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创造
31844800000013

第13章 竹杖芒鞋轻胜马

老子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鞋是人们为了保护脚部免受伤害、便于行走和御寒防冻而发明的,同时它又兼有装饰功能、卫生功能。鞋虽然只占人们服饰的较小部分,而且处于“最下层”,但是,它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无它,则难成千里之行。

最早的鞋是怎么发明的?人们用藤条或坚韧的长草,将平展的树皮、大片的树叶或者一束束野草捆在脚下,便产生了最早的鞋。其制作方法简单、快捷。

鞋的历史相当久远,古称鞋为趿或履。在5000多年前仰韶文化时期,就出现了兽皮缝制的最原始的鞋。3000多年前的《周易》已有“履”字。《诗经》上“纠纠葛屦(躁俅),可以屦霜”里的“屦”,就是一种比较简陋的用麻、葛制成的鞋。

从形状上看,鞋是履、靴、屐等的统称。

一、凉鞋

人类发明的最古老的“凉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棕榈或野草编结并用植物纤维做成环子,套在脚趾上;另一种是从经过处理的皮革上切割下一块,沿着边在上面钻孔,然后穿上一根皮绳,拉紧皮绳,使皮子勒裹在脚上。

在古希腊,公元前5世纪时就流行用皮绳编成或皮革透雕的凉鞋。在我国,凉鞋最早是

由拖鞋演变而来。拖鞋,古称靸(s伲)鞋,始于汉代。随后,相继出现了麻凉鞋、布凉鞋、皮凉鞋等。

二、靴子

有一幅2700多年前的壁画,画的是萨根王二世(公元前721年~公元前705年)凶猛的武士乘着战车,扩充亚述帝国版图的场面。画面上所有的人都足登饰有花边的皮靴。

在我国,传说靴子是战国时孙膑发明的。孙膑被他的同窗好友庞涓所害,膝盖骨被庞涓敲碎了,不能行走。于是,孙膑就用硬皮革裁成“底”和“帮”,然后缝成高筒皮靴。后来,孙膑就是穿着这种皮靴乘车指挥作战,最终打败了庞涓。

生活在北极圈以北的因纽特人发现北极熊皮即使在最严寒的气候下也不会冻结,于是他们就用巨熊腿皮和熊掌制作皮靴;生活在日本北海道的土著人曾用鹿皮做皮靴;北美驯鹿和长胡须海豹的皮革是阿拉斯加近海土著居民制作冬用皮靴的最佳材料。为了制作最好的防水皮靴,萨莫耶德人使用了海豹皮,把带毛的一面翻在外面。俄罗斯勘察达尔半岛冬天十分寒冷,夏天则凉爽多雾,勘察达尔人用鱼皮做成的皮靴在霜冻情况下穿,这种皮靴在饥荒时还可以煮着吃。

只要肯动脑筋,只要拥有一份美好生活的心情,普通人也会有令人赞叹的发明。上图是一位叫李瑞萍的普通妇女钩织的靴子,这种靴子既凉快透气柔软,又美观大方。

三、屐

屐也是一种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也有草制或帛制的。《释名·释衣服》载:“帛屐,以帛作之,如(躁怎佶)之。不曰帛者,不可践泥也,屐可以践泥也。此亦可以步泥而滚之,故谓之屐也。”

关于屐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在春秋时期,晋文公流亡国外19年,即君位后封赏随从。其中有一个名叫介子推的臣子,他不愿接受晋文公的封赏,便隐居深山。晋文公请他下山,请了几次都请不动,一怒之下,以焚山相胁,以为这样可以把介子推逼出山,没想到介子推抱着一棵树被活活烧死。事后,晋文公甚为哀惜,便以此树制成木屐以作纪念,于是木屐在民间广为流传。

据考证,古代百姓穿木屐,一是为了凉爽,二是为了防湿,尤其是潮湿阴雨的南方,常把木屐作为雨鞋穿用。在明末清初,仕女和小孩多穿红色木屐,而男子则穿黑色木屐,成为日常生活中的便鞋。姑娘出嫁,要漆画彩屐作为妆奁。

东晋时,著名诗人谢灵运发明了“******”,屐底有齿,上山时用前齿,下山时用后齿,是理想的登山鞋。唐朝大诗人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留下了“脚着******,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的著名诗句。

四、高跟鞋

高跟鞋传说源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四。路易十四从1643年到1715年率领法国军队与欧洲的几乎所有国家打了四场大仗,建造了凡尔赛宫。尽管他取得这些成就,但还是心存遗憾,因为他的身高仅有五英尺三英寸,他希望自己能以极其动人的高大君王形象让世界瞩目。路易十四苦于自己身材矮小,不能在臣民面前充分显示他高贵的气度,就吩咐手下人为他定制了一双用软木做的五英寸高的高跟鞋。此后法国贵族男女纷纷仿效,并很快传遍全国乃至欧洲大陆。

相关链接一

步步生莲鞋

南北朝时期,传说有一女子做布鞋,内里用香垫子,鞋底用麻绳纳成莲花图案。这种鞋踏在泥土上会留下美丽的莲花图案,时人称这种鞋为“步步生莲鞋”。

荷兰木鞋

木鞋是与风车、郁金香齐名的“荷兰三宝”。荷兰属低洼之国,几乎一半的土地浸泡在水中。为适应这种环境,500多年前,荷兰人发明了木鞋。荷兰著名的风车村里的木鞋博物馆,在世界上颇具知名度。馆内陈放着各式各样的木鞋,小的只有一般钥匙链那么大,大的可以睡下一对婴儿。现在,荷兰人基本都不穿木鞋了,木鞋主要作为工艺品供大家购买、收藏、欣赏。

相关链接二

怎样做千层底布鞋

先拿一块大(根据制作鞋子的多少)些的布平放在平板上,在上面涂一层糨糊,粘一层布(过去一般为碎布拼接),再涂一层糨糊,再粘一层布,粘至四五层布时停下来。晾干后用鞋底样比照着剪下初级鞋底,连剪5个,一双鞋就是剪10个。将白布剪成约1厘米宽的长条,用它来包初级鞋底的边,包边时涂抹少许稀稀的糨糊。接着把包好边的5双初级鞋底合在一起,中间涂少许稀糨糊,用木板等重物压平,至少要压一个晚上。鞋底压得板正后,就可以纳鞋底了。用锥子、大针和麻绳均匀地穿针走线,针脚一般是半厘米。到此,鞋底制作基本完成。

做鞋帮的原理与做鞋底类似。在木板上,先铺一块白布,上面涂一层糨糊,粘一层布,再涂一层糨糊,粘一层布。中间一层布可使用旧布,最外面一层尽量新一些,美观一些。然后用木板压平整。接着也用鞋帮样比照着剪出鞋帮,用黑布条包鞋帮上口,用白布条包鞋帮下口。将鞋帮两端合拢,用针缝合。鞋帮前后一定要和鞋底前后对准。先将鞋帮和鞋底的前后两个点用针线固定,然后就可以将鞋帮用锥子、大针和线绳上在鞋底上了。上完鞋底,一双鞋就制作完成了。

说干就干

1.仿制一种古鞋或发明一种新鞋,进行展览、评比。

2.穿自己发明的鞋(至少穿一段时间),“臭美”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