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历史博览2
30918800000436

第436章 普鲁士邦抗议风潮

1910年2月10日,德国皇帝威廉二世在1908年的议会闭幕演说中,提到了将要在普鲁士改变三等级选举权。各党派对皇帝的许诺表示欢迎。中央党和国家自由党希望取消间接的选举人制度,并且希望根据居民人口重新划分选区。左派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则要求议会选举应该是自由、平等、直接和不记名的选举,尤其是要废除选举等级制,并采用秘密投票方式。但是,各党派的希望却落空了。2月4日,帝国首相兼普鲁士部长会议主席特奥尔德·芳·贝特曼·霍尔维格提出选举权修改草案。在该草案中,三等级选举制度仍被保留,只是对第一等所占的比重有所削弱。受过较高等教育(中学毕业)的人可以进入更高一层的选举等级中。在将来,不必先通过间接选举权来选出更高一级的选举代表人,而是直接选出议员。但是公开投票法并未被废除。政府对这个决定所提出来的理由是:选票公开的话,选民要为自己的选票负责,会使他们比较不容易受到“煽动的蛊惑”。各党派都反对政府的改革草案。保守党抱怨第一选举等级地位的下降。自由党和社会民主党则认为这是一个虚假的改革。社会民主党党报《前进报》在5日版中,称这个草案是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残酷和讥讽的宣战”。第二天,众多的工人不只在普鲁士,而且还在布伦瑞克举行了要求平等和不记名投票权的示威游行。13日,柏林有5万人走上街头,抗议新的选举法。在慕尼黑,有1000人集结在普鲁士公使馆门外,要求实施平等而不记名的选举法,这种选举法在巴伐利亚早被采用。但是,选举法草案最后却被普鲁士上议院——贵族议院否决,因为此法案对地主们而言,过于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