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每天学点职场学大全集
31991100000327

第327章 小心使得万年船

俗语说得好:“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这是经过数千军考证的民间真理。从某个角度上讲,职场就是一场战火纷飞的竞争,有了求得生存,谋取名利,很多人都会不择手段地欺骗周围的人。这种欺骗、尔虞我诈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与其说他人的欺骗行为太卑鄙,还不如说自己过于单纯、太大意。

多数领导者都不喜欢那种战略意识超强的人,也就是心机很重的人。所以,在职场中为了求得生存,必须慎重地把握好自己的处世方式和态度,防止上某些人的当,吃大亏。这需要我们处世时考虑一些防范对策,预防万一,否则待事情发展到糟糕程度时就为时已晚。

无论是在职场还是生活中,到处都充斥着鱼龙混杂的陷阱、圈套,所以必须小心提防。《庄子》曾指出:“以利合者,迫究祸患害相弃也。”就是说,因为利害关系结合到一起的人,到了危难关头就很容易相互背弃。与此相反,“以天属者,迫究祸患害相收”。这里是指建立在极为信赖的基础上的感情,这种朋友之间的感情,即使遭遇逆境也能够经得起考验,彼此扶持,同舟共济,最终走出困境。

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所以,管理者一定要识破下属的奸计,禁止欺上瞒下的事情发生,如果把握不好这个分寸,办起事来就很可能出现“空洞”。

唐朝时期,武则天将朝政归还给中宗皇帝,但是,中宗皇帝根本无心管理朝政,凡出圣旨皆由上官婉儿代笔。韦皇后与武三思通奸,而且迫害忠良,只是苦于皇帝的圣旨都是由中书省下达的。为了应对这一关,韦皇后与武兰思、上官婉儿三人合伙造出一种墨款,只说这是中宗手谕,无需通过中书门下。由于皇帝的手谕一向由上官婉儿代笔,所以,在朝大臣们根本就分不出哪个是皇帝的真手谕,他们自以为这一招能够瞒天过海。起初,这一招确实十分奏效,先将中宗庶子谯王重福贬为均州刺史;又用一道墨款将支持他们的郑普思、叶静能授为秘书监国子祭酒。仅仅用了两个墨敕,就将他们的异己排斥出朝野之外,将自己的亲信树立起来。这一招墨敕对上欺骗了中宗,对下欺骗了大臣,而且还通过它干尽了坏事。但是,当阴谋败露之后,他们最终也没有逃脱覆灭的下场。

古今中外,再英明的领导也不可能独自完成所有的任务,因此授权就显得十分重要。授权能够充分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主动承受责任的能力。但是,凡事都有一个度,得把握一个分寸,千万不能让下属浑水摸鱼、为所欲为,甚至欺上瞒下、才旬私舞弊。

民国初期,有位军长出身贫寒,从小就目不识丁,就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但是他却精于作战,每遇战事总能够屡战屡胜。军部之间来往的公文,他都委托秘书念给他听,需要签字的文件,他就用一支毛笔在公文上点一个小黑圆点,以此为证。

时间一长,他的贴身秘书对他的这种行为自然了如指掌。此时,秘书感觉有机可乘,想着不就是点一个点吗,这么简单的事情谁不会?于是,秘书就伪造了一张领条,同时还在领条上点了一个小黑圆点,然后就将领来的军饷全部装到了自己的腰包中。

后来,军需处发现这笔军饷没有发到士兵手中,于是,就派调查小组追查此事,这一查自然就追到军长秘书那里了。

“这笔军饷明明就是经过军长签字的。”秘书理直气壮地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军长身上,此时,军长说:“你把那个签字的条子拿来看看!”

调查小组将领条交给军长,军长说:“这个条子不是我签的字!”

秘书立即辩解道:“军座,这个小黑点明明就是你点的嘛。”

军长随即冷笑道:“你现在把我的笔拿来!”

等军长拿到笔后,他在纸上又点了一个小圆点,然后对众人说:“你们将这张纸拿到阳光底下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众人将这张纸置于阳光下,才发现军长刚才点过的小黑点中间有一个小针眼,于是,众人将不解的目光投向军长。军长此时不慌不忙地剖开毛笔,露出中间的一根针,这时,秘书吓得立即跪地求饶。众人不得不佩服军长的高明之处,暗中感叹,别看军长目不识丁,但做起事来可谓是粗中带细,而且这招“兵不厌诈”运用得十分高明。

示之以“笨”而藏之以巧,这一招有效地遏制了下属浑水摸鱼的行为,这也是军长技高一筹之处。

作为现代的领军人物,为了维护自身的尊严和权威性、正确性,必须杜绝下属欺瞒的现象。一旦发现,定要严加惩治,此外,防欺要有连环措施。

识别欺骗的方法有很多种,第一种就是佯装对正面问题听后入耳,然后以直接的方式,或是从他处了解问题的各个侧面,进行立体式全面的分析,综合考虑之后得出这种行为是否属实,确定欺与未欺。

第二种方法就是,运用“特务”手段--进行甄别,或是暗中察访,或是突然袭击,使欲欺于己者束手无策。

还有一种就是察言观色法,见微知著,运用理性综合分析判断。

公司内部防止欺骗事件的发生,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有欺必惩,使那些欺骗上司的下属自食恶果,或是让他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知欺然后治欺,始能防治。

防止欺骗的方法多种多样,同时,严于惩治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时候或诛或贬或抑,都是希望达到严于惩治的目的,必要的时候,杀一儆百也是可去的做法。惩治欺己者,一定要公开处理,才能够起到警示的作用。

世界无奇不有,如果想要发现那些善于伪装的欺骗者,就一定要练就一双慧眼,要以事实为一句对问题定下结论,这是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