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逆清1847
3209000000025

第25章 罗三公子(下)

“李兄,我一向佩服你这等行非常之手段,做大事的人物。有什么话你尽管说来,小弟今天也有请教与你的意思!”见李云帆自动“上钩”,罗文海一扫刚才微醺之态,肃然抱拳应道。

“好!那我就斗胆乱说几句。其实以前十三行之所以能在当年让国朝关税十出其四,最大的一条便是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大清对洋人的海上贸易。这一百多年来十三行所取得的成就中固然有十三行代代相传的经营成法和如磐石般的商德口碑的因素,但这种垄断经营特权才是最大的保障。

现在五口通商的局面已成,各地的货物不再像以前那样必须拉到广州经由十三行之手才能运出国门、行销海外,而洋商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在五口之间任意转驳、贩卖。这样一来,依赖垄断海贸的十三行经营必然大受损失。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不谋长远者,不足以谋一时。既然时势已变,十三行如果再墨守成规,那必然会继续沦落下去。为今之计,只有奋起变革,寻找到新的生财之道才是正途。”

李云帆一边说着,一边扫视着众人。他说这一番对十三行来说算得上刺耳的话就是想看看罗文海和秦湛来的反应,如果两人不悦,那就点到为止。如果两人真的实心受教,那么还能继续往深了说。只见罗文海两人听完之后并无不悦之意,倒是暗暗点头,知道两人不是刚愎自用之人,便继续说了下去。

“照以往的观点看来,商者无非就是往来贩卖,低价购入、高价售出,以获其利。既然十三行无法再行垄断海贸的特权,那么不如用其手中巨量的资本和广博的人脉资源来广开商路,重操往来贩卖货物的买卖。

现下,北方的生意一来距离广州太过遥远,二来又有晋商垄断把持。而在两江流域、江浙等地又有徽商盐商牢牢掌控。这两大地域都不是十三行现在所能轻易进入的区域,现下偌大的国土里也只有一片区域尚待十三行染指。”

“哦?还有这样的区域?李兄快说,小弟愿闻其详!”

李云帆便让下人拿来了纸笔,便在桌子上草草画起了整个南中国的地形草图,并在上面标注了一些主要的地名以及主要的河流。这段时间,李云帆一直在研究这个,现在随手画来,倒也了然于胸。其他几个人也都围了过来,一边看着地图一边想听听李云帆还有什么论断。

“这就是粤、桂、滇、黔和川这一片广袤的地区!之所以选择这个区域,首先是因为十三行已经在广东根深蒂固,在地缘上对南中国有着天然的影响力。

其二,在这个区域内还没有什么其他的大型商帮有能力与十三行抗衡,而且由于地域的缘故,徽商、晋商对此地也是鞭长莫及,所以十三行行起事来阻力要小上很多。

其三,这片地区水系甚多,拥有天然的航道优势,比如贯通滇、桂、粤的西江便是绵延数千里的大动脉,如果能将之大加利用,将会比陆路运输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将这一地域山多路险的劣势加以弥补。

其四,这片地区虽然一直都被人看做是穷乡僻壤,但实际上很多地方都物产富饶,只不过是由于各地人多为患,加上愈演愈烈的来土之争,以及无法将丰饶的物产转化成钱利而将物产富足的优势给消耗殆尽了。

如果能有一支强大的商帮能将各地零散的物产集中起来运到广东等富饶之地贩卖或转口出海,必能收获良多。而且这些地区人满为患也意味着物产和劳力的成本要比其他地方更为低廉。

所以,我认为十三行想要重新有所作为,最好的选择就是西顾,瞄准广东西侧的这片广袤的区域!如果能打通粤桂滇黔川这条漫长的商路,并以此为纽带向安南、缅甸和暹罗乃至南洋等地扩展,十三行所能取得的成就将一点都不亚于晋商、徽商在其各自的区域里的所为!这将成为一条新的贯通整个南中国东西的滚滚商路!”

配合着有力的手势和自信的话音,李云帆在这张草图前颇有些指点江山的意思。但罗文海和秦湛来听罢对视一眼,都流露出复杂的神色,有欣赏也有些许失望。倒没有别人乍闻如此庞大的一个计划的讶然或兴奋。

“李兄,恕我冒昧。你有这样的眼光我和舅舅是不惊讶的。其实你说的这条商路十三行老少上下也不是没有人看到。但这其中有很多的难处,其他不说,单单是广西境内沿西江水域周边的水网里为数众多的水匪、河匪就是顽疾!

这些水匪都曾经因洋祸而被征召,随后因国朝战败而又被遣散的民团,要比一般的土匪更加的难缠。如果不把他们铲除,这条商路单单是广西就无法贯通。

其实要说这条商路上关卡林立、各地官府层层盘剥的问题反而要放在其次了。世上又有哪条商路不是如此?拿银子铺路、拿人脉去拓展人脉便是。可惟独这匪患却是连各地官府都没有办法的!不知李兄你有何等高招良策?”

半晌后,罗文海说出了心中的犹疑。果然,以十三行的眼光不可能看不到广东西侧这么一大片区域的商机,只是被这条路上林立的匪患给吓阻了。李云帆听罢,心中暗笑,对方等着他上钩,现在对方却上钩了。

“解决匪患只能靠两个字:剿抚!不将几股最大的匪患剿除,不足以震慑群宵。但这些匪徒很多也都是吃不上饭的穷苦人,如果一味力剿不但靡费太巨,而且有越剿越多的可能。所以,剿治标,抚治本,标本兼治才能彻底根除匪患。

可是想剿匪,靠现在绵软无力的衙门是肯定不行的!那些吃空饷的旗兵、绿营兵更是不堪一用。想要剿还是要靠我们自己!”

“靠我们?咱们不是官,一介平民哪有练兵剿匪的权力?恐怕还没等剿匪,就会被人安上叛乱的罪名吧?”

罗文海一听便有些皱眉,他本以为李云帆是个有着大筹谋的能人,可以考虑合作。但如果是想着兴兵剿匪的事情,那就要考虑考虑了,这种人一般是不能靠的太近的。李云帆当然看出了罗文海的心思,也不以为意,继续说道:

“就是靠我们!朝廷虽忌讳兴兵作乱的事,却是不禁民团的!罗兄你久居承平日久的广东,却不知那边的情况又与广西不同。以广西来说,三合会、白莲教和天地会等乱党林立,加上匪患和来土之争甚巨都让广西的大小衙门已经束手无策。在这里你想要保护自己的财产、家人,只能靠自己起团练。罗兄,你们十三行想要打通这条商路,可以考虑先和本地有实力的乡绅、民团接洽,即使不能剿匪,也足以起到护卫的作用了。

另外,不瞒你们,我现在都已经拉了二百多人的团练正在加紧操练,用不了多久便是一支可用之兵。我当初起团的想法就是要保护我在贵县一带的买卖,同时确保我那皂厂产出的商货在运往各地时不会遭到匪患的袭击。

等实力增加后,我还想将民团厂丁的队伍规模进一步扩大,变护运为剿匪!剿灭几支势大的匪帮后,便以开厂、办坊为辅助手段来平抚流民,进一步靖安乡里。罗兄,到时候只要你需要就只管开口便是!”

“哦?原来李兄你还有这样的打算?不过这二百多人的队伍也实在是太小了吧?就算是一支精兵,能剿几支乱匪?”

罗文海听罢朝秦湛来那边望去,后者朝他使了个眼色,示意李云帆对广西的描述基本属实。他这才放心心来,只是又觉得李云帆想靠这二百多人就像平定贵县周围的大小匪患实在是天方夜谭。

“呵呵,罗兄你久通洋务,应该知道洋人的船坚炮利。洋祸时英人不过数千,便将偌大国朝打得败北。二三百人虽不多,但除了刀剑搏杀外配以火枪的话,那威力可就远不止寻常二百多兵士可比了!匪患虽多,但也山头林立,每股匪患的数目都不大,而且都是乌合之众。到时候应对得法,有这支二三百人的精悍队伍便足以扫荡不少宵小了!

再加上开厂、办坊给大家提供活路,反过来财源广进,又可以增加团练的规模。剿抚并举之下,只要能协调好与朝廷的关系,应该大有可为!”

“哦?李兄你此言当真?如果有枪有械,你这二三百人能真能做到靖安这贵县周边?”

“恩!如果有枪有械,官府又不阻拦,给我一年时间我定能保证以这贵县为中心,南至南宁,东至梧州,北到来宾的这片地域里再没有大股的匪患出没!只是你也知道,我只是布衣一个,又能到哪里弄那些洋枪洋械,所以咱们今天这些都只不过是酒后笑谈,笑谈罢了!”

李云帆见自己已经吊起了罗文海的胃口,知道对方是真的在图谋打通这西进的商路,只要他李云帆能做到上述的话,那无疑就是给整个十三行、广西官府以及广西各地的民团之间的合作建立了一个良好的示范表率。然后再在这条商路上推广,就不难了。

其实李云帆最想依靠十三行的还不是利用其海外渠道购置枪械,而是想引入十三行庞大的资本力量来对广西的实体经济进行投资,来加速这里工业化的步伐。

但一来这个时代贩运商品远比实业的利润更为客观,二来他和罗文海毕竟是初次见面,不可能提太多的建议。能够打通这个对外交流的通道,便已经是大好的消息了。

“哎!李兄此言差矣,你在广西自然没有这样的渠道,但十三行有啊!我们就是和洋商做生意,什么样的东西买不到?只要你能协调好官府,又能练出强兵,小弟这边在枪械上给李兄帮衬一下也不是什么难事。其实这次与舅父前来叨扰李兄,原本一是仰慕李兄,二是小弟想将李兄这边如此便宜的香胰子贩运到广东。既然李兄你现在还有更大的筹谋,那咱们弟兄可要好好筹划筹划了!”

罗文海听李云帆将谋划说清,便不再怀疑此事的成功几率。对他来说在这件事情上帮助李云帆并无风险,如果李云帆能成事,那么他们十三行就多了一条至少有几百里长的安宁水路。如果不成,也只不过是李云帆一人功败垂成罢了。

“哦,既然罗兄有这样的意思,那咱们就详细说说。不过单单咱们两家谈是不够的,要把知县冯大人也请来一起谈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