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可以这么当
32039300000013

第13章 产品、产业双重多元化

一个新的环境,你可能是匆匆的过客,也可能是三朝元老;你的地位可能是中流砥柱,也可能是无关紧要。但不管怎样,你都不要等闲视之,你做不了事业的地方要想办法赚个人缘。有“人走茶凉”感叹的人是他在职场首先没做好自己。

有人以为他离开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失去了价值因而舍弃,他们又会在另一个地方苦心经营着新的人际关系。玩转职场,老的关系要用心维护,现有的关系也要用心维持。

一个做文秘的已换过五个工作了。他有一缺点,一换工作就不再与原来的同事联系了。他现在的老板知道他曾在一家投资公司工作,就希望他能找以前的老板。因为他们公司正和他在谈一笔投资,而且他现在的老板很看重这事。老板还承诺,如果他把这事促成了,会给他奖励、加薪、提职。为不扫老板的兴,也为能保住自己的饭碗,他就临时答应下来。后来,他试着去努力了,可由于已有两年没联系,以前很多同事都辞职了,听说公司地址也换到其他地方去了。他最后不得已告诉了老板实话,老板说:“你这么不会来事,怎么还做文秘?”结果他在琢磨辞职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该明白现在社会维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你想,如果你能帮老板用合理的方式争取到这笔投资,你的事业就一片开阔。可因为你自己不喜欢与原来的同事保持联系,路就越走越窄。

所以,我们要主动和一些老同事开始建立联系,可以从你以前业务关系最直接的同事开始,甚至从你的老板开始。联系的形式不见得要隆重,比如你可和以前的同事分享自己高兴的事。这里提醒一句,千万不要以为你高兴的事情与别人无关。其实,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增进就是这样开始的,你能把高兴的事与同事分享,慢慢地你们就会成为朋友。另外,过年、过节,发个短信送个祝福,有危难时寄去一份安慰,这都是很好维系人际关系的方式。不要有事需要用人,才想起和同事、朋友联系,这是人际关系交往中最忌讳的。

玩转职场是一门涉及现实生活中各个方面的学问,要掌握这门学问,抓住其本质,就必须对现实生活加以提炼总结,人们才能有章可循,而不至于迷然无绪。做一个正直的人,做一个人格健全完善的人,受人崇敬。做一个自私的人,做欺心的事,疾贤防能,与成功无缘。

为人处世,交朋待友,对势利纷华,似乎不必太过于苛求,当以“淡”字当头。看淡些,看开些,人生也就豁然开朗,有滋有味了。处世唯“谦”字了得,若一味狂妄自负、骄傲自大,只会失去处世的根本,落得个孤苦伶仃、千夫所指的骂名下场。

要摆脱人与事的困境,就难免要求人,求人就难免要低三下四,但着眼于未来的成功,即使像蟑螂一样的生活也应在所不惜,风水毕竟轮流转。放下架子,该屈就屈,能屈能伸,以屈为伸方为英雄!凡遇大事需静气,平心静气是一种境界,一种气度,一种修养。冷静之中的决定往往是摆脱困境的最佳方案,同时冷静也是一种智慧,以静待变,乱中取胜!世上没有绝对幸福的人,只有不肯快乐的心。记住,职场的成功是从微笑开始的,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乐观点,自己营造快乐,学会轻松解决难题。

久历职场,练达人情之人都守一个“退”字。退是一种谋略,退是一种交换,更是一种维系生存的手段。你要是领导到了一个新环境,要知道欲玩转这块地,就要用点心思,知道人心是慢慢获得的。

一位主管新到总部来就职。据说,这位同事在分公司的时候是个人物,能干、负责、工作丝毫不马虎,做起领导来也是有板有眼的。但是,当他初来乍到我们这里,却表现得像个真正的职场新人,一言一行非常规矩,称呼也非常尊敬。他调过来其实也是属于一种升职,到了这里级别和部门经理是一样的,而且由于开放式办公室的原因,两个人是并排坐的,有“并肩作战、并驾齐驱”的感觉。既然两个人彼此都是同级,而且年纪也差不多,但他总是这样毕恭毕敬的,好像生怕随时会犯什么错一样。从他到这里来以后,大家都觉得他做事情很稳,没有出过什么差错。他也更不会擅作主张,有什么事情必定要先要和身边的经理商量过,或者至少告知一声。也许大家觉得他这样小心翼翼地为人处事有点太过,其实他正在察言观色、熟悉环境,这样不知不觉他就已经在大家心目中树立起了良好的形象。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是却会相当的根深蒂固。

在人海中,如果我们不想孤立,那么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吧!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人际交往,互利互惠。帮助别人,就是在为自己的人情信用卡储蓄,特别是在人患难之际施于援手,救落难英雄于困顿。真心助人,其回报不言而喻。人际关系就是一种生产力,如果你身边有一群愿意帮你的朋友,那就是你的财富。你事业或职业就可能出现新的转机,尤其是在最关键的时刻,或许因为朋友的一句话,你就会有个更好的工作。而像你这样经常跳槽的人,积攒的同事越多,你人际关系的资源也就越丰富,你在职场也就玩的越转。

拥有市场比拥有工厂更重要

官,也是人,他同样有七情六欲,只是他们习惯于照章办事时的冷面孔,使一些人敬而远之。官是各种制度和规范的执行者和管理者,他必须要有威严,与官接近,你要打破这个威严就要捏准官的心态。

官时刻保持官威。一把手是“拍板”以示官威,他们不做具体的事,这是官场“潜规则”。即使偶尔“操刀”也是宝刀已老,这也是官场“潜规则”。亲手做事,有损官威。

官威使官很虚荣,事事讲究官的面子。原河南省卢氏县一县委书记的继父去世,手下的几名乡官不惜跑数百里,到他的老家去奔丧,他们披麻戴孝跪在灵堂前,痛哭流涕,比死了亲娘老子还要伤心,众人怎么劝也劝阻不住,后来还是该书记亲自出面,说声“行啦!行啦!知道啦!”,这才打住;后来这几位乡官分别被任命为县建委主任、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和常务副县长。卢氏县的乡官把“孝子”的角色扮演得如此投入,用实际行动向该书记表“忠心”,是种献媚手段,给足了书记的面子——哭灵也哭出了该书记的信任,更哭来了一顶顶乌纱帽。如果说这些献媚还比较传统的话,那么当前树碑立传、文过饰非的媚技则是今人的独创。

山西省浮山县官员为吹捧一位亲临基层植树的副省长,居然立了一块碑,碑上赫然刻着“省长植树碑”几个大字。沈阳市原常务副市长马向东一心想把自己包装成开拓进取、年轻有为的干部,于是,立刻就有人替他写文章,谈中青年干部人生观、荣辱观、城市战略新思考等。马向东本是个大贪官,搞“面子攻略”的人却不管,使出吃奶的劲儿也要把马向东包装成“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当然,其背后的个人得到的实惠是可想而知的。

文化型的官自尊心极强的人,多有惟我独尊的倾向,这样的官“官路”不宽。

高经理为人耿直、做事非常讲原则,是全公司有名的“高青天”。工作10多年,他也常为此而感到自豪。最近公司副总缺位,大家认为肯定是高经理候补。他自己也觉得非己莫属。但是,结果却令人惊异。一位到公司才两年、工作能力一般的周经理登上了副总的宝座。高经理不屑一顾地称周副总为马屁精。他认为,周有意接近领导,是靠拍马屁上去。

有一次竟下意识地把周总喊成了“马总”。在怨愤和不服之余,高经理也在反省:工作能力强,为什么自己总是晋升的那么“艰难”呢?。这样的反省已经有过多次,而每一次的结论都停留在自己不会拍马屁上。这是一个让高经理特别困惑的问题。他认为,一个人不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在领导面前唯唯诺诺,甚至没有个性而惟命是从,算不得英雄好汉。但是,看到同事一个个都提上去,心里总有一种难以名状的不安。对高经理来说,让他用拍马屁的方式晋升,对他的人格和尊严简直就是一种侮辱,比杀了他更难。

从古至今,精神贿赂异于物质贿赂,它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极不易让人察觉。“千多万多,马屁不多”,“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从法律层面上看,“面子贿赂”构不上犯罪,它却是人们拉近不法者与官之间距离的有效手段。一些头脑不太清醒、意志不坚定的领导,很有可能在“拍马屁”、“戴高帽”、“面子贿赂”中,不知不觉地失守思想道德防线,一步步走向堕落,而搞“面子贿赂”之流往往中饱私囊,官运亨通。

而高经理最大的困惑,是人为地使自己处于晋升与拍马屁两难选择的矛盾中。在上级与下属之间,作为中层主管,他不自觉地扮演一个“亲下逆上”的角色。在心理上,他把接近领导与拍马屁混淆起来。同时,又把拍马屁与没有能力相等同。他始终认为自己是个有能力的强者,在领导面前没有必要唯唯诺诺、惟命是从。尤其是自尊心强的人,他们总希望领导主动来接近自己。而对自己接近领导总有拍马屁之嫌。甚至,在领导面前有意“反叛”,给下属留下“英雄主义者”的形象,吸引他们的崇拜。事实上,高经理给领导留下一种“可用而不可亲”的印象。即能力可用,关系上不能亲。这就是他晋升难的原因。对于高经理,晋升越难,他就越想得到重用和提拔,也就越想在领导面前显示自己的能力。甚至,他会不惜用“挖掘”领导的漏洞,或者不服从领导的意见来证明自己是有能力的。

官的心态无非分两类,一是重面子不讲“里”子,一是讲自尊有讲能力。不同心态会形成俩不同性质的“官”,了解这些,我们就会自如地穿行于官场。

做不好企业对不起历史

——访张裕集团总经理孙利强

主持人的话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两大最有势力的群体,一是官,一是商,官商之间的事儿,从来都是大事。在一般人看来,官商之间,没有什么好事,提到“官商”后面跟着就是“勾结”,勾结之后,自然是坑害老百姓,损害国家利益。但是你要作为一个规矩的商人,与官想做到“合作”而不是“勾结”,先要摸准官道,然后作为一个商人才会在官场上走出光明大道。

官是公仆,身负为人民服务的神圣职责。然而,由于现行干部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和漏洞,官职上依附着大的特权。官迷们便看中了当官的“好处”,削尖了脑袋往进钻。这样的官常常是庸官。有人总结出当官的十大“难”:

一是“暗箭难防”。做了领导,求你办事的人越来越多,于是一些人就会挖空心思,寻找突破口。你喜欢喝酒,他就送你名酒;你喜欢金钱,他就送你金钱;你喜欢古玩字画,他就送古玩字画。目的就是让你出卖原则。

二是“诘言难衷”。做官以后你的嘴不仅仅是属于你自己的,你一句话就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所以,下级会看着你的脸色说话,都是好听的温暖人心的有按摩作用的好话,你说的话都是正确指示。被人捧得晕晕忽忽,就难免有决策有失公平的时候。

三是“挚友难交”。大款和大官总是标榜互相之间存在真正的友谊,但是事实证明,要他们进行了违纪违法的勾当,只要这种所谓友谊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非精神基础上,最后只能落个“树倒猢狲散”、“大难临头各自飞”。

四是“圈套难破”。赖昌星就有一句“名言”:“不怕做不到,就怕领导没爱好。”他特地建了一幢后来“声名远播”的“红楼”,使得一些“官”们在那个“销魂窟”里乐不思蜀。使之不知不觉落入圈套,所谓“火到猪头烂,功到自然成”。

五是“情感难纯”。做了领导,往往更受女人欢迎。女人喜欢领导,因为可以借此获得很多好处。但想得到好处的女人,她不是为了套你的心,而是想到的你的权,得到你的钱。只要你“惜香怜玉”,情感的天平就不容易摆平。

六是“假戏难做”。做官而不做事,如何显其政绩?诀窍在于会“做戏”,装样子。原江西省副省长胡长清大肆索贿受贿,却标榜自己从来不谋私利、不图享乐,还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博学多才的“学者型领导”。但终归是“假的真不了”,这也算是一门学问。

七是“庸官难当”。工作就是开会,协调就是喝醉;管理就是罚款,服务就是收费;报告秘书捉刀,办事部下代劳;数字可以搀假,政绩可以虚报。虽也不亦乐乎,但“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时”,群众一句“官不如木头”恐怕心里也不会好受。

八是“欲望难挡”。“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把有权、有钱、有势力,能够为所欲为,任由其吃喝嫖赌,看成是一种享受。这种人把名利看得很重,成天盘算着往上爬,冒着风险地敛财,丢尽人格地跑官,反腐风声一紧,怕纪委查怕群众告甚至怕警车,成天活得心惊肉跳。

九是“情面难平”。老同学、老部下、七大姑、八大姨。光宗耀祖了,出人头地了,“求”到你门下,不高抬贵手,情面难碍。人不可能万事不求人,一旦你遇到麻烦的时候,别人一句“公事公办”,恐怕你的脸面也挂不住。“投桃”迟早会“报李”。

十是“糖弹难躲”。做了领导,采购东西商人会塞给你回扣,下级和用你的人会给你送礼,说不定还能贪污单位的钱。所以不少领导,工资基本没有动过。监督的人少了,接触的面宽了,求你办事的人多了。不过被腐蚀的危险性也大了。

在官场上你走黑道还是白道,当官的十“难”,就是我们的十“诫”。

在当下官商合作是普遍的,也是必然的。但作为一个商人你稍不小心就会变成官商勾结,这是腐败之源,事后都打在当官的屁股上。在今天狠狠批官的时候,打商却板子高高举起,轻轻落下。世道坏就坏在商人黑心趋利,官道拿不准就走偏了,把官老爷连带老百姓都带坏了。

尽管我们不相信商人都是邪恶的逐利之夫,但在官商关系上,商人摸准官道是官商结合好为民服务的关键,也是壮大自我的保障。商人为什么非要巴结官?道理很简单:在官与商之间,商人勾搭官府,到底是想分享公共资源。分享公共资源作为商人来说是没有错的,问题是你获得的程序是否合法,是否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我们摸准官道,就是摸准当官人的脾气,他施政的思路,把自己作为一个工具更好地放到他的手上为其所用,去造福于民。这样的商,既有靠山又少风险,有门路又多财路。

百年陈酿

商是离不开官的,因为官就是“管”,作为商人都希望能靠近官与官沟通,有人为此搭建了很多官商沟通平台,在当下,有以娱乐作为平台的,有以吃喝作为平台的,有以情场作为平台的,有以美人作为平台的,有以名利作为平台的,有以财富作为平台的……但这些平台全是腐朽的温床,作为商人虽会有一时的利益可得,但那无疑是饮鸩止渴。

一个入商人,怎样搭建结交官员的平台呢?先看封建社会官商的平台的搭建。

一则可以经过已经结交了官员的前辈商人做中介;一则可以通过资助家乡的儒生,看哪个有出息,先投资押宝;一则可以培养自己家的子弟读书,然后一步步考上去,为官为宦。除了这些一个比一个效率低的渠道之外,明清之际,官商之间,还存在着一种非常有效而且特别为官员所喜的交往渠道,这就是会馆。

那时的北京南城,是会馆的天下。大一点有以省为单位的,比如湖广会馆、山陕会馆、安徽会馆、江西会馆等等,江西会馆据说在民国还第一个备有发电机,建有西式洋楼。小一点的则以县或府为单位。建会馆的都是商人,会馆的运作,也是商人支持,不过,会馆却跟商业关系不大。建会馆,目的是为本地进京赶考的举子提供吃住的——注意,是免费的吃住。北京的会馆,最早出现于明朝中叶,因为是为了给赶考的举子,提供吃住的方便,因此也叫“试馆”。由于发现这种会馆对于联络京官和培养举子,跟商界的感情特别有效,于是会馆越办越多,到了清朝,凡是本地商业稍有规模的府县,都在北京设有会馆。会馆的建设,有各地在京的官员参与,但资金基本上来自商家。

许多出身科举的名人,都有过在会馆居住的历史。比如林则徐、曾国藩、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乾隆年间的名臣陕西人王杰,就是住在长安会馆期间中的状元。

像样的会馆,都设有戏楼。不仅省级会馆,连一些府县会馆,如洪洞会馆,平介会馆,也设有戏楼,演地方戏。清朝中期以后,新兴的京戏开始占据各个会馆的戏楼,成为名角和看戏的商家跟官宦出没的所在。各地的地方菜系,也随之进京,有吃有看有听的,到了看戏的时候,原来的官商地缘规矩就不存在了,沟通无极限。戏剧使许多官员不仅喜闻乐见,这样一来,某些设施比较好,在看戏的同时可以摆宴招待客人的会馆,就成为商人联络官员的最佳场所。通过演员这个中介,官商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紧密,有的名角,往往跟大商人和王公贵胄、达官贵人,同为腻友,彼此兄弟相称,乳名互唤,商人可以借机得到了大批政府的订货,以及承包政府工程的机会,甚至直接变成官商,获取垄断性商机。

商人所要联系的,并不限于官府,一切有权的人,或者跟权力中心沾边的人,都是他们联络的对象。比如宦官,六部的书吏,军机大臣家的长随等等,商人为了生存,同样要跟他们拉关系,联络感情。

封建社会会馆这种官商联络平台的存在,是明清之际的商人挖空心思创造的一种隐形制度形式。这种制度形式格外清晰地表明,在传统的中国,官商两个群体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平衡。商人群体,只有依附官府,包括官员个人,才可能求生存和发展。靠自身的经济力量壮大,行会的组织力量,在中国似乎根本没有市场,商人甚至不乐于做这个方面的尝试,他们更热衷于通过软性的贿赂方式,实现跟官府以及官员个人的结合,从而获得安全的保障,以及分享垄断权力。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不惜迂回曲折,通过地缘关系,借助资助举子的名义,转弯抹角地跟官员,尤其是高级官员搭上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商人群体的依附性,得到了他们自身行为的高度强化。

在当代中国,自从计划经济告别历史舞台之后,新生的企业家阶层,一些人似乎依然无师自通地在袭承前辈的故技,他们依靠自身力量“改造”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制度,特别热衷跟某些官府和官员个人的私下结合,从而找到自己的保护。

历史告诉我们,现代工商业只有在一系列法律和制度变革中,才能赢来了自己黄金发展期。在当下想成为新一代企业家群体,就要搭建一个阳光的官商沟通平台,在一系列法律和制度中,本着为国为民的思想与官进行商业活动,你的商道才会更加宽广。

第四章福地我造,福将我当

中国有句话叫“树挪死,人挪活”,是说有的地方不适合你,换一个地方状况会好的多;还有一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也就是说不对脾气的人不宜在一起。一个地方的气候、人文、习惯等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是否是你的福地,就是看看是否你能占到“天时、地利及人和”之利。福地,可“造”而不可遇,换句话说就是创造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抓住贵人相助及捉住很多降临到自己的头上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一个福将滋润地活着。

与老板对话

从唯物上去看,环境对人当然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大气候好,小气候也就好,在好气候下的个体,一定会受到好的影响,当然古人也说的好:“久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呢。

当初的陈良宇,贵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地位显赫,受过的教育非同寻常,肩负的使命重如泰山。毫无疑问,他应是一个政治上坚定、生活上严格、清正廉洁的带头人。他应当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任何情况下,拒腐蚀,永不沾不良习气,堂堂正正,永做表率。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正气去感染、去教育身边的人,包括秘书和其家人,并时刻提醒乃至敲打有不良苗头的身边的人。但是,环境毕竟是环境,作为一个共产党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大官,更重要的,是自身,是自己的素质、觉悟、定力如何!

陈良宇事一出,就听到不少人感慨:看,又是“身边的人”把他坑了吧。事实也是。据目前公布的有关材料看,起码陈良宇的秘书和其儿子,在一定程度上“毁”了他。其秘书这个“贴身”,恃权杖势,以权谋私,而且还将不法企业主引荐给陈本人。一句话,陈的秘书这个“红娘”没起什么好作用,“妨主之奴”是也,小人一个。

从业已公布的关于陈良宇腐败案件的情况来看,其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由此就让人不得不关注官员周围的“小气候”问题。

所谓官员周围的“小气候”,无非是指围绕在官员周围的都是哪些人,由此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小圈子”的风气如何。这样的“小气候”有好有坏,正像自然界有晴天丽日、也有风雪雨电一样。因此,周围的“小气候”就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官员腐败的突破口,是人生败局的感染源。

在贪官周围腐败“小气候”形成过程中,有的是贪官起主导作用,指使和利用秘书和亲属为其大搞腐败,进行权钱交易;有的是后者自恃有过硬后台,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而贪官一味纵容包庇,成为其保护伞和挡箭牌;也有的是双方沆瀣一气,相互利用,狼狈为奸。总之,不论是什么成因,反正只要形成了贪腐的“小气候”,违法乱纪贪污腐败就成了必然行为。

“南北二陈”陈希同、陈良宇两个位高权重的中央政治局委员,时隔十个年头先后落马,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其周围“小气候”害了他们。不管是自己的原因还是他人的原因占了大头,反正是源于有那么一个不健康的“小气候”。

现实中,人与人的交往构成了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每个身处其中的人都会受到种种环境的影响。谈到这一问题,我们自然会想起西晋思想家傅玄曾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现在常用来比喻经常与优秀人才一起交往,自己也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反之亦然。的确,生活中,我们都会在不经意间接受来自环境的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不知不觉地改变了自己的品行。古往今来,有许多真实的事例可以说明这一点。

假如脚上的一只袜子臭了,另一只袜子没有理由不臭的啊。假如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即使你的行为不怎么好,但这些都只是暂时的,因为在你的朋友潜移默化下,不久的将来,你一定也会变得高尚的;假如和许多行为、举止十分卑鄙的人在一块,不用说,不过多久,你做事和说话就会和那一帮人相似。这说明环境,它能改变人的一切。

如果一个家庭中,父母都是为人热情,老实的人,平时又谨小慎微,从来也不得罪别人,那么他们的孩子也肯定是彬彬有礼,惹人喜爱。

《论语·里仁》云:“见贤思齐焉。”如果一个人周围都是一些道德高尚的人,那么这个人也会通过努力,去赶超他们。同样地,如果一个人总是与一些道德素质低下的人交往,久而久之他的品性也会变得恶劣。欧阳修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在颍州当长官的时候,手下有一个名叫吕公著的年轻人。有一次,欧阳修的好友范仲淹路过这里,便到他家中拜访,欧阳修邀请吕公著一同待客。席间,范仲淹对吕公著说:“你能在欧阳修身边做事真是太好了,你应该多向他请教作文写诗的技巧。”此后,在欧阳修的言传身教下,吕公著的写作技巧提高得很快。

至此,我们已经可以看出环境对人性格的影响之大了。古时孟母三迁,正是由于深谙“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联系到现在,我们仍是处在成长阶段的青少年,眼睛不够明亮,内心亦不够成熟,“近墨”难免变“黑”,故而何不“近朱”呢?

因此在选择环境时,我们应该在明辨是非,尽量不断提高修养,增长才干的同时,要精心营造健康的“小气候”,这是关乎自身未来的前途和命运,切不可等闲视之!面对诸多外界诱惑和考验,想要打造清正生活环境,要致力于不断改善自己身边的“小气候”,切莫因身边“小气候”而毁了自己的前途。

百年品牌不做评估

在低层人群里,能出现一个有出息的人很不容易,这个人大半要靠自己的努力。他没有根基,家底薄,没人扶持,即使一个芝麻大的事也需要很大的付出。普通百姓,都特别希望能有一个贵人。有了贵人也就有了依靠,贵人无大小,却能摆平很多事。如果村里有人,在村里不受欺,乡里有人,在乡里好办事,如果县里有人,那就可以仰起头做人没有敢欺了。这就是很多人对贵人的祈求。

通常意义上的贵人,是指身边那些握有资源、权力的人。在当今你的贵人范围扩大了,你的上司,你接触到的成功人士,把露脸的任务、挑战性高的任务交给你的人,把脏活累活没人爱干的活儿硬塞给你的人,是重用你的贵人;好为人师、对你絮絮叨叨的人,是“培养”你的贵人;宽容的客户、挑剔的客户等等都是你的贵人,简而言之,主动与你打交道的人都是你的贵人。想抓住贵人并能靠住他,必要先能识别出贵人,拿贵人当凡人,是有眼无珠,拿贵人当仇人,那真是命比纸薄啊,拿凡人当贵人,是你鱼目混珠。道理很简单,对职场新人的阶段性目标来说,最大幸运就是有机会来学习、历练,需要有人告诉你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需要有人给你指点迷津,需要有人关注、品评,远比靠自己去磕碰、领悟要来得快。活在当下,你要是职场新人,如能有这样明智的心态和视角,就具备了很高的职业成熟度,能够迅速判断出你身边的贵人,无论他是佛相还是鬼脸,能成就你成长成功他就是你得贵人。

有人相助是人生极大幸运,活在当下抓住身边的贵人,是职业发展的窍门之一。我们当中的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没有家庭背景,自身能力也是一般,过着上班下班打工的日子,偶然遭遇贵人,也可就此飞黄腾达。

抓住贵人,并非拉近乎、搞关系。不相符的人际技巧会被认作是圆滑世故。自然的、合理的做法是珍惜一切机会,忘掉自己的喜好,将你喜欢的、讨厌的、鄙视的、畏惧的,形形色色的人交到你手中的工作干好,机会就会越来越多,贵人就会越来越多。

贵人就是在适当的时候出现的适当的人、事、物的组合。我们无法控制这种完美的巧合何时出现,惟一能做的,就是通过控制自己的人脉,来给自己创造更多的可能。抓住贵人的最高境界,是被持有权力、资源的贵人认可并重视,授权和提拔,直奔成功。

有这样一个职场上的故事。

现任经理的梁小姐,她的贵人是她的上司。第一次是跟着上司跳槽。她的上司去新公司当“空降兵”,手下自然得有个得力助手。见她能力尚可,和她也算知根知底,于是便一块“打包”了跑路。当然,她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以“新主管的心腹”面貌出现,可能会给她在新公司的人际关系带来困扰,但是升职加薪外带接触全新业务给梁小姐的诱惑毕竟十分大。

事实证明,贴紧贵人并不难,担心的是那种在公司,一开始你就不知小心谨慎,少说多做事,日久天长,大家就不会把你纳入“统战”范围。

第二故事是一个有趣的“傍贵人”经历,她嫁夫随夫要跟着老公从广州到上海发展。向上司辞行前,打算到上海后,先舒舒服服休息一阵子,再作打算。总算她跟着上司这两年,任劳任怨,上司那天似乎心情大好,主动问她的去向。她自然老实坦白,并扮可怜状。结果古代话本小说里“寒士遇贵人”的情节真的发生了!上司慨然应允帮她找工作,并且真的打了几圈电话,3天后修书一封,给了她一份推荐函,指示我她到上海安顿下来后去找他的大学同学面试。说是面试,其实也就走了个过场———上司替我她说过好话,充分肯定了我她的工作能力,所以,跟现任老板面谈20分钟后,老板当场就让人力资源部跟她谈合同了!

总结一下,想让老板成为你的“贵人”,首先得勤恳工作,好好为人,最后,一定要善于抓住机会——在适当的时候,任何一个普通交往都有可能扭转乾坤,成为你的大贵人!

网络与原料之争

生活在低层的芸芸众生,即使有许多权益,也可能享受不到,被人侵害,如果傍一清官,通过清官就可以享受到,所以说清官保护了很多人的权益。对一些弱势来说傍上清官就在事业上连上生机与希望。哪里有人哪里好办事,无人就失去了办事的条件和能力,有人只好在不公平中寻求公平。不论是哪个部位哪一个角落里,只要有清官可傍这个地方定会是你的福地。

有人看来,利用官好像是在扮演一个徇私舞弊的社会现实,但你不能完全这么看,你利用清官,有一些是恰恰寻回了公平。如果没有这样的清官,有些事就永远讨不回公平。普通百姓的权益靠谁?当然要靠各级政府。但政府官员并非个个都是人民“公仆”。遇到不讲道理、鱼肉百姓的官,老百姓就没有公平可言了。

我们祈求清官,能“傍清官”应当让人感到欣慰。比如一个农民,他在家种地或到外面打工,常常得不到公平,遇到损害,如果有一门清官,他就可能讨回公道;农村的孩子上了大学,千辛万苦,哪怕是重点大学,毕业找工作也很难,如果有清官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公平的就业机会;弱者受害,打不赢官司,有理既不能走遍天下,连乡、县都走不出,只有找官,让清官帮助他们讨回公道。你不小心傍了昏官,一是他们不讲道德,会翻脸不认人;二是他们东窗事发时会拖你下水,因此我们要傍清官。

傍官很容易让人想到舞弊现象,可一想到那些祈求官的弱者,就让人想到了它的另一层意义。一个正义的人手里有了一点权,他虽然不能全部用在为民上,他的伞能罩一部分真理,哪怕只在他的姻亲范围内,也不必苛责他,他毕竟抚助了一些弱者讨回了公道。在我们生存的现实中,我们应当尽力与人为善多为弱者去想,这与那些官场上的裙带关系,公权私有,利用清官寻私舞弊要区分开来。官与官之间,清官的“人情关系”才是真正的“父母”情。对百姓来说,如果为公为民的官多了,何须祈求傍官?清官是平民的一棵“救命稻草”,这样是当下的一个现实。

清廉是为清官的本质。有一位生活困难地的须吃补助的县公安局长,因给家人治病,一身负债数十万元。有的人不相信他会穷到如此境地。然而他就是宁守清贫而绝对不贪,誓作一个对得起乡亲父老的清官。社会上,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这样的干部,我们不能让英雄在我们身边溜过,应该抓住廉洁官员,上级组织也要对他们多加关心和爱护。

傍清官的同时,要维护清官的利益,对贪官蛀虫鄙视到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贪官要彻底揭发和鄙视,让清官成为我们官的主流。许多贪官逃避重罚,就是有些“高人”为其出点子,或把赃款说成“合法收入”,如把赃款说成“善款”,如“用于扶贫”之类。为贪官出点子的“高人”,也必是贪官无疑。他们是社会的公害;是百姓的毒瘤;是当权者的金脉,而用这类行为得来的资源“行善”,我没理由同情、支持、认同他的存在。如果社会接纳这种行为,我们就会无法理,无道德标准,人性会随意曲张。

活在当下,辨贪廉,傍清官,就要使我们懂法、重法,能做到学法、知法、用法、守法。了解各种官的真面目,分清法律和道德、法律和人情、贪官和清官的界限。

前文的那位公安局长,一些人对此事抱一定的怀疑态度,或许是怀疑其中情况有“诈”。本来,局长的家庭也可能像普通家庭那样遭遇不幸,他的妻子和母亲也可能像普通人那样身患重病,但有些人之所以不相信他会因此而负债累累,不过是觉得以他在当地的权势,以他能利用的“职务之便”,一定可以想办法筹到足够的费用,而断不至于落得如此境地。正像这名公安局长自己总结的那样,在有些人看来,县公安局长是一个很有实权也应该很能赚钱的位子,局长靠工资生活似乎不合“常理”,他应该还有更多的“隐性收入”,这是一种可怕的社会误解。我们不要有诸如此类的误解,但也要善于去揭贪官的“新伪装”。

在今天,伪装几乎成了贪官的惯用伎俩。为了降低腐败风险,他们除了“廉”不离口地讲“廉”外,还不惜血本地买“廉”。“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贪官们不惜将受贿来的部分礼品、礼金上交纪检部门,不过一般只占受贿总数的零头,多了,他们是舍不得的,以换取“清廉”的声誉。万一以后东窗事发,亦可从轻处理。将受贿所得用于善事,与那些重金“买廉”者将部分违法所得用于上缴相比,并无本质不同,不过伪装的更具欺骗性。

贪官只是想从你那拿到更多地好处,办事是第二位的。因此,我们要傍清官,远贪官。只有清官才是为你事业保驾护航的人。当然傍清官要有目的性和选择性。

一是利用“清官”谋个人的发展。中国历来讲“人熟好办事”,如果借助这些“清官”可以直接叫他服务于你。二是傍有能力的清官。傍上一个没能力的清官,是瞎子点灯“白费啦”,他帮不上忙,傍上有能力的高官,你也会加快成为名流的步伐。因此,要想自己活的自在,就非得全心全意依赖有能力的清官不可。三是傍有前途的清官。你傍的官位子越高,他的能力就越大,给你办起事来就越容易。所以傍官有选择,傍清官也要有眼力和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