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山故事与传说
30961400000022

第22章 秋千岭

绵山有个地名很特殊,叫“秋千岭”。据老人们讲,就是指抱腹岩的山岭。

秋千原名“千秋”,千秋的繁体字两字都有“革”字旁,千字下面还加个“走”字,意思是揪着皮绳迁移。它起源于远古人为了获取高处食物而进行的运动。开始只是一根绳子,双手抓紧绳子而晃荡。看了抱腹岩下现在的挂铃,就能想象到当年荡秋千的情景。后来,这种活动由民间渐渐传到宫廷,汉、唐两代最盛行。汉武帝时,为取“千秋万岁”之意,“千秋”成为一种祝寿词。以后为避讳,将“千秋”倒转过来,改成了现在的名称“秋千”。秋千也由一根绳子改为两根,并加上了踏板。到了唐代,一度成为宫中妇女热衷的游戏。因红粉绿袖的佳人凌空飞舞,飘然若仙,被唐玄宗称为“半仙之戏”。宋代以后,这种活动又流传到民间。秋千的样子也发展为四挂合在一起由大车轮转动的“车辆式”、八挂秋千悬在亭子上的“八挂式”等等。

因这一活动起源于绵山秋千岭,活动时间主要在寒食清明节,所以清明节也叫“秋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