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教育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们的权利。”人非圣贤,熟能无过?何况是几岁、十几岁的孩子们呢?女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女孩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不少自己知道的、不知道的、自觉的、不自觉的、该犯的、不该犯的各种各样的错误。
孩子通常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她对自己生存成长的环境以及她所面对的精彩世界都充满了好奇。而且总是突发奇想,有意无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犯一些让父母难以忍受的错误。
晓然走进女儿的房间,忍不住大呼:“你真让我疯了!”她看到女儿的房间里,床单上、地板上、桌子上,甚至是挂在衣架上的衣服上,到处都洒满了面粉!女儿正跪在地板上,企图把所有的地方都用面粉覆盖住。女儿听到妈妈的惊呼,抬起满是面粉的脸无辜地说:“我正在制造冬天的景色,你看是不是像下雪了呀?这样不好吗?”
晓然看到满屋子的面粉,火冒三丈,狠狠地打了女儿一顿,并且惩罚女儿晚上不准吃饭。
虽然挨打了,可女儿除了很委屈的哭之外,丝毫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了什么地方,自己制造雪景给妈妈看,妈妈为什么会不喜欢?本来想给妈妈一个惊喜的,没想到挨了一顿揍。
我们不禁感叹,孩子多好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呀!却被妈妈不分青红皂白的责罚给破坏了,虽然女儿造成的后果让大人很难收拾,可让女儿认识错误的同时,是不是该肯定女儿的独特创意?包容女儿的错误呢?妈妈用粗暴的打骂和惩罚的结果是:女儿除了委屈,根本不知道错的哪里了。
面对孩子的错误,父母们应该有一份包容的心态,能包容她犯的错误,要相信孩子会主动改正错误,而不是一看到孩子犯错就心中烦恼唧唧不休的教训。
乔红下班的时候,正好看见女儿在楼下面揪着一个小男孩的耳朵。乔红当即制止了她。
回到家里,女儿气呼呼地站到妈妈跟前,一副很不满意的样子。乔红让她进屋之后,没有批评她,而是把自己带回来的漂亮贝壳送了几枚给她,并对她说:“今天。妈妈要奖励你!”望着女儿惊愕的脸,乔红接着说:“第一枚贝壳,奖励你对我的尊重,我制止你的时候,你马上就住手了,很给老妈面子;第二枚贝壳,奖励你的善良和正直,我全看到了,是因为那个小男孩在欺负一个小女生,给他讲理他也不听,你才揪他耳朵的。”
这时,女儿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妈妈,我错了,再怎么说我也不应该揪小弟弟耳朵的……”
妈妈说:“你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很不错,最后这枚最漂亮的贝壳送给你。以后要注意方式,不能他欺负别人,你就欺负她,要给弟弟们做一个好榜样。”女儿感激地看着妈妈说:“谢谢您理解我,我以后会注意的。”
这位妈妈的对孩子的态度很让人感动。面对孩子的错误,她没有批评、指责,而是用一个小小的奖励代替了传统的惩罚,让孩子心悦诚服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每一个孩子都是在不断的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长大的。父母要用一颗包容的心,允许女孩在错误中成长,应该给她们犯错的权利和改正错误的机会。
当女孩犯错时,父母要引导她自己寻找原因,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加以改正,这样女孩对自己所犯的错会有更深刻的认识,改正过失的自觉性也会更高,以后就会少犯或不犯同类的错。
刘雅刚买了一个新手机,还没有捂暖,功能还没有熟悉,女儿拿起来故意把手机从楼上扔了下去。手机砸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发出了“砰”的一声,一个新手机就这样完成了它的使命。刘雅一下子火冒三丈,恨不得把女儿从楼上也给扔下去。但刘雅强迫自己要冷静,再冷静。她用平静的语气对女儿说:“你先去楼下把我的手机捡回来。”女儿知道自己做错事惹怒了妈妈,就乖乖地下楼把手机捡了回来。回来的时候女儿垂头丧气地对妈妈说:“对不起,妈妈,我只是想证明一下广告上说的对不对,但现在手机坏了,说明广告说了假话,这款手机怕摔。”
刘雅拿着已经四分五裂的手机,听了女儿的话,哭笑不得。但最终她没有惩罚女儿,而是赞扬她有怀疑精神。当然,还告诉了女儿什么样的事情能做,什么样的事情不能做。看到妈妈没有责备自己,女儿非常高兴地接受了妈妈的意见,并向妈妈表示以后再也不随便损坏东西了。晚上,女儿主动对刘雅说:“妈妈,为了弥补我今天的过错,我要帮你洗碗。”还没等刘雅反应过来,女儿已经抢着洗碗去了。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女儿都表现的特别好,没事就帮着妈妈做家务,她在用行动弥补自己的错误。
面对孩子“不合常理”的错误举动,身为父母应该学会冷静对待,压下火气,多理解孩子多包容孩子,耐心问明孩子做事的理由,再温和地教导,千万不可感情用事,对孩子非打即骂。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父母如果能包容孩子的错误,孩子就能够面对错误,就能够改正错误。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多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设身处地体验孩子的真实感受,多一分对孩子的理解,少一分对孩子的训斥,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创造孩子成长的宽松氛围。
家长平时总要求孩子学会包容,我们也应该包容孩子,正确面对孩子成长中的诸多问题。给孩子一些时间和空间,她会表现得更好的。
不过,包容孩子也不能过度,不能错误地将宽容理解为包容或者是纵容。
曾经听到过这样一个笑话:一个爱占小便宜的家长见儿子从外面拿回来一把扇子,高兴地拿下来了。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拿回来一把火钳子,家长又高兴地接下来了。再过了一会儿,儿子又拎回来一只煤饼炉。正当家长准备接下来的时候,听到外面的邻居叫起来了:“我回家拿了一下火柴,一眨眼的功夫,怎么都不见了呀?”
这是一个笑话,但我们也应当从中悟出一些道理:孩子犯错误之后,应当及时指出孩子的错误。如果不及时指出,包容甚至于是纵容,那孩子只能犯越来越大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