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文学鉴赏
31284500000097

第97章 戏剧文学鉴赏(15)

王利发 唉,一边做一边学吧,指着这个吃饭嘛。 谁叫我爸爸死得早,我不干不行啊!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请包涵,闭闭眼就过去了。在街面上混饭吃,人缘儿顶要紧。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 您坐下,我给您沏碗小叶茶去!

秦仲义 我不喝! 也不坐着!

王利发 坐一坐! 有您在我这儿坐坐,我脸上有光!

秦仲义 也好吧! (坐)可是,用不着奉承我!

王利发 李三,沏一碗高的来! 二爷,府上都好? 您的事情都顺心吧?

秦仲义 不怎么太好!

王利发 您怕什么呢? 那么多的买卖,您的小手指头都比我的腰还粗!

唐铁嘴 (凑过来)这位爷好相貌,真是天庭饱满,地阁方圆,虽无宰相之权,而有陶朱之富!

秦仲义 躲开我! 去!

王利发 先生,你喝够了茶,该外边活动活动去。 (把唐铁嘴轻轻推开)

唐铁嘴 唉! (垂头走出去)

秦仲义 小王,这儿的房租是不是得往上提那么一提呢? 当年你爸爸给我的那点租钱,还不够我喝茶用的呢!

王利发 二爷,您说的对,太对了! 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 是! 嗻!

秦仲义 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 哼。 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

王利发 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

秦仲义 你等着瞧吧!

(一个乡下妇人拉着个十来岁的小妞进来。小妞的头上插着一根草标。李三本想不许她们往前走,可是心中一难过,没管。她们俩慢慢地往里走。茶客们忽然都停止说笑,看着她们。)

小 妞 (走到屋子中间,立住)妈,我饿! 我饿!

乡 妇 (呆视着小妞,忽然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低泣。)

秦仲义 (对王利发)轰出去!

王利发 是! 出去吧,这里坐不住!

乡 妇 哪位行行好? 要这个孩子,二两银子!

常四爷 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

李 三 是啦! (过去对乡妇)起来,门口等着去,我给你们端面来!

乡 妇 (立起,抹泪往外走,好像忘了孩子;走了两步,又转回身走,搂住小妞吻她)宝贝! 宝贝!

王利发 快着点吧!

(乡妇、小妞走出去。李三随后端出两碗面去。)

王利发 (过来)常四爷,您是积德行好,赏给她们面吃! 可是,我告诉您:这路事儿太多,太多了! 谁也管不了!(对秦仲义)二爷,您看我说的对不对?

常四爷 (对松二爷)二爷,我看哪,大清国要完!

秦仲义 (老气横秋地)完不完,并不在乎有人给穷人们一碗面吃没有。 小王,说真的,我真想收回这里的房子!

王利发 您别那么办哪,二爷!

秦仲义 我不但收回房子,而且把乡下的地,城里的买卖也都卖了!

王利发 那为什么呢?

秦仲义 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

王利发 开工厂?

秦仲义 嗯,顶大顶大的工厂! 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对王利发说而眼看着常四爷)唉,我跟你说这些干什么,你不懂!

王利发 您就专为别人,把财产都出手,不顾自己了吗?

秦仲义 你不懂! 只有那么办,国家才能富强! 好啦,我该走啦。 我亲眼看见了,你的生意不错,你甭再耍无赖,不长房钱!

王利发 您等等,我给您叫车去!

秦仲义 用不着,我愿意遛跶遛跶! (秦仲义往外走,王利发送。)

(小牛儿搀着庞太监走进来。小牛儿提着水烟袋。)

庞太监 哟! 秦二爷!

秦仲义 庞老爷! 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

庞太监 那还用说吗? 天下太平了,圣旨下来,谭嗣同问斩! 告诉您,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

秦仲义 我早就知道!

(茶客们忽然全静寂起来,几乎是闭住呼吸地听着。)

庞太监 您聪明,二爷,要不然您怎么发财呢!

秦仲义 我那点财产? 不值一提!

庞太监 太客气了吧? 您看,全北京城谁不知道秦二爷! 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 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

秦仲义 不能这么说,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 哈哈哈!

庞太监 说得好,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 哈哈哈!

秦仲义 改天过去给您请安,再见! (下)

庞太监 (自言自语)哼,凭这么个小财主也敢跟我逗嘴皮子,年头真是改了! (问王利发)刘麻子在这儿哪?

王利发 总管,您里边歇着吧!

(刘麻子早已看见庞太监,但不敢靠近,怕打搅了庞太监、秦仲义的谈话。)

刘麻子 喝,我的老爷子! 您吉祥! 我等了您好大半天了! (搀庞太监往里面走。)

(宋恩子、吴祥子过来请安,庞太监对他们耳语。)

(众茶客静默了一阵之后,开始议论纷纷。)

茶客甲 谭嗣同是谁?

茶客乙 好像听说过! 反正犯了大罪,要不,怎么会问斩呀!

茶客丙 这两三个月了,有些做官的,念书的,乱折腾乱闹,咱们怎能知道他们捣的什么鬼呀!

客茶丁 得! 不管怎么说,我的铁秆庄稼又保住了! 姓谭的,还有那个康有为,不是说叫旗兵不关钱粮,去自谋生计吗? 心眼多毒!

茶客丙 一份钱粮倒叫上头克扣去一大半,咱们也不好过!

茶客丁 那总比没有强啊! 好死不如癞活着,叫我去自己谋生,非死不可!

王利发 诸位主顾,咱们还是莫谈国事吧!

(大家安静下来,都又各谈各的事。)

庞太监 (已坐下)怎么说? 一个乡下丫头,要二百银子?

刘麻子 (侍立)乡下人,可长得俊呀! 带进城来,好好地一打扮、调教,准保是又好看,又有规矩! 我给您办事,比给我亲爸爸做事都更尽心,一丝一毫不能马虎!

(唐铁嘴又回来了。)

王利发 铁嘴,你怎么又回来了?

唐铁嘴 街上兵荒马乱的,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庞太监 还能不搜查搜查谭嗣同的余党吗? 唐铁嘴,你放心,没人抓你!

唐铁嘴 嗻! 总管,您要能赏给我几个烟泡儿,我可就更有出息了!

(坐下。)

(有几个茶客好像预感到什么灾祸,一个个往外溜。)

松二爷 咱们也该走啦吧! 天不早啦!

常四爷 嗻! 走吧!

(二灰衣人———宋恩子和吴祥子走过来。)

宋恩子 等等!

常四爷 怎么啦?

宋恩子 刚才你说“大清国要完”?

常四爷 我,我爱大清国,怕它完了!

吴祥子 (对松二爷)你听见了? 他是这么说的吗?

松二爷 哥儿们,我们天天在这儿喝茶。 王掌柜知道,我们都是地道老好人!

吴祥子 问你听见了没有?

松二爷 那,有话好说,二位请坐!

宋恩子 你不说,连你也锁了走! 他说“大清国要完”,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松二爷 我,我听见了,他是说……

宋恩子 (对常四爷)走!

常四爷 上哪儿? 事情要交代明白了啊!

宋恩子 你还想拒捕吗? 我这儿可带着“王法”呢! (掏出腰中带着的铁链子)

常四爷 告诉你们,我可是旗人!

吴祥子 旗人当汉奸,罪加一等! 锁上他!

常四爷 甭锁,我跑不了!

宋恩子 量你也跑不了! (对松二爷)你也走一趟,到堂上实话实说,没你的事!

(黄胖子同三五个人由后院过来。)

黄胖子 得啦,一天云雾散,算我没白跑腿!

松二爷 黄爷! 黄爷!

黄胖子 (揉揉眼)谁呀?

松二爷 我! 松二! 您过来,给说句好话!

黄胖子 (看清)哟,宋爷,吴爷,二位爷办案哪? 请吧!

松二爷 黄爷,帮帮忙,给美言两句!

黄胖子 官厅儿管不了的事,我管! 官厅儿能管的事呀,我不便多嘴! (问大家)是不是?

众嗻! 对!

(宋恩子、吴祥子带着常四爷、松二爷往外走。)

松二爷 (对王利发)看着点我们的鸟笼子!

王利发 您放心,我给送到家里去!

(常四爷、松二爷、宋恩子、吴祥子同下。)

黄胖子 (唐铁嘴告以庞太监在此)哟,老爷在这儿哪? 听说要安份儿家,我先给您道喜!

庞太监 等吃喜酒吧!

黄胖子 您赏脸! 您赏脸! (下)

(乡妇端着空碗进来,往柜上放,小妞跟进来。)

小 妞 妈! 我还饿!

王利发 唉! 出去吧!

乡 妇 走吧,乖!

小 妞 不卖妞妞啦? 妈! 不卖啦? 妈!

乡 妇 乖! (哭着,携小妞下。)

(康六带着康顺子进来,立在柜台前。)

康 六 姑娘! 顺子! 爸爸不是人,是畜生! 可你叫我怎办呢? 你不找个吃饭的地方,你饿死! 我不弄到手几两银子,就得叫东家活活地打死! 你呀,顺子,认命吧,积德吧!

康顺子 我,我……(说不出话来。)

刘麻子 (跑过来)你们回来啦? 点头啦? 好! 来见见总管! 给总管磕头!

康顺子 我……(要晕倒。)

康 六 (扶住女儿)顺子! 顺子!

刘麻子 怎么啦?

康 六 又饿又气,昏过去了! 顺子! 顺子!

庞太监 我要活的,可不要死的! (怪笑)哈哈哈……

(幕)

(原载《收获》1957年第7期)

【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年)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 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终年67 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猫城记》《离婚》《月牙儿》等。散文有《一些印象》《非正式的公园》《趵突泉的欣赏》《抬头见喜》《还想着它》《宗月大师》《北京的春节》《考而不死是为神》等。话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赏析指要】

《茶馆》是老舍在1957年创作的三幕话剧,作品截取了三个旧中国反动时代的横断面。第一幕是戊戌政变失败之后的清朝末年;第二幕是袁世凯死后的军阀混战时代;第三幕是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行将崩溃的时期。通过一个茶馆的兴衰以及对茶馆老板和各种茶客命运的描写,揭露了旧中国日趋没落的情况,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赞扬了被压迫者的觉醒与斗争。

《茶馆》第一幕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巧妙地借助茶馆这个平台,用戏剧冲突,构成戏剧片段,来反映这个时代的本质内容。从王利发与唐铁嘴之间的对白开始,戏剧性冲突就接连不断,而冲突并不集中在一两个人物身上。在第一幕里光是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而且这些人物社会身份殊异,有在宫廷内当太监总管的权力人物、吃洋教的小恶霸,还有卖耳挖勺的老人、卖亲生女儿的穷人,这些同处一个舞台空间的人物被作者描写得面目分明,让人难忘,从整体上呈现出了一幅时代的色彩斑驳的图案,体现作者的“大茶馆小社会”的构思。

作品中王利发是“裕泰茶馆”的掌柜,在第一幕中还是个年轻人,因父亲早亡,二十多岁就继承父业独立经营。他接人待物的原则是“我按着我父亲遗留下来的老办法,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喜欢,就不会出大岔子!”他不仅在有权有势的大太监、官僚以及地痞流氓面前表现出生意人左右逢源的姿态,就算对一些江湖流浪汉、身价较低的人,如算命先生唐铁嘴,尽管内心很厌恶,但还是宁愿送他“一碗茶喝”,表现出他谨小慎微的人生态度。但在他的性格中,也有对强者的逢迎和对弱者的冷漠。我们可以看出王利发为了让茶馆长期经营下去,对不同人的不同态度。尽管他拼命挣扎,但最终仍然改变不了破灭的命运。常四爷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的旗人。他秉性刚烈,好抱打不平,对洋人十分反感,但结果一事无成,只落得卖萝卜花生度日。秦二爷是一个立志维新的民族资本家。他拥有可观的一笔财产,主张“实业救国”。惨淡经营了几十年,想正正经经地干点事,却工厂被日本人侵吞,后又被国民党接管,一切化为乌有。

【辑评】

《茶馆》描述的是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灭亡之前的最后三个片段,这是充斥着黑暗、荒诞、病态的社会,新生了的中国人民回顾它们,愉快地埋藏它们,与旧人物告别,庆贺自己的新生,形象地论证这种历史的必然。作者这种立场和态度,就决定了这个剧本的喜剧性。

(李振潼、冉忆桥《〈茶馆〉的样式和结构》)

《茶馆》中的每一句台词,都不是只表达思想的、静止而又刻板的念白。而是来源于动作,显示着动作的,可以说,剧作家把刻画人物性格的两个基本手段———对话与动作,巧妙地统一在一起了。

(王惠云、苏庆昌《老舍评传》)

老舍先生在《茶馆》中充分地发挥了他的幽默才能,为这部现实主义杰作增添了耀目的光彩,而他在处理喜剧人物和喜剧场面时,对传统美学思想、传统艺术法则的继承与发展,为我们探索话剧的民族化问题,具有深刻的启示作用。

(蔡宛柳《〈茶馆〉的幽默和喜剧色彩》)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中屈指可数的大家之一,然而像许多知名的现代作家那样,在被社会接受甚至被赞美的过程中,也没有逃避被误读误解的命运。比如把老舍当作一个“政治型”的作家或者把他表现“政治斗争”的内容作为一种政治立场来对待……现在,有识的学人正以新的研究,力图为老舍作出更切合实际的定位,为老舍研究指示出一个准确的视角来,那就是文化启蒙主义。

(孔范今《解读老舍:他的文化启蒙主义的特点》)

关汉卿(节选)

田 汉

人 物 关汉卿(男)

朱帘秀(女)

叶和甫(男)

狱 吏

禁 子

禁 婆

元至正十九年(1289)三月末的大都狱中。

深夜,狱吏设案问供,狱卒狰狞分列,虽在暮春,气象严冷。

[狱吏翻案件后,望望管牢房的禁子和禁婆。

狱 吏 这几天关汉卿还安静吗?

禁 子 还好。

狱 吏 谁来看过他?

禁 子 他的家人关忠。

狱 吏 就他吗?

禁 子 还有杨显之、梁进之等人,王实甫也托人送了些吃用的东西。 还有一位刘大娘跟她女儿带东西来要见他,没有让他们见。

狱 吏 东西都给了关汉卿吗?

禁 子 照您吩咐的,都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