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老板可以这么当
32039300000007

第7章 专注于健康产业

很多人每天的工作都是在反复利用着已经获取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己以前积累的技能财富来做事情,工作过程中,也常常倾向于在自己熟悉、熟练的领域开展工作。因为这是一种能最快达成目的和获取报酬的方式,也是一种让自己具有职业安全感的方式。通常情况下,人们没有挑战更高技术和难度的勇气,但是,只有具备这样的勇于挑战极限、勇于挑战困难的专业精神,才是一种最好的保障。

在古代的兵书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关于战争的争论,那些具有雄才伟略的战略家们认为最好的防守方式便是进攻,“以攻为守”是一种很有效的防守方式。以前我经常打一个叫《帝国时代》的战争游戏,刚开始,我只知道保卫自己家园不受侵犯的方式就是迅速在家里发展自己的实力,在家园建立起军事基地,可是还是不能抵御外来的侵犯,琢磨了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在发展家园时必须主动进攻才能更好地保卫家园,虽然这样难度加大,但是,这是一种防守的最有效方式。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勇于挑战具有更高难度的工作才是确保自己职业安全的一种方法,如果一直停留在原始积累的状态,不能有更新的突破,那就只能被淘汰,因为现在技术更新得很快,只有不断地挑战更新的难关,就是保障自己职业的稳定性,并且会有更大的发展。

洛克菲勒说:“与其生活在既不胜利也不失败的黯淡的、阴郁的心情里,成为既不知欢乐也不知悲伤的懦夫的同类者,倒不如不惜失败,大胆地向目的挑战,夺取辉煌的胜利,这样可喜可贺得多。”

现在很多公司在对员工进行拓展训练时,很多项目都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比如攀高、蹦极等等,想要通过这样一种训练让员工更加富有勇气挑战自己。

的确,人生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敢于挑战的人生才是富有创意的、精彩的人生。我们在工作上没有突破,其实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人们畏惧自己,考虑的事情太多,害怕失去,所以,当面临挑战时,很多人选择了固守住原来的位置,不愿意、不敢接受更有难度的工作。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问题,工作一向出色的员工在面对一项富有挑战的工作时,他不愿意接受,放弃了这样一个机会。机会溜掉了,就不容易再出现,既然机会摆在眼前,就一定要珍惜、把握这样的机会。挑战困难是一种勇气、一种心态、一种追求,当人们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了气时,不能选择逃避,而是应该勇敢地接受挑战。难题就像是弹簧一样,当你向它发起攻击时,它就会屈服于你,如果采取退让,那么,好好的机会就让给了别人,当别人打败难题时,自己也就面临着危险,因为别人因此比你更优秀,你当然就会感到一种危机。

洛克菲勒的女儿伊丽莎白所在的公司总经理就要退休了,伊丽莎白一直非常努力地完成工作,而且她当选的可能性很大,洛克菲勒也对女儿有很高的期待。可是,伊丽莎白却想放弃这次挑战,在总经理引退前的6个月,她要和丈夫去度假。

洛克菲勒得知这个消息后,严肃地对女儿说:“你这个时候去度假,不就是要当逃兵么?你知道我最不喜欢你当逃兵。为了获得现在交易副经理这个职位,你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甚至牺牲了和家人共处的时间,现在,你为什么放掉晋升更高职位的这个机会。”

伊丽莎白答到:“爸爸,我想我有我的苦衷,我担心工作太忙、太操心,还担心自己没有资格,而且我觉得力不从心,想要休息。”

洛克菲勒听到女儿的诉苦,语气变得柔和起来:“伊尼,我觉得这不是退出竞争的有力理由,长期以来,你对时间管理已经很熟练了,你可以挑选一个能接受任务、并能完成工作的职员,你们进行合作,就能帮助你解决很多问题。”

伊丽莎白依旧辩解:“我真的已经尽力了,真不知道自己能否胜任这个职位。”

洛克菲勒慢慢地和女儿说:“在这个世界上,竞争一刻都不会停止,我们也都没有休息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带上钢铁般的决心,走向纷至沓来的各种挑战和竞争,而且要情绪高昂并乐在其中,否则,就不会产生好的结果。”

伊丽莎白思考着父亲的话,她似乎被说服了。但是,怎么样迎接一场这么大的挑战呢?

洛克菲勒接着说:“想要在竞争中取胜,勇气只是赢得胜利的一方面,还要有实力。我们要靠自己的双脚站起来,如果你的脚不够强壮,不能支持你,你不是放弃和认输,就是努力去磨炼、强化、发展双脚,让它们发挥力量。”

能够挑战自己,向困难发起挑战的人是值得人赞扬的。我们能够看到很多人之所以成功就是因为他们有魄力打败困难。挑战代表着行为人有信心、有毅力,这是考验一个人意志的表现,强者与弱者之间的区别也就如此,人一旦有了信心,就有了坚强的意志力,他相信自己能做好任何一件事情,这样的人也必然能够战胜一切困难。要知道,困难就好像是弹簧一样,当你向它屈服时,它就会压制着你,但是当你勇于向它发起挑战时,它却退缩了。工作过程中,只有勇敢面对一切既定的、未定的难题,才能逐步突破自己,能力才能进一步提高,这是一种职业方式,只有不断前进,工作才能向你微笑,才能给予你更多的回报,才会让你有很大的安全感。

敢于挑战自我是一种无畏精神。我们畏惧的是自己,所以战胜了自己就征服了一切。不敢挑战自我的人永远不会给自己任何机会,即使机会来临也茫然无察。我们在追求自己的理想时,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即使是成功人士也一样每天要面对很多困难,就像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一样,不要认为别人都是一帆风顺的,只有自己处处遭遇挫折,那些能战胜自己的人才是胜出的人。

怎样正确看待工作中所遭遇的困难是职业人士应该思考的问题,想要让自己在工作中平步青云,只有变得更加顽强才是最好的选择。在这个过程中,有些缺点是我们必须克服的,就像懒惰这个弱点,只有克服它,让自己变得更加努力才是挑战困难起码的标准。每个人都应该有信心克服自身的弱点,工作中,如果让弱点主导着自己的行动和思维,必然会退缩,不敢面对挑战,所以,从每一个细节做起,你会发现,渐渐地你会变得强大,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有两位广告公司的职员是这样面对问题:

维和清都是刚刚进入公司不久的新员工,他们同是广告策划人,因为工作时间不长,所以都负责比较简单的广告策划项目。

老板有意在这两位年轻人中挑选一个优胜者。公司在接到一个重要的广告策划案,老板安排维和清承接这份工作,每个人都做一套自己的策划,为了保证工作效果,老板秘密安排了另外一名能力不错的员工也做一份计划。老板不惜安排这样一个计划,目的就是想要看看两个年轻人的潜能。这个广告策划对于两个年轻人有一定的难度,老板要以这种方式来考验他们。

维在接到任务时,心中就已经在打退堂鼓了,他认为这样一个要求颇高的广告案他肯定不能做好。尽管他还是搜集资料,但却没有用心去思考广告创意。

清的态度却和维截然不同,他认为这是一个挑战自己的好机会,策划如果能得到认同,在得到别人承认的同时也能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于是,他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从图书馆、书店抱回一些相关的文案学习,寻找灵感。

两人的工作进行到一定阶段时,老板看了两个人的方案,他心里已经有了人选,接着他把两份文案传给客户选择,清的文案果然一眼就被客户看中,只需要再修改一些小小的细节就可以使用。

显而易见,很多人失败并不是因为没有潜力,而是不能挑战困难,在看到自己不能轻而易举地做一件事情时,选择了放弃,选择了逃避。这不是想要获得自我提升的方式,而是一种让自己失败的方式。

当习惯控制着我们在困难面前选择退缩时,应该提醒自己追求极限是一种职业方式,是一种保障自己的能力不断进步的方法。一个人最好的工作状态是能不断地超越自己能力的极限,每个人都应该仔细想想自己现在所处的状态是否是最好的,还能不能做得更好,只有懂得不断超越自己、挑战自己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工作才能更加运筹帷幄。

成功就是你比别人多坚持了五分钟

——访珠海姗拉娜化妆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国防

主持人的话

当人们选择进入一个公司工作时,想到的不仅应该是公司能给自己提供多少待遇,还应该期待并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因为公司能得到稳步的发展,能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必然就是老板认为的焦点。所以,每一个职业人都应该明白自己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高度来面对自己的工作。当然,还有更重要的理由就是怎样实现自己最大价值。

如果你是拥有卓越能力的职业人,更应该以实现更大的价值为自己的准则,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才能是自身的一种财富。这样的人有能力,也有义务做更多的事情。当人们以这样的理念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导时,就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公司提供给员工一份工作,它不仅是人们衣食住行的保障,还是一个平台。你愿意为这个平台付出更多的时候,这个平台也就能给予你更大的保障,让你拥有一种职业安全感。

人们在无所事事时就会胡思乱想,当我们把时间安排得井然有序,当我们为了做好工作努力奋斗时,当我们思考着怎样才能把事情做得更出色时,我们没有时间来考虑自己的工作是否稳定。换个角度来说,也没有担心的必要,一个视工作为自己的事业的员工,一个力求把工作做到最好的员工就是老板渴求的员工。

洛克菲勒曾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十六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多赢一些。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点就显得更重要了。只要肯努力一点,就可以多赢一点。”

每一个员工都应该问问自己:我到底能为公司做什么?我到底为公司做了什么?

一个成熟发展的企业中,那些能更多地为公司考虑的员工是企业的支柱,是企业发展的一股动力和源泉。竞争越是残酷,就越需要那种能为公司创造更多效益的员工,如若不然,很可能就会被淘汰。老板如此,员工如此,每一个人都需要凭借自己创造的价值来获得报酬。态度决定了一切,工作的态度和能力一样重要,因此,无论我们面对任何老板,都应该想办法多做一些事情,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尽可能增加其价值,并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

有一句经典的电影台词如是说:二十一世纪最缺的是什么?人才!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因为人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人才是价值的一种体现形式。如果有一天,老板问你在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你为公司创造了多少价值时,你是否能够对答如流呢?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就说明你将会面临失业的危险。当然了,每个工作岗位衡量价值的方式不一样,有的职位能直接用经济来衡量,比如销售。有的职位不能用经济来直接衡量,比如后勤等之类的工作。但是,不论是奋斗在什么岗位,既然岗位存在,必然就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你能全心全意地做好工作,不管是隐性或是显性,不管以什么方式来衡量,都说明你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你是优秀的员工。

哈迪刚刚进入公司,他是一个颇有能力的年轻人,但有些自负。进入公司不久,他发现公司中很多人都没有真才实学可是照样能继续工作,而他却迟迟没有得到重视,于是他开始放松自己,对待工作十分随意。

那天,老板让他做一份工程企划案,哈迪一直以为自己才华出众,他没有仔细考虑这个企划,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把这个方案做完了。当他把方案交给老板后,老板仔细看了他的方案,又让他重新做一份,但是没有批评他。哈迪觉得有些奇怪,没有发表任何不好的意见,为什么要重做一份,这让他心里更加别扭。

带着这样的情绪,两天后,他的第二份方案完成了。当老板再次仔细看完他的方案后,把哈迪叫到办公室,问到:“你觉得你的两份方案做得怎么样?”

哈迪有些心虚了,他的确没有好好考虑过方案,他没有作答。

老板看着这个年轻人态度有些转变了,于是,对他说:“我给你一个星期时间,重新做一个方案出来。”

这一次,哈迪终于开始认真起来,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重新研究了资料,做了详细的调查。一个星期后,他把方案交到老板手里,老板看后非常满意。

这时,老板问他:“这是你最好的成绩么?你确定这个方案能给公司带来效益么?”

哈迪肯定的回答:“是的,我认为非常可行。”

老板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其实,老板看过方案后,心里已经认同了。

方案果然成功了,这时老板毫不犹豫地给哈迪加薪了,并一再表示只要哈迪能为公司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公司是绝对不会放走一个这样的员工。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要是能对公司有价值的人公司都会重视起来,因为这能给大家带来收益,也是职业人一种保障自己职业安全的方式。当你能为公司做更多有用的工作时,对于公司而言,你就会变得更加有价值。

约翰·肯尼迪总统在就职演说里有一句经典名言:“不要问你的国家能为你做些什么,而应该问你能为国家做些什么。”这句话成为了职场中一句至理名言。人才济济的市场中,假如你不能达到工作的需求,必将成为下一个被淘汰的对象,如果不想自己被别人替代,就应该问问自己能为公司做什么。

肯尼迪总统的这句话说出了很多人没能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因为我们看到的事实里,大多数人在工作中更关心自己的利益,关心自己能否获得足够的支持和帮助。如果一个职场人能有一些这样的变化:从“我能从公司获得什么”到“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的转变,工作的成绩必然也会在这种转变中逐渐地提升。

在一项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所做的调查中,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竭尽所能,付出努力,并致力于那些能够促使公司获得成功的工作。

上海一家公司有一个规定:所有的办公用纸必须用完两面后才能扔。这样一个硬性的规定在多数公司员工眼里显得那么死板,他们认为老板是一个非常吝啬的人,一张纸也要如此节约。可是,老板对此是这样解释的:“虽然一张纸的成本在公司的整体成本中显得那么微不足道,我想通过这样一个规定让每个员工都养成一个节约成本的习惯,节约成本其实就是给公司增加了利润,也可以说给公司创造了价值。”

所以,为公司创造价值是来自多方面的,并不是只有生产人员和销售人员有这样的特点。每一个岗位都能给公司创造价值,即使节约了一张纸的成本,那也是体现了一个员工对公司的态度。

德子在一家餐店工作,他是一个爱思考的年轻人,进入餐店没多久,老板就开始关注这个年轻人了。

德子在接待顾客时,当顾客点完自己想要的食品后,德子都会根据不同食品的特点向顾客推荐与之相配的一些食品,而且选择权完全出于顾客自愿。这样顾客并不感到反感,相反,很多顾客都表示德子推荐的食品非常好。

这样做,其实就是为餐店赢得了客户和利润,老板关注这个年纪不大的年轻人,他在工作中处处动用自己的脑子,想办法为餐店增加利润,而且方法合适,不至于让顾客反感。半年后,德子就因为出色的表现升为主管。

由此可见,如果想要在竞争中取胜,想要在职场中有所发展,就必须时刻都考虑怎样做才能让公司赚到更多的利润。当然了,方法必须是合理合法的。当你思想中有这种想法时,就会不自觉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改善工作中不足的地方,这样的员工对于公司来说就是具有价值的。当你为公司赢得了更多的利润时,相应会得到更多的重视。

想要让自己不可替代,就应该提供更多的价值,如果只想到索取,其后果就是面临失业。如果是一个销售业务员,也可以问问自己能为顾客做些什么,让顾客满意的同时也就会让公司对你满意,因为顾客就是上帝;如果是一名技术人员,让出自自己之手的产品更好,让产品能在市场占有份额,就是为公司创造了价值。不论什么职位,都有其价值所在,只有把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作为一种目标,才是一种最好的职业安全保障。

企业家的坐标

“天上不会掉下馅饼”,这是社会中经常流传的一句话,尽管听起来像是在调侃,但却是一句大实话。任何事情,都需要我们去付出,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工作中,人们往往觉得想要赢得老板的青睐和信任很难,想要成为公司一名优秀的员工很难,可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付出是在点滴之间的。一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小事,却没有人愿意去做,其实,点滴的付出也是一种奉献。

点滴的奉献看似微小,但积少可以成多,点点滴滴汇聚而成的奉献就是一种你对公司的态度,就是一种职业奉献精神。就像运动员从小艰苦训练,不仅仅是为了个人的成就,也是为了国家的尊严,付出了也终究会得到回报。作为员工,你能为公司付出,领导也会对你刮目相看,同时会给你更多的机会做更多的事情,且不论我们会因此而加官进爵,这对于锻炼自己的能力和提高自己的经验也是不可多得的。还有,一个能为别人付出的人,一个勇于担当的人,也会因为自己的高尚行为而感到自豪。他们知道付出是从点滴做起的,只有着眼于眼前的细微之处,才能把握住成功,才是赢得掌声。

当问及很多成功者成功的秘诀时,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大同小异,勤奋、奉献是他们成功的秘诀,这听起来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道理,但这些话在失败者耳中是没有价值的。正是因为有了勤奋,有了努力,有了奉献精神,很多人成功了。他们确实是靠着长期的奋斗和贯穿一生的奉献精神取得了成功,日积月累的奋斗为他们积累了成功的基础,卓尔不凡的奉献精神,让他们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就。事实告诉我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不懈努力,以点滴的奉献汇聚出惊人的力量。想要寻求捷径的人是不可能尝到收获的滋味,因为只有具有奉献精神的人才是主导成功的人。

世界知名的投资顾问专家卡洛·道尼斯最初给汽车制造商杜兰特先生工作时职务并不高,他从事着普通的工作,是杜兰特先生手下一名非常普通的员工,可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杜兰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一家公司的总裁。

卡洛·道尼斯是怎样得到升迁的呢?

他的成功没有捷径可言,就是每天努力一点,每天奉献一点,他自己认为成功的关键是看到一些工作需要人做而没有人去做时,他能不计报酬地去帮助别人完成,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当时,卡洛·道尼斯注意到杜兰特先生的工作非常繁忙,常常工作到很晚,每天都如此。所有人都下班回家了,可是杜兰特还在办公室忙碌,继续留在办公室工作。因此,卡洛·道尼斯决定牺牲一些自己的时间,留下来为杜兰特提供一些帮助。

当卡洛·道尼斯有这个想法后,就义无反顾地实行。杜兰特经常会自己找一些文件和常用的办公用品,当杜兰特发现卡洛·道尼斯主动帮助他做这些事情时,杜兰特欣然接受了他的帮助。一段时间后,他们的这种关系成为了一种习惯,杜兰特逐渐地让卡洛·道尼斯帮他做很多事情。卡洛·道尼斯这样说:“到最后,杜兰特先生发现已经离不开我了。”

就这样,尽管卡洛·道尼斯只是想付出自己一点力量,每天都这样持之以恒,点滴的奉献使得他的价值不断地提升,他也在这样一种奉献精神的帮助下很快地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机会,才智和能力都在这个过程中累积,这样的人成功肯定会光顾他。

如果身在职场中的你能够有这样一种奉献精神,力所能及地做一些自己能做的工作,尽管看似很小。很微不足道的一些工作,长期下来,你就会因为这种奉献增加了经验和知识。

为公司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仅能够使自身的潜能得到提升,同时还为公司解决了许多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这样一种方式,个人价值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实现和提升,公司也会逐步成长,不断发展。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种下去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不劳而获是不可能的。工作中,人们总是关心公司能给自己多少回报,忽略了自己到底付出了多少。天地间那杆无形的天秤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只有付出才会有回报。只有多一些奉献,多一些付出,就会多创造出一份价值,也就会在事业道路上迈出新的一步。不愿奉献的人是自私的,这样的人也不能创造更多的价值,任何一家公司都不会容忍自私的员工。如果你每天都在奉献,那你应该感到自豪,因为你已经向别人证明,你比别人更优秀,你是强者,你更值得公司信任。一个人能承担多少责任,证明他的价值就有多少,想证明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能比别人做得多一点。或许有些付出对于你是点滴的,但往往有时候能起到关键的作用。我们谈到从点滴做起的时候,还要消除心中的顽石,因为心中的顽石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换一种说法,每个人的努力不是单向的,你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回报。如果可以为人们创造的价值制定一个标准的话,那么低于这个标准的人们只能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最终被公司所淘汰。和这个标准持平的人们也许会勉强适应眼下的环境,但如果他们不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价值,那他们很快就会落后于公司的发展,因为时代是不断发展的,公司必须随之进步。高于这个标准的人们才是那些发展迅速的公司迫切需要的人才,才能引领时代进步的潮流,才能实现更大的人生目标。我们心中所追求的一切无不需要付出,付出与回报是双向的,没有得不到回报的付出,也没有不用付出就能得到的回报。我们在公司也是一样,公司是个讲求经济效益的地方,它不可能在你没有付出的时候给你更多的回报,当然,它也不会让你的努力白费。

西奥多·韦尔曾经是美国一位普通的铁路邮递员。

起初,西奥多·韦尔和其他邮递员一样工作,他们每天用同一种方法分发文件,可是这种陈旧的方法是这些邮递员凭借着记忆拣选后发送的。因为这种方法的不科学性,当邮递员记忆出现差错时,很多信件就不能按时送达,往往会耽误很多天,甚至几个星期。这使得很多人都受到影响,而且耽误的信件里不乏有一些重要、紧急的信件。可是,没有人愿意关注这个问题。

西奥多·韦尔发现这个问题给很多人带来不便后,他就想:自己如果能够想出一个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那么,担心信件不能按时到达的人们就会松了一口气,不用再担心这个难题。于是,年轻的西奥多·韦尔开始努力寻找一个分发邮件的新办法。

这位有着奉献精神的年轻人发明了一种方法能把寄往某一地点的信件统一汇集起来,虽然这听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想法,但是却解决了一个问题,他的方法引起了上司高度的注意,很快地,他的职位立即上升了。几年以后,这位年轻人成了铁路邮政总局的局长。再后来,他成了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总经理。

我们看到,西奥多·韦尔的成功和他具有的奉献精神是分不开的。很多收获的背后都是因为具有奉献精神,如果你乐于奉献、勤于付出,一步一个脚印地对待人生,那么人生也必将给予你实实在在的回报。很多人可能这样认为,我每天辛苦地为老板工作,给老板创造的价值远远要比我所得到的多得多,我还要怎样奉献。这是一种想要得到即时回报的思想,换一个方式说,也可以说是没有远见,只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我们不否认工作的一个目的是想要获得更多的报酬,但如果只以此为工作的惟一目的的话,更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人生就是这样,苦苦追求的往往得不到,如果能洒脱一点,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一些,获得的将会更多。

所以,当你在工作中发现很多事情你可以做到,那些工作可能并不是你份内的工作,但是,如果你去解决这个问题,会使得很多人受益时,那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去完成它,奉献自己的一点力量,哪怕看似微不足道的,日积月累,不久以后,你就发现,原来自己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更多。

与老板对话

让自己的工作蒸蒸日上,不仅取决于个人的才能,还取决于对待工作的热情。成功的大门总是为那些对工作具有高度热忱的人开放,他们有着火一般的热情,人至暮年,对于工作的热情依然不减当年,这样的人是值得真正赞扬和学习的,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职场中每一个人,用热情点燃希望!

一个人能够热情洋溢地工作,并且使得客户和老板都满意自己的工作成绩时,行为人的各方面收获都会随之增加,有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物质上的奖励。当你把自己的热情加入到工作中去,工作也会翩翩起舞,因为热忱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能激发人的潜能,让人保持一种充满活力的工作态度,它能让我们全身的每一个细胞都活跃起来,纵观每一个成功人士,他们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他们能最快、最激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的创造者也如此,他们对于工作的激情让每一个人都为之震撼。虽然能力的重要性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一个消极、颓废的人是不可能获得成就,这是一种规律,纵使一个再聪明的人,他如果不对自己擅长的工作付出全身心的热情,也是很难有所成绩的。

当我们在看体育比赛时,会发现热情和兴奋对于运动员的发挥是多么的重要,一个选手即使再有实力,如果比赛时没有投入足够的热情,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2007年5月在英国进行的斯诺克世锦赛中,头号夺冠热门的奥沙利文被淘汰,而奥沙利文在之前的几场比赛中一直不够热情。他技术一流,而且还有很多铁杆球迷,他在自己状态好时,打球速度非常快,斯诺克最快的单杆147分的纪录也是他创下的,仅仅用了5分20秒的时间,至今没有人能打破这个纪录。这样一个一流的选手怎么会在技术上输给别人。惟一的解释就是没有足够的热情,没有投入到比赛中去,用运动场上经常使用的一句话就是“没有状态”,换言之,除去身体受伤以外,并不是技术不好,而是没有足够的热情投入比赛。

工作也是一样的道理,在能力具备的条件下,也必须投入火一般的热情。热情是工作的灵魂,如果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无论做什么工作,都不可能平庸而过。和很多年轻人相比,有的年纪稍长一些的人工作的积极性很高,他们热忱地对待一些别人看着很枯燥乏味的工作。比尔·盖茨在被问及他心目中的最佳员工是什么样时,他也强调了这样一条:一个优秀的员工应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热情,当他对客户介绍本公司的产品时,应该有一种“传教士传道般的狂热!”

的确,工作需要投入热情,带着热忱去工作,工作所获得的成效就会不一样。美国著名作家、世界十大推销员之一弗兰克·贝特格的成功就是最好的诠释,这不仅取决于他的能力,还取决于他对工作的热情。

他这样说:“在我转入职业棒球队不久,就遭到有生以来最大的打击——我被开除了。理由是我打球无精打采。老板对我说:‘弗兰克,离开这儿后,无论你去哪儿,都要振作起来,工作中要有生气和热情。’”

之后,弗兰克·贝特格在球场上改变了自己的态度,从被人骂作“懒惰的家伙”到了“锐气”的飞快地转变,让他的月薪在十天之内上升了700%。当他退出职业棒球队后,又遇上了新的问题。

他这样说:“退出职业棒球队之后,我去做人寿保险推销工作。在十个月令人沮丧的推销之后,我被卡耐基先生一语惊破。他说‘贝特格,你毫无生气的言谈怎么能使大家感兴趣呢?’我决定以我加入纽黑文队打球的激情投入到做推销员的工作中来。”

凭借着热情,弗兰克·贝特格的事业开始慢慢地有所起色,他在有所成就时,更加意识到了热情对于工作的重要作用。他说:“在我的推销生涯中,我目睹了许多的推销员靠激情成倍地增加收入,同样也目睹更多人由于缺少热情而一事无成。”

如果工作没有激情,从业人就会感到工作的无聊和乏味,不能发挥自己最好的才华,仅仅只要求自己把工作完成,做起事来拖沓、马虎,不能有出色的工作成绩。其实,说到底,热情工作不仅能为老板争取到更多的利润,对于自己来讲,也是非常有利的。首先,因为工作出色,会获得相应的报酬,其次,能在工作中找到乐趣,工作变得有生气,而不再那么枯燥、乏味。只有在热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变被动为主动,才能有一种奋斗不息的精神让自己不断进取。

如果能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论是什么职位,都能做到最好。热情是战胜困难的强大力量,它使你的神经处于兴奋的状态,让你为了实现工作目标而努力。

著名音乐家亨德尔在年幼时,大人不让他学习乐器,于是他半夜里偷偷跑到秘密的阁楼里弹钢琴;莫扎特小时要在白天做苦工,晚上他就偷偷地去教堂听风琴演奏。徐志摩热情昂扬的性格成就了他的才华。每一个成功的人都告诉我们,他们的成功并不是偶然的,是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投入自己全身心的热情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愿望。

我们不能想象一支没有热情的军队将如何打仗,我们不能想象一个没有热情的团队怎样创造价值。博伊尔说:“伟大的创造离开了热忱是无法做出的。这也正是一切伟大的事物激励人心之处。离开了热忱,任何人都算不了什么;有了热忱,任何人都不可以小视。”

小杰和巍子同在一家公司工作,他们从事着同样的工作,可是他们的差距却非常大。小杰从一个普通的业务员做到了公司的副经理,而巍子却没有什么工作成绩,每天无精打采地上下班,就要面临着失业。这是什么原因呢?

当初,他们两个人同时到这家公司应聘做业务员。这份工作是辛苦的,每天要面对很大的销售压力,他们都体会到了艰辛,两人都想到过辞职走人寻找别的工作,可是转过来一想,如果不做这份工作,暂时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出路,于是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小杰在经过思想斗争后,他认为,找工作确实不容易,即使找到新的工作,还会面临同样的或者更为严峻的困难,只有坚持下去,找到一个工作的方法,才是最大的收获。于是他决定既然做了就要好好做,否则就失去做这份工作的意义。他工作非常努力,只要有一线希望的地方,他都要努力去尝试,对待工作和对待客户的热情是有目共睹,所有人都被他的热情感染了。他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的业绩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不断增长。

有时候,为了争取到一个客户,他跑来跑去,不管有多累,他都会分析客户的情况做一套完整的计划书,给客户最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待每一个客户都认真、负责,并且竭尽全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地,他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了,因为建立了长期的稳定客户,他的业绩十分平稳,而且稳中有升。不久,他的业绩列为公司的榜首。领导非常赏识他,把他提拔为主管。他始终以这样的热情面对工作,他的职位也一直升高,但无论他处于什么职位,热情从来没有降低一分,3年的时间,他就当上了公司负责销售部门的副经理一职,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管理者。

巍子的工作态度恰恰和他相反,选择留下来后,他没有考虑自己工作没有进展的原因。面对工作很消极,越是这样,他的情绪越发消沉,他只是为了工作而工作,毫无热情可言,他的工作成绩只能维持他的生活,一年以后,老板给他调换了职位,因为一个没有热情的业务员是无法有出色的工作成绩的。可是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态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也一样地缺乏热情,以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工作态度对待工作。这不,公司开始进行新的人员调整,老板准备将不合格的员工辞退,他非常不幸成为了其中的一个。

任何人都一样,热情是一种精神力量,这种力量就是工作的活性剂,最优秀的劳动成果都是由那些热情工作的人创造的。热情能使人们的决心更加坚定,能使人们的意志更加坚强,它是创意的一种催化剂,它能使我们立刻行动,去创造那些看似难以成功的事情,把事情一步步地演化在一种合理的范围之类,把被动工作变成主动创造。

给决策找一个理由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员工那一定要具备一种率先主动的工作意识。对于一家企业来说,积极主动的员工就是好员工。积极主动不仅仅是一种做人的态度,也是一种做事的方法,更是一个好习惯。同样的一个工作环境,同样的一份工作,积极主动的人总是能又快又好地把工作做完,从来都不用担心加薪和晋升。那些因为对待工作随便、怠慢而不能晋升的人,你完全有能力来改变你的处境,秘诀是——行动起来,养成做事积极主动的好习惯。

世界排名第六的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的作者阿尔伯特·哈伯特在年轻时,曾经修理过自行车,卖过词典,做过家庭教师、书店收银员、出纳,还当过清洁员。在他看来,他的工作都很简单,不费精力,而且是下贱和廉价的,但后来,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些工作的经验,留给了他很多珍贵的教诲。

他在做出纳的时候,有一次,他把顾客的购物款记录下来,完成了老板布置的任务后就和别的同事聊天,老板走来,示意他跟上来。然后老板自己就一言不发地整理那批已订出去的货,然后又把柜台和购物车清空了。

就是这样一件事,彻底改变了阿尔伯特·哈伯特的观念,他明白了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应该再多做一点,哪怕老板没有要求的,去发现那些需要做的工作。阿尔伯特·哈伯特一直遵循这样的方法和积极主动工作的心态,使他变得更优秀。

如果不主动工作,就意味着你丧失了主动权,而被动地去完成一件工作,这样一种工作状态会让人变得懒惰,当人形成一种凡事都要靠别人说才去做的习惯后,就会完全地丧失本来可以握在手中的机会,或许就是因为丧失了这样的机会,让你和成功失之交臂。拿破仑·希尔说过,“要想获得这个世界上的最大奖赏,你必须拥有过去最伟大的开拓者所拥有的,梦想转化为全部有价值的献身热情,以此来发展和销售自己的才能。”有了热情也就能调动行为的主动,行为的主动又能影响心态进一步成熟。对一个人来说,做事是否积极主动,常常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在我们的工作职场中,只要我们具备一种积极主动做事的心态,每天多努力一点,多付出一点,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阿尔伯特在他的著作中写道:世界会给你以厚报,既有金钱也有荣誉,只因为一种小小的品质,那就是主动。

什么是主动?

我告诉你:主动就是不用别人告诉你,你就能出色地去做。

次之,就是别人告诉了你一次,你就能去做。也就是说,把信送给加西亚。那些能够送信的人会得到很高的荣誉,但不一定总能得到相应的报偿。

再次之,就是这样一些人,别人告诉了他们两次,他们才会去做。这些人不会得到荣誉,报偿也很微薄。

再次之,就是有些人只有在形势所迫时才能把事情做好,他们得到的只是冷漠,而不是荣誉,报偿更是微不足道了。这种人是在磨洋工。

剩下的就是这种人,即使有人追着他,告诉他怎么去做,并且盯着他做,他也不会把事情做好。这种人总是失业,遭到别人蔑视也是咎由自取。当然,如果碰巧他有一份好的家产,那要好一些。不过,即使这样,他迟早也会倒霉。

恰巧,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企业家安德鲁·卡内基说:“有两种人不会成功:一种是非别人要他做,否则绝不主动做事的人;第二种人则是即使别人要他做,也做不好的人。那些不需要别人催促,就会主动去做事的人,而且不会半途而废的人必将成功。”

其实,在工作中,比别人多做一点有时候也只是举手之劳。看到了需要做的工作,想到了需要解决的问题,就不能率先把事情做完,率先把问题解决么?人的心理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总是会觉得自己凭什么要比别人多做一点,自己为什么就要主动思考问题。其实,每个人都知道,主动多做一点不会让人感觉到多大的不便,只是心理不平衡,认为自己不需要那么做。反过来呢,当别人因为比自己多做了一点受到嘉奖时,心理的不平衡又跳出来了,这个时候又会在想,那么简单的事情自己也会做,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老板认为他就比自己优秀。这样的人该怎样说才好呢,既然知道了主动多做一点也不会给自己造成不便,自己也有能力多做一点,为什么就不能率先主动呢?

取得一些工作成绩是一个结果,实现这个结果需要一个过程,它需要人们付出,需要人们主动去做一些相关的工作,如果不主动,怎么能脱颖而出呢?当然不能!只有一个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当成一项事业来做的人,才可能有这种宗教般的热情,而这种热情正是驱使一个人去获得成就的最重要的因素。大家对于工作的态度可能局限在怎么样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完,但是并没有想过要多干一点点,可是,可能就是这一点点,让老板对你刮目相看。

亨利·瑞蒙德在美国的《论坛报》做编辑时,一个星期只能挣6美元,但这没有消减他对工作的热情,他总是工作很长时间,努力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他在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总编后这样说:“为了获得成功的机会,我必须比其他人更扎实地工作,当我的伙伴们在剧院时,我必须在房间里,当他们熟睡时,我必须在学习。”

很多的事实告诉我们,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多做一点只会让自己受益无穷,如果带着一种不平衡,计较得失的心态去面对工作,计较比别人多做一点,计较自己拿的报酬少,如果这样,那么,只能一直平庸下去,一直抱怨下去。

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是好事,既然有能力,就需要用事实来证明能力的存在。如果一个销售员想要证明自己有能力,就应该每天比别人多访问几个客户,工作成绩提高,能力才得以表现。

美国的一家超级市场里,有两个小伙子同时在这里工作,刚开始这两个同龄的年轻人拿一样的薪水。后来叫阿诺德的小伙子得到了持续不断地加薪和晋升,而叫布鲁诺的小伙子却仍在原地踏步。

起初,布鲁诺没有介意这种不公正待遇。终于有一天,他向总经理吐露心中的不满,总经理一边耐心地听着他的抱怨,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怎样向他解释清楚他和阿诺德之间的差距。

“布鲁诺先生,”总经理开口说话了,“您今早到集市上去一下,看看今天早上有什么卖的。”

布鲁诺从集市上回来向总经理汇报说,今天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一车土豆在卖。

“有多少?”总经理问。

布鲁诺赶快戴上帽子又跑到集市上,然后回来告诉总经理一共有40袋土豆。

“价格是多少?”

布鲁诺再次到集上问来了价钱。

“好吧,”总经理对他说,“现在请您坐到这把椅子上,一句话也不要说,看看别人怎么说。”

阿诺德很快就从集市上回来了,并汇报说到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并了解了数量和价格。土豆质量很不错,他带回来一个让总经理看看。而且这个农民一个钟头以后还弄来几箱西红柿,因为昨天超市里的西红柿卖得很快,库存已经不多了,他想这些西红柿的价格很便宜,总经理肯定要进一些的,所以他不仅带回了一个西红柿做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此时总经理转向了布鲁诺说:“现在您肯定知道为什么阿诺德的薪水比您高了吧?”

这样的现象在职场中比比皆是,很多事情只要能率先主动一点,体现的就是不一样的个人能力和品质。著名投资专家约翰·坦普尔顿通过大量的观察研究得出一条结论取得突出成就的人与取得中等成就的人几乎做了同样多的工作,他们所做的努力差别很小——只是多一盎司。就因为这一点点让工作大不一样。所以,工作中,你能比别人多做一点点,多主动一点点,就会获得不一样的成绩,获得不一样的回报。每天努力一点点,日积月累,你就能比别人多做很多事情,这样的员工老板如果不重视,那只能说明他没有眼光,并不能说明你没有能力,但千万不能因为自己主动多做一点没有得到老板的重视就开始消极,不愿意主动,把这个主动权又从手中丧失。

一个小小的习惯就能体现一个人最珍贵的素质,在被动的驱使和主动去做这两者之间,如果选择主动,结果是大不一样的。这种习惯能让人们变得更加敏捷、更加积极,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能完成老板交代的任务就可以高枕无忧,只有采取率先主动这一战术才能成就优秀。既然事实这么显而易见,赶快行动起来吧!

咒语应验,起死回生

想要让自己具有竞争力,就不要满足于现在的知识水平,千万不要对自己说:“我已经做得足够好了”。不论什么时候,不要停下学习的脚步,因为学习是永无止境的,如果稍有停息,就会掉队。职场中,你会发现,自己的身旁经常出现一些思维活跃,具有卓越能力或者是经验丰富的资深业内人士,如果在身边出现这样的人后,你表现出慌张或不安全,这种不自信就说明你没有在工作中不断地提升自己。

一个人是否具有竞争力,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这个人是否有主动学习的精神,谁都不能说自己已经做到最好,有句流行在当下的话“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是的,力求做到最好的人永远是最出色的。优秀的人不论从事什么工作,都会不断地要求自己要做得更好,不能有轻率马虎、敷衍了事的想法,如果满足于自己现有的能力,总有一天,就会被淘汰。能以最严格的态度要求自己的人,就是能把事情做得最好的人,如果有能力做到更好,为什么不去做呢?对于老板来说,这种能不断要求自己进步的员工就是优秀的员工,就是有价值的员工。

美国职业专家提醒职业人士,现在职业的半衰期越来越短,高薪者们如果不学习,不改进自己,不到5年的时间就会变成低薪,所以,不论你现在是高薪还是低薪,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以最高标准要求自己,才能一天天的走向胜利。

一个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人,从来不会认为自己是最好,他们也不会抱怨别人,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还做得不够好,还有改进的空间。那些整天不是抱怨这里,就是抱怨那里的人,他们从来都不愿意想自己在抱怨别人的时候,自己是否是优秀的,而往往事实就是整天心里嘴里都在抱怨的人就是最差劲的人。

工作更是应该永无止境地学习和改进,要经常对自己说:“我还能做到更好。”这种态度不仅是对工作的负责,对老板的负责,更是对自己的负责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和挑战。

微软招聘员工的标准就是“聪明人”,而他们认为的“聪明人”就是那些学习能力强,并能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的人才,因为微软知道,一个人现在所拥有的知识再多再丰富,也不能保证能适应环境和市场的变化。只有那些具备能力,善于学习的人才能永远不会被淘汰,如果组成公司结构的员工都是这样的人才,那也就意味着这个公司能不断适应市场的变化,能不断地跟上时代的步伐。微软在招聘时充分考虑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他们所招聘的员工里,很多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是某些方面的专家,但是在快速学习这种能力方面,无疑是出色的,这样的人能在短时间内成为企业的人才,不可多得的人才。

虽然说没有平庸就显不出优秀,但是,谁也不愿意做一个平庸的人,假如可以选择,那么,有谁会去选择做平庸的人呢?但是,是否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是可以由自己来选择的,但是,想要选择优秀就必须付出自己的努力。

彼得·詹宁斯是美国广播公司的著名主持人,但是,当他有一个人人都羡慕的职位时,他却毅然地辞去这个令人艳羡的主播职位去新闻第一线做记者,目的就是磨练自己,让自己更加出色。

他做过很多工作,有普通的记者,还担任过美国电视网驻中东的特派员等等这些职位,当他经历过这些磨练后,在重新做回主播时,相比于这之前的他,又更加出色了,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变成了一个非常成熟、稳健的主播,这种变化更加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彼得·詹宁斯之所以让人们佩服是因为他在自己成为一名优秀者时,没有忘记自己还应该继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

这样的例子国内也有不少,比如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就是一个勇于追求的,能不断学习的人。她在事业处于最高峰时,毅然选择出国深造。还有李佳明也是一个例子,他们在别人看来已经非常优秀的时候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毅然地选择继续学习。

这些优秀者是职场人应该学习的对象,不论自己的职业生涯处于什么阶段,不论是否优秀,学习的脚步不可能停下。有的人之所能够一直处于优秀的状态,并不是他们运气好,而是他们知道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改进自己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如果现在你所具备的能力对于你所供职的单位非常有价值,那也不能掉以轻心,香饽饽是谁都想要吃的,只有做好自我监督,让自己的能力不止步,才不会被别人挤下去。当自己的工作状态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只有继续改进才是确保职业安全的一种方法,当自己的工作不是自己想象的状态时,也只有改进才能改变这种状态,因为只有学习和改进才是开创新天地的武器。

当然了,职场中的很多人都不可能完全放手去专门学习,很多人都没有这样的条件,但是,学习不仅是永无止境,还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有心,只要有毅力,就可以超越自己,哪怕每天改进一点点,只要持之以恒,铁棒也能磨成针,积少成多,量变就会变成质变。

现在很多人找工作,也非常看重是否能再学习的因素,可是,说到底,公司招聘员工是希望员工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有的人很有上进心,却不知道先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后再学习,他们利用上班时间学习,完全不顾老板的感受。碰上不自觉的员工,不叫他工作他就心安理得地看自己的书,把工作完全抛在脑后,如果这样的话,就是没有职业道德了,我们在前面专门讲过职业道德,老板非常希望员工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但是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是必须要具备的。既然在岗,那就一定要先把本职工作做好。

当遇到这种问题时,职业人就应该调配好自己的时间,选择好学习方式和方法是尤为重要的。职场上,竞争无处不在,如果你还在原来的地方踏步,而别人是不停在跑,刚开始可能距离不大,时间一长,你就该追悔莫及了。行动起来吧!只有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的人,才能在职场独领风骚,永远常青。

有这样一个故事:

草原的夜幕下,一头狮子在沉思: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追上跑得最快的那只羚羊。与此同时,一只羚羊也在琢磨:当明天的太阳升起,我要拼命地奔跑,逃脱跑得最快的那只狮子的追赶。职业人就好像是奔跑的“狮子”和“羚羊”,只有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满足于原来的能力,利用时间来给自己充电,才是对自己人生长远的规划。

记者在采访亚洲首富李嘉诚时问道:“今天你拥有如此巨大的商业王国,靠的是什么?”李嘉诚说道:“依靠知识。”

李嘉诚毫不犹豫地说:“想要成功只有依靠学习,不断地学习。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有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相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

人的一生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任务和职责,独有学习是贯穿始终的。活到老,学到老,如果你的眼光只着眼于当前,可能就会失业!而当下,充电也成了一种时尚,是大势所趋,不管在什么领域,科技的发展一日千里,企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改变,不进则退。

每一个想给自己充电的上班族,不管采用何种方式来学习,坚持是最重要的,唯有坚持才能够成功。

有些人总是学习前自信满满,给自己设计了人生方向,也制订了一套可行方案,可是学习过程中只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想放弃,总是寻找各种客观条件来给自己找理由。如此,这样的人总是把时间浪费在思考学什么上面,可当一想好,没多久就又退缩了,反反复复,最后什么都没学成。

所以,不管你决定给自己补充什么样的知识和技能,只要下定决心要学,就要付诸行动,并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一切贵在坚持。假如中途思想出现动摇,只要你确定你所选择的充电方式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就要克服这种打退堂鼓的念头。做什么事情都是需要付出的,处处找借口,那就处处都走不通,只要有毅力坚持到底,最后不仅收获了知识,也能更坚定自己的意念,养成做事情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习惯。

大家都知道浙江商人很多,做生意方面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浙江卡森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张金当初学了几个俄语单词:一、二、三、四、五、好不好、多少钱、行、没问题,拿了个计算机就去俄罗斯做服装生意。因为有语言障碍,做生意过程中非常困难。之后,他跑到欧美做生意,也是由于不懂英语吃了不少苦,因为你听不懂别人说话,就相当于一个聋子一样。

1999年冬天,他到美国参加一个皮革展销会。一个加拿大的商人向他推销landcows(死牛皮),40美元一张。他不知道landcows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他认为死牛皮的英文肯定是deadcows,所以这个肯定是好皮,心里暗自高兴,觉得这个价格实在太便宜了,因为只有死牛皮才是这么便宜的价格。他非常高兴地飞往加拿大看货,结果大失所望。其实,landcows的意思就是死牛皮,就这样,他为了一个小小的单词,跑了这么多路。从此,朱张金意识到自己的文化水平非常欠缺,很多知识都不够用,做生意造成了很多困难,决定一心要学好外语,英语磁带成了他出差旅途的伴侣。

现在他能与外国客商单独、直接地交流,能用一口流利的英语给老外介绍企业的状况、产品等。从2003年公司进入了外国市场后,在欧洲开设了20多家家具产品连锁店,实现了中国民营企业在海外发达国家建立直销零售商场“零”的突破。所以,不管是什么人,在工作中不停地学习才是让事业蒸蒸日上的有效途径。

放弃自营,重塑渠道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特别是成熟企业的企业文化更加鲜明,具有自己的特色。所谓企业文化,从公司的角度来说,就是逐步形成或规定的一种团体的共同信仰、价值观和行为,以及一些生产经营实践、管理制度、员工的行为方式和企业外在形象等等。它包含的内容很广泛,但总体来说,企业文化代表着一个企业的灵魂,它推动着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这种共同的社会意识形态渐渐地应用在了公司中,从另外一种角度来说,在现在的社会里,它更是一种品牌的象征,很多知名的企业都以自己的企业文化为骄傲。因为企业文化能给团体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这样一种环境下,企业中的负责人期望团体中每一个人都继承、遵守并发扬公司的企业文化,让这种效应能持续地为公司的发展产生作用,所以,作为员工来说,不论是新员工还是老员工,都应该主动地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去。当这个理念越来越被人们重视时,如果你能很快地遵守这些,并尽快地融入到其中,将会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状态。

每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存在着,这些价值观、行为方式是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形成的,所以深度不同,理念存在差异,但它们都是为自己的企业服务,都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正因为这样,每一个人都应该尊重企业文化。当你融入一个集体时,不自然地就会感受到它的存在,如果能够了解并主动地接受它,对于个人和公司的发展都会非常有利。

每个人在性格上都会有差异,这就造成了集体相处中的一些困难,这种困难必然给整个团队的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有的人能比较快地融入进去,而有的人则对这种文化反应比较慢,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成熟的、企业文化强的公司在招聘员工时趋向于选择刚刚走入社会的年轻人,因为在他们还没有接触到其他的企业文化时,对于接受本企业的企业文化会比较迅速。但是,职场中的人士不可能都是刚刚进入社会的人,很多人在职场拼搏多年,接触过不少的企业文化,在思维中可能已经形成一些意识形态,可当你换一个环境时,企业文化的内容和重点也就随之改变,这种情形下,行为人应该主动地接受当前公司的企业文化。假如不能有效地融入到这种环境中,将会给工作带来很多的不便。

众所周知,海尔集团在国内同行中处于领先的地位,海尔的企业文化也是人们所认同的。这种企业文化是海尔历经二十年逐渐形成的一种文化特色。

1998年,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走进了哈佛讲坛,林·佩恩教授抛出了很多的问题:“海尔具有每年增长80%的速度,成为家电发展最快的企业,海尔管理为什么是有效的?一条‘休克鱼’为什么能被海尔文化激活?为什么研究企业文化就是研究活力?”

当张瑞敏对这些一一做出解答后,一位美国的学生说:“从张先生的讲课中,我第一次了解到了中国企业成功的管理!”

这次演讲让人们更加认识到成功企业的企业文化是如何重要。

张瑞敏在一次出访日本大公司时,用了一句话阐释了海尔文化的重要性,“企业管理有两点始终是我铭记在心的:第一点是无形的东西往往比有形的东西更重要。当领导看重的是有形东西太多,而无形东西太少。一般总是问产量多少、利润多少,没有看到文化观念、氛围更重要。一个企业没有文化,就是没有灵魂。第二点是道家主张的为人做事要以柔克刚。”

我们知道,众多的公司已经把企业文化纳入自己公司发展的重要项目,那么,员工更应该对此引起高度的重视。一个长期不能融入团队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本来不该出现的问题,因为不能很好地适应团队的节奏,导致了很多困难的产生,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工作成绩受到影响,这样的员工很难被重用。因为在老板看来,不融入团队的人就是不认同自己企业的人,既然不认同,就不可能安心工作,创造业绩。

当意识到融入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后,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去接受它,适应它,而不是需要别人强制,被动接受。融入是一个互相认可、接纳,并且在行为方式上达成一致,有所改变,形成一种互补和互动的过程。如果感悟能力好,并且有认知的人能更快地融入到团队。

其实,在企业文化中,有一条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学会和团队协作,这将是对工作有直接帮助的一种方式。如果能自动自发地融入到集体中,和团队达成协调和一致,就能被群体接受,因此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条件和机会。

团队文化对于有个性的人来说并不是一种制约,这种融合并不是要限制个人的发展,这是工作中的一种必要。比如公司把某一个标准作为整体发展的理念或者信仰,如果不能认同和感知,有句话说“道不同不相为谋”就是这样的意识。很多人在面试过程中也经常被问到一些关于是否认同企业文化的问题,如果答案和企业文化相差甚远,那么,基本上没有被录取的可能。所以,在老板看来,选择了进入公司工作的人,就是认同了公司的理念,就应该主动地适应、融入企业文化。否则,对一个事物的认知如果存在很大的差距,怎么能在一起共事呢?这就会严重影响到工作的成绩。

小古在学校里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参加工作后,他有些恃才傲物,和同事之间没有达成一致和协调。

和他同时进入公司工作的飞扬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毕业生,但是,他工作后,发现公司中有很多不成文的规定,比如不能在办公室抽烟等等一些很小的细节,以前在学校宿舍时,大家都没有这样的规定,刚上班那天,飞扬烟瘾上来时,点了一支,还没来得及抽,一个同事善意提醒他,他马上掐灭烟头,之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情况。

公司里的着装都是比较朴素的,也是比较正规的,飞扬发现后,也没有像以前一样穿那些非常个性的衣服,而小古却一点都不收敛,他穿着肥大的、上面绣满了图案的牛仔裤,手上、脖子上还带着一些丁丁当当的玩意,这让大家都非常反感,办公室里显得有些不协调。

在和同事相处时,小古和飞扬也表现出了截然的不同,小古从来不愿意和同事一起协作,他认为自己的能力比同事更强,而飞扬却主动学习、请教。

一段时间下来,大家就发现了这两个同时进入公司的年轻人之间的区别,一个和公司整体的文化格格不入,另一个已经很快地融入到团队中去了。在年底的评比活动中,飞扬成为了优秀员工之一,而小古却因为心理的落差辞职了。

从工作的角度来看,很快地适应企业的文化非常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因为在团队相处的过程中,能更快地和别人形成一种互补、互助的状态能更加轻松、愉快地工作。如果一个人感到很难融入到一个团队中,自身方面肯定存在着一些因素,有时候,这些因素将导致行为人走向事情的对立面,假若不能尽快地找出问题的所在,只能不断地品尝失败。

进入一家公司后,需要留心观察去发现那些和企业相关的信息。有时候,可能会得到一些负面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导致你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可能因为害怕面对困难,可能因为不适应新的环境,这些问题可能使得一个人心情灰暗,怎样改变这种状态就是一个人是否能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现在的条件要求职业人士们不得不对这些信息快速做出反应,适当调整自己的整体状态,特别是对于新员工来说,更是应该向老员工多请教,搞好团结,而老员工呢,也应该帮助新员工尽快地融入到企业中来,这样整个企业才能在一种和谐、团结的氛围中不断向前进。

是否能主动,体现在一种态度上,主动去适应要比被动的接受好得多,所以,多看多学,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宽容别人是帮助人们快速适应环境的一些基本因素。如果想要在一个公司有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去主动了解企业在约束什么,又在倡导什么,并从一个正确、深刻的角度去思考这样一种企业文化对于集体发展的好处,从而能找到一种最好的工作方式,愉快地工作,创造出更多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