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山故事与传说
30961400000020

第20章 “火烧”

烧饼是人们常吃的一种熟食,而在绵山一带,人们却叫它“火烧”。这与晋文公、介之推有关。

相传晋文公为迫使介之推母子出绵山竟三面放火,而介之推母子宁愿以死唤起重耳的觉醒,至死不出。大火熄灭后,晋文公看到介之推母子被烧的惨状顿足捶胸,悲痛欲绝。为铭记自己的过失,并旌表善人,便把绵上田封为介之推的祭田,把绵山称做“介山”。绵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旌介”,就是因此而得名的。为怕引火再烧了绵山,晋文公又下令在介之推母子烧死的这天——冬至后105日,家家冷食,不许动烟火。这就是流传千年而不衰的寒食节,也是一种政府性的护林防火节。

不动烟火吃什么呢?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事先将一种圆形面食烤熟,以便禁火这天冷食。为牢记烧山的惨痛教训,晋文公又特意把这种食品叫做“火烧”,意思是提醒人们:“当心火烧!”

此外,寒食节的特色面食还有“之推蒸饼”、“清明燕”、“蛇盘兔”等。蛇盘兔,用蛇象征介之推,用兔象征介母。这些都是寒食节前制成的熟食。火烧也越做越精,有干面的、发面的、油酥的、夹馅的、空心的等等,品种繁多,各具特色。寒食节又被叫成了“火烧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