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别说你懂交际学
31286100000014

第14章 应该掌握的交际技巧(2)

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忍受一点儿闲气,或者不肯给人行一点儿方便,在矛盾突显的时候让人一步,那么结果往往会使自己到处碰壁。我们常说“与人方便,自己方便”,能做到这样的话,也算是有点儿忍耐性了。

如果一个人平常能够在语言上让人一句,或者在事情上留有余地,他也许会收获更多。所以,我们说“独木桥上,让对面的人先过”,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其实这是在给自己的未来让路,这也是一种交际的智慧。

清朝有一位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人叫张英。

有一天,他接到母亲自老家写来的一封信,信中说家里正准备扩建宅院,却因为地皮的问题而与邻居叶家产生了矛盾。两家相持不下又水火不容,母亲的信中隐约要求张英用官威来压服叶家。

张英看完信以后,在给母亲的回信中写了这样的一首诗: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母亲收到信以后,也明白了张英的意思,于是主动把将要扩建的院墙退后了三尺。而叶家人知道这个情况后,在愧疚之余,也立即把正想修建的院墙退后了三尺。这样一来,张家和叶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街巷。

这件事一时之间被传为佳话,这也就是我们到现在一直津津乐道的“六尺巷”的故事。

对于那些久历人世的人们来说,要想处理好人际关系好像比较容易,但是对一些初涉世事的青年人来说似乎就有点儿难了。由于他们对好多东西都可以说茫然无知,而每一个人在不同阶段所处的位置又各不相同,所以,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标准可以提供参考。今天我们不妨就按照这个适应与忍让的原则,遇事或者遇人都尽量做到推己及人,多换角度去思考,一定会有不错的结果,也能让你受到更多人的尊重!

友不在多而在精

古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意思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处来,不也是很高兴的事情吗?这句话还有另外一个意思是“从远方来了一个和你思想很相似的人,真是让人惊喜啊”。也就是告诉我们,友不在多而在精。

人世间每个人都需要有朋友,朋友又有益友和损友的区别。

“友直、友谅、友多闻”,这是对人自身有益的朋友。“友直”,就是指讲直话的朋友;“友谅”,是指个性宽厚、能够原谅人的朋友;“友多闻”,指的是那些见多识广、知识渊博的朋友。

而对一个人自身修养有害的损友也有三种:“友便辟”,指的是有特别的嗜好或者软硬不吃、心胸狭隘、不会体谅别人的朋友;“友善柔”,是指那些个性软弱、依赖性强、缺乏个人主见甚至一味依循、迎合于你的朋友;“友便佞”,则是指专门逢迎拍马的朋友,通常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这是对一个人自身无益的。

《聊斋志异》里有个河间生的故事,说的是河间生不务正业,交了个狐狸精做朋友。狐狸精天天带他去吃喝玩乐。一次,他和狐狸精在酒楼里随意取酒客的酒食来吃,但他却发现那个狐狸精唯独对一个穿红衣的人避得远远的。

河间生就问狐狸精:“为什么你不去取那红衣人的酒食呢?”

狐狸精顺口说:“这个人很正派,我不敢接近他啊。”

这时,河间生突然恍然大悟。他想:“狐狸精愿意和我交朋友,看来一定是我已经走上邪道了,今后必须得正派才是。”就在他一转念之间,那狐狸精就跑掉了。

河间生的故事生动地说明了选择正派的人做朋友的重要性。俗语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能够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必定是在思想、言论、行动等各方面相互影响相互认同的,这种耳濡目染的力量是绝对不能低估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尤其是在我们为成功而奋斗的时候,我们是很需要寻找朋友的。但是,不要去结交那些对你有害而无益的朋友,更不要被他们拖入浑水中。

我们所处的环境和我们结交的朋友,对我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交上什么样的朋友,你就会有什么样的命运。

其实,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我们交朋友的目的其实也大同小异,一是让生活充实丰富,能在工作之余有人一起娱乐,一起聊天;二是有利于工作,希望能在工作上得到朋友们的帮助。不过,如果一个人朋友太多了,他就得花很多时间来应酬,也就不可能有太多时间去与朋友做深入的了解和交流。没有交流的基础是很难建立起真正的友谊来的。

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为了交朋友而交朋友,其实更是可悲的。现实生活中,朋友之间如果没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很难谈得上互相帮忙。所以,能够结识一些相互欣赏、有情有义的朋友,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和生活是非常重要的。

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他的这种理念,用我们现在的理解,其实就是交友贵在精,而不在数量。

真正的朋友常常是互相帮助,而不是挖空心思从某一方身上获得好处。真正的朋友不需要太多,有几个就够了。真正的朋友也许不常在你的身边,但他常常在想着你。真正的朋友总是会替你考虑,而不是要你伺候。生活中我们为了互相帮助而交往,为了心灵交流而认识,所以,请大家都能够珍惜我们的友谊。

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别人

有些人,在生活中亲朋好友一大堆,有事情的时候,更是大家齐帮忙;而反观另外一些人,却发现他们几乎没有知己,朋友甚少,一到有事情的时候,只能是自己硬扛死挺,艰难度过。为什么呢?因为有些人与人交往是将心比心,而另一些人总想占别人的便宜。

不同的为人处世,决定了不同的生活状况。只有与人相处得融洽,同事相交和谐,生活才会多姿多彩,也才更易赢得他人的关心、同事的帮助。

有许多人青春美丽,却缺少处世的智慧,使其在人际关系中,时时撞墙,处处碰壁,不得不发出这样的抱怨:“在公司,我光鲜亮丽,大家都夸奖我,但我却没有真正的知己;在同学眼中,我有着白天鹅般的仪态,但他们却总是拒我于千里之外;在同龄人眼中,我很出色,但我感到大家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想和我交往……”

很多人都说,人际交往这道考题,让人们有些不知所措。

艾丽不久前谈了恋爱,每次谈起她那有钱的男朋友,都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特别是近来,她男朋友接了一个重要单子,每月收入有十几万元,这可让她喜出望外,她开心地说着自己即将成为贵妇等美好的未来。

找到这样的男朋友,同事们当然都替她高兴,但她总是这样侃侃而谈,时间长了,也就难免让人心生反感。

一天,她又开始夸起了自己的男朋友,恰好同事海军最近和男朋友闹分手,心情不好,而海军和她又是大学同学,听到她的话语时,心里难免会不是滋味。海军越听越烦,于是,一气之下,声音有些生硬地告诉她:“安静一会儿吧!太闹了。”

她先是愣了一下,看了海军一眼,然后生气地说:“你就是嫉妒,眼红。”海军没有再回她话,两个人都不理对方。

从这以后,两个人就像仇人般,互不理睬,能躲就躲着。你做这项工作,我就做另外一项工作,都尽量不和对方有什么接触。

其实,只要彼此间都宽容些,替对方想想,事情的结果也许便是另一番景象。

如果艾丽能顾及一下同事的感受,体谅一下同事的难处,那么她得到的不仅是同事的祝福,还有彼此间深厚的友谊;如果海军没有在情急之下,大动干戈,只是通过QQ或者其他方式,委婉地说一声,得到的便不再是艾丽的抵触,而多半可能是对自己的关心和理解。

人际关系,这个被多数人看成复杂、烦琐的考题,只要抓到根源,找到主流,便能很好地驾驭,而其中真心相交、将心比心更是重中之重。

将心比心,知易行难。其实只要对朋友多一份尊重,对同事多一份理解,对他人多一份关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孟子曰:“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