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独立学院管理概论(面向实践的教育管理丛书)
31282100000058

第58章 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5)

理论的缺乏实际上也反映了实践上的不受重视,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际建设过程当中,当前独立学院处于建校初期,且大多忙于扩大学校规模,各方面的教育资源也相对紧缺,学校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了“硬件”建设方面,因而忽视了见效慢、需要扎内功的文化建设。此外,很多独立学院的办学者、领导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缺少认识,往往错误地认为文化建设是一项可有可无的“软指标”,因而,文化建设的工作很难提上日程,或者偶尔举行一些校园活动应付了事。

由于理论的缺乏以及不受重视,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没有明确的规划和组织分配。很多独立学院的体制尚未得到完全转换和建立,必要的物质和制度支持也未能到位,这些使得文化建设的基础不扎实。很多独立学院没有将文化建设纳入到学院建设的总规划之中。大多数独立学院把文化建设工作归属于学生管理部门,实际工作中,职能不清,责任不明,缺乏协调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很多情况下是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上,并没有把文化建设放在整体办学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实际操作实施,这些使得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很容易偏离方向。此外,大学文化建设需要大批品德高尚、学有所长的引导者、管理者,但目前独立学院的人事制度不完善,人才的流动性强,导致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没有足够的人才保障,最后会使得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后劲不足,直接影响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策略

对独立学院文化建设而言,确定基本的路线好比海上行驶确定基本航线一样,有利于更安全、更快捷地驶达目的地,正确的工作路线能使整个校园文化建设掌握航向。航行旅程中不免有各种各样的细节需要处理,那么文化建设的策略就是解决建设过程中一些具体的操作环节,独立学院在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使用一些科学方法、手段,以确保学院文化建设路线顺利推进。

(一)以价值观为主导的精神文化的塑造

文化与价值密切相关,文化贯穿着价值与价值理念,文化对人的影响,实质是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精神文化是学院文化的核心要素,价值观念处于学院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是学院精神文化的最深层。因此,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应当首先以院本价值观为出发点构建学院精神文化。精神文化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资源,具有发展周期长、制度建设效果不显著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一种价值追求和取向,往往易受建设者们的轻视和忽略。然而,作为一种内在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准则,更多的是给人以无形的影响和约束,承载着学院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是形成独具主体性的学院文化的关键。因而,对于学院价值观的建设,首先要认知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性;其次,要树立特色鲜明的价值观;最后,要注重对师生员工价值观的教育培训,把价值观建设落到实处。

独立学院精神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文化积累和沉淀。因此,独立学院在精神文化建设上要进行长期的规划,做好定位,积极寻求自身的特色。独立学院的领导体制是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这种体制赋予了校长更加关键的角色特点,其教育观念、价值取向,往往决定了学院的办学理念、办学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院精神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因此,独立学院的院长要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学院的精神文化建设中去。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个体的社会化的过程。更具体一点说,教育就是教育者根据社会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系统影响活动。”[11]因而,在行为文化的塑造中,首先应当体现的是以人的个性价值为本。“文化的创造在于立人,文化的发展在于发展人。”[12]独立学院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受制于其参与的主体,即全体师生。所以,对于独立学院来说,以人为本就是以师生为本,离开了师生来进行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犹如在沙漠中划舟,是没有前进的动力和支撑力的。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要以教师和学生为本,坚持“学生是立校之本,教师是强校之主体”的办学理念,充分相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相信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考虑他们的正当利益以及在学习、生活、工作及发展等各方面的合理要求,使其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

广大师生是独立学院精神文化建设的主体,因此,独立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既要注重广大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也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教育目标的实践者,教师的教育观、人才观、教学观和价值观如何,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行为及教育目标的实现。”[13]因为独立学院既有母体学校的老师,也有独立学院的老师,这种复杂的组合使独立学院的文化建设要想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就必须对教师队伍进行整合。抓好母体院校教师以及校外聘请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提升学院自身的管理教师队伍的管理理念,使其在加强对学生管理的同时,注重教育引导的作用,塑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其次,在学生方面,学生是学院文化的建设主体、受益主体和创新主体,激发学生在校园文化中的责任感、荣誉感和创新意识,不断追求学院文化的特色和个性,并使之上升为一种信念,是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塑造学院行为文化时,有利于培养师生的独立性、能动性、自主性、创造性,形成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心理机制,辅以各种高雅性、艺术性、针对性的学院文化活动,使师生在融思想性、知识性和教育性的学院文化氛围中不断提升自我,重塑自我,形成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和学风,使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内化为师生的人生态度、思维取向和行为准则。

(三)开创独立学院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

办学时间较短是导致独立学院文化积淀不深的主要原因。因此,独立学院要注重学院文化的建设和创新,根据时代要求和办学定位,充分发挥全校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潜能,在借鉴母校优良文化的同时,积极探索,创造出有鲜明特色的大学文化,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

独立学院只有办出特色,才能在社会变革中站稳脚跟。而确保学院竞争力,就必须进行适应独立学院发展的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由于独立学院建校时间短,较少受传统教育机构建设的影响,更易引入新的管理机制和模式,从而弥补其在组织机构方面的不完善。学院的办学理念、原则,学院的运行机制、管理模式、制度纪律都属于制度形态的文化,在制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提倡开拓新的文化管理模式,以创新制度文化。作为文化的一个组织机构,独立学院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创新势在必行,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制度的不适应最终会制约独立学院的发展,坚持制度创新已成为必然。

创新制度形态的文化首先就应该把学校倡导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操作性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学院的有条不紊,既防止内部的随意性,也防止外界的干扰。制度的建立需要执行才会生效,从一定意义上讲,制度的严格执行比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更为重要。因此,制度的执行要实现制度的他律到文化的自律的目的,在教职工和学生中形成一种心理认同,成为学院文化建设的必行之事。成熟的、优质的学校文化都有一个共同点,刚性的制度文化与柔性制度文化的整合,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刚柔并济,双管齐下”。这是独立学院在制度文化建设中面临的新课题,但也是发展之要素,建设之目标。

注 释

[1].陈平原.大学何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40.

[2].包心鉴.大学文化、大学精神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J]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23):1-2.

[3]. 王凤慧.我国高校独立设置二级学院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5.

[4]. 吴小凤,刘淑萍.大学文化建设方案设计[J].科技信息,2012(28):192.

[5].石伟.组织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14.

[6].王胜桥,敖晓妍.论合并高校的文化整合与重构[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3-26.

[7]. 李芹,赵宜华.高校组织文化状况诊断与重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114-118.

[8]. 林英杰,王尔新,蔡辉.高校新校区建制与校园文化移植[J].中国大学教学,2003(2):11.

[9].眭依凡.关于大学文化建设的理性思考[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13.

[10].王诺.我所体验的哈佛精神[J].中国高等教育,2002(18):44.

[11].黄济.教育哲学通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0:341.

[12].金生鈜.规划与教化[M].杭州:杭州教育出版社,2004:259.

[13]. 赵玉华.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J].教育革新,2007(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