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困惑妈妈的来信
我孩子今年12岁了,最近我在他学习上下了不少工夫,尤其外语,给他买了好多英语片子,假期让他默写课文等,他也有了进步。正当我高兴之余,我突然发现,他其实最大的问题是不快乐,所以他兴趣不广泛,学习动力不足,其实他很聪明,他最近时常流露出活着没有意思的感受,我觉得很可怕的,我想让他高兴,放下包袱,可是怎么做好呢?
他经常提出一些要求,我总是习惯性的拒绝,比如他说买一本龙珠或者宠物小精灵之类的书,或者提出买赛车之类,还有就是和太差的孩子玩等,我觉得不好就拒绝,这样是不是不好啊?老师也经常说他喜欢和成绩比较差的孩子玩,我觉得可能他认为和他们玩比较有意思吧。
“我希望他既能让他放下包袱,快乐生活,又能愉快完成好学业。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玩电脑。我想开发他出去玩的兴趣,还没有成功,现在他不愿意和父母出去活动,我觉得他有点逆反了。大家有什么好办法吗?”
是什么束缚住了小象
马戏团的一只小象,由于它太小还不能参加表演,所以在每次演出的时候,驯兽师就把它用一条麻绳拴在树桩上。小象太想自由了,就拼命地挣扎,可是越是用力挣扎,拴绳的部位就越是疼痛。经过反复的尝试,小象明白了:挣扎非但不能带来自由,相反还会带来疼痛。因此它就不再挣扎了,乖乖地站在那里不动。
一天天过去,小象一直都是乖乖地呆在拴它的地方。它长大了,已经成长为能够卷起吨量级的大象——可是它仍然被一根小麻绳固定在树桩旁,它仍然以为只要动就会很痛。
是什么东西束缚住了小象?是限制性信念、限制性指令、生活中的常规、过去负面经验的总结、习惯的思维方式等束缚住了它。
孩子与成人一样常有情绪变化,诸如愤怒、哀伤、失望、害怕等。保持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要让孩子适度宣泄。宣泄就是舒散、吐露心中的积郁,让孩子淋漓尽致地吐露自己的委屈、忧愁、牢骚和怨恨等不快,使其达到心理平衡。
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差,要他们很快调整好心态有些苛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让他们将情绪发泄出来,这对他们的身心都有好处。尽管他们的方式有时有些过激,家长也应该给予充分理解。
现在的孩子学习压力很大,父母的关注点也主要在孩子的学习上,对孩子管得太多,太死。其实,孩子学业成绩输在起跑线上没什么大不了,最重要的,是让他在学业的跑道上,脸带笑容,从容、轻松的用享受的心情跑完全程。
建议一:让孩子快乐地涂鸦吧!
有一位朋友花了很多心力教三岁多的儿子写ABC,可是无论她怎么努力,孩子还是无法学会,还偶尔会不肯写。朋友气坏了,觉得这个孩子学习懒惰,就更严格管教,结果儿子挨了她很多的打骂。
后来,她读到育儿书上说在这个阶段的孩子,双手的肌肉发育情况还没到可以握笔认真写字的地步,逼这个阶段的孩子学写字没多大用处,倒不如等他大一点,手的肌肉发育完善后,才轻松教他写字,效果会更好。
朋友看到这里,眼泪就流了下来,回想起她儿子因她的严格教导,的确受了不少的委屈,虽然儿子后来比同龄的小孩早学会写字,然而现在上小学三年级的他,与其他小孩比起来,功课上并没什么大区别。
在这个孩子小小的心灵里,一定有比妈妈更多的泪水,因为他甚至不曾快乐的涂鸦!
建议二:鼓励孩子“说出来”。
鼓励孩子主动说出心中的想法,别只顾着自己说话。就像心理医生面对前来咨询的人一样,重点在于听患者讲出他(她)心中的感觉。同样道理,要多听听孩子的心声,而不是成人的喋喋不休。因为孩子大部分都处于话语权的“弱势”地位,比较被动,所以要多多了解他们心中的想法。如果孩子觉得很难过,就鼓励他(她)将心中的难过释放出来。要随时了解孩子的反应,用心倾听孩子心中的想法,这对于教育者的对症下药,是重要的前提和准备。
建议三:引导孩子迅速恢复愉快的心情。
像任何人一样,开朗的人也有自己的消极心情。但是,他们能够很快恢复愉快的心情。父母应帮助孩子学会这种最重要的技巧。
当生活中有事情使孩子陷入痛苦的忧虑时,父母应当帮他们找到自我安慰的源泉。任何孩子都会遇到多种不愉快甚至是有害的事情,如跟伙伴吵架,因为伤了自尊心,所以孩子很沮丧。因此,应当帮助孩子恢复良好的感觉,可采取听音乐、阅读、骑自行车和与朋友交谈等方法。
建议四:孩子有孩子的问候方式。
孩子打招呼的方式和大人不一样,一般是肢体动作居多,语言居少。看到同学,很多孩子就会上去拍打一下,更亲热的就是搂成一团,像是在打架。
在幼儿园门口,政军遇到了一位女同学,就以他惯有的方式上去拍了那女孩一下,没想到孩子的奶奶反应特别激烈,对政军说:“你这个孩子,打我们做什么,刚才你就打了她一下了!”政军的妈妈赶紧跑上去解释说:“孩子就是见着同学亲,您别介意。”然后拉着已经有些尴尬的儿子走开了。
在回家路上的一个衣服店里,政军的妈妈停下想看看新上的衣服,一位老人领着一个小女孩进来了,政军也看到女孩很可爱,就上去做了一个拦截的动作,说:“站住,不许进来。”那个女孩刚想笑,却听到老人对政军说:“你凭什么不让我们进?”政军仅仅用一个孩子的方式打了个招呼,竟然被认为是坏孩子!
如果我们用孩子的心去感受,我们就会发现孩子是稚嫩的,无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