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
配配是一个9岁男孩,还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性格敏感,不论遇到什么事情,总是担心这个,害怕那个。配配上了小学,胆子还是特小,特别敏感,有一点不顺心的事情就闷闷不乐。
配配的父母很爱孩子,但是当孩子犯错误或成绩稍有下滑时,他们就很生气,埋怨唠叨,控制不住时,就打他两下,而事后又非常后悔,非常愧疚。
后来,配配的父亲听从专家的建议,改变了对待孩子的方式。
一次,配配考试没考好,回来告诉父亲,父亲不但没有埋怨唠叨,反而大度地安慰孩子:“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
还有一次,配配回家悄悄告诉父亲,说他的作业完成得不好,父亲安慰说:“爸爸知道你很努力,今天没做好,下次一定会做好的。走,我带你散散心去。”
配配听了之后不但没有增加负担,反而增强了必胜的信心,性格也开朗起来。
享受一流高中,考个二流大学
李政以录取分数最后一名考进市里最好的高中时,他颇有挫折感,因为在以前的学校里他总感觉别人小瞧他,所以,就习惯了低着头走路。
为了让儿子快乐面对现实,李政的父亲对他说:“你的名次是倒数第一名,你不怕别人超越你,还能超越别人。”
结果李政不断地超越别人,后来成绩超越了半数以上的同学。
这时,李政的压力又来了,他开始怕输,怕落后的同学会赶上来。李政的父亲又想出另一个鼓励孩子的方法:享受一流高中,考个二流大学。
李政接受了父亲的建议并补上一句:成为一流人才。李政后来虽然因为一分之差与一流大学擦肩而过,但李政的父亲还是为儿子感到自豪,因为李政是学校里的优秀生,110米跨栏好手,应验了他当年的承诺。
在儿子的成长道路上,李政的父亲一直是儿子的拉拉队员,不断地给他加油、打气、欢呼、喝彩,鼓励他寻找自己的学习方向,在他需要时扶持他,并给他机会。
要知道,伤害孩子快乐的因素很多。如用挖苦的语气对孩子提出要求:“你这个小自私鬼,快把它放回去!”
或用贬义的绰号与孩子进行日常交流:“唉,驴耳朵,晚饭准备好了!”
或者通过比较来贬低孩子,如:“你和你爸爸一样坏。”
或者干脆瞧不起孩子:“瞧你这德性,长大肯定成不了材……只配上街擦皮鞋。”
这些伤害孩子的话对教育孩子没有作用,只能导致他失去信心或者心生不快,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丧失上进的动力。
如果你转念一想就会发现:让孩子痛苦还不如让他愉快。如秋风扫落叶将忧愁烦恼都抛之脑后,孩子就更有信心去迎接生活中的风雨了。
“不会爱,等于不爱。”天底下有几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爱孩子有爱孩子的方法。
每时每刻,孩子都希望家长给他们一些认同;每一天,家长的言行都影响着孩子。然而,我们却听到了什么?“你怎么这么没出息!”“笨死你!这么点儿事都做不好。”“你聋了?听见没有?”“哎,你怎么这么懒呀!”“你跟你爸一个德性!”……这些话不仅在当时令孩子不快,而且在他们潜意识里留下很深的痕迹。各种贬低孩子的话像种子一样洒落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逐渐成为他们自我评价的标准,结果使他们渐变成了被父母咒骂的不听话的孩子。
建议一:不论你的孩子现在是多么的令你不满意,你都要多鼓励孩子,并善于鼓励孩子,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
卡耐基小时候是邻居公认的非常淘气的坏男孩。在他9岁的时候,父亲把继母娶进家门。当时他们家是居住在弗吉尼亚州乡下的贫苦人家,而继母则来自较好的家庭。他父亲一边向他继母介绍卡耐基,一边说:“亲爱的,希望你注意这个全县最坏的男孩,他可让我头疼死了,说不定会在明天早晨以前就拿石头扔向你,或者做出别的什么坏事,总之让你防不胜防。”出乎卡耐基意料的是,继母微笑着走到他面前,托起他的头看着他,接着又看着丈夫说:“你错了,他不是全县最坏的男孩,而是最聪明、但还没有找到发泄热忱地方的男孩。”
继母一席话说得卡耐基心里热乎乎的,眼泪几乎滚落下来。因为在她来之前没有一个人称赞过他聪明。就凭着这番话,他和继母开始建立友谊。也就是这一句话,成为激励他的一种动力,使他日后创造了成功的28项黄金法则,帮助千千万万的普通人走上了成功和致富的光明大道。
所以说,最残酷的伤害是对一个人的自信心的伤害,最大的帮助是给人以能支撑起人生信念风帆的信任和赞美。不论你的孩子现在是多么的“差”,你都要多多鼓励孩子,并善于鼓励孩子,充分树立起他们的自信,只要在人生的长河中做到信念永存,脚踏实地,你的孩子就一定会步入成功的殿堂。
建议二:成长路上不断加油,每天表扬几句话,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位母亲介绍自己的教育经验时说,让孩子每天得到一个奖励和表扬,孩子就非常地快乐了。日本的一项研究表明,经常受到家长夸奖和很少受到家长夸奖的孩子,前者成才率比后者高5倍。家长不妨试试:如果今天夸孩子的手干净,第二天他的手就会更干净;如果今天夸他的字比昨天写得好了,明天的字准写得更工整……
在受到大人的夸奖时,孩子不仅心情愉悦,而且懂得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大人所提倡的,什么是大人所反对的。这样,比起家长直接对他说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效果要好得多。为此,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及时给予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从而促使孩子不断在快乐中进步。
建议三:不求全责备。
孩子的全面发展凝聚了我们所有人的企盼目光,但毕竟孩子们的天分是有所不同的,我们不该求全责备,让孩子学得太乏味,学得太累,遭遇“成长的烦恼”。
孩子如何发展,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是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不能以个人、家长或教师好恶来“捏定”,但这几方面的因素是都会产生作用的。作用当然也包括正作用和负作用,正作用令人欣慰,但负作用有时却实在是令人胆寒。作用是“正”还是“负”,取决于对人才的标准的确立。当然谁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全面的人才,但求全责备有时却实在就是人才的杀手,是造成所作努力付诸东流甚至带来负作用的罪魁祸首。
希望我们不要以求全责备的眼光来比照一切孩子,因为那毕竟不是教育的真谛。
建议四:说“不”的时候,要给孩子讲清楚道理。
孩子提出某个奇怪的、在大人看来甚至是荒唐可笑的想法时,父母最好不要对孩子说“你这个想法不对”之类的话。比如孩子周末希望父母带他去新加坡旅游,父母可以说“你这个想法不错,不过这个想法要做的话可能要用一周的时间,而这个月爸爸工作忙,时间来不及”;或者“你这个想法不错,但暑假很热,我们到那个地方去可能会更热”。对小孩提出的不太切合实际的想法,父母不能一下子否定他,而且应跟他讲为什么不能同意这样做。
我们的教育就蕴含在讲“为什么”的过程中。你不要说“好的,你这个主意很好,我们去吧”,这不行;或者说“你这个不好,我们不要去”,这也不行。应该明白告诉孩子为什么好,或者是不好。比如说“钱花的也不是很多,爸爸妈妈的时间也来得及,所以我们可以过去”。这样可以让孩子从小明白一个道理:我们做的事情很多,不做的事情也有很多,但做之前要考虑这个可行不可行。父母通过一些具体的事情让孩子丰富一些知识、生活经验,可以在日常生活当中让孩子懂得很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建议五:以体谅心态陪孩子克服困难。
日本松下公司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因经营技巧高超,管理方法先进,被业界誉为“经营之神”。
后滕清一原是三洋电机公司的副董事长,后来投奔松下公司,他在担任厂长时,工厂失火烧掉了。后滕清一心中十分惶恐,以为不被革职也要降级。不料松下接到报告后,只对他说了四个字:“好好干吧!”
松下这样做,并不是姑息部下的过错。因为在以往,即使只是打电话的方式不当,后滕也会受到松下严厉的斥责。这可以说是松下管人的秘诀,由于这次火灾发生后没有受到惩罚,后滕会心怀愧疚,对松下更加忠心效命,并以加倍的工作来回报。
松下的这种做法,巧妙地抓住了人类的心理。犯小错误时,人们多半并不在意,因此需要严加斥责,以引起当事人的注意,而犯下大错误时,人人皆知自省,因此就不必要再去给予严厉的批评了。
孩子犯错时也是如此。如果孩子自己还没有意识到,或者无所谓,我们当然要提醒他;可是,如果孩子犯了大错,心中已经非常内疚,我们需要做的反而应当是去安慰他。真正有效的话语,应该切合人的实际;真正有效的教育,应当能触及人的心灵。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你的孩子就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
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你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你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建议六:谁都无法预测未来,所以,不要孩子一有过错就泼冷水,甚至否定他的一生。
曾听说过这样一个故事。父亲在冬天砍掉一棵枯树,到了春天,他惊奇地发现树桩上又萌发了一圈新绿。于是父亲对孩子说:“当时我真的以为这棵树已经死了,树叶掉得一片不剩,光秃秃的枝丫也不断地往地上落。现在才知道,它看似枯死的躯干还蕴藏着活力。孩子,不要忘了这个教训,不要在冬天里砍树。对于处于逆境中的事物,绝不要事先得出消极的结论。耐心等待,冬天会过去,春天会到来。”
在冬天看见春天,是一种智慧,但这种智慧往往被我们忽略。人生所遭受的心灵砍伐总是屡见不鲜的,这从我们的孩童时期就开始了。一有过错,家长就会发怒:你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成绩不好,老师也会指责:你蠢笨如驴,不会有什么作为……这些简单武断的否定,无形之中扼杀了孩童与生俱来的天分,让本来很有潜力的孩子过早地失去了活力,倒在自卑的阴影里。这与在冬天砍伐一棵树有着一样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