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快乐创造
31844800000016

第16章 裁为合欢扇

一、扇子的妙趣

当一位身着古装的女子手拿一把团扇,无论她是坐还是卧,是立还是行,都很容易展现出醉人的古典美;当一位身着古装的男子手拿一把折扇,无论他将扇收拢还是展开,都很容易将古代文人的潇洒风流显露无遗。

三国时诸葛亮轻摇鹅毛扇,妙计横生,运筹帷幄,体现出诸葛亮的智慧;周瑜“羽扇纶巾”,体现出他的雄姿英发;“轻罗小扇扑流萤”的少女们是多么天真、活泼、可爱;以扇遮面的美人又是何等含蓄、娇羞迷人……

二、手工扇子

1.中国扇

扇子在古代有“摇风”“凉友”的别称。

晋朝崔豹《古今注》记载:“舜广开视听,求贤人自辅,作五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后来扇子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

扇下有一“羽”字,说明最早的扇子是用动物的羽毛做成。在商周时代,人们用雄雉鸡绚丽斑斓的长尾制成“翟扇”,并出现了长柄的“雉扇”(雉毛扇到唐朝改成了孔雀毛)。

四川成都出土的战国铜壶刻有仆人手执长柄扇替主人煽风的图案,这是目前发现的较早的扇子形象。

汉末到魏晋南北朝出现了用动物尾毛做成的拂尘,谓之“毛扇”。还有一种以禽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质地洁白,毛绒柔软,轻飘舒适,以江南地区人们用白鹅羽毛制成的羽扇最为著名,多作为贡品进贡朝廷。

汉代丝织业有了较大发展,人们想到了用丝织品制作扇子,这种扇子叫“纨扇”,又名“绢扇”(因扇子大都用洁白细绢制成)。当时扇子有长圆、葵花、梅花、六角、匾圆之形,亦有木、竹、骨等材之柄,还有扇坠、流苏、玉器之饰。扇面上常绣以山水花卉,款式争研斗奇。圆月形的扇子因其“团团如明月”称为“团扇”,也叫“合欢扇”。此扇有的以檀香木制成,一扇在手,芬芳四溢,神思清爽,极具情调。

大约在宋朝时出现了今日常见的折扇,因其可折叠,故又称折叠扇。折扇方便实用,在民间广为流传。戏曲中的书生常拿一把折扇,成了一种象征。

到了南宋,画扇、卖扇、藏扇之风盛行,并出现了扇铺。

明清文人墨客题扇画扇成为一种时尚。扇子精湛的工艺与传统书法诗词绘画完美结合,两者相得益彰,浑然一体,妙趣横生。扇子一经名家题诗作画则身价倍增。在扇面上书画应该很早就出现了。这里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东晋时的一天,一位卖扇子的老婆婆大热天卖不出去一把扇子,可能是扇子质量不好。王羲之看到后,很同情老婆婆,就在那些扇子上书写一番,告诉她就说这上面的字是我王羲之写的。结果,不一会,扇子就被抢购一空。

相关链接

中国传统扇子的种类

扇子的种类很多,按照材质可以分为折扇、竹扇、绢扇、羽扇、葵扇和麦秆扇六大类。按扇子的功能分,则可分为檀香扇、团扇、挂扇、绸舞扇、广告扇等。黑纸扇是“雅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纸扇,它以柿汁涂抹扇面,色泽乌黑,制成这样的一把扇子从头到尾需要86道工序。

以下介绍几种扇子,供朋友们仿制作参考。

团扇。“素绢两面绷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圆、腰圆、六角之形,皆请名人书画其上,名曰‘团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类。”其形尚圆,又称合欢扇。合欢扇特点是面素白色以扇柄为中轴,左右对称似圆月,纨扇以竹木为架,面成圆形或椭圆形,用薄丝绢糊成。

藤编扇。藤是一种蔓生植物,有白藤、红藤、紫藤多种,质地柔韧。清代制扇艺人用很细的枯藤纶制扇面,经久耐用。

麦秆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麦扇:以麦秆编成扁带,广寸余,圈作规形,如盆大,用竹片两面夹之为柄,中心贴五色绫缎一小圆,绣山水、人物,极细,麦色金黄而润,轻灵便捷。”

龚扇。清朝光绪年间,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贡市)的制扇艺人龚爵五编成细篾竹丝扇,扇面上有“福禄寿喜”等字形,或“喜鹊闹梅”图,深受人们的喜爱。光绪末年,四川“劝业道”周孝怀主张振兴百业,在全省评选优质手工艺品,龚爵五编的竹丝团扇和成都卤漆、梁平竹帘一起获奖。龚爵五的儿子龚雨璋进一步把名家画稿织入竹丝扇。据说一位巨商拿来一幅张大千画的仕女图,要求在画中人手执的纨扇扇面上隐现仕女秀美的脸庞。龚雨璋呕心沥血反复试验,终于编成,从此龚扇名闻遐迩。

玉版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玉版扇:浙之括苍山多巨竹,有围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阔五六寸、长尺许,熨之使平,其形上宽下稍杀,用红木,或明角、玳瑁,雕刻为柄,装以为扇,两面可镌书画。徐花农太史曾购置之,以奉曲园师。师爱其形制新巧,色白润如玉,因题为‘玉版扇’。”这种扇现在四川垫江也生产,又名“竹簧扇”。

青竹扇。又叫篾丝扇或竹丝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篾丝扇:来自岭表,削竹青细如缕,织成如布,光滑无痕,方、圆、六角均有之。积五六年,色自红润,风来倍凉,雅品也。”

芭蕉扇。又叫蒲扇、葵扇、蒲葵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产闽广者多叶圆大而厚,柄长尺外,色浅碧,乾则白而不枯。土人采下阴干,以重物镇之使平,剪成圆形,削细篾丝,杂锦线缘其边,即仍其柄以为柄,曰‘自来柄’,是为粗者。有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玳瑁为之,饰以翠蝶银花,缘以锦边,是为细者。”

绸舞扇。绸舞扇多为戏剧舞蹈用扇,有半绸全绸之分。扇骨以竹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采用各式丝绸,印上或绘上花草图案,有的还加上闪光铝片,舞动时绚丽多彩,金光熠熠,也有在扇面沿边外加丝绸花边作装饰,做成女用绢面花边折扇。

帽扇。帽扇半打开时可用作扇子取凉,全打开时可当帽子遮阳蔽日。它透风耐晒,易于折叠,规格多样,形状各异,是旅游佳品。

挂屏折扇。又叫屏风扇,挂在墙上或摆在大堂之内作装饰用。扇骨长六七十厘米,实际上是一种特大型的折扇。杭州王星记扇厂曾制作过巨型屏风扇《杭州西湖全图》,扇边长2.6米,展开面积约十平方米,重16千克,扇骨用上等木料制作,两根大边外侧,以浅浮雕形式分组雕出著名“西湖十景”图。扇面采用十六张牛皮纸拼接而成,灰黄色底上洒以银铂,上绘巨幅青绿山水“西湖全景”,曾送香港展览。这大概是我国古今最大的折扇了。

2.外国人与扇子

古埃及人很早就会用棕榈叶做成一人多高的扇子,主要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由身强力壮的奴隶打扇。以后,扇子被看成权贵的象征,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显赫。

公元9世纪,日本人发明了小巧玲珑的折扇,他们把折扇看成能带来幸福的吉祥物。

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折扇在宫廷和仕女界大受青睐。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佩剑的男子。”可见扇子在当时上流社会风行之盛。1797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扇学》,其中提到对付一个突如其来的献媚者,小姐们用起“扇语”来简直就像水兵们用旗语一样娴熟。右手使劲挥扇表示“我爱另一个人”,如果来者不开窍,她再用左手照样来一遍,这叫做“你还是走开的好!”来者就应该马上走开。这时,如果小姐突然让扇子坠地,聪明人就会顿时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动作意味着“让我们言归于好吧!”至于将扇子贴近脸颊,这是“我爱你”的意思。

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扇子的功用正不断地由电风扇和空调等来完成,然而人们始终没有,也许永远不会丢弃和忘却扇子。1981年,米兰和纽约的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小组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日用工艺品,从沙发到沙发枕,从花瓶到烟灰缸,从玻璃杯到耳环……全部做成扇形,人们竞相争购,着实时髦了一阵。

三、电风扇的发明与进步

1882年,美国纽约的克罗卡日卡齐斯发动机厂的主任技师休伊·斯卡茨·霍伊拉,最早发明了商品化的电风扇。第二年,该厂开始批量生产,当时的电扇是只有两片扇叶的台式电风扇。

1908年,美国的埃克发动机及电气公司研制成功世界上最早的齿轮驱动左右摇头的电风扇。这种电风扇防止了不必要的三百六十度转头送风,而成为以后销售的主流。

下面介绍几种新颖独特的电风扇。

声控电风扇: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研制出的这种用声控电风扇装有微型电子接收器,只需在不超过3米的地方连续拍手两次,电风扇就会自动运转;若再连续拍手三次,电风扇又会自动停转。

冷气风电风扇:欧洲市场上推出了一种风扇与冰箱相结合的新型电风扇,其风扇有一个制冷机芯,机芯的中心圆筒中有混合液体,将此机芯置于冰箱中3个小时后取出配用,即可吹出冷风,给人以有冷气吹来的感觉。

无噪声电风扇:日本三菱公司开发的这种几乎没有噪声的电风扇,装有特制的鸟翅状叶片,可产生一股涡动气流,且采用直流电机,不加防护罩,很适合有微机、文字处理机、复印机的场所使用。

灯头电风扇:美国发明的这种可安装在灯泡灯头上的电风扇小巧玲珑,只要有安装灯泡的灯头就可使用,不仅安装简便,而且能节省能源。

四季电风扇:德国生产出的这种四季都能用的电风扇,配有远红外线加热器和负离子发生器,能夏季送凉风、冬季送热风,一年四季送负离子风,具有送凉取暖,净化空气,防病保健的功效。

火柴盒电风扇:法国开发出的这种微型风扇,体积只有火柴盒大小,厚度为14毫米,长度为62毫米,重量仅为45克,使用12至24伏的直流电,两瓦功率,连续使用寿命可达1万小时。

模糊微控电风扇:日本东芝公司推出的这种高级电风扇,设有强、普通、弱等7级风量,可根据传感器测定的温度和湿度,自动选择最佳送风。如果有人碰到网罩,还会自动停止转动。

防伤手指电风扇:美国罗伯逊工业公司推出两种新型风扇,只要人的手指一碰到这种电扇的外罩,就会给其控制系统传递一个电脉冲信号,使电扇停止转动,以免手指受伤。

小型电风扇:适用于夏季外出或是身边没有纳凉工具的时候。这种风扇类型很多,有用电池的、充电的、USB接口的,在夏天是一种取凉的好工具。

1.小组合作,仿制一种扇子。

2.创制一种新扇子。

3.举办扇子展等活动。

4.试做电风扇。(电风扇的构件和工作原理一般如下———转子:由磁铁、扇叶及轴组成。定子:由硅钢片、线轴及轴承组成。控制电路:由IC感应磁铁两极经由电路控制其线圈导通而产生内部激磁使转子旋转。特别提醒:有一定危险,请注意在绝对安全的情况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