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绵山故事与传说
30961400000078

第78章 苏东坡求子

绵山又叫岩山,分下、中、上三层。上岩深处银空洞附近的绝壁上有座白衣庵,庵内供奉的白衣观音十分灵验。据说这位菩萨曾在此显灵,绵山就是她的道场。

相传宋朝神宗时,苏轼因在朝中受到排挤,膝下又无子嗣,心中十分苦闷。听说绵山白衣观音有求必应,便约弟弟苏辙同登绵山,凭吊介之推,朝拜观音。他们一路跋涉,登上绵山,来不及欣赏一路景致,便一鼓作气攀上铁索岭,向白衣庵走去。说也奇怪,在这连鸟兽都很少落脚的地方,竟有如此宏大的寺院!进得殿里,见到白衣观音倒头就拜,默默许愿求子,并祈盼仕途顺利。心事了却,才顺原路返回。

当来到塔岩头(龙头寺)时,天色将晚。鸟瞰山川大地,只见落日半隐吕梁,晚霞映照汾川,景色之美,如诗如画。此时,寺院长老指着南天门说:“请看文潞公所题匾额!”门楼上果然有“万象皆昌”四字赫然呈现在眼前。长老又说:“有匾无联,岂非憾事?”苏轼顿时领悟,便欣然在潞公匾额下题写了一副长联:

“庙貌与天齐,云来云去风不定,真是个空中楼阁;化工从地起,花开花谢景常新,将毋同海上蓬莱。”

题写完毕,趁月色下山,借宿在绵山静林水旁的一个村庄。因苏轼曾将帽子上掉下的一颗明珠嵌在溪边的石缝间,这条溪和这个村便被叫做“苏溪”,一直沿用至今。

苏轼弟兄回去后,哥哥得了一子,弟弟得了一女,而且都重新被朝廷起用。这不仅仅是传说,古碑上还有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