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阪抗战师团
3090900000070

第70章 中国不会亡!

张伟这个时候最担心日本鬼子会想到要用高爆zha药,把四行仓库给炸了。也许日本人就是太笨,也许是他们觉得还不到时候,直到28日傍晚时分,十一师团才开始准备zha药。而张伟的一颗心则提到了嗓子眼上。这支二十来个士兵组成的突击敢死队得到的命令是:不惜一切代价,把四行仓库炸出缺口。

张伟不停的用望远镜一会儿看着日本鬼子的敢死队,一会儿紧张的看着四行仓库的方向,希望他们能够发现这个威胁。结果张伟从四行仓库的后面,英国租界上看到了几个人在举起一块大大的黑板。原来四行仓库四周还有许多建筑物,正好可以为日军的进攻作遮掩,这样在河对岸的人发现日本鬼子行动后立刻用粉笔花在大黑板上提醒谢晋元他们,告诉他们敌人在哪个方向。要做好准备。张伟看到这里不由自主的笑了起来,这哪里是几百个军人在防御嘛,根本就是军民齐心一同抗日的一个缩影。

日本鬼子的突击敢死队确实有些本事,即使在民众们的提点下,在谢晋元指挥的密集射击下,仍然借着夜色有近十来个人拿着大包的zha药冲到四行仓库极尽的位置。张伟通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切时,他此刻都能听到自己心脏怦怦剧烈跳动的声音。

张伟心想要坏了,如果炸出缺口,防御面将会瞬间加大,借着缺口日本鬼子上百门炮都能把里面给炸干净了。就在张伟目不转睛的盯着那晃动的人影,耳朵都做好了要听巨响的准备时,从四行仓库楼上,那几个拿着zha药的的日本鬼子正上面,掉下个“东西”,这个“东西”落地后竟然会动!

“它”似乎像猛虎一样腾的跃起,扑向拿着zha药、被天上突然落下的“东西”惊的停顿了一下的日本鬼子们。张伟的耳朵到底是听到了爆炸声,不过这爆炸对四平仓库已够不成威胁了。虽然看不太清楚,但是张伟不用想都知道,那是一个战士啊,一个身上绑着手榴弹的战士,从三楼跳了下去,用自己的血肉之区阻止了敌人的行动,保住了四行仓库。

张伟鼻子一酸,感觉要坏。这个时候可不能情绪激动,他拿下望远镜,想出去找个没人的地方待一会。他左右一看,忍不住要哭的感觉突然变成了要笑。这种极度反差的情绪让他无法形容,反正是非常的难受,结果是即哭不出来,又笑不出来。

原来,观摩的佐官们和负责最前线指挥的那个大佐都以为能成功,手都举了起来,就差听到一声巨响然后欢呼了。结果响是响了,但是和他们期望的结果相差的太远。此时手举起来的动作似乎在为那个勇敢跳下楼的战士表达敬意一般。

原本喧闹的指挥部里瞬间安静到极点。众人过了几秒钟才从刚才的几乎定格的状态中恢复过来。观摩的佐官们第一次集体沉默。

同样沉默的还有那个英国少将。面对敢于牺牲的战士,敢于无视死亡的军人无论是敌人,还是仅仅旁观的第三者都在心里给予应有的尊敬。这位少将想了一下,要手下去跟谢晋元联系并主动提出,允许他们放下武器进入英国租界。谢晋元委婉的谢绝了这个少将的好意,上司没要他们撤,他们绝不会撤!

在四行仓库东边的租界边上,一个年仅14岁的小女孩从28日上午一直关注着战局。在这天晚上她来到租界边,学着昨天的记者偷偷的进入四行仓库里。

这位小姑娘非常幸运,有惊无险的被****战士从2楼的窗户上拉进来。众人非常奇怪一个小姑娘怎么有这么大的胆子,在这么晚的时候一个人来这里。谢晋元和营里几个主要指挥官都非常好奇,听说这个小姑娘要给一件重要的东西,他们都来到小姑娘的身边。

小姑娘见对面就是在早上报纸上看到的大英雄谢晋元。高兴的说道:“谢叔叔你好,这是我今天突然想到要送给你们的。”边说边把上衣脱了。谢晋元等人赶紧侧头――非礼勿视!

正当众人感觉很尴尬,想要说些什么的时候,他们侧着脑袋,眼睛余光看到小姑娘把身上一块布取下并展开。他们转正脑袋,不约而同的看着这块布,刹那间全身定住了。小姑娘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面中国国旗-青天白日旗。她解释道:

“今天我在租界看到咱们周围全是日本人的国旗,我就在想在四行仓库上竖起一面中国国旗该多好啊。于是我就回家自己做了这面旗帜,把它缠在身上带进来了。”

。。。。。。众人沉默,谢晋元等人心情此时非常的激动,他们这一刻真的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而且眼泪似乎要忍不住流出来了。

“团副,我去巡视一下防线了。”一个连长强忍着眼泪不让它留下来,赶紧想找个机会溜出去。

“我也去看看。”

“我也去。”

众人为了不在一个小姑娘面前留下眼泪掉了面子,敢于面对日军无数次猛烈进攻的他们,此刻却纷纷当起了“逃兵”。谢晋元哽咽的说道:“谢谢!谢谢小姑娘,我。。。也先去巡视一下,等一会儿回来再说!”

小女孩姓杨,叫杨惠敏。她在官兵们全体列队敬礼中,正式的递交给谢晋元中校这面她自己做的国旗。当小女孩离开四行仓库时,谢晋元及全体官兵再次敬礼,默默地送走她。

10月29日一早,关注四行仓库的所有人都发现了在这栋白色建筑上面飘扬的国旗。爱国百姓们的激情瞬间被激发到一个新的高潮。在日本鬼子发动进攻时,他们同时在站在租界里为战士们加油鼓劲。进攻的时间持续多久,他们加油呐喊的行动就持续到什么时候。

这天一个音乐家看到这面国旗的时候,几天以来对这“八百壮士”英勇抗击日军的举动所积累下来的感动和对国家危亡时的关切担心让他在短短的几个小时时间里创作出一首歌曲――《八百孤军守土歌》。他来到苏州河对岸的英国租界围观战斗的民众百姓中间,开始教大家一起唱这首歌词简单,曲调雄壮的歌曲。很快大家一点点都学会了这首歌。在敌人进攻的炮火中,大家一遍遍开始用集体大合唱的新方式为“八百壮士”加油: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

中国不会亡,

中国不会亡,

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战守四行;

四面都是炮火,

四面都是豺狼。

宁愿死,不退让,

宁愿死,不投降!

我们的国旗在重围中飘荡、飘荡。

八百壮士一条心,

十万强敌不敢挡。

同胞们起来,

快快赶上战场,

拿八百壮士做榜样。

在众人的歌声中,谢晋元和众位将士更加奋勇杀敌,每个士兵似乎都成了神射手,敌人在如此豪情壮志,如此众志成城,如此强烈的反击下焉能不再次败退?

十一师团长当然不可能亲自为了一个小小的四行仓库坐镇前线指挥部。一切都是由手下一个旅团长来来指挥的。他心里这时可是叫苦连连,这么一个烫手山芋让他食不下咽,夜不能寐。他不止一次的在电话中冲着负责指挥的旅团长喊道:

“用人命给我添!难道我们皇军在没有飞机大炮的情况下就占领不了这个该死的白色小楼了么?(和松井石根一样口气,都吃瘪了吧?)”

张伟从以前不愿意“观摩”,到现在早来晚走,天天最“勤奋”。这让前线指挥的旅团长万分尴尬,其他佐官都在他的委婉请求下,别来看他们丢脸了。结果这个大佐说什么好话都不听,天天都在脖子上挂一个望远镜到这边来看。末了晚上临走前,貌似很恭敬的向他敬礼说道:“少将阁下,谢谢贵军的‘精彩’教导,望贵军继续努力,早日占领该地。”。。。。。。

在事后张伟和赵志成再次见面的时候,两个人聊到了这“八百壮士”,张伟才知道他们实际只有四百来人,却承受了一个旅团的几天来疯狂的进攻,而这个旅团外则是十几万日军,他们四周除了租界外已经再没有一片“自己祖国的领土了”。赵志成也曾派人联络谢晋元,提出如果要撤退的话,愿意提供船只送他们过河到英国租界去。因为当时各国都不愿得罪日本,只有英国少将在没有得到英国大使允许的情况下,擅自作主收留了他们。这也因此差一点造成了他们日后悲剧式的命运。

但是,但可是,历史因为某个人的原因是会改变的。张伟一直在关注这个事情。他作为一个日军大佐,正面战场上其实能为中国做的事情还是很少,像这样帮助抗日英雄们的事情不能说游刃有余,也算是很有方法的。这是后话,日后再说。

当时,赵志成只收到了谢晋元婉言谢绝的信,原信以及信中最后几句话日后则被拍成了照片,留了下来:“。。。余一枪一弹,决与倭寇周旋到底――谢晋元”。

历史不会忘记英雄,人们也不会忍心让英雄这样牺牲。在开始时人们不停的为“八百壮士”呐喊助威,而坚持了几日后,人们开始从心里担心他们的安危。他们想让这些勇士们撤出四行仓库,保存他们宝贵的性命。全国人民都认为,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从10月26日激战至11月1日,这样五天的时间已经让他们甚感欣慰和满意。比起四行仓库这一片上海市内最后的国土,这些勇士们的安危更让他们牵挂。

蒋介石在11月1日晚顺应民意向守军下达了撤退命令,在深夜,“八百壮士”取下国旗,由赵志成的抗日救国会提供十来艘小船把他们从闸北送到苏州河南岸的英国租界内。这个过程并不是非常顺利,日军也知道他们早晚会拿下这个地方,眼睛则一直盯着谢晋元等人,不想让他们“溜了”。

让他们意想不到的是,一向眼高于顶的英国军队竟然帮助中国军队,在苏州河对岸提供火力支持,冲到岸边的日军在“八百壮士”和英军密集的火力下,根本无力反击,只好眼睁睁的看着敌人安然到了英国租界。无奈的是,河对岸是租界地区,进入租界中国军人就不能有武器,因此所有枪支必须“上缴”。这对他们不能不说是一种自尊上的刺痛。但同时,史摩莱少将则率领租界内的英军,向这支孤军守土的英雄部队,向比谢晋元这个比他小了两级军衔的军人致以庄严的军礼,表达了他们的敬意。

第二天一早,日本“强烈”抗议英国的这种行为,要他们交出谢晋元等“八百壮士”。在上海英国驻军总司令史摩莱少将这样一个特殊身份的人影响下,英国人甚至连“缴械”了中国军人的枪支都没给日本,何况是人呢?谢晋元给予日军的记忆实在是太深太深了。在当时的特殊环境下,上海地区一直都被日军占领,他们无法出租界,而日军也限于国际关系无法抓人。直到41年日军正式和英美宣战时,情况才有所改变。这个时候日军还牢牢记恨着谢晋元他们呢。不过当日军兴冲冲的闯入租界抓人时,却发生了让他们深感意外的事情。这个意外嘛,和某人自然有那么点关系了。

(附《八百孤军守土歌》-又名《歌八百壮士》)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