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事做到位
31811000000003

第3章 话说《做事做到位》

有个古代笑话,说某人中了箭伤,请江湖郎中来治,那郎中拿起一把剪刀,“喀嚓”剪掉露在体外的箭杆,接着就要向伤者收钱。伤者疑问:“箭头还在里面呢,你怎么就……”郎中振振有词,说他只治“外伤”,里边的伤“另请高明”吧……

笑话只是笑话,实际生活中,大概还不至于有如此蹩脚又极不负责的郎中(医生)。不过,那郎中的做事方式和做事态度,却不能说是“绝无仅有”。倘若要举实例,恐怕是举不胜举。

胡适先生早年曾为某“先生”画过像,那“先生”名为“差不多”。其实,胡适笔下的“差不多先生”,并不是单数的某一个,而是相当大的复数。那个治箭伤的江湖郎中,便是“差不多先生”家族的,而且是其中很糟的一个。“差不多先生”做事的特点,或者说致命之处,就是“不肯认真,不肯算账,不肯计较”。中国的词典里虽然也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些词语,但“差不多先生”们总不以为然:何必那么较真呢,差不多就可以了嘛!《做事做到位》这本书,显然是想要反“差不多先生”之道而行之。编著者举出“做事不到位”的种种表现,诸如虎头蛇尾、投机取巧、浅尝辄止、遇事拖延、应付了事、马虎轻率、偏离目标、循规蹈矩、眼高手低、推卸责任等;而后分章讲述如何“做事做到位”的要义和方法。这本书也是采用时下流行的经管、励志类读物的做法,举点实例、说点故事、讲点道理,不求如何深刻,但求生动、易懂。作为通俗读物,这基本上也算可以了。至于说该书“囊括所有最新职场励志图书精华”、是“这一领域第一部也是最好的一部著作”,这是许多志在畅销的读物“吸引眼球”的通行做法,是否真是如此,没做过调查、比较,尚不好说。不过,“做事做到位”这明白而不花哨的书名,倒是值得赞赏;当写手们纷纷“水煮”、“麻辣”,竞相争奇斗炫时,“素面朝天”的质朴反而显得有点特别了。

这本书的定位是“让员工来读”,所以在内容和表述上,针对的都是员工——毕竟“员工”是最大多数的人群,是最大的市场。然而,员工们是否都会自己掏钱买这本书,主动地“教育”自己,恐怕还不好说。因此,该书的策划、编著者明示:这本职场励志书“适合作为企业员工的培训教材”。哪个公司、企业不想教育员工“做事做到位”?有此现成的“培训教材”,真是正中下怀。所以,笔者揣测,老总、老板或公司、企业的劳动人事部门,很可能是这本书的最大买家。平心而论,比起那些充斥套话、空话的“思想教育”辅导读本来,像《做事做到位》这类励志读物,毕竟更为实在、生动,“教育”的效果也可能更好一些。

教育员工“做事做到位”,当然十分必要。然而,事情是否能做到位,又不仅仅是员工的问题。比如,跟管理者就大有关系。在发挥员工的长处、激发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方面,管理者“做到位”了,员工做事的“到位”率就必然会高,即所谓的“人心齐,泰山移”。反之,管理者自以为是,以“管人”为能耐,颐指气使,动辄把下属、员工训得像“灰孙子”;结果,人家阳奉阴违,出工不出力,还谈什么“做事做到位”?还有,跟“人与人的关系”也不无关系(这句话有点拗口),一般来说,人与人之间关系比较简单的,在“做事”上就少生枝节,利于“做到位”;而人与人的关系搞得复杂而纠结不清的,往往就在“关系”上多费能耗,“做事”又哪能不大打折扣?再有,有些“事”值不值或该不该去“做到位”,也是一个问题,比如纯粹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比如弄虚作假做假账,比如黑心企业做伪劣产品……这里就有一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选择问题,然而,对于身处其中的员工来说,因生计的无奈,要求他们做出选择则是艰难的。至于影响到人们能否“做事做到位”的历史、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因素,那就更是“一言难尽”了。这本《做事做到位》没有把这些“囊括”进去,它只是一本“职场励志”读物,自然也不必对之奢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