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285

第285章 从语言习惯看人内心

习惯性语言的形成除了社会性、阶层性和区域性的语言差异外,还因为个人素养、气质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习惯性语言能表现自我个性,固有的语言习惯往往比说话的内容更能表现其深层心理。

从人的动作表情中,最常被利用来捕捉对方特性的,是语言习惯,即一个人说话的腔调、声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粗细等外部特征,以及遣词造句一类的语言表达方式的特征。语言的表达方式包括词的选择,句法语序的组织和如何措辞等。

1.从话题上看人内心

在人际交往中,通过话题透视别人的深层心理,一是要从话题的内容去了解,二是从话题的展开方式去探索真意所在。

话题的选择因人而异,一般与说话者有切身关系。一种人总喜欢谈自己以及子女、配偶等家事,他们做事以自己为中心,任性,难以顾全大局,是一种心理发育不成熟的表现,因为幼儿都喜欢说我怎么样怎么样。另一种人从不谈自己而专门谈别人的隐私,想了解对方的心理和弱点。如果是发生在男女之间,那就是一种深切的爱情或关心的表现。这两种类型的人都以女性居多。还有一种人喜欢谈新闻人物、演员、明星的隐私或丑闻,许多期刊杂志都以此争取读者,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少男少女中的“追星族”,如果是成人还迷恋此道的话,就是出于一些复杂的心理因素,有的是借此驱散寂寞无聊的心情,有的是借此表达是非观点,还有的是表现自己广见多闻。

从话题的展开方式上来看,话题不一定能直接表现人的爱好与关心。社会结构越复杂,人类意识越是压抑,而压抑的意识自然会以一种扭曲的形式表现出来。一位瑞典学者做过一项有趣的调查,以两百名女性员工为调查对象。结果,她们说是因工资低而不能安心工作,实则是对工作本身不感兴趣。有的人突然岔开话题,这是自我显示欲很强的表现,这种人蔑视他人,唯我独尊,不会顾全大局、关心他人。有的人善于追踪话题,使对方的话题扩展开来,能将对方的情况掏出来,这类谈话专家以记者居多,也是其职业需要。有的人善于倾听和开导,他们有着宽容而善良的心,能深入了解他人。有的人谈话没有中心,“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如同写作毫无脉络,他们情绪不稳定,或逻辑思维能力弱,无法系统归纳,也许自以为内容丰富,而实际却支离破碎。

2.习惯性语言

习惯性语言的形成除了社会性、阶层性和区域性的语言差异外,还因为个人素养、气质的不同而不同。所以习惯性语言能表现自我个性,固有的语言习惯往往比说话的内容更能表现其深层心理。

容易显示人的语言习惯,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第一人称语;②借用语;③敬语;④思考语;⑤附会语;⑥流行语。

①第一人称语

第一人称语就是有意识地强调自我,开口便是“我以为……”、“我说是……”等话语。这是自我意识很强且高度自信的表现,美国心理学家李彼得和怀特研究的结果表明:领导人为专制型的团体成员与领导人为平均主义者的团体成员在语言上的区别是后者一向使用复数人称,将“我隐入我们”之中。

②借用语

借用语就是用自己的语言说话时,特别喜欢借用警句名言、事例数据来表达意见。这种借名人的光来提高个人说话权威性的情况叫“背光效果”,这种人通常被认为缺乏自信心,或表达了对权威的憧憬。有些爱用生僻词,拗口语者则是炫耀自己知识面宽的表现。

③敬语

在人际关系中,最能表现心理的语言是敬语,它是心理的润滑剂。刻意堆砌敬语,此人心中必有某种企图。有时敬语是嫉妒、敌视、轻视或戒心的反向表现。本来是关系亲密的人,忽然使用敬语,则表示关系的冷漠与疏远。如果谈话当中一直使用敬语,则表明白卑或隐藏着戒心和敌意。

④思考语

思考语是表明人们思考动态的言词,多属连接词。相当于英语中“and”,即“然后”、“接下来”等。常说思考语的人表示其思绪松懈、条理层次不清。还有使用“但是”、“然而”等表示连接的思考语,这种人常在说话时整理思绪,思考力强,是聪明的表现。使用“毕竟”、“果然”等思考语,说明其意志坚决,性格强硬,政治家常以此作为口头禅。还有常使用“呃”、“啊”、“唔”等词语来寻找和应接下面的话,表示其人缺乏信心,不敢说出己见。

⑤附会语

在对话中,听者可能不时插上一些附会言者的话,表示对其所言的赞同,这就是附会话,附会语有两种:一是重视对方所言,让对方了解自己在认真倾听,并附带着表情(如点头),表示肯定和接受对方的所言。由此消除对方心理障碍,以便探明真意。二是帮腔,帮腔者往往连对方说什么都不清楚,就假意附和。常用附会语者或没有主见,或心有所图,或为拍马屁者。

⑥流行语

使用流行语的往往是年轻人,喜欢赶时髦,缺乏自我主见,惯于不加分析地附和,追求统一步调,同时对权威表现出怯弱的服从性。

3.从语气透视他人的内心

说话的语气就像表情一样,传达言外之意,还充分表达着言者的内心感情,以增强说话的感染力。语气的不同,可以使表达的意思完全相反,没有语气的语音不仅难听,往往使人不知所云。说话的语气,包括声调、速度、抑扬顿挫、感情修饰等,无不是在增强语言的内容和效果,好的播音员,不仅音色好,还善于调整语气,来拨动人们的心弦。

说话的特征之一是速度。速度快的人多半能言善道,但有时失之于轻浮;速度慢的人要么迟钝木讷,要么说话有分量,一句千金。如果速度快者突然变慢,是对谈话的人或话题不感兴趣。速度加快则往往是在说谎,比如男人在外面拈花惹草之后回家时往往话多,是因为内心有不安和愧疚的感觉。

声调是语气的又一特征,人在情绪激动时,声调往往会提高。人的话语与所表达的意图不一致时,声调就会异常,即常说的阴阳怪气。

节奏是另一个特征。节奏主要表现为抑扬顿挫。有人刻意做出抑扬顿挫,目的是要吸引他人的注意。人在理直气壮时,说话就有节奏感,没有自信、心怀鬼胎的时候,说话往往慢吞吞而无节奏。还有的语气暧昧,常使人不知所云。

4.从谈话的姿势识人

说话的姿势与语气一样,表明白了一个人对待对方的态度。如抱着两臂或将两手背到身后与人交谈,表现出一种自高自大的优越感。两手无力地吊在身旁,或坐着时手放在膝盖上,是谦逊客气的态度。以立正的姿势听人讲话,是畏怯、紧张和服从的表现。有人低着头、脸朝下,上半身松松垮垮的,无力聋拉着脑袋说话是羞怯、自卑或犯罪感的体现。有的人在交谈时,不停地动手或动动脚,是情绪不安、脾气暴躁、容易发火的人的表现。

5.讲话的方式与性格

讲话容易冲动,讲个没完的人,干其他事也和说话一样易冲动,拼命地去干。相反,说话犹豫不决,吞吞吐吐,咬文嚼字的人,干事瞻前顾后,踌躇不决。有一名叫亨特的心理学家,按照弗洛伊德性格检查法的方式,选择了二十几个性格最外向和最内向的高中生,让他们口头描述一件事物,然后再朗读一段文字材料。实验的结果是:外向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糟;内向者没有两极分化,既无特别好的,也无特别差的。在朗读方面,外向者与内向者相比,语调的误差小,漏读的也少,声音的变化不大,数字也读得清楚快捷。在口述方面,外向者比内向者讲的时间长,且常使用语义含混的词句。这结果因为测试的人数少故不具代表性,仅供参考。

§§第二十九章 百发百中服心学:新官到来就收服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