向进攻汤恩伯的怀涞的指挥部。至此坂垣征四郎的战术基本成功了,而南口战役****方面已经陷入不能再坏的危局当中。

怀涞指挥部里

汤恩伯一脸严肃的看着指挥部里的人,这里只有这些参谋、通讯员了。他面临一个抉择:继续打还是不打!

如果排除第14集团军的支援外,这场战役****是败了。汤恩伯很服气,人家日本鬼子就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士气高昂。几乎把一个好军队的标准全占据了(相对于****而言)。1对1,****是打不过日本鬼子的,3对1还勉强可以。那么5对1,10对1呢?汤恩伯心想既然这是战争而不是比武较量,没有什么公平可讲。以后每次作战我们都拿5倍甚至是10倍的兵力跟你耗,小日本鬼子迟早要玩完!

另外如果是败局已定,那么就应该即使撤退突围。保存力量,以图再战。但是打还是不打的犹豫就在有了14集团军这个变数上。

通过联系汤恩伯知道14集团军在向镇边城靠近,而且也不太远了,预计28日能到。如果14集团军到达镇边城,就会威胁第五师团的后路,让他们不能全心全意进攻,只要再拖上两天,阎锡山这个大财主新增援的部队如果及时赶到,战局还有逆转的希望。但问题是怀涞能不能坚持剩下的1天甚至2天。

当参谋把前线剩余兵力详细资料告诉汤恩伯时,他无奈的苦笑了。数字上显示己方这次战役投入总兵力6万人(4师,89师,21师,72师,独立7旅),目前伤亡2万7千余人。表面上看还有一半以上的兵力,但是汤恩伯知道,真正的战斗力都在伤亡的2万7千余人上。多数营团严重缺编,各级军官伤亡严重,继续作战下去极易发生溃败,到时候就是被人全歼的下场了!

汤恩伯深吸了一口气,两眼微闭静思了一会儿,在一阵炮声中,指挥部所在的瓦房钉在余震下落下细细的尘土时,汤恩伯猛然睁开双眼,把刚才所看的报告一下子拍在桌子上,大声说道:“不能等14集团军了!向西突围!”

汤恩伯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南口距离日军云集的北平实在太近了,即使现在能有机会挽回败局,那么随着日军兵力的增加呢?并且目前防御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防御阵地!阵地失去了只要有人就可以再夺回来,但是把防御工事都打没了,只是为了争夺地方而进行拼死战斗,那么就要考虑有没有这个价值和必要了。

显然南口此役大部分阵地已失,就目前来看,日军的机动力比我军要强,那么在敌人眼皮底下打一场苦战,并且已经打到这个地步已经值了!

不过遗憾还是有的,而且非常的大,如果驻守在延庆的94师能过来,而不是去增援张家口,那么长峪城和镇边城可能会再多守几天。如果14集团军能早两天来,第五师团就有好看的了。如果在开始的时候,不是他一个军守南口而是积极动员,附近各军团随时待命增援,凭着南口地区的险峻地形,在有援兵的情况下,打个几个月也不成问题!

不过一切都是如果,如果只能是如果。汤恩伯就这样带着遗憾,带着苦战了15日的将士们,在策应横岭城的4师,72师部队和居庸关的守军撤退会合后,向西突围,方大曾也随着汤恩伯的警卫营一同西撤,结束了南口战役。

在27日,14集团军10师到达镇边城时,汤恩伯所率部队脱离了战斗,同日11旅团占领了防守空虚的延庆,而在张家口作战的傅作义、刘汝明见状,为了不落入日军包围,也撤退了。

南口战役进行了15天,****投入兵力6万人,伤亡2万9千多人;日军投入兵力7万人,伤亡1.5万人(国民党统计数据,日军统计为2千6百人,),这里的日军兵力把阻援的6师团牛岛支队1万来人和20师团的2万来人也算入战役内。

张伟在后来通过向方大曾了解南口战况和随后进行的太原会战日军参战师团大概猜测日军实际伤亡应为8千到1万人左右,其中至少四分之三伤亡来自于11旅团,余下的伤亡来自第五师团、20师团和6师团牛岛支队。

因为南口战役后,11旅团一定是“伤筋动骨”了,才让它沉寂了好久也没露面。而第五师团却在9月份被八路军在平型关“啃了一口”后,还能成为太原会战的主力。

这也证实了汤恩伯的估算――在防御下,中日双方伤亡比率为3比1的大概推断。

3个中国人换1个日本鬼子这让张伟越想越不是味。妈的,3个日本鬼子换1个中国人的话张伟还觉得亏呢!

但是现实就是如此,在1937年,国民党军团全面准备不足,各师重武器少的可怜的情况下,在日军蓄谋已久的情况下,苦战1937是在所难免的。

“这次战役****虽然失败,但是拖延了日军侵略中国的步伐,打击了日军的气焰。。。。。。。”历史评价如是说。

张伟认为上面说的有些扯淡。只要让日军痛了,气焰是一定会打击到的。滞缓敌军前进的进程不一定什么时候都重要。但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经验教训!师与师之间的配合,军与军之间的配合,集团军之间的配合等。再就是对待敌我双方实力差距上的认识,增援部队时少犯添油式增兵的错误。(既然想防守,那么为什么不在开始早早就把第7集团军调到眼前呢?为什么不提前把14集团军早早放到永定河附近呢?)

当然现在所说的都是马后炮,事后诸葛亮了。张伟这时远在北平,他无法影响南口过程和结果,只有发发牢骚而已。但是也正因为他的这种无力感,更加坚定了他要“参与战斗”的想法。

他以一个大佐的名义写信给华北派遣军司令部,请求允许大阪师团出战,目标战场――淞沪会战!如果请求被同意,那么历史上参加淞沪会战的师团番号将会改变,这样一来还会有南京大屠杀么?

张伟不相信历史会因为一点点的变数而发生彻底改变,他要人为的强行改变历史。改变那个中国人永远无法忘记的一切悲剧。

(附南口战役形势图)

点击察看图片链接:<ahref=http://www.*****.com/?photos/puppynight_adam/134547594/3753054319/target=_blank>南口战役形势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