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畜类养殖·如何科学饲养牦牛(新农村十万个怎么办)
32036900000016

第16章 怎样制定选育工作方案?

(1)制定选育方案的依据。制定选育方案前,要进行调查研究,要采取全面了解和深入重点畜群测定相结合的方法,主要摸清该类群(品种)形成的历史、产地的生态环境、分布及数量、体型外貌、生产性能及重要优缺点等,作为制定选育方案的依据。同时应注意发现优良的牛群、个体以及适宜开展选育工作的基点和牛场。在牦牛类群、生态环境及经济条件等基本相似的地区,为避免分散人力、物力,要打破封闭状态,积极采取横向联合和大协作的办法,进行共同选育。

(2)确定选育方向。本种选育是提高牦牛生产性能的长期工作,因此,必须有个正确的选育方向,以便持久地进行选育。确定选育方向的基本原则是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要保存原有牦牛类群或品种的优良性状或特殊性状。

从国内外的报道资料看,牦牛的选育方向以肉用为主或肉毛、肉乳兼用,并据此拟出相应的选育指标。但要考虑以下三个问题:①牦牛毛的问题。应保持和不断提高牦牛毛、绒和尾的特有品质和产量,不能削弱这一宝贵特性。②适应性的问题。适应性方面的有关指标,虽不能直接表示经济性状,但对生产性能起重大影响,选育中必须特别注意或进行有关指标的测定分析。因为高山草原环境寒冷、少氧、冷季长,只有健壮、结实、适应性强的牛只,才能保持高的生活力和生产性能。③早熟性的问题。早熟性应包括性早熟、生理早熟和肉用早熟。在选育中要注意肉用早熟这一性状,即指较早的年龄达到较大的活重和具有成年牦牛的胴体形态组成,达到相当的肥度而符合屠宰要求。

(3)确定选育方案的主要内容。牦牛的本种选育方案,是保证实现选育工作的行动计划,应该成为远景规划和逐年实施计划相结合的选育工作指导文件。要求有明确的选育方向、繁育方法和选育措施,体现出科学的选育和管理技术等。因此在制订方案时要由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畜牧科技人员、生产人员集体讨论,并请有关专家指导论证。选育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①选育地区的生态、经济及畜牧业等基本情况。选育地区的范围、位置、生态环境条件;选育地区的经济条件和畜牧业、牦牛生产的概况;现有牦牛群的质量、选种选配及饲养管理特点等。②选育方向及指标。根据国民经济需要和当地牦牛的特点等,确定选育方向及不同阶段的选育指标。以肉毛兼用为选育方向时,要明确各年龄段的体尺、活重、日增重、屠宰率、产毛量等。确定选育要达到的体型外貌、体尺、活重等以及发展数量。③选育措施。提出保证完成选育方案的各种措施。包括繁育方法及选种选配的原则,种畜评定推广办法,种牦牛的培育,核心群的组群计划,培育草原及建立饲料基地,疾病防治等措施。④还应拟定出选育区各单位的协作办法,必须遵循的原则和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