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31282100000036

第36章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3)

3.减少必修课程,增加选修课程

课程设置中应充分满足学生广泛的兴趣与要求,重视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一条切实可行的措施就是增加选修课,使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数量保持一定的合理比例,给学生较为充分的自由度,使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课程。“如果说原来学校提供给学生的是一桌事先订好的菜谱的好菜,现在却需要提供一顿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和就餐方式更自由的自助餐。”[19]学校需充分利用一切教育资源,提供比学生所选择的内容更广泛的课程。当然,选修课的开设也并非多多益善,学校要对学生选课的范围和门数作一定的限制。如清华大学开设的必修课与选修课的比例为 7∶3,目前这个比例基本上已得到认可。在高年级阶段根据社会需要的反馈信息,在基础教育课程之上,制订若干“选修组课”,由学生自由选择,以形成学生各自的专业方向。每个选修组课要有一个课程方案或灵活的教学计划,学生有较大的选课自由度。在选修主课之外,还可开设若干加选课,以加宽知识面或加深了解某一知识领域,或发展学生的某种专长,满足学生的某种需要。

4.开发特色课程

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比如师资条件、地域特点等)开设一些特色课程,这是增强办学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所谓特色课程,一般是社会所需要的、只有本单位能开设的、在国内外相同专业中最有优势的课程。[20]独立学院在保证开设专业核心课程的前提下,应鼓励某些在专业内的某个分支学科有建树的教师开设选修课。比如广西民族大学社会学专业根据地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民族学为重点学科的特点,开设了民族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等特色课程。这些课程一方面适应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又发挥了该校民族学重点学科的优势。

5.文科课程与理科课程互相渗透和结合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新世纪对人才的呼唤,都要求独立学院的课程和教学向着文、理、工相互渗透、交叉与结合的方向发展。目前,世界各国一方面都加强了科学技术教育,强化了计算机的教学与应用;另一方面,各国又普遍加强了人文教育,增加了社会人文课程及课时,并把人文教育渗透于所有学科之中,特别强调理工科教育中加强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美国高等院校纷纷认识到,应该致力于使理工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是以社会需要为依托的,意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工程师肩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地避免科学的滥用。因此,文理学科的相互渗透和结合已成为独立学院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21]文理学科相互结合并非蜻蜓点水,样样略通,而是立足于学生所修的专业,以专业为出发点,并根据学科间的内在联系,达到文理的有机结合。也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间的渗透与联系,而且学生学习起来并不见得与将来的职业无关,能刺激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因此,加强文、理、工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与结合应提倡的原则是:摒弃简单拼凑,实施有机结合;激发学生兴趣,全面提高素养。

第二节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探究

一、教学管理的含义

教学管理指的是学校管理者根据教学规律和一定的管理原则、程序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建立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教学秩序,使教学过程中的人、财、物、时间、信息得到优化配置,以保持教学过程畅通,确保教学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育目的的活动[22]。教学管理是高等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环节,其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

办学质量是独立学院的生命线。除了优质的教育资源,适需的专业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科学的教学管理也是办学质量的重要保证。《若干意见》规定:申请者母体公办高校要对独立学院的教学和管理负责,并保证办学质量。因此独立学院应根据自身的民办机制,建立适合其发展的管理制度,在母体高校的指导下探索和形成适应自身特点的教学管理。

高水平的教学管理能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增加教学效益,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高校教学管理的总任务,是根据党的教育方针、办校原则和有关政策,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充分利用高校的教学资源,制订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指挥协调、控制质量、培养高质量的人才。

通常而言,高校教学管理制度应该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组成。首先是科学的目标和工作方法,也就是说各个高校要根据自身具备的基本特征,建立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建立一个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其次是科学有效的技术设施,也就是说各个高校要积极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一个完整而有效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并以此达到科学决断和科学管理的目标;再次是科学的监测与反馈机制,也就是说各个高校需要构建起一个集监测、评估和反馈于一体的管理系统,并基于这个管理系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最后是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也就是说打造一支熟悉现代管理理论以及信息技术的高素质的管理团队,并实施动态管理和有效的教学管理。[23]

二、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演变

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是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障。随着我国独立学院的产生和发展,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的演变经历了以下四种模式。[24]

1.完全托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成立之初构架简单,行政一把手集行政、教学、科研等管理为一身,办事员基本上是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全方位代理。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分布在校本部各专业学院(系),没有自己的教学计划,没有自己的师资队伍,等等。因此,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都决定了此时的教学管理只能采用“全托”形式,就是将独立学院的教学组织与管理完全纳入校本部的教学管理之中,即完全托管式教务管理模式。

2.半托管式的教学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过渡时期,其无论从形式和实质上都具备一个学院的实体要求,拥有体现独立学院特色的专业和专业教学计划,自己的师资队伍和专门的教学管理人员。但是专职专任教师人数不多,教学管理人员较少(一般只有1~2 名管理人员),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因此,在实际的教学管理中,独立学院依赖于母体教学管理部门,使独立学院等同于母体学校下的一个专业学院(系),在教学管理方面不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性,处于“半托管”状态,即半托管式教学管理模式。

3.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成长期,其拥有比较强大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拥有具有独立学院特色的、较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拥有较完备的教学管理机构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运行已经经历了两到三个循环,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积累。但是,独立学院在形式上与校本部还没有完全脱离,特别是有的独立学院校区和校本部在一起,共用校本部的教室、实验室、运动场等基础设施。因此,独立学院在进行教学管理中不得不考虑校本部的情况,当然这也是独立学院在成长期教学管理的最佳选择。相对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符合独立学院在成长期的教学运行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4.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

独立学院成熟期,其与母体学校在行政关系、校区、人事、财务等方面,按照教育部对独立学院的要求完全理顺关系,同时已有五届以上的毕业生。此时的独立学院完全等同于一般性的高等院校,其当然采用独立的教学管理模式,即独立学院的教学管理完全脱离母体学校,有自己独立的校区、师资队伍和管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的模式选择。

三、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特点

1.独立学院办学的特殊性

独立学院的办学因其“优”“独”“民”的特点,而具有与公办院校办学不同的特殊性。“优”,就是更加强调优质教育资源参与举办独立学院,更加强调独立学院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独”,就是强调独立学院在法律和制度上的独立地位;“民”,就是进一步明确独立学院的民办属性,促进独立学院在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上改革创新。在此特殊性的前提下,独立学院的培养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知识技能型的有竞争力的社会所需的人才。独立学院作为一种新型的办学形式还处于初期阶段,这需要独立学院在公办院校成功办学的基础上,在延续母体学校原有办学模式的同时,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学生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积极探索与实践,采取不同的新办法、新措施来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2.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1)独立学院学生生源的特殊性。独立学院学生的生源具有特殊性,是在高考第三批录取的,在录取分数上他们与第一、二批录取的学生有较大的悬殊。

(2)独立学院学生的优势。多数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勇于创造和实践,有较大的可塑性。他们中多才多艺者较多,社会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参与意识与自主意识较强,喜欢表现自我,追求个性张扬和自由,往往在各类活动中能够脱颖而出。

(3)独立学院学生的弱点。独立学院的学生文化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学习目的不够明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自律性较差,责任意识不强,表现出比较自我和主观的倾向,逆反心理较为普遍。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优越而缺乏刻苦努力的精神。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决定了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特殊性,独立学院不能照搬其母体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而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学生培养和教育的管理新模式。

3.独立学院教师的特点

(1)母体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一般开设独立学院的母体学校都是社会较为知名的高校和企业,能给独立学院对口输入优质的教师队伍,其中有知名教授、企业技术指导教师及优秀专职教师,保证独立学院办学有较高的师资水平。

(2)外聘教师多、年轻教师多。独立学院创办之初,除了有母体学校优质的教师资源外,因其发展的需要,还需要大量的教师,其突出特点是“两多”“一少”,即外聘教师多、年轻教师多,而充当师资队伍骨干力量的中青年教师少。我们应当看到它的弊病:一是外聘教师没有长远打算,处于“临时打工”状态;二是年轻教师虽然有热情,还有主观的优越条件,但是他们缺乏老教师的那种敬业精神和奉献精神;三是老教师也普遍存在思维和知识老化的现象。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的构成有着与公办院校不同的特点,独立学院教学管理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教师的特点,构建适合独立学院发展的教学管理模式。

第三节 独立学院教学管理现状分析

一、专业设置

在专业设置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是独立学院的一大办学特色。专业设置要满足地方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努力创造条件加快发展社会和人力资源市场急需的短线专业,充分体现现阶段独立学院存在的价值与人才培养的重心。一般情况下,独立学院应当选择所依托母体高校比较成熟和定型的学科或专业办学,只有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利用母体高校的师资、实验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等资源优势,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办学成本。比如浙江城市学院的学生可以共享浙江大学丰富的教学资源,如教学实验室、各校区图书馆,还可以参加浙江大学的辅修;而宁波理工学院有带宽为1 000兆的专用光纤直接连接浙江大学本部,学院每年付给浙江大学一定的网络资源使用费后,师生就可以充分共享浙江大学丰富的网上教育资源。这是独立学院的一大优势。在有些情况下,独立学院为了拓展已有专业的生长点或者使现有学科具备更好的专业支撑,在拥有相应的教育资源时,也会自主申办少量的自有专业。

二、教学工作

教学工作在独立学院中具有更加突出的中心地位、主体地位。独立学院在依托母体高校教育资源办学时,应该具有相对独立的教学与管理,制订出适合自己学生基础、发展意向和相应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培养模式的教学计划。宁波理工学院的教学内容、教材由浙江大学根据学院特点制订。但是教学实践证明,由于学院的生源质量低于浙江大学本部,完全采用浙江大学的教材,教材的针对性不强,难度过大,并不适合独立学院的学生使用。因此,学院正着手对教材进行改革,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更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并且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首席主讲教授制和责任教授制。

另外,独立学院的人才定位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会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而且在授课时会适当增加课时,并相应降低理论课程的难度。[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