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明星”偶像的崇拜,几乎成为每一个孩子的时尚追求。更有不少女孩们为“明星”偶像或喜或悲,离家出走、甚至自杀。这种狂热的行为使许多父母大惑不解的同时也很是担忧。
“追星”应该说是孩子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一种正常的行为,是青春期不可避免的现象。青少年成长期间,社会角色意识开始觉醒,非常渴望得到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而明星受公众追捧、风光无限,往往成为青少年模仿的榜样。通过模仿明星的服饰、爱好、习惯,想象自己也像那个被人喜欢的人,借此获得满足感;因为喜欢明星而喜欢自己,因为有一群人都喜欢某个明星,因而获得自信与归属感,是青春期孩子特有的心理表现。
其实,追星只是孩子满足自己情感的一种虚幻方式。如果受到父母的严令禁止,这条安全通道就会被堵上,情感的潮水就很可能被逼入非安全通道,比如,结交异性朋友、上网等。严厉打压还有一个很不好的结果:青春少年越来越叛逆,对来自父母、老师的教育,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
有一位爸爸提起自己的女儿就气不打一处来。他的女儿读初二,对韩国的“东方神起”情有独钟。女儿的零花钱全都用在了追星上——房间里全是这个韩国组合的海报和照片,女儿书包上挂的也是琳琅满目的图片。还热衷于模仿偶像的衣着,大冷天也只穿两件单薄的衣服,在爸爸眼里,这些衣服“松松垮垮的,没个正型”,但女儿倒自我感觉良好。他多次为女儿的追星和女儿吵起来,但女儿仍旧我行我素,不予理睬。没有办法,他只得强硬约法三章,严格限制女儿的零花钱,除了周末,不准女儿看电视用电脑。但女儿的成绩仍无起色,反而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僵。这位爸爸一边叹着气,一边说:“僵了就僵了吧,反正是为她好……”
追星是虚幻的,追星因虚幻而美好。但是,要求青少年拒绝偶像是不现实的。只要孩子将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不让虚幻的情感干扰孩子正常的学习生活,就是正常的。
孩子崇拜偶像,是个体成长中的必然现象,要求青少年拒绝偶像是不现实的。大多数孩子的“追星”仅限于收藏几张他喜欢的“明星”照贴在床头,听这位“明星”演唱的磁带、碟片,或偶尔花钱买票听这位“明星”的演唱会,搜集这位“明星”的一些生活资料……如果仅限于这些,父母就不要横加干涉。孩子紧张学习之余,听听流行歌曲,让生活丰富多彩些,有利于健康成长。
但是,如果孩子追星超过了一定的限度,就要给予一定的引导。由于青少年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发育都还不成熟,追星有可能会导致青少年心理上的偏颇。一些青少年崇拜偶像到了盲目和疯狂的地步,以至于影响了学习和正常的生活,这就是一种“心理缺陷”。要避免这种现象,关键在于要及时正确地对孩子们进行引导。最重要的就是要和孩子们交流和沟通,既不能盲目地纵容,也不应该一味地反对。
要想和孩子能够有好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就要了解“星”。父母只有了解了孩子追的“星”,才可以和孩子谈“星”,父母对“星”发表的客观评论,对孩子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只是粗暴的干涉,最终只能使事情越来越糟,变得不可收拾。
对于女儿追星之事,起初,薇佳妈妈心里也曾非常着急:不顺着她吧,触动她的逆反心理;顺了她吧,又担心她长此以往荒废学业、迷失自我。后来,妈妈偶然从大禹治水的故事中得到启发:大禹治水,疏而不堵。何不在女儿追星的过程中,加以正确引导?只要有了适时引导,相信女儿不会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所以,从那一刻起,妈妈作了一个决定:陪女儿一起追星。
薇佳有她的一套“装备”:海报、口袋书、明星纸贴……妈妈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及时、同步地从网上搜索明星的的资料,一应俱全,要不怎么和女儿过招呢。有时妈妈还会跟女儿因为某个明星的某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其实,妈妈与薇佳争执只是想让她知道,追星是件非常普通的事情,并不代表青春与时尚,你看,妈妈也会,从而淡化“追星族”在她心目中的优越感和影响力。
女儿喜欢周杰伦的那段时间,妈妈跟她说:“你看人家周杰伦,多才多艺的,不仅人长得帅,会唱歌、谱曲、演戏,还会弹钢琴,是个才子。这长得帅、会唱歌吧,你可以说是人家的先天条件好,我们女儿也具备呀。但谱曲、弹钢琴?都是需要后天努力才能够达到的。要不你也学个钢琴、小提琴之类的乐器?培养一下自己?”薇佳想了想,爽快地同意了。妈妈心里偷着乐了,以前也曾说要送她去学钢琴什么的,可女儿总是不太情愿。这次妈妈一说,竟然爽快地答应了。
女儿迷李宇春那会儿,还在学校里组织“玉米团”,支持心中的偶像。她的口号是“凡是玉米的歌一定要听,凡是玉米的电视一定要看”,很是疯狂。
那段时间,刚好赶上工作不太忙,每次有李宇春的演出,妈妈不但不阻止,还大力支持,和薇佳一起看,和她一起讨论李宇春,还帮女儿搜集关于李宇春的信息和各种海报,女儿戏称妈妈是一个“大妈级”的“玉米”。对于妈妈所做的一切,女儿非常高兴,有一次给同学打电话说:“我妈可跟你妈可不一样,我妈妈也是一个玉米!”
听到李宇春唱英文歌曲,妈妈就对女儿说:“你看人家李宇春,人长得漂亮,舞跳得好,英文歌唱得也不错。不过,妈妈英文不好,有点听不懂,真可惜!你给妈妈翻译一下吧。”薇佳摇了摇头,沉默了一会儿后说:“妈妈,你放心,为了听懂玉米的英文歌曲,我一定会好好学习英语,说不定哪天就可以和她一样用英文唱歌。”有了女儿学钢琴的榜样,妈妈相信,女儿的英语成绩很快就会提高。
因为和女儿一起追星,所以妈妈和薇佳有了更多的话题,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谈论的话题从女儿的偶像开始,逐渐延伸到她成长中的很多方面,包括理想、未来这些以前女儿从来不愿和妈妈谈论的话题。妈妈对女儿有了更多的了解,而女儿对妈妈也更多了几分的理解。
接受女孩对偶像的热爱,并进入女孩的世界,和女孩一起讨论,可以在同一个平台上将父母正确的观点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女孩,教会女孩正确评价明星,正确评价身边的人。父母还可以在和女孩的交流沟通中。给予女孩在生活和情感方面的引导。
薇佳的妈妈很了不起,她尊重女儿、理解女儿,在和女儿共同了解偶像的过程中,挖掘偶像的榜样作用,让偶像的力量激励女儿成长进步。
“追星”实际上是一种榜样认同和学习,提供什么榜样或展示什么样的榜样对青少年成长十分重要。青少年往往把崇拜的明星当作她们人生发展的楷模、参照系以及心灵寄托,父母为孩子提供的榜样应该是富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创造有价值文化的楷模,而不仅仅是外表靓丽、风度潇洒、收入丰厚、生活优越的明星。父母可以对孩子自发产生的“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进行适当的干预,也可以利用有学习价值的英雄形象来创造另一种明星效应,还可以为孩子的特长搭建实践的舞台,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把孩子的“追星”转化为对成功的自我激励。
总而言之,女孩追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只要追星有度,所追的“星”自然而然会成为其人生道路上的楷模、榜样,从而将追星的热情转化为自己奋斗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