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150

第150章 谨慎“收声”,适时“出声”

说话是一门学问,就是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话。其实,是“收声”还是“出声”就是一个时机的问题。也就是说,话要根据时机来说,不能乱说。

职场人士要谨慎“收声”,适时“出声”。无论“收声”还是“出声”,对于职场人士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尤其是下属,更要懂得“收声”与“出声”。不会“收声”容易惹祸上身,不会“出声”则难以出头。

有人认为,“收声”与“出声”是矛盾的。其实不然,这二者不仅不矛盾,而且还是缺一不可的。只有谨慎“收声”才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而只有适时“出声”才能获得进取的机会。

其实,是“收声”还是“出声”就是一个时机的问题。也就是说,话要根据时机来说,不能乱说。

有一家公司的老板请自己的朋友做副总,但是那个朋友任职不久,便因两人之间出现矛盾而跳槽了。

这位老板自然不能说出朋友离去的真正原因,便对一个下属称副总由于患病回老家疗养去了。

不料,那名知情的员工却私下向他人透露了事情的真相,结果一传十、十传百,闹得沸沸扬扬。老板知道后十分生气,不久后,他就找了个理由把那名多嘴的员工辞退了。

说话是一门学问,就是要知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什么时候该说什么话,什么时候不该说什么话。这看似简单,可做起来就不是那么简单了,很多人都是因为吃了这方面的亏,最终懊悔不已。

丹尼尔是美国有名的大亨,资产超过10亿美元。有一年,他从加州飞到中国某城市,到那里寻找合作伙伴,准备投资建厂。经过一番努力,3天后,丹尼尔终于坐到了谈判桌前。

丹尼尔的谈判对象是中国某大型企业的领导。这位领导之所以能坐到谈判桌前,是因为其精明能干和通晓市场行情的本领令丹尼尔颇为欣赏。尤其是丹尼尔听了他对合资企业的宏伟设想后,看到了合资企业的光辉前景。

然而,就在丹尼尔准备签约的时候,忽然听见这位领导自豪地谈道:“我们企业拥有2000多名职工,去年共创利税700多万元,实力绝对雄厚。。。。。。”

听到这儿,丹尼尔放下了签字笔,他心里一算:700万元人民币折成美元是90余万,一个2000多人的企业一年才赚这么点儿钱,而这位领导居然还那么自豪和满意。

想到这里,丹尼尔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离自己预定的利润目标差得支远了。于是,丹尼尔决定立即终止合作谈判。

因为一句话,眼看要到手的投资就这样消失了。如果那位领导当时能安静一下,这样的事情就不会发生。很显然,这位领导说话没有把握好时机,该沉默的时候没有“收声”。

当然,谨慎“收声”并不是说凡事都沉默不语。凡事都“收声”也是不对的。

在职场上,就有一些人为了眼前的一点小利益而不敢、不愿出声,结果失去远大的利益。

该出声的时候还要出声,只不过,出声要掌握好时机。掌握好说话的时机是每个人必修的一门课程,因为如果你说的不是时候,即使你的话再动听,也起不到好作用,相反,还会给你带来负面的效果。

好话并不是什么时候都适用,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能给自己带来好处,而是要看时机。该说话时说话是一种水平,不该说话时不说话是一种聪明,知道什么时候该说话、什么时候不该说话是一种城府。

韩筱毕业后到一家报社当记者。在试用期望,她一直很谨慎,可让她烦恼的是,一批老同事总是喜欢议论人长人短。

这些同事虽然工作经验丰富、能力强,但一张张利嘴似乎都没有闲过。他们总是有事没事到韩筱桌前,大谈特谈编辑部主任的私事。对此,韩筱打算保持沉默,她认为只要自己不予理会,过阵子他们也就没兴趣到自己的面前聒噪了。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那些同事从来就不在乎韩筱是否感兴趣。

有一次,韩筱刚上班,一个同事照例凑到她面前聊起来。这时,韩筱觉得自己再不开口不行了。于是未等对方说完话,她就打断说:“大姐,你看,我是新人,你们都敢说的话,我敢说吗?难道你们都不喜欢我,不想让我在这里工作了?”

这么一句简单的话说出来,一下子就起了作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再没有人在她面前谈论编辑部主任的话题了,而且在试用期满时,韩筱顺利地通过了群众的评议。

面对无聊的闲聊,且是有关上司的流言,这对一个新人而言的确是很难处理的事。如果话说得不好,就会得罪人,影响职场人际关系;如果不说话,则无法表明自己的态度,会影响自己的前途。韩筱以一句简单的话就使自己摆脱了“重围”,而且还不得罪人,可谓高明至极。

总而言之,说话须谨慎,说的时候应根据情况把握时机。说话的内容再精彩,时机掌握不好也无法达到目的。因此,作为职场人士一定要学会谨慎地“收声”与“出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