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佛本行集经
32010500000044

第44章

尔时于此阎浮提地。复更别有一大导师。名曰罗摩。其命已终。彼徒众主。即摩长子。名曰优陀罗罗摩子。主领彼众。其优陀罗。常为彼众。说生非想非非想法。近王舍城。一阿兰若林中而住。是时菩萨。遥闻其名胜前罗逻所说之法。闻已思惟。我今应当至优陀罗罗摩子边。行于梵行。

尔时菩萨。从阿罗逻居处而出。安庠而行。渡于恒河。借问既知。即到其所。而白之言。仁者优陀。我于仁边。欲受教诲。行于梵行。时优陀罗。告菩萨言。大德瞿昙。如我所观。见于瞿昙。既是智人。堪受我法。而行梵行。若欲受法行梵行。时须顺我法清净业果。而得行报。

尔时菩萨。于优陀罗罗摩子边受法行行。求沙门法沙门事故。恭敬合掌白言。仁者未审。仁者所行之法。至何境界。为我解脱。其忧陀罗。告菩萨言。大德瞿昙。凡取于相及非相者。此是大患。大痈大疮。大痴大闇。若细思惟。即得受彼微妙有体。能作如是次第解者。此名寂定微妙最胜最上解脱。其解脱果。谓至非想非非想处。我行于此最胜妙法。其优陀罗。又复更言。于此非想非非想处。过去之世。无胜寂定。现在既无。当来亦无。此行最胜最妙最上。我行此行。

尔时菩萨。闻此法已。思惟不久。即证此法。是时菩萨。从于彼边。随囗所出。闻已心信。随顺彼语。而作是念。如此之法。我亦可得。我亦可知。实语无虚。我今所可见。即能见知。即得知。复语于彼优陀罗言。非但仁者。昔父罗摩。独有信行。我今亦有如是信行。非彼独有精进正念禅定智慧。我今亦有乃至智慧。我于今者。行彼法行。学于罗摩。自证法已。为他显说。知彼法故。见彼法故。更欲求胜。

尔时菩萨。证是法已。白优陀罗罗摩子言。仁者父昔于此非想非非想处。自证知见。向他说耶。优陀罗言。大德瞿昙。我父如是菩萨报言。仁者优陀。我今已通。证知奉行。其优陀罗。白菩萨言。大德瞿昙。若其然者。仁与我父罗摩无异。大德瞿昙。仁今若知此等诸法已奉行者。可如我父罗摩仙人。领此大众。教示宣通。时优陀罗。既自修行。梵行不阙。但取菩萨同行建立菩萨。若同法智增上供养最胜供养菩萨。心生欢喜。不能自胜。

尔时菩萨。语优陀罗。作如是言。仁者此法不能究竟。解脱诸欲。灭于烦恼。寂定一心。尽诸结漏。及诸神通。成沙门行。到大涅槃。此法还回入于生死。所以者何。既生非想非非想处。报尽还回入于烦恼。作是语已。其优陀罗。白菩萨言。大德瞿昙。可不闻知。我父罗摩。虽证此法。而一切处。不觉不知。已生非想非非想故。而还来入于生死者。无有是处。不取后生。亦复不见生之处所。其优陀罗。虽得如是寂静之法奢摩他行。而不办求最上胜法。唯囗称言。我父罗摩。作如是说。菩萨如是思惟。此法非是究竟。我今不应专著此法。舍优陀罗。即便背行。而有竟说。

菩萨思惟观此无  罗摩往昔虽复行

既非解脱究竟乘  即便背行而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