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陶乐县志
31988900000071

第71章 人民生活

第一节 收入

1949年,全县人均占有粮食163公斤,1957年270公斤,1961年216公斤。1971年农民人均分得粮食524公斤,1979年367畅6公斤。1966年规定人均口粮标准最高不超过207 公斤,最低140公斤,达不到标准的生产队可不完成统购粮。

20世纪60~70年代,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水稻,致使土壤地下盐碱上升,表现尤为突出的是五堆子公社沟湾子生产队,马太沟公社施家台子周围几个生产队,5队、20队(今六顷地乡西梁村)土壤盐碱化程度严重,种植的各种农作物保苗率低下,农作物不能正常生长。小麦平均亩产只有100~200斤,个别生产队平均亩产在100 斤以下,最为严重的平均亩产只有几十斤。沟湾子生产队每年各种作物播种面积在800亩左右,最低年份全年粮食总产不足5万斤,除种子、饲料、民工建勤补足粮食外,社员辛苦劳动一年人均只分一百来斤粮食,社员严重缺口粮,缺额部分靠国库回销供应。

197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2畅9 元,1976 年74畅91 元,1980 年101 元。1981 年起全县逐步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粮食连年丰收,经济收入逐年增长。1985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1044万公斤,每人平均生产粮食632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95元。199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538畅5元。199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97畅32元,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023元。

1957年,职工人均年工资614 元,1970 年人均年工资487 元,1977 年人均年工资583元,1980年人均年工资633元,1985年人均年工资976元,职工人均年工资递增3畅15%。全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收入:1957 年247 元,1978 年396 元,1980 年673 元,1985 年876 元。1993年,全县职工年平均工资2430 元,1994 年3813 元,1995 年4120 元,1996 年4344 元,1997年4719元,1998 年5051 元,1999 年6300 元,2000 年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7137 元。200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元。按行业分国有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9240元,集体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7837元,其他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5557元。

2002年,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811 元,其中国有经济单位职工年平均工资10033元,集体113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261元,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147.14元。

第二节 消费

1984年,农村居民年人均生活消费232畅60 元(按当年价格计算)。1992 年,人均667元,1997年上升到1730畅3 元,2001 年达2112畅04 元。城镇居民年生活消费1952 年148畅40元,1957年194畅30元,1962 年63畅87 元,1965 年213畅10 元,1970 年236畅70 元,1975 年319元,1980 年 345 元,1985 年 560畅48 元,1992 年 948 元,1996 年 1957 元,2001 年上升到3323畅26元。

1985年人均年主要消费品消费量,粮食262畅57公斤,蔬菜107畅28公斤,植物油5畅24公斤,动物油2畅45 公斤,猪肉14畅16 公斤(汉民),牛羊肉 2畅83 公斤,食糖 1畅73 公斤,卷烟24畅58盒,酒0畅87公斤,水果11 公斤。衣着方面1985 年为37畅30 元(按当年价格计算)。1985年农村住房基本得到改善,新建房屋多为砖石土木结构房屋,2001 年农村住房砖化率达到76%。少数家庭建起二层楼房。1985 年每百户耐用消费品拥有量是自行车163畅33辆,缝纫机66畅67架,手表130只,电视机36畅67台,收录机16畅67台。2001年耐用消费品摩托车、大屏幕彩色电视,家庭影院放映机开始普及。部分农民使用移动电话,电话入户率为72%,有线电视入户率为48%。

1985年抽样调查,全县年人均购买食品47畅39元(包括粮、肉、油、蛋、糖、烟、瓜、果、调味品、蔬菜等);购买衣着商品11畅18元,主要商品有棉、呢、化纤布料,针纺织品,成品服装,鞋、帽等;购买日用品8畅07元,娱乐用品2畅14元,报纸杂志、医药、燃料等12畅16元。平均每百户拥有消费品毛呢大衣107件,呢大衣128件,毛料服装156件(其中西装79 件套),皮鞋768双,毛毯189条,大衣柜73个,沙发256个,写字台83 张,机械手表164块,电子手表51 块,电风扇63台,洗衣机65台,电冰箱17台,摩托车1辆,收录机32台,彩色电视机34台,黑白电视机71台。2001年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家庭放映机,摩托车,高档沙发,双缸洗衣机,饮水机普及使用,部分家庭使用电脑,电话入户率为87%,有线电视入户率为100%。住宅楼房化,人均住房面积达18畅5平方米,城乡人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2002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55元,其中食品消费1062元,占25畅5%,衣着消费占11畅1%,医疗保健占8%,教育文化娱乐占13畅8%,交通和通讯占14畅3%,家庭设备用品占7%,居住占17畅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