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知识
31996400000006

第6章 古玩收藏

老话说:古玩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一生的买卖和收藏,没有不买假也没有不打眼的,关键是有的人总结经验教训后长了记性,有的人一辈子还是糊里糊涂。

真酒假酒是喝出来的,真烟假烟是抽出来的,掌握和识别古玩的真假是经过长期的买卖实践练出来的。这些实践经验,足可以让劣货逃遁,优货保真。

这一章节介绍了陶器、玉器、铜器、瓷器、漆器、金银器,以及文房四宝的品鉴、收藏知识。

同时,对古玩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探讨和挖掘,以还原古玩丰富的人文历史价值。

我国陶瓷的收藏有什么价值

陶瓷收藏项目非常值得期待,相对于古瓷而言,它的优势显而易见。

一是我国当代艺术陶瓷有着宏大的国际市场的支撑。目前国际上承认的最大的当代艺术品投资有两大类,一个是油画,另一个就是我国的艺术陶瓷。国内外的美术界都非常重视我国当代艺术陶瓷的发展,近年来,中国美术馆等单位经常举办当代艺术陶瓷的展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一些艺术家和作品的知名度,活跃了市场。

二是当代艺术陶瓷在我国的艺术市场上还处于相对空白的阶段,价格处于底部,但是收藏的热潮已经开始升温,三到五年后,必将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明清瓷器动辄几十万元,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即。而当代艺术陶瓷只要花几千块钱就可以买到,花几万块钱就可以买到很好的了。而那些大师制作的精品,数量非常有限,升值空间就更大。

三是收藏当代艺术陶瓷风险小。古瓷高深莫测,普通的收藏爱好者缺乏专业知识,一不小心就会买到赝品。作为鉴宝专家,陈海波见过太多的人因为买到赝品而遭到巨大的损失。而当代的艺术陶瓷就比较简单,所以投资风险也小。

如何进行陶瓷收藏

清雅隽永、古朴精致的我国瓷器意境无限,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越来越受到人们喜爱,成为许多人观赏、收藏的热门货。

一般工薪阶层都具备收藏陈设艺术陶瓷的条件,但收藏是一门学问。

首先,要量力而行。经济不十分富裕的投资者,可以购买小彩盘、小花瓶、小异形壶,以及陈设与实用兼而有之的文具、茶具等,这类陶瓷的设计,如能达到形象美、情趣好、内涵深三个要求,就是品位较高的陶瓷艺术作品。

其次,陈设艺术瓷作为商品,价格并非越高越好,这就需要认真加以鉴别。比如釉下彩和青花瓷,要看画功是否熟练、清晰,色泽是否莹润、透明,注意有人拿釉上冒充釉下,以假乱真;釉下装饰注重工笔式写意,必须是手工绘制,不是印花、贴花,而且颜色要光亮。

再就是对陈设艺术陶瓷的选购,既要看整体效果,也要仔细察看器形是否周正,有无变形,釉面是否光洁,色度有无异样。

最后,选购陈设艺术陶瓷要在白天光线好的地方,灯光往往会出误差。对瓷质可轻轻弹叩,听声音是否清脆响亮,沙哑声是有裂纹的,再好看也不值钱,而且有裂纹的陶瓷器也是不易保存的。

我国的陶瓷是何时出现的

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我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早在欧洲人掌握瓷器制造技术一千多年前,我国人就已经制造出很精美的陶瓷器。

陶器的出现大约在距今一万年左右,我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了定居生活,盛水、蓄物等日常生活的需要,促使了陶器的发明。

我国陶器的分布比较广泛,主要集中的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其中仰韶文化是新石器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文化类型,以彩陶为特点,也称彩陶文化,它派生出半坡和庙底沟两个类型,装饰图案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马家窑文化是新石器晚期的文化类型,比仰韶文化略晚,距今约五千年。黑陶是继彩陶之后的又一伟大创造发明,距今约四千年的龙山文化时期,出现了工艺独特的蛋壳陶。

秦汉时期的陶俑,是我国古代人物雕塑的高峰,使制陶技术和艺术达到了很高的境地。此外,唐代的三彩器、明清两代的紫砂器等,都是我国陶器文物的重要内容,很值得深入收藏和研究。

我国陶瓷的文化内涵是什么

陶瓷的文化性的特殊之处,不仅在于它反映广泛的社会生活、自然、文化、习俗、哲学、观念,而且在于它所反映的方式。它是一种立体的民族文化载体,或者说是一种静止的民族文化舞蹈。这是由陶瓷的特性决定的。

一件件作品,无论题材如何,风格如何,都像一个个音符,在跳动着,在弹奏着,合成陶瓷文化的旋律。这些旋律,有的激越,有的深沉,有的热情,有的理智,有的色彩缤纷,有的本色自然,构成一部无与伦比、震撼人心的我国陶瓷文化大型交响乐曲。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一的陶瓷文化,在民族母体中孕育、成长与发展,它以活生生的凝聚着创作者情感、带着泥土的芬芳、留存着创作者心手相应的意气的艺术形象,表现着民族文化,叙述着一个个动听的故事,展现着广阔的社会生活画卷,记录着芸芸众生的悲欢离合,描述着民族的心理、精神和性格的发展与变化,伴随着民族的喜与悲而前行。

所以说,一部我国陶瓷史,就是一部形象的我国历史,一部形象的我国民族文化史。

景德镇陶瓷是我国陶瓷的杰出代表,它本身是一部中华民族与民族心理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心理、文化现象的反映。

陶瓷能够反映出民俗风情吗

陶瓷能够反映出民俗风情。因为陶瓷是一种工艺美术,也是一种民俗艺术,民俗文化,因此,它与民俗文化的关系极为密切,表现出相当浓厚的民俗文化特色,广泛地反映了我国人民的社会生活、世态人情和我国人民的审美观念、审美价值、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

我国人民有一个好传统,不管处于何种时代、何种处境,都热爱生活,追求幸福、和谐、吉祥。因而,表现喜庆、幸福的祥瑞题材,自古及今,一直是陶瓷的一个重要的题材和一个基本的文化特征。

祥瑞题材,主要围绕着“福禄寿喜和吉祥如意”等内容而展开。因此,在选择题材表现寓意时,经常选用如下一些事物:珍禽类,经常选用凤凰、白鹤、白头翁、喜鹊、鸳鸯、雄鹰;名花类,经常选用牡丹、芙蓉、莲花、梅花、菊花;在芳草类中,经常选用兰草、灵芝;竹木类中,经常选用松、竹、天竹;在瑞果类中,常用桃子、石榴;在异兽类中,常选用龙、狮、鹿;在鱼藻类中,喜用鲤鱼、鳜鱼。

另外,这种祥瑞题材在约定俗成中,形成了一整套特有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纹样体系。如莲生贵子、福寿双全、竹报平安、吉祥如意、喜上眉梢、福在眼前、六合同春、麒麟送子、连年有余、五子登科、天官赐福、五福捧寿、多福多寿、麻姑献寿、鱼跳龙门、丹凤朝阳、龙凤呈祥。另外,祥瑞鸟、哪吒闹海、龙舟、女寿星等,在瓷都景德镇也是经常表现的题材。

陶瓷艺术还广泛地关注社会生活和社会现象以及广袤的大自然,并有非常鲜明的贴近现实、亲和自然的理性品格。

所以,要欣赏陶瓷艺术,就需要了解我国的哲学、宗教和民族心理,也要有一定的文化、音乐、舞蹈等艺术修养。否则,是很难把握住陶瓷艺术的审美特性的。

景德镇陶瓷为何名扬天下

景德镇瓷器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这是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历史上,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是根据宫廷画家设计好的画面、图案或根据民间沿袭下来的优秀图案,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

由于品质佳,在唐宋元明清,景德镇便是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瓷器从一产生便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镇便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且还远涉重洋到了海外,同样受到热烈欢迎。

景德镇是享誉世界的瓷都,地处黄山余脉怀玉山脉与鄱阳湖平原过渡地带,是典型的江南红壤丘陵区。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东北和西北部多山,群峰林立,山峦重叠,最高峰海拔达1618米,东南、西南部多丘陵和平原,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较为舒缓。境内河川交错,北部昌江、南部乐安河纵贯全境,属长江流域鄱阳湖水系。

景德镇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全年日照充足,雨量丰沛,无霜期长,适宜各种植物和农作物的生长。自然资源丰富,矿藏资源中在全省名列前茅的有瓷土、沙金、煤、锰、石灰石、大理石、海泡石等。

其中储量之丰、品质之优,首推瓷土,虽经千余年开采,就目前已探明的储量仍可开采三百余年;锰的储量也较为丰富,是全国已探明的四大锰矿之一;金、大理石、石灰石等也具有较高的工业开采价值。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制瓷历史,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由于烧制的精美御瓷获真宗赞赏,瓷器上底款书“景德年制”,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景德镇由此得名。

经过长期的发展,景德镇瓷器逐渐形成了“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的独特风格。到明代时,景德镇更是“集天下名窑之大成,汇各地良工之精华”,发展成为全国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海上“陶瓷之路”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与陆上“丝绸之路”交映生辉。

汝窑瓷器因何得名

汝窑是宋代为满足宫廷特殊需要而在宝丰县汝州设立的窑场,故名汝窑,又称汝官窑。

南宋人周辉的《清波杂志》云:“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北宋出现“弃定用汝”,可能与宋徽宗赵佶个人的审美观有关。因为他信奉道教,自称“教主道君皇帝”,青色的幽玄,正合微宗之意。“弃定用汝”正是这种崇尚青色的审美观的反映。

汝宫窑的特点是胎质细腻,俗称“香灰胎”。釉色天青,开有细小纹片,通体施釉,底部有用细钉支烧的痕迹。

传世的汝窑器常见器型有碗、盘、洗、瓶、尊等日用品。盘有大小深浅之区分,以卷足者为多,也有的卧足。洗有敞口和直口两种,前者圈足外卷,后者口与底垂直,至近底处则为内敛平底,其中有椭圆形的四足洗,这类洗在其它窑没有。汝窑制品素身多,极少以花纹作装饰。造型端庄,釉色晶莹似玉。

汝宫窑的烧制时间短,一直都作为贡品,所以民间流传甚少,南宋时已属“难得”之物,视为珍品。清雍正前后有仿汝器出现,然而仿造者只重釉色,胎骨呈白色,造型也不及宋时古雅大方。为了区别宝丰和临汝两地产品,现称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为汝窑或汝官窑,而后者称为临汝窑。

我国著名瓷器都有哪些

我国著名瓷器除了上面介绍的景德镇瓷器和汝窑瓷器外,还有青花瓷、“唐三彩”、交趾陶等。

青花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红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品种。

“唐三彩”是低温釉烧成的陶器,三彩并非只有三个颜色,出土作品以黄褐绿三色最多。而且唐代作品最为出色,故以此命名为“唐三彩”。

广东五岭以南古称交趾,当地陶匠发明集合捏塑、彩绘、烧窑艺术及一身的工艺,故称交趾陶。交趾陶为低温烧成,多取材自我国传统动物、人物或吉祥物。原为庙宇装饰,今为艺术极品,收藏者众。

怎样理解我国玉文化

我国玉作为这一独特文化的物质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先民从各种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

这个筛选过程极为漫长,可以说贯穿于石器时代的始终。在这个漫长的筛选过程中,“昆山之玉”也就是“和田玉”成为公认的“宝玉”“真玉”。

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我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它文明的显著特点。我国人把玉看作是天地精气的结晶,用作人神心灵沟通的中介物,使玉具有了不同寻常的宗教象征意义。

取之于自然,琢磨于帝王宫苑的玉制品被看作是显示等级身份地位的象征物,成为维系社会统治秩序所谓“礼制”的重要构成部分。同时,玉在丧葬方面的特殊作用也使玉具有了无比的神秘宗教意义。而把玉本身具有的一些自然特性比附于人的道德品质,作为所谓“君子”应具有的德行而加以崇尚歌颂,更是我国人的伟大创造。

因此,玉于古代我国所产生出来的精神文化在世界文明中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特例,是东方精神生动的物化体现,是我国文化传统精髓的物质根基。

我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石来源约有一百余处,我国历史上在用玉制度方面早已体现出真玉、非真玉的界定。帝王是我国古代最高阶级,和田玉在成为真玉的同时,也就成为帝王用玉。此后,经过无数的岁月,和田玉方才走入民间,遍及我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七千多年历史的我国玉文化,延续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范围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许多其它文化难以比拟的。我国玉文化的辉煌不亚于伟大的长城和秦代兵马俑的奇迹。

我国玉文化的成就远远超过了丝绸文化、茶文化、瓷文化和酒文化。我国玉文化包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有“宁为玉碎”的爱国民族气节;“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尚;“润泽以温”的无私奉献品德;“瑜不掩瑕”的清正廉洁气魄;“锐廉不挠”的开拓进去精神。

和田玉为什么是我国的国石

和田玉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国的国石。它像一颗明珠,在我国历史文化中放射出灿烂的光辉,是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象征。

和田玉与我国文明的发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谓渊源深远。我国考古学者最新研究考证并提出了我国在石器和青铜器、铁器时代之间存在着一个玉器时代,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玉器时代是我国文明的起源时代。

早在新石器时代,昆仑山下的先民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作为瑰宝和友谊媒介向东西运送和交流,形成了我国最古老的和田玉运输通道,“玉石之路”,即是后来的“丝绸之路”的前身。

和田玉七千多年的开发利用历史,证明了我国边疆和中原、东方和西方的文化与商贸交流的第一个媒介既不是丝绸,也不是瓷器,而是和田玉。和田玉在东西方文化和经济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和田玉历来是我国各民族友谊的象征物,和田玉作为历史的鉴证,雄辩地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由于和田玉的优良玉质,几千年来在中华民族中形成了民族爱玉心理。历代诸子百家以儒家学说诠释和田玉并赋予德的内涵。于是,玉有十一德、九德、五德之说广泛传播,并被全社会所接受,成为我国玉器久盛不衰的精神支柱。这种寓德于玉,以玉比德的观念把玉和德结为一体;同时,又将玉与君子结缘,物质、社会、精神三合一的独特玉意识是我们华夏民族的思想建树,成为我国玉文化的丰富思想和精神内涵。

因此,和田玉作为我国的国石,当之无愧!

玉石都有哪些种类

一是硬玉,也称翡翠,属辉石类,单斜晶系、完全解理。翡翠的颜色因含有的铬元素质量分数不同而显白或绿色。一般以白色泛绿种类最为常见,以翠绿色为贵。因而在硬玉传入我国后,被冠以翡翠之名。

二是软玉。角闪石、阳起石类软玉。软玉的大部分在国际通用标准上并不被认为是玉,而是其它的矿物。但在少数国家如我国,依然被当作玉的一个类别而交易。依照软玉石质的颜色,也有数个亚种:纯白色具有油脂光泽的羊脂玉;泛白色的白玉、青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和墨玉以及较为稀少的糖玉等。

三是和田玉,主要分布于新疆莎车-塔什库尔干、和田-于阗、且末县绵延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昆仑山脉北坡,共有九个产地。和田玉的矿物组成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并含有微量的透辉石、蛇纹石、石墨、磁铁等矿物质,形成白色、青绿色、黑色、黄色等不同色泽,多数为单色玉,少数有杂色。玉质为半透明,抛光后呈脂状光泽,硬度在5.5度至6.5度之间。

四是岫岩玉,产于辽宁省岫岩,岫岩县是一个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经过千万年的自然演化,凝聚了千万年的日月山川之精华,从而蕴育产生了闻名于世的国宝珍品岫岩玉。

岫玉是我国四大名玉之一,大体分两类,一类是老玉,亦称河磨玉,质地朴实、凝重、色泽深绿,是一种珍贵的璞玉。另一类是软玉,其质地坚实而温润,细腻而圆融,多呈绿色,而其中以纯白、金黄两种颜色是罕世之珍品。

五是独山玉,又称南阳玉或南玉,产于南阳市城区北边的独山。为全国四大名玉之一。独山玉质坚韧微密,细腻柔润,光泽透明,色泽斑驳陆离。有绿白黄紫红白六种色素七十多个色彩类型,是玉雕的一等原料。独山玉雕,历史悠久,独山脚下“玉街寺”遗址,为汉代雕刻玉器的地方。

六是绿松石,又名绿宝石,因其色、形似碧绿的松果而得名,是世界上稀有的贵宝石品种之一,绿松石制品现已成为重要的收藏品,是一种次生矿物,由含铜铝磷的地下水在早期花岗岩石中淋滤而成,在近地表的矿脉中沉淀形成结核,被岩脉的基质所包裹。绿松石是最早用作饰物的矿物品种。

我国的奇石都有哪些种类

奇石在我国历史上又称为怪石、雅石、供石、案石、几石、玩石、巧石、丑石、趣石、珍石、异石、孤赏石等,我国台湾及港澳称谓雅石。从广义上来讲,凡是具有观赏价值的自然石均可称为奇石。

在观赏和应用上可分成五大类:

第一类谓天然风景石,如黄山“飞来石”、云南“石林”、桂林“骆驼石”、福建平潭县的石海狮礁石等。

第二类谓庭园景石,是庭园堆山叠石、散石点缀、孤石欣赏与造景,形体较大,置于室外庭园中的自然奇石,如太湖石、斧劈石、灵璧石等。

第三类谓盆景石,是制作大中小型盆景用的石材。

第四类谓石工艺,是以某些天然观赏石为原料,以人工加工为主成形的工艺品,如石刻、石雕、石砚、印章等。

第五类以室内陈列布置或几案摆设为主,独立观赏,以自然形成为要素,形体较小,可以移动,精美别致,并配有盘、盆、座、架、锦盒之类的附属物,具有较高观赏和收藏价值及文化艺术品位的石质艺术品。

此类观赏石也是本书论述的主要对象,属于狭义的观赏石范畴。它包括千姿百态的山水景石、形象生动的象形石、色彩艳丽的图案石和纹理石、剔透晶莹的矿物晶体、富有观赏价值的古生物化石及具有研究、收藏价值的事件石和纪念石等,也包括为表露石之天然色彩、图纹,经切割或研磨,配以几架装饰的大理石等图纹石或色彩石。

中国人为什么喜欢以玉喻人

玉的道德文化观念从西周发展起来,源于民俗;经儒家学派宣传、推崇,被思想家理念化,更具生命力;历代统治阶级巧妙加以利用;被民众所接受。这是玉器长盛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

“君子比德于玉”是儒家的用玉观。古代,玉象征伦理道德观念中高尚品德。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玉,石之美者,有五德。”是指“润泽以温”,象征仁义道德;“鳃里自外,可以知中”,象征表里如一;“其声舒扬,专以远闻”,象征智慧和远谋;“不挠而折”,象征宁可玉碎,不能瓦全;“锐廉而不枝”,象征清廉正直。

我们的祖先创造的文字中,由二百多个字与玉有关,这些字多为美好、崇高之意。如玺、国、珏。又如玉人,指美丽的女孩子;玉树临风指文质彬彬的年轻人;亭亭玉立指美丽漂亮的人;玉洁冰清指心地纯洁、高尚等。

玉在中华民族的心目中是美好、崇高之物,故以玉制的器物多为高雅、庄严的器物。

在精神方面,人们认为玉象征着高贵、纯洁、友谊、吉祥、平和、美丽。玉有神奇的功用,可以避邪护身,有的可以作药治病。

收藏青铜器有什么价值

青铜是红铜与锡和铅的合金,因是青灰色,所以叫青铜。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青铜铸造的器物。

我国古代的青铜文化艺术,当发夏、商、周三代的铜器为代表,其各类之丰富,造型之雄伟,文饰之精丽,铸造之精良,创意之高深,在人类青铜时代独具特色,它的光辉成就,对推动世界文明的演变和进步,有着划时代的功绩和贡献。

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美术馆,无不把我国青铜器作为馆藏重器,历代收藏家更是把收藏青铜器作为镇宅之宝,世代相传。我国青铜器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堪称空前绝后,佳妙至极,它不仅是我国文物宝库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史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我国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而且别具艺术特色,历来是中外收藏家注意搜藏的珍品。由于青铜礼器的造型最为多样,也最能体现青铜器的艺术特色,所以千百年来收藏家都重视鼎、彝、钟、簋、尊、爵、卣、豆等礼器方面的传统收藏,尤其是带铭文的礼器,更是追逐搜寻的重点。

怎样收藏青铜器

一是提高鉴别能力,不要买赝品假货。一些古玩商贩只知青铜器珍稀昂贵,价值不菲,足以致富,便不择手段以假充真,以残充好,稍不留意就使买家落入圈套。

辨别青铜器真伪的方法有:眼看,即看器物造型、纹饰和铭文有无破绽,锈色是否晶莹自然;手摸,凡是浮锈用手一摸便知,赝品器体较重,用手一掂就知真假;鼻闻,出土的新坑青铜器,有一种略有潮气的土香味,赝品则经常有刺鼻的腥味,舌舐时有一种咸味;耳听,用手弹击,有细微清脆声,凡是声音混浊者,多是赝品或残器。

二是关注青铜兵器和杂器有很大的投资潜力。因投资者往往忽视其它门类青铜器的搜集和收藏,这就使青铜礼器价位高,买主多,而其它青铜器却很少有人问津。

纵观青铜器市场的发展趋势,有预见的投资者,已开始悄悄把收藏重点向青铜兵器和青铜杂器转移。青铜杂器范围很广,包括生活用具、车马具以及货币、度量衡、符和玺印等。在青铜杂器中,除铜镜、货币和古印已有系统收藏外,其它杂器则很少有人购藏。

式样各异和错金银的青铜带钩,以及带花纹的熨斗等,都是值得投资购藏的青铜器。目前,这些青铜器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若能抓紧时机购藏,当是明智的投资策略,定能收到理想的投资回报。

三是要保持青铜器原样,切忌过分刷洗。出土的青铜器经常是泥锈混浊,纹饰不清,进行适当清洗是必要的清洗的方法,一般是先放在水中浸泡,让泥土自行脱落,而后用小毛刷轻轻刷洗,遇到有影响纹饰的土锈,可用小竹签慢慢剔除,切忌用铜刷或硬毛刷用力刷洗,更不能用利器清理打磨,否则会毁坏青铜器,而失去收藏价值。

此外,保持青铜器原貌,还有个收藏保管问题,青铜器在地下经过长期腐蚀氧化,质地已不坚固,特别是半脱胎青铜器,甚至比瓷器还易损,因此对青铜器妥善保存,防止出土后受损,对投资者来说十分重要。

漆器是工艺品和美术品吗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漆器是工艺品和美术品。

我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我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漆器是我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器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的物品;由于漆有耐酸、耐碱、耐热、防腐等特性,因此很早就被人们利用。我国是世界上用漆最早的国家,《韩非子·十过》篇述虞舜做食器“流漆墨其上。禹做祭器,墨漆其外而朱画其内。”

原始社会晚期遗址中发现了漆制实物。在古代种植漆树相当普遍,战国大哲学家庄子就曾担任过管理漆园的官职。早期漆器一般在简单木、竹胎上髹涂,既可防腐,也可用于装饰。

随着漆工艺的发展,逐步出现在各种器物上彩绘、描金、戗金、填漆等,或在器胎上髹漆至一定厚度,再在上面雕刻图案的做法,还有的在漆器上镶嵌金、银、铜、螺钿、玉牙及宝石,以组成华丽的花纹,千文万华,纷然不可胜识。

唐代的金银平脱,宋代的一色漆器,元代的雕漆,明代的百宝嵌,清代的脱胎漆器等,都是各代有代表性的特色名品。

我国漆器有哪些品种

我国漆器品种大致可分为:

一色漆器,不加任何纹饰的漆器;

罩漆漆器,在一色漆器或有纹饰的漆器上罩一层透明漆的漆器;

描漆漆器,以漆、油调色描绘纹饰的漆器;

描金漆器,用金色作装饰花纹的漆器;

堆漆漆器,用稠漆或漆灰堆出花纹的漆器;

填漆漆器,在漆器表面刻出阴文花纹,再填陷色漆,干后磨平的漆器;

戗金漆器,在漆器表面勾画阴文花纹,并在花纹内填金的漆器;

雕填漆器,采用填漆和戗金两种髹饰技法相结合的漆器;

螺钿漆器,用经过研磨、裁切的贝壳薄片作为镶嵌纹饰的漆器;

雕漆,在器物胎骨上多次涂漆,层层积累到相当厚度,再用刀在漆层上雕刻花纹的漆器,包括剔红、剔彩、剔犀等品种;

犀皮漆器,在漆面作出高低不平的地子,上面逐层涂饰不同色漆,最后磨平,形成一圈圈的色漆层次的漆器;

款彩漆器,在漆面上刻花纹,花纹内填色漆或色油,填后花纹低陷,通称刻灰的漆器;

百宝嵌漆器,以象牙、珊瑚、翡翠、玉石等多种珍贵材料在器物表面镶嵌成各种浮雕花纹的漆器;

脱胎漆器,用生漆将丝绸、麻布等织物糊贴在泥土、木或石膏制成的内胎上,裱贴若干层后形成外胎,然后脱去内胎,取得中心空虚的外胎,再将外胎作为器物胎骨而制成的漆器。

怎样辨别漆器的真伪

一是辨年款识伪。因为材质的原因,传世的漆器几乎都是明清以来的作品,这些作品大多有款识,是藏家辨伪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不同时代漆器的款识都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内容,包括落款的位置、排列、字体等,结合真品的款识加以比较,就可以辨别出伪款。

经伪刻或改刻的款识总会留下些许疏漏,或是器具风格特点与款识不一致,或留有修补过的痕迹,漆色新旧不一致。值得注意的是,漆器改款之风自古就有,就漆器本身还得区别对待。

二是辨断纹识伪。说起古旧漆器,许多行内人都知道要看断纹,当然辨别漆器是一定要看断纹的,但有断纹的却不一定都是古旧漆器。

漆器断纹有许多种,但常见的大体就两种。一种是细碎断纹,像人的手掌皱纹,故称手皱断,又谓之牛毛断。有这种断纹的木胎漆器,木质的纹理已经深入漆表,是随岁月流逝逐渐产生的,人工无法仿制。第二种断纹就像蛇腹上的横断纹,所以称蛇腹断。漆器中这种断纹较多,无论年代远近,而且可以伪制后仿。

三是辨漆色识伪。漆色是鉴别漆器的重要参照,不同时期的漆器,其颜色上有着不小的差别。年代远的漆器漆色发暗,漆表有润光,显得沉默稳重,新仿的漆器颜色鲜艳,火光很盛,有些刺眼。

就现存的常见漆器来说,宋代的漆器多黑无光,颜色像木炭;明代雕漆漆器中有黑色、红紫色,里面都是黑漆,有光亮,明代的剔红器,红色都发紫;清代漆器颜色较前鲜亮,红色不再发紫。

四是辨气味识伪。气味也是判断漆器新老的又一标准。一般说来,年代久远的漆器,其自身的气味会随时间推移慢慢挥发,新仿的漆器就算其造型、漆色、断纹都很逼真,但漆的气味却不容易一下子散去。

如果一件漆器肉眼看不出问题,不妨闻一闻,若有许多使人混淆不清的气味,这样的仿品貌似陈旧,但收藏者大可直接放弃。因为这类东西即使是真的,也多品相奇差,收藏价值不高。

五是辨硬度识伪。漆器制作完成后,都需要阴干,脱去多余的水分。经过长年的使用和摆放,漆器会变得越来越干燥结实,比较而言,老漆器总比新的硬。

另外,老的漆器经过历代的把玩,其细微突出部分多少都会有所磨损,还有因外力挤压稍显向内弯曲,而新仿的漆器一般都棱角分明,也有的故意作出磨损状,但因为是在漆器尚未风干时加工出来的,所以向内卷曲的幅度较大,会显得不自然。

金银器是文化的载体吗

金银器在历史文物中占有重要位置,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载体。金银是贵重金属,硬度适中,具有延展性,易锤打成形,又有亮丽的天然色泽,且不易氧化变色,是制作工艺品的良好材料。自从人类发现、认识了金银之后,就将其加工成为各种金银制品。

金银制品在商代即已出现,春秋战国时代已有金银镶嵌工艺。金银器皿出现较晚,汉以前少见,至唐代才开始有较多发现。目前所出北朝及唐代前期的部分金银器皿的造型、纹饰都带萨珊朝金银器的风格,说明曾受到波斯金银器的影响。

纹饰以花鸟为多。工艺精湛,唐代已普遍使用了板金、浇铸、焊接、切削、抛光、铆、镀、锤打、刻凿、镶嵌等技术。宋以后,各项工艺更加复杂精细,并出现了金银与漆、木器合璧的产品。定陵所出编金丝嵌珠宝龙、凤冠,更属稀世之珍。

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量金银器中,以清代皇帝和后妃御用的金银器最为丰富,其中有礼乐器、生活用具和各种陈设器,也有宗教文物中的佛像、龛塔、供器、法器等。

这些器物的工艺制作采用了铸造、锤鍱、錾刻、累丝等多种技术,还有许多金银器镶嵌着珍贵的宝石、美玉、翡翠、碧玺等。这些金银器大多造型别致,纹饰精美,极富宫廷特色,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如何辨别真假金银器

金银器的真伪鉴别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其材料质地的鉴别,二是对其制造年代的鉴别。根据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对金银器质地的鉴别已能作出比较精确的制定。对金银器材料质地的鉴别,从经验上亦积累了一些简便易行的方法。

首先,金的密度大,一般来说对于相同体积的金属物,金制品要重得多,太轻的制品必是伪品;

其次,金银的硬度小、质地软、延展性强,若用金属物在金银制品上轻轻划试,一般留下凹痕的为真品,留下划痕的是伪品;

再次,金银的化学性质较稳定,特别是金,在空气中不易氧化,而铜铁制品均易氧化生锈。金在酸性溶液中其颜色不变,而铜制品触到硝酸便会失去光泽。如是镀金,表层镀金容易脱落,不仅脱落部分易生锈,即使镀金表面也易被铜覆盖。

当然,古代的金银器出土时,有些表层带有铜锈,特别是银制品。这种情况是由于金银器在出土前接触过其它腐蚀的铜,如与铜器一起随葬,而沾染了铜锈。另一个原因,则是古代大多数银器的质地是含有一定成分的铜合金,当铜氧化腐蚀后,便在银器上形成了铜锈覆盖层。不过这种情况大多可以经过除锈垢处理,以复原器物的本来面目。此外,富有经验的人还可以通过器物的声音、味道以及颜色、手感等,来辨别金银器的真伪。不过,这需要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积累。

此外,与伪造古代的铜、玉等器物不同的是,伪造金银器最常见的是在材料质地上作假,多是以谋取高额利润为目的。在年代上作伪者尚不多见,这也造成对金银器年代的鉴定工作,无论从理论上抑或实践经验上都显得不足,缺乏这方面的系统研究和经验总结。

文房四宝指的是什么

文房四宝指的是笔、墨、纸、砚。

笔之种类甚多,现在所使用的,以紫毫、狼毫、羊毫及兼毫最为重要。紫毫笔乃取野兔项背之毫制成,因色呈黑紫而得名。狼毫笔就字面而言,是以狼毫制成。羊毫是以青羊或黄羊之须或尾毫制成。兼毫笔是合两种以上之毫制成,依其混合比例命名,如三紫七羊、五紫五羊等。

墨的种类有石墨与松烟之别。石墨乃自然之物,是一种“悉如墨”之山石。上古无松烟墨,要写书法唯有使用石墨,以石墨做书之证亦有不少。松烟至魏晋之后取代石墨之地位。

纸分为两大类,一是弱吸墨纸类,包括澄心堂纸、蜀牋、藏经纸;二是吸墨纸类,包括宣纸、彷宣、毛边纸、元书纸与棉纸。

砚的种类有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端砚为砚之上品,亦可再分等级;歙砚之特性亦如端砚,而歙重于发墨,做大字,端重于细润停水,写小字;洮砚石质碧绿,整洁如玉,条纹似云彩,贮墨不变质,十多天不干涸;澄泥砚是用沙泥烧炼制成的砚,质地类瓦,属陶瓷砚的一种非石砚材,其特点是质地坚硬耐磨,易发墨,且不耗墨,可与石砚媲美。

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它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文房四宝配套用具有哪些

在古代的文房书斋中,除笔、墨、纸、砚这四种主要文具外,还有一些与之配套的其它器具,它们也是组成文具家族中必不可少的一员。

通常较为常见的文房用品有: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

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

印章,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

怎样收藏文房四宝中的笔

从藏家来看,收藏一支好笔,首先是要看它的“四德”,即尖、齐、圆、健。

尖是指笔锋尖锐,形为锥,便于行笔;齐是指毫毛铺震后平齐,便于挥毫时万毫齐力;圆是指笔头周围毫毛饱满,在运笔过程申笔毫各部位均能发挥作用,挥洒自如;健是指笔头劲健有力,弹性适度,提、按、转折运行自如。

收藏古笔,除了要了解古笔本身的特性之外,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收集名匠作品。历史上制笔名匠很多,各个朝代都有,并有人专门采集。由于难以长期完好保存,故延留至今的大都不完整。现在的收藏品多为近代名家所作,如晚清,民国作品。

二是收集毛笔的品种。这样收集,不论古今,不计名笔与舌,只求品种齐全。如按笔毫品种收集,按笔杆的材质收集,按不同用递收集等。

三是收集流派作品。根据收藏者所处的不同区域或收藏者的喜好,有的人专门收集湖笔,有的人则专门收藏湘笔。既然收藏了毛笔,就要妥善保存才是,使它们不易损坏。

怎样收藏文房四宝中的墨

鉴藏古墨就要学会区分各派墨品的特点,如徽墨中的歙县、休宁、婺源各派,深入了解墨家墨品的墨质、图案等特点和传承有序的风格。

收藏墨锭的同时,应有意识地留意相关的周边品种,比如墨床、墨模、墨谱。墨床即搁墨用的小案架。墨模又称墨印,墨模的图形、雕刻、制作对墨的形成及其艺术性至关重要,也可以反映木刻工艺的整体水平。

墨家常是一模久用少更换,墨两侧的年款是随时更改,墨模久用,图案文字和线条容易模糊,墨家经常修模。凡是图案文字和线条清晰的墨必是初版墨,时间一长,便出现晚期墨和修版墨。

一些伪制墨者通常将墨的墨家姓名和年号刮去,再刻上别款,冒充名家,消费者容易上当。历史上记载墨的书籍当然很多,这种书籍就是墨谱,如经典的《程氏墨苑》和《方氏墨谱》。约从明末开始,这些著述便把墨作为鉴赏收藏的珍品来论述。

怎样收藏文房四宝中的纸

纸上有了书和画,就担负了文化传播的使命,纯以文房清玩的形式藏至今日的纸并不多见,大多是清代以后的产品。

甄别古旧纸笺首先要确定其年代,其年代大致分为清初、清中期、清末和民初四个时期,明朝天启年间至清朝康熙年间的好纸较少,嘉庆时期的纸笺多为仿前朝制品,所以乾隆时期的纸笺最为名贵。

其次最好不要相信印在纸笺上的年代,因为清末民初仿制了大量的乾隆时期的帝王专用笺,几乎皆为赝品。

其三要熟悉掌握各种纸笺的制作特点、形式及装饰图案。其四要看清纸表面是否光滑匀净,是否有杂渍或颜色的陈旧是否自然。通常古纸偏厚,破碎后呈小块状,断面多有斜纹。

怎样收藏文房四宝中的砚

我国的砚起源晚于文字和笔,而早于墨。砚最早用于研磨石墨和一些彩色颜料。墨发明之后才用于研墨。

古砚的鉴别应根据它的质地、造型、款式、雕刻工艺,是否名家制作或是有传奇收藏史等来综合分析和判断。

如砚的质地光滑细腻如玉、磨墨悄然无声,叩击声闷而不脆,砚堂具有呵气即湿等特点,砚的外形完整,比例匀称,纹饰清晰无破缺裂纹,看上去赏心悦目,那么这方砚则可算是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