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二)
31982800000035

第35章 林彪与罗瑞卿曾同台演《庐山雪》

罗瑞卿无论对毛泽东或是对林彪从无二心,那么为何招致林彪的如此痛恨呢?

罗瑞卿是个自觉又细致的人,他要秘书将自己的手枪、猎枪以及下属们的枪都交上去。

在“文革”中,林彪要将罗瑞卿置于死地而后快,与整彭德怀、贺龙、陈毅等元帅不同,这几位老帅无论资历和功绩都不在林彪之下,林彪欲将他们拉下马,目的比较昭然。而罗瑞卿职位一直在林彪之下,并受其领导多年。同为大将,罗瑞卿又与陈赓不同,陈赓虽为大将,但资历却比林彪还老,林彪对其早就心存芥蒂;罗瑞卿是个勤奋活跃的人物,无论对毛泽东或是对林彪从无二心,那么为何招致林彪的如此痛恨呢?

罗瑞卿大将作为一代元戎,罗瑞卿即使坐了班房,他仍在想这一切是毛主席和林彪对他的误会。

打远的说,从长征时,他们就曾有过很好的合作。不说工作上,就说他们同场演戏吧:

红军粉碎蒋介石第四次“围剿”后,为了庆祝胜利,红四军政治部搞宣传的李卓然等编写了一出话剧《庐山雪》,说的是红军打进了南昌,杀上庐山,消灭蒋介石。这是一出具有讽刺意味的剧。为了体现官兵同乐,在罗荣桓的支持和帮助下,罗瑞卿将军团主要领导干部都动员上了台,各人都按实际担任的职务扮演角色。

从小也喜爱文艺的林彪,听说要让自己演自己,并没推辞:“演就演,但是有个条件。”

罗瑞卿忙问是什么条件。

林彪说:“你们叫我这个军团长在台上同哪个打仗呢?”

“同王金钰。”王金钰是国民党的一个军长。

“他算老几?我不跟他打。”林彪觉得这个剧情欠妥,对手太“小”。

“何应钦怎么样?改打何应钦!”当时的剧本都是个基本框架,角色也可随时变动。而何应钦是当时国民党围剿军的司令。

林彪还是嫌小。

聂荣臻深知林彪的脾气,就说:“罗局长,你干脆改成打蒋介石,林军团长打败蒋介石。”

林彪嘴角露出笑意。

罗瑞卿刚要走,林彪又叫住他,问道:“打算叫哪个当蒋介石?”

罗瑞卿说打算让宣传队负责人藩振武来演,林彪不同意:“我看还是你来演吧,保卫局长演蒋介石,更能抓住敌人本质特点。”罗瑞卿当时在军中是个活跃人物,经常在剧中担任角色,林彪记得他演过蒋介石。

罗瑞卿答应了,同时又抓了另一个人的“差”,叫一个秘书男扮女装,演宋美龄。这个秘书叫童小明,是罗瑞卿手下的干事。童小明只有十六七岁,人长得秀气,也聪明,穿上旗袍,包上花头巾,扭几下腰肢,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林彪虽身为军团长,平时也严肃,但毕竟人还年轻,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官兵也愿意同乐,所以一上台,像变了一个人。因为许多台词都是即兴在台上编的,所以林彪的表演竟博得了台下的一片掌声。

当时是这样演的:大幕一拉开,场景显示红军已打下南昌,军团部设在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大楼。这一切都由台上的一张破桌子,几把椅子和一部电话机代表的,就像京戏里的道具那样简单。林彪大模大样地走上台,刚坐下,电话铃响了。他马上拿起电话,像真的似的对着话筒说话:“我是军团长,有什么事?”

电话里(其实是有人站在幕后在喊)说:“我们缴获了大量战利品,请示军团长,怎么处理?”

按原词应该是“统统收下”。但林彪只是看看了剧本,记了个大概就上得台来,随口答道:“用船装!”

对方一听,不是原词,接不下去,想了一下,说:“船已装满了。”

林彪演得很投入,还在按自己的思路说着:“用汽车嘛。”

“报告军团长,汽车也装不下了。”对方还在往原词上领。

可林彪接不下去了。急得扮演蒋介石的罗瑞卿心里直跳,怕惹怒了林彪,将电话一摔,下了场去,这场戏就全砸了。他捅捅在幕后装着是在电话里说话的演员:“你把那句话说了不就完了吗?”

没想到这个演员反而慌了,一边点头,一边就开了腔,可话一出口却还是那句:“汽车也装不下,怎么办?”

台下的观众没有发现什么破绽,可急得罗瑞卿无计可施。好在编剧李卓然就在旁边,急中生智替演员喊了一句:“报告军团长,我们都收下了。”

林彪仍不照原词说:“当然全部收下了,还能给蒋介石留下吗?你们不要急。”他装着思索的样子,自语道:“这么多东西,怎么搞法呢?”他又抓起电话:“你莫急,莫急,我们开会研究一下,马上告诉你。”

这下麻烦了,如何往下接?

林彪可能也意识到演出边了,又记起了原来设计的情节,马上对着后台喊:“罗主任!罗主任!”

这时罗荣桓正坐在后台火盆边烤火,听到林彪叫他,却坐在那里笑,不想出场。罗荣桓原先在青岛大学就曾组织过戏剧演出,可他却没上过台,而当时又患了疟疾,浑身无力,根本登不了台。

林彪在台上喊了几声,没有回答,便对着侧幕命令道:“通信员,去把罗主任请来开会。”

于是,台下几个战士不由分说,便把罗荣桓推上了台,台下顿时掌声四起。无奈,罗荣桓只好勉强演下去。最后,演到“蒋介石”被押上台,接受林彪的审问,又是笑话百出。

林彪说:“你就是蒋光头吗?”

“蒋介石”哆里哆嗦地说:“是,是,在下正是!”

林彪一看罗瑞卿的样子,也忍俊不禁:“你怎么叫我们抓住了?”

“蒋介石”说:“我的飞机坏了。”

罗瑞卿说的是原词,但林彪又离开了剧本,自由发挥着:“你怎么长得这么瘦,像个骷髅?”

“蒋介石”随口就来:“我整日挖空心思算计怎么坑害人民,怎么卖国求荣,消耗太大。”

林彪:“怎么不吃补药?”

“蒋介石”:“吃了也没用。心肝坏了,肚肠不好,我吃红肉拉白屎,一肚子坏水。”

林彪还在发挥:“你浙江人,怎么满口四川话?”

这也难不倒罗瑞卿,他顺口说道:“我现在有奶便是娘,有房便是家,为了打红军,我连家都不要了,祖宗也不要了。”

此话一出,台下笑成一团。

林、罗同台演《庐山雪》,一直传为笑谈。他们两人的灵活机动,默契配合,成了长征路上人们常常聊起的话题。就连后台李卓然听到最后,也暗自佩服两人的才能。他甚至觉得这出戏被林彪即兴改动,更妙趣横生了。

熟悉林彪的人都知道,战争年代,他是个很能打仗的人,要不,也不会走进共和国十大元帅之列。但与一般军事指挥员不同,林彪城府很深,极有心计。红军时期曾与林彪共事多年的聂荣臻元帅评价说:“林彪当时才27岁,性格基本上是内向的,平时不大讲话,与他推心置腹地交换意见很困难。”但即使是这样,他与罗瑞卿还能谈得来。可是谁曾想,30年后的罗瑞卿差点被林彪整死。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矛盾又是怎样引起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