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让生命的激情在干事创业中燃烧
31062300000044

第44章 独臂猛士唱大风

朱昌平

最近读了《部长与国家》一书,作为共和国红色经典故事,本书以传记的形式记述了在共和国崛起的危难时刻,毛泽东一锤定音、亲自点将,任命43岁的独臂将军余秋里出任石油部长。余秋里受命于危难之秋,他勇于面对挑战,提出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口号,他充分调动群众创业精神,不等不靠,顽强奋战,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大庆会战,有太多精彩、太多激奋、太多感慨!共和国石油工业的燃情岁月似一幅幅波澜壮阔的红色画卷展现在了我们的眼前。在新中国百废待兴之时,石油人以其豪迈和悲壮的姿态为共和国的巩固、为中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本书通过余秋里带领五万大军在条件极度艰苦的松辽平原上进行石油大会战的传奇故事,对独臂将军的非凡经历、艰苦磨难进行了精彩的展示,对他们的多彩生活、人生变故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对他们忧难忧民、戎军爱国的拳拳之心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透视,对他们为民请命、立党为公的高尚风范进行了热情的颂扬。尤其是在建设大庆油田过程中,他和工人们冒着严寒,在没有人烟、没有住房的荒原上,克服了没有粮食、没有大型机械设备等困难,奋战数年,终于建成了我国的大型石油基地。作品写得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特别是作者用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人物活动,翔实叙述了当年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代领袖们为了打破国际反华势力对我国进行的全面封锁,毅然决策开发松辽石油基地的一系列高层活动内幕,以及他们吃苦在先、勇挑重担、忘我工作的优秀品质和他们的感人事迹。

余秋里是帅才,他是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者。他身上有将军风采,农民本色,他更有政治家的胆识和远见。当年的硬骨头六连这个典型就是余秋里树起的。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大批起义和投降的国民党军队,转化工作是一大难题。余秋里发明了以诉苦三查为主要内容的新式整军运动,对迅速转化原国民党部队起到了很大作用,受到毛泽东的肯定。余秋里之所以能够完成党中央下达的任务,在我们这个贫油国家创出个奇迹来,关键在于如何对思想政治工作定位,采取什么方式搞活思想政治工作。抓典型是余秋里一贯的工作方法,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多次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扬。他善于深入基层,发动群众,注意发现先进典型,树立样板,以此来推动工作迅猛发展。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年代亦然,其卓越的领导艺术堪称后世之师。硬骨头六连所铸造的军魂和王进喜身上体现的民族魂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大庆会战中,面对一个一个的困难和矛盾,他靠什么统一大家的思想、稳定队伍、打开石油会战的局面呢?在紧要关头,石油工业部机关党组作出了关于学习毛泽东同志所着《实践论》和《矛盾论》的决定。在当时的国内背景下,学习两论的决定得到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拥护和响应。几万名职工自觉以两论为武器,结合实际,分析和认识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坚定了搞好石油大会战的决心和信心。与此同时,为尽快打开石油会战的局面,余秋里还抓住时机,发起了学习铁人王进喜活动。余秋里的思想政治工作艺术可以说发挥到了极致,为会战成功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作风保证。

其实,余秋里的思想政治工作绝不是简单的说教。事实证明,只有人性化的思想政治工作才可以解决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感召力不足、重视度不够等问题。对于今天的领导干部来说,就要紧密结合干部职工工作生活的实际,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在努力尊重人的个性、把握人的要求、实现人的价值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干部职工最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富有生命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余秋里以满足人性根本需求为出发点,以激励为主,通过造势,形成一个巨大的精神磁场,在那个磁场里,人的私欲和怯懦被抑制住了,勇气和奉献精神被激发出来。余秋里认为,一个民族要有民气,一支队伍要有士气,一个人要有志气。要树立这三气,一要靠领导以身作则往前冲的精神,二要靠有个好典型带动大家。大会战中,他一方面身先士卒与会战干部职工们同在一线战斗;另一方面,他抓住了王进喜等不怕苦不怕死,一心为了国家扔掉贫油帽子的先进分子和先进团队的榜样,从而使整个会战的千军万马始终处于高昂的战斗激情中。

我们读《部长与国家》,不仅领略一代将星不舍昼夜、勇于开拓的精神,更主要的是学习他的领导艺术、指挥才能,感受他身上迸发出的人性光芒。余秋里一生光明磊落,一身正气;他敢想敢做,勇于开拓;他坚持原则,求真务实;他敢于批评,勇于检讨;他知人善用,爱才惜才。从余秋里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种铁汉精神。在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战争年代,他不怕死;在波澜壮阔、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他不怕苦。在指挥决策上,余秋里有坚决果敢、说一不二的大将风度。

毛泽东主席最恨三种人,一是说谎话的人,二是玩阴谋的人,三是什么事都没主见的人。余秋里从来坚持实事求是。有一次毛主席问起川中油田的事,他如实说,情况不大好。当毛主席问到看没看《人民日报》关于赫鲁晓夫的文章时,他如实说自己没看过。全民大炼钢时,油田有人竟把国家进口来的无缝钢管锯断后去凑炼钢量,余秋里怒斥为败家子。

余秋里更是那种搞阳谋不搞阴谋的人。他批评下属从不给面子,动不动吹胡子瞪眼,拍桌子骂娘。但是,下属们都服,都觉得余秋里是爷们,他的批评是让你记住教训,绝不揪住小辫子不放。都认为余部长骂人是大爱,他们都能真正把他的批评当鞭策。他自己是炮筒子脾气,但是,有时他也允许大家向他开炮,让大家说话。余秋里不仅善于批评,他更善于倾听。在松辽大会战前夕。他召开了一次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他说,历史经验告诉我们,要采取大的行动,必须先统一思想,才能步调一致。我们不妨看看他是如何统一思想的。此次会上,余秋里和石油工业部的党组成员来到会议代表中,而且事先说明,我这回没有啥长篇大论,只带耳朵想听听大家的意见。你们把你们想说的话全部说出来,连一个屁都不要憋着,给我好好放!接下来,他便成了与会代表的撒气包。大家劈头盖脸的批评都来了。当时新疆局、青海局、四川局的领导都是老红军老八路,个个不是善茬。他们拍桌子瞪眼还不过瘾,以至于身边的人尴尬地提醒他:余部长,这会开下去不行啊!余秋里奇怪地问:怎么不行?我看挺好的。这时,余秋里说,我们既然以后还要长期在一起搞石油,现在就先得把过去心里想的,连同我们过去的对与不对的地方都摆在桌面上,说他个痛快,直说到当大家连屁都没有可放的时候,我们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这样我们以后才能更好领导和组织队伍向更高的奋斗目标前进。

当年余秋里认为川中会战志在必得,当听到四川局总地质师李德生的反对意见时,他咄咄逼人,几乎指着鼻子说:你再说一遍!因为在当时,余秋里认为李德生的意见阻碍了他找油的执着。李德生被他拔白旗。然而,余秋里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后来他将李德生一纸调令调到部勘探司任总地质师。在大庆油田发现中,李德生建立了重要功勋。另一位被批过的秦文彩,也被余秋里重用,后任石油部副部长、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总经理。在川中会战失败后的一次大会上,余秋里当众代表党组向秦文彩道歉,并以一个将军的名义给秦文彩敬了一个正正规规的军礼。一个将军能做到这一点,真不容易,这需要雅量,需要胸怀。

关心部属,体恤部下是余秋里的一贯作风。余秋里与自己的部下,尤其是康世恩等人,长期友好相处,同甘共苦,为国家的事业殚精竭虑。即使反右期间也不例外。余秋里不顾个人安危,竭力保护那些为石油工业发展踏实工作的人,尤其是关键时刻为他们说话撑腰,根本不计个人利益。在那个人人难以自保的年代,有些事避犹不及。然而,余秋里却不以为然。他去兰州时,当时派到兰炼的部长助理徐强因怕影响生产而未向当地大炼钢的人借大型鼓风机而被打成右派。余秋里怒不可遏,专门找省委书记拍桌子干仗。消息传到毛主席那里,主席也不无感慨地说:自古就有不怕死的谏官嘛!做一个让下属服的领导,在关键时刻要爱护下属。这样的人谁不愿跟他创业。大庆油田所以能出了铁人王进喜,与余秋里的个人魅力不无关系。大庆会战期间,他立下着名的约法三章:一是不准买卧车,二是指挥机关不准有沙发、地毯之类的高档用品,三是不准为领导干部建单独宿舍。在大庆最困难的时期,他甚至把石油工业部的部长伙食补贴拿出来,和广大工人一起吃大灶。大庆会战从1960年开始到1978年,整个油田竟然没有一栋楼房。他率先垂范,不搞特殊化。余秋里是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为官的典范。

解放思想不是挂在嘴上的,而是要付诸行动。当前解放思想的路径有多条,其中一条是接受传统教育,回顾历史,重温红色经典。我们在阅读中学习余秋里的创业精神,感受他的人格魅力。用他的事迹熏陶自己,激发自己开拓创新、奋发进取的勇气。余秋里身上最可贵的是开拓精神。出任石油工业部部长后,他所做的一切,对新中国来说都有破冰意义。毛泽东之所以选余秋里来啃这块硬骨头,因为他深知余秋里是善于打开局面的人。应该说,对余秋里,毛泽东不仅独具慧眼,而且厚爱有加,主席甚至宽容他的许多不足。但是,余秋里是真正干事的人,能打开局面的人,用了这样的人能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应该说,余秋里的思想一直走在那个时代的前列。当别人发烧时,他保持足够的冷静和理性;当工作平淡时,他又能燃起激情。让平常的岁月不凡起来。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间难得九方皋。如果川中会战失败后,毛泽东弃用余秋里,那么,就不会有松辽会战的伟大胜利。余秋里的战争经历和为共和国寻找石油的经历,说明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共产党人都能发扬艰苦奋斗、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中国还在谋求发展,无论我们的事业遇到什么困难,都需要这样有胆识、有闯劲的人去面对。面对未来,我们只有开拓进取,舍此,别无选择。

对宁夏来说,更好更快发展是个永恒的主题。实现宁夏更好更快发展,干部和作风、观念和精神状态是重要前提。解放思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解放思想就是要破除因循守旧、不思进取的思想观念,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思想,破除沾沾自喜、盲目乐观的思想,破除宁肯苦熬、不肯苦干的思想。要不甘落后,勇于争先,以思想大解放促进经济社会大发展。陈建国书记说,有少数干部,50岁的年龄、60岁的脑筋、70岁的作风、80岁的眼光,缺乏激情、缺乏干劲、缺乏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说到底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问题,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态度问题。陈建国书记还说:要让那些作风漂浮、只说不干、没有创造性、打不开工作新局面的人没有面子、混不下去。一般化’的工作,谁都会干,‘太平官’,谁都会当,但是我们不需要。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要求干事业的人十全十美,不符合辩证法,不符合党的用人政策。看一个干部要看主流,要看是不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陈建国书记多次强调,我们要致力让能干事、会干事、肯干事、干大事的同志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职级上得到提升,利益上得到实惠。这是令人鼓舞、高屋建瓴的宏论,也是我们事业成功的希望所在。

余秋里能在平凡中创伟大,在平静中寻找激情。这对我们启发很大。他说过两句非常有名的话:要多找石油,就不能让阻碍找油的理由成为理由;要想多出油,就不能让缩手缩脚成为理由。当前宁夏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我们就要排除那些不利于开拓发展的想法,套用余秋里的话说,就是不能让阻碍创新发展的理由成为理由。发展是硬道理。宁夏小,地处西部,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发展的理由。我们的各行各业的确需要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干部,他们不仅自己敢想敢干,而且要带动一批人,激发他们激情创业的信心。银川正打造两个最适宜城市,塞上湖城初现魅力,无疑是适于居住的。但是,要让银川成为最适于创业的城市,除了保证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外,人才是一个地方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若干年前,我们感慨孔雀东南飞现象,甚至有人忧心麻雀也东南飞了。我们必须重视人才开发和利用,努力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否则,我们留不住人才,就谈不上发展。困难与矛盾同在,机遇与挑战共存。只要我们发扬老一辈的革命传统,脚踏实地、攻坚啃硬、稳抓稳打、勇往直前,我们就能创造出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作者系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党组书记、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