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听了以后直发呆,便问:“这怎么理解?”
儿子回答道:“三乘四是十二,五乘六是三十,七乘八是五十六。十二加三十,再加五十六是九十八。再加上天上一只,地上一只,不是刚巧一百只吗?”
父亲大悟,连连点头,并把它写在“百鸟归巢图上”。
名将左宗棠对联趣话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湖南湘阴人,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自幼聪颖,14岁考童子试中第一名,曾写下“身无半文,心忧天下;手释万卷,神交古人”的对联以铭心志。
左宗棠以父为马对联
清代左宗棠是个很有名的人。他在中国近代史上,为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亲自带领军队讨伐俄英侵略者,为祖国作出了有益的贡献。左宗棠从小就勤奋好学,为他今后的文武双全打下了基础。他小时候因为年纪太小,个子又很矮,每天都由父亲背着去学校读书。这天早上,父亲刚把他背到学校,他的老师看见了,便开玩笑地说了一句:
以父为马
这句刚说完,就引起大家哄堂大笑,弄得左宗棠的父亲很难为情。刚从父亲背上下来的左宗棠见老师开他父子俩的玩笑,心里很不是滋味,便马上想出了对答之词:
望子成龙
这四个字,看似很平常,也很简单,人人都知道。但这时与“以父为马”来相对,真是恰到好处,又不同凡响。刚才的满堂哄笑,顿时又变成满堂喝彩。
仕出有因
一代名将左宗棠年轻的时候“潜伏”在乡下读书,到快40岁还没没有考中功名,有些泄气,便在家写了副对联自勉:
身无半亩,心忧天下
读破万卷,神交古人。
后来,左宗棠还是靠一副好对联,拍对了两江总督陶澍的马屁才出山干大事,他写的对联云:
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
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
再后来,左宗棠更为自己赢得了一联佳句:
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左宗棠与李鸿章
大左宗棠与李鸿章素来政见不合,这两个关系素来不好的名相却有一副对联流传千古。
左宗棠出对曰:“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李鸿章答对曰:“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这原本是大清朝“两柱石”游戏之言。想不到的是这左老三归天不久,大清朝在甲午海战中一败涂地,面对逼进北京城的小日本,真的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派李鸿章出使日本。这李鸿章倒真的拿出了大清朝的“帝王度量”,挨了黑枪后,“玉帛相将”,终于免除了大清朝有史以来的一场最大的亡国危机。
曾国藩与左宗棠互讽
在清代洋务派中,有两个赫赫有名的人物,一个是曾国藩,一个是左宗棠。在对外问题上,两人的态度截然不同:曾国藩主张投降,左宗棠主张抵抗。左宗棠在军事上,曾摧毁英俄走狗阿古柏政权,并从沙俄侵略者手中收复伊犁;在经济上,主张造船抵洋,并创办了福州船政局,抵制洋商垄断,维护我国主权。
由于曾、左二人政见不同,加之左宗棠曾受过曾国藩的举荐,曾国藩心怀忿恼之余,有一天拟了个上联,差人送给左宗棠求对:
季子敢言高,与吾意见大相左。
联中嵌宗棠姓氏“左”和字“季高”,气焰逼人。左宗棠看后,回敬下联道:
藩臣徒误国,问伊经济有何曾?
下联也嵌入“曾国藩”三字,从国家大事着眼,直刺曾国藩媚外误国的要害,使曾国藩看了,羞辱难当。
曾国藩、左宗棠都系湖南人,又都是清廷重臣,二人因政见不一,相互间不时戏谑嘲讽。
传闻曾国藩宠爱一名小妾,每天晚上都帮小妾洗脚,这事传到了左宗棠耳里。一天,两人相见时,左宗棠微笑着对他说:“我想到一个上联,请大学士对个下联,不知肯赐教否!”曾国藩回答说:“季高(左宗棠字季高)请勿客气,只怕对得不妙。”左宗棠说:“过谦过谦,以大学士之才,无有不妙的。”于是说了出边:
代如夫人洗脚
如夫人:即妾之雅称,曾国藩一听,好家伙,心想你既然无礼,就休要怪我了。他略一思索,随即对道:
赐同进士出身
左宗堂一听,就面红耳赤。不是进士出身,以前一直是左宗棠的心病。那年进士考试时,左宗棠正在新疆平乱,他请求回朝应试,朝廷不同意,要他继续平乱。为了安抚他,皇上搞了个“赐同进士”。“赐”,就是皇帝给的、封的,“同”,即“准”、“相当于”,当然不能与正式考取的相提并论。而那时的官员,看重的偏偏是这“进士”出身。对边还将他这个“赐同进士”视同“如夫人”,就更低*了。左宗棠气得说不出话来。
吃了这个哑巴亏后,左宗棠一直耿耿于怀。一天,他与曾国藩同到一官员家做客,左宗棠想报复一下曾国藩,又提出对联,这回曾国藩先出对:
季子自命太高,与我性情相左
这出边说左宗棠自命不凡,又将“左季高”这姓字倒嵌进去,要应对委实不易。可左宗棠也是高才,略一寻思,就对出来了:
藩侯以身许国,问他经济何曾
对边也将曾国藩的姓名倒嵌进去了,且对得工整。意思是说你曾国藩要报效朝廷,可是你有什么经国济世的才能呢!
曾国藩一听,犹如吃了一闷棍。两人两次联对,双方都是一输一赢,总算扯平了。
一联吓跑二官
清代有两个人,一个叫冷超然,一个叫钱登选,都当了教谕这种学官,负责文庙祭祀孔子活动,教育全县的县学学生。
像这种学官,应该是读书人出身,很有文学修养的,可他两人不读书,也不通文墨,是靠拉关系、请客送礼当了官的。因此,县里的读书人,都打心眼里瞧不起他们。有人用他们两人的名字,编成一副对联,挂在文庙的大门上:
不读书以超儒,士心皆冷
未通文而登选,人谓有钱
冷超然和钱登选两个人,做贼心虚,看见这副对子揭了他们的老底,知道不好在这个县混下去了,就假装生病,辞去教谕的官职,躲到别的地方去了。
洪秀全豪联明志
洪秀全(1814.1.1-1864.6.1),原名洪仁坤、小名火秀,汉族客家人,原籍广东嘉应州,清嘉庆十八年十二月初十(1814年1月1日)生于广东花县(今广州花都区)福源水村。太平天国创建者及思想指导者,称“天王”,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道光年间屡应科举不中,遂吸取早期基督教义中的平等思想,创立拜上帝会,撰《原道救世歌》以布教,主张建立远古“天下为公”盛世。
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广东花县人。他家世世代代受地主剥削,生活贫困,少年时代得到亲友资助,读了几年私塾。
在一个星光灿烂的夏夜,他和几个小伙伴到池塘游泳,看到明亮的繁星倒映在池塘里,经大伙一搅动,顿时波光翻滚,满池生辉。洪秀全即兴口吟一联:
夜浴鱼池摇动满天星斗;
早登麟阁力挽三代乾坤。
可谓风华少年,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志。随着年龄的增长,洪秀全看清了自己处于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动荡的时代。由于少年时代的理想,一直激荡在心胸,他迅速走上革命道路,率领农民兄弟进行太平军起义,坚决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
石达开改联
石达开,汉族客家人,但有壮人血统(他的母亲是壮族人),幼年丧父,八、九岁起独撑门户,务农经商之余,习武修文不辍,因侠义好施,常为人排难解纷,年未弱冠即被尊称为“石相公”。石达开十六岁那年,与以传播基督教为名筹备反清起义的洪秀全、冯云山共图大计,后毁家纾难,率四千余人参加金田起义,被封为左军主将。1851年12月,太平天国在永安建制,石达开晋封“翼王五千岁”,意为“羽翼天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