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2
30918800000190

第190章 丹麦的社会改革卓有成效

18世纪,丹麦资本主义因素迅速增长。由于工商业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雇佣劳动力,使贵族庄园上的劳动力严重缺乏。因此,在18世纪丹麦出现了农奴制强化的现象。结果,严重束缚了丹麦经济的发展。18世纪中期,在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下,丹麦知识界和政府官员中有识之士开始呼吁改革,要求实行开明专制,主张解除农民的封建依附关系。克里斯蒂安七世在位时期,任用德国籍的约翰·腓特烈·斯特鲁恩兹担任首席政务大臣,并开始实行改革。1770年,他开始着手改革丹麦的官僚制度,压缩官员编制,禁止贵族在政府部门中安插亲信,并宣布政府允许出版自由和信仰自由。另外,他还整顿了司法系统,废除了酷刑,明令禁止贵族任意增加农民的劳役。这些改革无疑具有进步意义。但改革引起贵族的仇恨,1772年,斯特鲁恩兹被杀害。然而欧洲大陆上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已不可遏止。丹麦的农民和资产阶级也纷纷要求实行全面改革,一部分封建贵族中的有识之士也参加到运动中。1784年,王太子腓特烈担任摄政,颁布了一系列改革法令。从1786年起,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鼓励农民购买土地,政府还向无钱买地的农民提供贷款。1788年,废除了将农民禁锢在土地上的法令。1789年宣布废除了封建劳役制度。这些改革,使丹麦城乡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为丹麦步入资本主义社会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