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转折年代
31328800000035

第35章 迎来科学的春天

1978年的春天,是一个思想活跃、生机勃勃的春天。

3月18日下午3时,中共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这是五届全国人大确定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总任务以后,中国人民在新的长征中迈出的重要一步,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上一座新的里程碑。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坐着轮椅带病出席会议,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

邓小平非常重视这次讲话。2月底同起草的同志谈讲话的提纲,讲四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第二个是关于又红又专;第三个是关于科学技术队伍;第四个是关于党委领导下的所长分工负责制。3月17日,他又对讲话稿作了精心修改。

邓小平的讲话,第一次明确地把科学技术的地位提到前所未有的、应有的高度。指出:

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不搞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不提高,社会生产力不发达,国家的实力得不到加强,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得不到改善,那末,我们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就不能充分巩固,我们国家的安全就没有可靠的保障。

讲话以拨乱反正的精神,透彻地分析和解决了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技术事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首先是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问题。讲话坚定地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讲话不仅引用100多年前马克思的论述,而且运用近30年来现代科学的革命促进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事实,有力地说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靠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接着,讲话提出并回答了科技工作者是不是劳动者的问题。指出“科学技术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力”,在我国,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总的说来,他们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自己的知识分子,因此,也可以说,已经是工人阶级自己的一部分。他们与体力劳动者的区别,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从事体力劳动的,从事脑力劳动的,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

讲话充分肯定新中国成立28年来科学技术队伍的成绩和进步,肯定许多人在同“四人帮”斗争中表现出的很高的觉悟,肯定粉碎“四人帮”后这支队伍的革命热情和为实现四个现代化奋发努力的工作,他热情洋溢地说:“这样的队伍,多么难能可贵!这样的队伍,就整个说来,不愧是我们工人阶级自己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

讲话郑重提出,造就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

讲话明确回答了一个重要问题:对又红又专的正确理解和合理要求。讲话进而指出,既然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服务的脑力劳动者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这两个前提,“那末,我们要在短短二十多年中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大发展生产力,当然就不能不大力发展科学研究事业和科学教育事业,大力发扬科学技术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革命积极性。”

讲话如实地指明,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生产水平的落后状况,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着很大差距,并深刻地指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提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要求“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科学界的友好往来和合作关系”。讲话还十分具体地阐述了科技队伍建设的方针、政策、办法以及研究所怎样实现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

邓小平讲话中许多精辟的论断,深入人心,对科技工作和人才培养、队伍建设,长远地起着指导作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荣誉教授顾毓琇称邓小平这篇讲话是“科技现代化的宣言”。

在这个会上,华国锋着重讲了一定要极大地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的问题。

重病中的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以《科学的春天》为题,作了长篇书面发言。他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解放科学,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才能建设中国。科学需要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更需要科学。”

郭沫若的发言充满着诗意和激情,他说:

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索无穷的真理吧!

春分刚刚过去,清明即将到来。“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革命的春天,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

这次大会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划,表彰了科学技术战线上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奖励了优秀成果。它对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对我国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发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来自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5586名代表。其中有优秀科技工作者,技术革新能手,科学种田模范,从事科学事业的干部,还包括当时健在的117名科学院学部委员。由中共中央召开这样一个规模盛大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动员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的大会,在我们党和我们共和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总任务而采取的重大措施。这次大会极大地振奋了人民的精神,促进了科技事业的发展。会后,被解散了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恢复了,科研人员的职称评定制度恢复了。1978年10月9日,中共中央还批转了《关于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确定108个项目作为全国科研的重点。一个科学的春天来到了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