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经典思维50法
31837100000030

第30章 推理思维

万物皆有关联,由此可以及彼,串点可以成线,有效牵住一线,或可掌控全局,这,就是推理思维的价值所在。

1940年11月16日,纽约爱迪生公司大楼一个窗沿上发现一颗土炸弹,并附有署名FP的纸条,上面写着:“爱迪生公司的骗子们,这是给你们的炸弹!”后来,这种威胁活动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猖狂。1955年竟然放上了52颗炸弹,并炸响了32颗。报界对此连篇报道,并惊呼此行动的恶劣,要求警方予以侦破。纽约市警方在16年中煞费苦心,但所获甚微。所幸还保留几张字迹清秀的威胁信,字母都是大写。其中,FP写到:我正为自己的病怨恨爱迪生公司,要让它后悔自己的卑鄙罪行。为此,不惜将炸弹放进剧院和公司的大楼,等等。警方请来犯罪心理学家布鲁塞尔博士。博士依据心理学常识,应用扩散思维的方法层层递进,寻找因果联系,在警方掌握材料的基础上做了如下因果推理:

1.制造和放置炸弹的大都是男人。

2.他怀疑爱迪生公司害他生病,属于“偏执狂”病人。这种病人一过35岁病情就加速加重。所以1940年是他刚过35岁,现在(1955年)他应是50出头。

3.偏执狂总是归罪他人。因此,爱迪生公司可能曾对他处理;当,使他难以接受。

4.字迹清秀表明他受过中等教育。

5.约85%的偏执狂有运动型体型,所以,FP可能胖瘦适度,体格匀称。

6.字迹清秀、纸条干净表明他工作认真,是一个兢兢业业的模范职工。

7.他用“卑鄙罪行”一词过于认真,爱迪生公司也用全称,不像美国人所为。故他可能在外国人居住区。

8.他在爱迪生公司之外也乱放炸弹,显然有FP自己也不知道的理由存在,这表明他有心理创伤……形成了反权威情绪,乱放炸弹就是在反抗社会权威。

9.他常年持续不断乱放炸弹,证明他一直独身,没有人用友谊和爱情来愈合其心理创伤。

10.他虽无友谊,却重体面,一定是一个衣冠楚楚的人。

11.为了制造炸弹,他宁愿独居而不住公寓,以便隐藏和不妨碍邻居。

12.地中海各国用绳索勒杀别人,北欧诸国爱国者用匕首,斯拉夫国家恐怖分子爱用炸弹,所以,他可能是斯拉夫后裔。

13.斯拉夫人多信天主教,他必然定时上教堂。

14.他的恐吓信多发自纽约和韦斯特切斯特。在这两个地区中,斯拉夫人最集中的居住区是布里奇波特,他很可能住在那里。

15.持续多年强调自己有病,必是慢性病。但癌症不能活16年,恐怕是肺病或心脏病,肺病现在已容易治愈,所以他是心脏病患者。

根据这种因果扩散的分析,博士最后得出结论:警方抓他时,他一定会穿着当时最流行的双排扣上衣,并将纽扣扣得整整齐齐。而且,建议警方将上述15个可能性公诸报端。FP重视读报,又不肯承认自己的弱点。他一定会作出反应以表现他的高明,从而自己提供线索。果不其然,1956年圣诞节前夕,各报刊载这15个可能性后,FP从韦斯特切斯特又寄信给警方:“报纸拜读,我非笨蛋,决不会上当自首,你们不如将爱迪生公司送上法庭为好。”

依循有关线索,警方立即查询了爱迪生公司人事档案,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档案中,有一个电机保养工乔治·梅斯特基因公烧伤,曾上书公司诉说染上肺结核,要求领取终身残废津贴。但被公司拒绝,数月后离职。此人为波兰裔,当时(1956年)为56岁,家住布里奇波特,父母双亡,与其姐同住一独院。他身高1.75米,体重74公斤,平时对人彬彬有礼。1957年1月22日,警方去他家调查,发现了制造炸弹的工作间,于是逮捕了他。当时他果然身着双排扣西服,而且整整齐齐地扣着扣子。

万物皆有关联:由此可以及彼;串点可以成线;有效牵住一线,或可掌控全局——这,就是推理思维的价值所在。

1984年初的一天,美国《华盛顿邮报》驻莫斯科首席记者杜德尔发回报社的一条令世界震惊的重大消息:苏联领导人尤里安德罗波夫去世了。苏联一切情况正常,没有发生什么异常变化,因此美国中央情报局、美国驻苏大使馆和国务院核实《华盛顿邮报》这条拟发新闻时,都对其真实性表示怀疑。为慎重起见,这篇头条新闻被移到28版的不起眼位置。然而,第二天上午,苏联的讣告却证实了杜德尔的新闻稿。事后,苏联及世界许多大国情报组织都怀疑杜德尔是用重金收买了苏联高级官员。然而,当杜德尔诉说了分析过程后,人们不得不佩服他独特的新闻嗅觉和近乎完美的系统思维方法。他的分析过程是这样的:

(1)安德罗波夫有173天没有公开露面,近几天不时有关于他身体不佳的消息。

(2)这天晚间的电视节目把原来安排的瑞典流行音乐换成严肃的、类似哀乐的古典音乐。

(3)苏联高级官员利加乔夫在一次向全国发布的电视讲话中,破天荒省略了按照惯例必须向安德罗波夫问候习惯。

(4)他驱车经过苏军参谋部及国防部时发现大楼里以往这时仅是少数窗户有灯光,而当时几百间房间里灯火通明。

杜德尔把这些现象联系起来,由此推理得出结论:安德罗波夫已去世。

这,就是推理思维的厉害之处。

美国首都华盛顿广场的杰斐逊纪念馆大厦落成使用已久,建筑物表面斑驳,后来竟然出现裂纹。政府非常担忧,派专员调查原因解决问题。最初以为蚀损建筑物的是酸雨。研究表明,冲洗墙壁所含的清洁剂对建筑物有酸作用,该大厦每日被冲洗的次数,大大多于其他建筑,受酸蚀损害严重。可为什么要每天冲洗呢?因为大厦每天被大量鸟粪弄脏,那是燕子。为什么有这么多燕子聚在这里?因为建筑物上有燕子最喜欢吃的蜘蛛。为什么蜘蛛多?因为墙上有蜘蛛最喜欢吃的飞虫。为什么飞虫多?因为飞虫在这里繁殖特别快。为什么繁殖快?因为这里的尘埃最适宜飞虫繁殖。为什么这里的尘埃适宜繁殖?原来尘埃并无特别,只是配合了从窗子照射进来的充足阳光。正好形成了特别刺激飞虫繁殖兴奋的温床,大量飞虫聚集在此,于是吸引特别多的蜘蛛,又吸引了许多燕子,燕子吃饱了,就近在大厦上方便……问题的本原既然已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是那么简单——拉上窗帘。

这,正是推理思维的真正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