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职场金融狙击手
3137200000002

第2章 如何看待楼市和金融危机

摘自腾讯网的一篇专访,大家品味品味,也算凑凑字数。

【整治高房价最佳时机】

东方早报:有人说,现在住房开始滞销了,政府再不采取支持措施就会危及中国宏观经济安全,导致地产商和银行的资金风险。如果把房地产看成通货膨胀的根子,打压房地产的高价,会不会真的出现这样的危机和风险?

任玉岭:这个问题,我进行过反复研讨和思考。应该说,房地产界十分重视舆论的营造,也十分重视市场炒作。他们不仅自己赤膊上阵,而且还“豢养”有一批“御用文人”,或通过“重金”让一些专家和媒体为其制造舆论。房价成倍增长,房地产企业今年1-5月份对房屋开发面积增长24.9%、住宅施工面积增长26.6%,在这一大好形势下,他们还在叫喊,要“保卫市场”,要求政府重新调整房地产市场政策,并危言耸听地讲什么,“否则,就会危及中国宏观经济安全,导致中国银行体系的风险”。还有人替投机购房者叫屈,说什么“怕影响民众房地产资产的升值,波及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所有这些都是既得利益者“yu望无穷”的反映,也是少数房地产商贪得无厌的再现。

应该说,我们有些城市的房价已到了临界点,再飙升真的要崩盘了。据我所知,有几个大城市,今年房屋销售出现下降趋势。以北京为例,1至5月,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46.1%,住宅销售面积下降48.8%。出现这个问题,能是国家对房地产的发展支持不够吗?不是的。今年住房销量大幅下降,正说明2007年房价的高幅增长已经超过市场限度,现行房价已经出现了泡沫,广大百姓已经无法承受。

近两年,政府为解决广大百姓“住有所居”的问题,从金融、税收、土地等方面对房价飙升进行了调控,并在国务院2007年24号文件中提出了两个70%(即土地供应的70%给保障性用房,建筑套型面积70%控制在90平方米以下)。而所有这些政策出台时,总是遇到房地产舆论的抵制,房地产商我行我素,直至去年底把房价推向了让人兴叹的高峰。

今天,在囤积土地、惜售住房、投资和投机购房被政府稍加限制情况下,广大百姓依然买不起房,一些房地产商除了到山西、神木等“煤老板”集中的地方进行发动和鼓励“煤老板”进京购房外,就是要挟政府和银行,继续助推房价的飙升和增长。

打压房价会不会危及中国宏观经济的安全?会不会给银行带来风险?我的看法是,房地产既然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演变成了通货膨胀的祸根,那么就必须铲除祸根,切掉毒瘤,长痛不如短痛。这时候讳疾忌医,则会养虎为患。有病早治,将可能把损失降到最低。我认为这时候治理房地产的高价将是最好的时候。

第一,从银行风险分析,有人担心因为房地产开发商自有资金较少,80%以上资金来自银行贷款,如果房地产有风吹草动,银行就面临开发商以土地、房屋抵债的可能。如果房地产价格过多地跌下去,银行就有亏损危险。但从目前实际考虑,当前在银行抵押的开发商的土地和房屋多是2005年以前的,那时候土地、房屋作价较低,现在进行整治时,倘若房地产商还不了银行贷款,银行便有条件收回当初以较低价格抵押的土地和房产。按现行价格去处置,银行就绝不会吃亏,也无风险可言。相反,若两年后再下决心,那时开发商抵押在银行的土地、房屋一定都是高价的,当开发商用抵押土地和房屋抵偿贷款时,银行的损失将不可低估。

第二,从宏观经济安全分析,现在来整治房地产的高价和泡沫,无论如何比拖下去要好得多。一方面,我国现在总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即使房地产有些波动,8%左右的经济增速仍有可能保证;另一方面,广大群众需要住房的愿望很高,需求规模很大,如果挤压了投资购房、投机购房,房价能够降下来,广大群众可以购买,房地产市场不会萎缩而是变大;房地产的建设总量肯定比现在还要多。只要能够按2007年国务院24号文件去工作,把70%的土地划给保障性住房,70%建成90平方米以下面积,我们的房地产总规模仍然有很好发展前景。这样既便于解决“住有所居”,又能维持房地产的盛况,以及由房地产带动的60多个行业的正常发展。

【“整治”会遭五种阻力】

东方早报:但是,如果防治通货膨胀真从房地产入手的话,你认为会不会有阻力?

任玉岭:阻力肯定是有的。现在任何一项改革,都会触及到利益的再分配。防治通货膨胀需从房地产入手,作为一项改革措施,要为广大百姓造福利,就一定会影响开发商及投机购房人的切身利益,因此必然有阻力。

第一种阻力来自房地产开发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性。像比尔·盖茨那样的公司老板在中国还不多见,尤其是房地产界。这次地震捐款中,王石作为房地产代表人物遭到网民的唾骂,就足以说明房地产开发商赚钱的yu望永无止息。上个月,北京地产商到山西举行的推荐会和房地产老板潘石屹在山西的推销讲话,表明了房地产商建房的目的大多是为有钱人到北京投资、投机服务的。

第二种阻力是来自少数有钱人的。全国各地和海外的一些有钱人,他们都看好中国房地产的高效益,涌向大都市购买和囤积居民住房,为的是升值后可以套利。对他们来说更是希望房价无限攀高。

第三种阻力来自银行。银行长期向房地产商贷款,造成中国房地产近80%的钱是银行的。再加上,银行信贷中的“互利性”也引出了施贷人与卖房人的“合作化”。因此,银行与房地产商已经不止是一个鼻孔出气了,有的已经形成了“银企共同体”。这种情况下,要整治房地产,显然是难上加难。

第四种阻力是来自某些地方官员。这些年来,各地都在学着经营城市,出让土地成了政府的一大收入,有的城市卖地收入高达数百亿元,有了这个钱,政府的日子可以过得宽松和富裕。再说,房地产开发商的开发行为越多,GDP的增长就越高,某些人的政绩就越大。如此,整治房地产的高价,会受到某些地方官员的阻拦和反对。

第五种阻力是来自腐败分子的阻力。在这些年的房地产发展中,腐败的案例是五花八门的。有些开发商为了得到便宜的土地和在建住房中得到更大效益,曾不惜用各种手段腐蚀有关管理部门和人员。送住房的、送别墅的、送金钱的、送汽车的、送古玩字画的、送儿女出国的、送美人陪住的等等都曾发生。远在上世纪90年代初,北海市一个地产科的科长任职不到六个月,家中床下就堆满了300万元的贿赂款。很多腐败分子惧怕整治房地产,怕自己的受贿资产被曝光。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阻止整治房地产、规范房地产。

——任玉岭,1938年10月出生,1960年南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后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委等部门工作,曾任国家科委中国星火公司总工程师、北海市副市长。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十届常委。国务院参事、著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