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新健康生活(下)
31988300000360

第360章 教你学会用药引

一、中药煎剂用药引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据历代文献记载,药引具有引经作用(即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增强疗效作用。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火、解毒之效。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送服,即是取其能入肾的引经作用。

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之效。治疗风寒感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之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闭塞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亢盛之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治疗火热病症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为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

大枣:甘、温,入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强烈药物(如甘遂、芜花、大戟等)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有滋养、润燥、解毒的功效。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症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之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症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二、中成药用药引

服中药煎剂用药引,有的为了引经,有的为了增效,有的为了解毒,有的为了矫味,等等。那么,服中成药也用药引吗?宋代编纂的中药处方集《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上面除中药煎剂药引可作中成药引外,另还有以下4种:

芦根:甘、寒,入肺、胃经。用鲜芦根最好。具有清热,生津,止渴,止呕的作用,对外感风热,或痘疮初起等,用芦根10~15克,煎汤送服小儿回春丹甚宜。

黄酒或白酒:苦、甘、辛、热,入心、脾、肺经,通经络,散风寒。可送服治风寒湿痹、腰背四肢疼痛、血寒闭经及跌打损伤、疝寒等的中成药,如活络丹、七厘散、跌打丸等,可用温酒送服。常用量:黄酒25~50毫升,白酒减半。

米汤:甘、温,入胃经,有益气健胃之效。某些治疗肠胃疾病的苦寒药,如更衣丸宜用大米汤送服;香连丸用小米汤送服。

红糖:甘、温,入脾、胃经,能补中祛瘀,有散寒、活血、补益的作用。治妇科血寒、血虚诸症的中成药,可用红糖水送服,每次用量50克。糖尿病患者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