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诗云:“已觉秋风愁不尽,哪堪秋雨助凄凉。”秋季阴雨阵阵,秋风瑟瑟,气候变化剧烈,人们的情绪也不够稳定,而且容易诱发各种疾病。所以,古人把秋天称为“多事之秋”。
秋季在中秋以前雨水较多,气候特点是湿重。雨天气温要比平时低2~5℃,气温突然降低,人就会感到特别冷,情绪低落,工作效率降低,容易患感冒。同时雨天气压也较低,使人感到沉闷抑郁,精神不振。在湿度高且寒冷的天气,风湿病、神经痛、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冠心病、胃痛等患者也最易旧病复发。
俗语说:“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秋气萧杀,霪雨霏霏,面对草枯叶落、花木凋零的深秋,常在某些人(特别是老年人)中引起凄凉、垂暮之感,勾起忧郁及悲愁伤感的心绪。中秋之后,气候逐渐变得干燥,人体汗液蒸发快,因而皮肤干燥,皱纹增多,口干咽燥,还可见毛发脱落,大便秘结等。到了晚秋往往气温突降,寒潮来临,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的时候。所以,初秋应重视防湿邪为患,中秋以后要注意防燥邪伤身,而晚秋还要重视预防寒邪侵犯肌体。秋季保健尤应重视以下四个方面:
保护肠胃:秋季是肠胃病多发的季节,所以,秋季要特别注意饮食清洁卫生。适当多进温食,节制冷食冷饮,不吃不洁瓜果,以免湿热、寒湿内蕴,毒滞肠中,引发肠炎、痢疾等症。
调养精神:尽量避免不良精神刺激,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内心平和宁静,以收神敛气为要。特别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外出旅游或登高赏景,均有益于身心健康。
预防秋燥:室内宜保持一定湿度,适当补充机体水分,避免过劳使精气、津液耗散。还宜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银耳、甘蔗、百合、藕、梨、胡萝卜、西红柿、粥类等滋阴润燥、生津益胃的食品。此外,还应注意涂擦护肤霜以保护皮肤。
预防疾病:重视耐寒锻炼,增强体质。秋季渐渐寒冷,衣服不可一次增加过多,对大多数身体较好的人,适当冻一冻,有利于提高机体适应多变气候的能力。但年高体弱或患有慢性宿疾之人,则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患有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肺心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还应备好急救药品,以防寒潮来临,温度骤降时,诱发中风、心肌梗塞及哮喘等病突然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