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整个社会的转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快,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许多以前闻所未闻的事情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校园里。近期我作为访问学者到美国弗吉利亚学习和研究教育政策,经常在网站上看到中国一些大学校园里的学生伤害事件,尤其是这两天美国白宫网站上华人针对“朱令事件”发起的“将嫌疑人驱逐出美国”的请愿签名倡议。是我们的校园越来越不能给人安全感了,还是我们的老师和学生也需要再次学习和补充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作为教师,应当具备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和常识,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对法律的敬畏,唯此,教出来的学生将来才可能是国家合格的公民和教师职业合格的从业人员。
教育政策与法规历来是师范生必选的基本课程。我在大学给本科生和研究生讲枟教育政策与法规枠也已有十余年,用过不少国内比较著名的教育法专家和学者出版的教材,整体上看,这些教材大多具备比较严密的法律知识体系,如从法的一般概念入手,层层剥笋一样将教育法和教育政策的内容、程序、运用等在学生面前展开。但从教学效果来看则不能令人满意,尤其是前半部分的法律、政策的一般原理,几乎没有什么学生感兴趣。我教的不少学生根本就不是法律专业,甚至不是教育专业,但因为要考教师资格证或者是师范生必须要修这个模块课,才来学习的,上课的目的有时候非常现实甚至功利———就是修课、通过考试、拿到学分或资格证等。这样,他们关心的不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了之后的运用。为此,我也需要调整教学思路,上课不指望培养法学家(事实上我也没有这个能力),甚至也不指望培养什么法律工作者,只是通过教学能让未来的教育工作者了解一些作为公民应当知道的法律基础事实、掌握必要的基于政策法律正确的应对能力。要让学生知道教育这个领域正在发生哪些事情、教师这个职业可能面临哪些具有法律或政策含义的问题,并且也能了解现有的规定以及在法律、政策层面大致正确的对策和措施。带着这样的思路教学,以往的许多困惑就迎刃而解了。大学老师或许更多地要对学生负责,其次才是对知识负责,至少给本科生上课如此。
由此,这两年我尝试着不再给学生指定教材(教材不是不用,而只是教师备课时大量参考其他教材),学生听课主要学习由我经过加工的课件内容。平时我每天浏览门户网站,其中教育频道或教育板块是必看的。许多人质疑媒体怎么总是报道我们学校里的丑事、囧事、糗事,而我却乐在其中,毕竟能第一时间知道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而且大多还真的与教育法律、政策问题有关。媒体报道的往往是这个社会的矛盾和焦点所在,如2006年的“孟母堂事件”折射出的对社会(家长)教育权的思考,2010年的“袁腾飞事件”反映出的中学教师言论自由问题,以及这两年越来越频发的校园安全事故中反映出的学校责任问题,等等。久而久之,材料越积越多,丰富多彩的教育现实世界为我们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案例,这样,上起课来讨论的案例都是我们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学生听了有兴趣,将来走上教师工作岗位也容易适应。我给在职校长、教师进行培训时也经常援引这些案例,发现他们的兴趣也日益高涨。为了更好、更多地服务于已经做和正在做教师的人,我联系了当年在北京师范大学的学友茅锐和江雪梅(他们当年的博士论文分别研究了学生权利和教师权利),获取他们的支持后,方着手设计和编著这本教材。因为平时资料积累得还算多,因而只用了一年的时间就拿出了教材初稿。
本教材第一节和第二节着重介绍教育政策、教育法的基本原理以及重要的政策和法律内容。第三节至第五节按照教育活动的参与主体分别论述了学生、教师和学校,主要是围绕各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展开。我们力图让这个教材体现这样三个特点:(1)理论简化。法律和政策的理论体系尽量压缩。(2)运用细化。将一些程序性的知识加以分解,让读者知道如何操作才能符合政策法规的要义。(3)案例更新。教材中每一个案例最近五年都曾真实地发生在教育领域,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些案例应当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可讨论性,能够引发读者对相关问题的关注和思考。在编写体例上,我们为增强可读性而尝试着增加资料框,将国内外比较新、比较权威、比较前沿的内容置于其中;另单独列出大量案例以及媒体、专家和我们的分析。在一些敏感的、有争议的和没有定论的学术前沿问题上,我们更多地扮演了“材料搬运工”的角色,将诸如“发生了什么?冲突在哪里?法规如何规定?专家怎么说?国外怎么做?”等类似的问题呈现出来,以此引发读者自己的思考,也给使用这本教材的教师更多的课堂发挥的空间。
十分感谢浙江师范大学的杨天平教授,是他以及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领导和专家给了我们出版这本教材的机会。感谢出版社唐启秀老师以及责任编辑易晓艳老师,他们在多次电话、邮件沟通中给了我富有启示的建议。感谢我们三人指导的研究生们,在课堂案例讨论时给我们的启发,并且利用大量课余时间来完成繁杂的审读任务。感谢一些同行们诚恳的建议以及在后期审阅中给出的切中肯綮的意见。感谢宁波大学教务处和教师教育学院领导在出版基金和工作时间安排上给予的宝贵帮助。
本书由徐建平、茅锐、江雪梅编著。具体分工为:第一节、第二节、第五节,徐建平(宁波大学);第三节,茅锐(云南师范大学);第四节,江雪梅(河北大学)。三校的一些研究生也承担了一些文献资料的汇编工作,感谢他们认真细致的前期工作,让我的后期撰写工作能更为顺畅。
本书有编有著。既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专业学生的教材( 36学时) ,也可作为一线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的教材,还可以作为报考国家教师资格证书的社会人士用于备考的教材。囿于编著者的知识、能力和精力,本书还存在不少偏颇之处。欢迎各位读者,尤其是使用本教材的教师不吝提出批评和修改意见,以便能让我们将来不断改进。徐建平的电子邮箱是:xujianping@nbu.edu.cn。
感谢您的阅读!
徐建平
二○一三年五月十日于美国弗吉利亚
注 释
[1]. 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枠第3条。
[2].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枠第13条。
[3].枟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枠第15条。
[4]. 中国之声枟央广新闻枠2013年1月19日。
[5]. 刘华蓉、高伟山.依法保障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水平———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政策解读[ N] .中国教育报.2010年2月5日第1版.
[6]. http://www.chinalawedu.com/news/1900/23/2008/5/ji74835161158002305唱0.htm,有改动。
[7]. http://www.365zhaosheng.com/html/2011/42/2011425101419.shtml,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