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一生必读名家精品——纯粹倾听
32021600000069

第69章 罗卜

[中国]陈子展

“罗卜菜上了街,药王菩萨倒招牌。”

这是长沙市上常常可以听到的一句俗语,只要是在菜场上的罗卜菜可卖的时候。我们那里说的罗卜菜,是指罗卜嫩苗,连根带叶吃的。这种菜差不多一年四季都有,只有秋末冬初种的,除了嫩苗以外,茎叶不做菜吃,仅仅吃它的根,根就叫做罗卜。

长沙最有名的罗卜,出在离东门三十里的榔梨市。此地白罗卜又圆又大,皮薄肉细,含水分很多,味是甜的,稍微带辣,可以生吃,只有皮的味最辣,那是不能生吃的。每当秋末冬初,乡下农民把罗卜种子播在田里山土里,到了残冬腊月,就可以挖罗卜了。通常一个罗卜只有一双饭碗那么大小。“扯个罗卜,只有碗大的眼”,这句乡人俗语常常比喻小事不足奇怪,“扯过罗卜地土宽”,这也是一句俗语作为稀松了不甚拥挤的比喻。原来罗卜种子虽然撒得稀松,可是罗卜长大了,会要个个相挤。这里的农民每每夸说自己种的罗卜大,或是对外乡人夸说本地的大罗卜,说是曹操八十三万人马下江南,一餐吃不完一只罗卜。可是我在这里住过,只看见十来斤重的罗卜就算顶大的。这种罗卜好吃,价钱却很便宜,我想去年冬天,大约只能卖三四角大洋一担,约合当地双铜元两三千文罢。

在从前使用制钱时代,每石罗卜值三百文以上,最低也须三百文,不许还价,所以有“亲戚不亲戚,罗卜三百钱一担”的俗语。

除了“榔梨罗卜”以外,“益阳罗卜”也著名。其实这种罗卜并不一定出在益阳,就是本地出产的,个子虽圆,可是很小,约摸鸭蛋粗细,皮更薄更白,肉更嫩,不过昧淡,不甚甜。还有一种白罗卜,生成圆柱形,或者长成头大尾尖的圆锥形,皮厚肉粗,纤维质太硬,不甚好吃,价钱比较最便宜。人家买了它回去,洗净,切开,晒好,拌盐揉擦,就成了“罗卜干”。倘若再加进一些碎辣椒,腌在一种瓦质的吸水坛里,过六七天就可以吃,藏到几个月,年把,也不会坏,而且味道还很好,这是冬春两季的好菜。《诗经》上说:“我有旨蓄,亦以御冬。”旨蓄就是味道好的干菜。“腌罗卜”,“罗卜干”,“阴罗卜”,“罗卜插菜”,都是我们那里准备过冬的一种好菜哩。

“阴罗卜”的做法,把洗好的罗卜,剖做几块,用小篾丝或用小绳子一串串穿起,挂在当风当太阳的窗前檐下,经过一月两月,风干了,或像腌罗卜一样封在坛子里,或是拌在“腊八豆”里,再过半月一月就好吃了。

“罗卜插菜”虽说是一种便宜货,也可说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菜,不过雅人偶然拿来换换口味,俗人去用做日常小菜,一年四季都吃,只要他有。这种菜的做法也很简单,把没有老的罗卜菜连根带叶的扯出,晒到两三分干,把它洗好,再晒一个冷干,然后用刀剁碎,腌在大桶大缸里,口子用泥封好,经过半月一月,菜已发酵翻黄,晒十便是。这种菜,做汤吃,炒干吃,饭锅里蒸吃,蒸肉吃,悉听尊便。自然在阔人看来不好吃,贫苦朋友不好吃也得吃的。

用罗卜做的菜,我最爱吃的,只有家常制的“泡罗卜”。湖南人做的“泡菜”,又称“浸菜”,实在比四川泡菜好些,不像四川人欢喜顶酸。还有酱园制的“酱罗卜”更好。“五香罗卜”味道稍差。就是号称云南名产的五香罗卜也不及湖南的酱罗卜鲜嫩香脆,这是我最难忘的乡味里的一种。至于把罗卜猪肉或鸡肉都切成小方块,拌豆瓣酱炒成的“酱丁”,也算是一种可口的东西,不过罗卜的味道不大显然了。

我在南京读书的时候,早上吃粥,有酱制的白罗卜和胡罗卜做菜,又咸又臭,简直不能下咽。只有一种红皮白肉,小而圆的罗卜,凉拌生吃,鲜甜可口,那倒是我很欢喜的。南京冬季两季少雨,天气干燥。我初来此地,嘴唇枯涸,皮坼出血,有时还觉喉咙梗痛。

一个江北同学劝我吃小贩出卖的绿罗卜,又称“天津罗卜”,我吃了果然好些。不过起头吃它的时候,味道有点辣,吃不惯,久而久之非吃不可,辣了更舒服。但从回湖南一直到今,看见这种罗卜不吃,也不发瘾了。

湖南人相信罗卜菜是一种“卫生菜”,吃了百病消除。北方人又相信罗卜可以免喉病,辟煤毒。我不曾读过中国旧医书,不知道本草一类的书上说过罗卜有什么效用。也不曾研究食物化学,对于罗卜作过化学分析,晓得它的成分怎样。我只知道用罗卜解决炭烟气的毒,这个发明是很古的。记得是在元好问的《续夷坚志》里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说是某年冬季,某地有一个石窑,有许多人民逃躲兵灾,藏居里面。后来被乱兵知道了,攻打这座石窑,窑里四五百人通通被烟火熏死。其中有一个老头子从意识迷迷蒙蒙里,摸得一只生罗卜,因为气闷口渴难过,放在门里吃了,刚好把罗卜吃完,人就清醒起来了。他又拿只罗卜给老兄,老兄也活了,再拿许多罗卜给那些同难的人,因此四五百人都活了转来。元老先生还说到北方每每有因炭烟熏死的,但在临睡之前,削罗卜一片投在火里,烟气就不会毒人。又说,倘怕临时找不到生罗卜,预先把罗卜晒干,研成末子,也可投急。

可见罗卜这东西虽然很平凡,使用得当,却可以救人性命,何况它差不多成了平民必需的日常食品呢!

世上果有爱吃罗卜,当做卫生菜的么?我以为总比吃些于人无补的国药党参之类要好。

选自《人间世》第28期,1935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