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逆清1847
3209000000009

第9章 平衡

凭借着超出时代的营销策略,李云帆的宝洁肥皂在贵县三月初八的大集上出尽了风头,一时间街头巷尾大小人等无不在讨论那便宜到极点的胰子以及那位失踪三年的举人爷身上的种种奇事。

李云帆闹出的偌大动静自然也落入了李家族长李宗衡的眼中。不过,很显然,李老爷知道这个消息并不比其他人更早,也是在三天大集里才知晓的。

之前由于李云帆在李家的十几家买卖里用的是免费铺货的手段,并没有涉及资金流动,而且发过来的肥皂数量也不多,算不上什么大事,所以李家的管家就并未将此事及时告知李宗衡知悉。

所以直到三月初八那三天大集赶下来,李宗衡才知道被自己赶回乡下的大儿子居然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不但如此,那小子居然还打着他们李家的旗号打通了知县大人的门路来替自己保驾护航。

再加上一系列花样百出的营销手法、宏大的铺货格局,无疑让了解了全部事宜的李宗衡震惊不已。他以为自己那大儿子回到乡下无非是因为挨了训斥脸面上抹不开,或者是因为头部的伤势而心灰意懒,但怎么也没想到仅仅一个多月的功夫那小子就搞出了这么大的动静?

其实要单说李云帆这一系列运作的手段,李宗衡还是极欣赏的,他也没想到以前一身书卷气的大儿子能有如此的手段、格局。但最让他无法忍受的是自己儿子不但将这一切都瞒着他,而且造出了这么廉价的胰子后,不是想着让自家的店面垄断经营,而是将这肥水流到了别人的田里。

这天一大早,李宗衡便怒气冲冲地召集十几家店铺的掌柜狠狠训斥了一番,拍着桌子要让众人不许再摆卖那宝洁肥皂。然后他又赶回了家中,准备找自己的夫人质问。要不是自己夫人溺爱,那个逆子哪有那么多本钱来造什么胰子,又哪里会弄出三月初八那么大的格局、动静。

不过让李宗衡没想到的是,他刚一进门,就看见李云帆低着头站在前厅,徐氏则惴惴地站在一旁,一见李宗衡进来便赶忙堆笑着迎了过来。李宗衡气的冷哼一声,看也不看李云帆,径直进了客厅坐下。

“老爷,都怪云霄他年轻唐突了,他刚才说了本是想给咱们一个惊喜的,您就消消火吧!”徐氏见李宗衡气极,连忙跟过来开解道。

“哼!什么惊喜?我看是他翅膀硬了,不把我这个老子放在眼里才是真的!哈,李举人李老爷,好大的格局、好大的气派啊!整出了香胰子居然大方到让全城的商铺替他卖!他不知道自己家也是有店面的吗?这是要分家?还是要自立门户?”

李宗衡啪的一声把桌子站起,指着厅中低眉顺眼的李云帆大喝道,要不是顾及妻子在场和长子身上的举人身份,李宗衡已经动手了。

“哎!老爷,您千万别急!我刚才也已经训斥了他一顿了!年轻人做事就是操切了些!云霄其实也是想尽快收回本钱,才贸然向全城铺货的。”

“夫人,你老实说,这个逆子搞出这些哪来的银两?都是你给的吧?那么大格局的花销,你怕是把你当年娘家带来的那点嫁妆都给他了吧?这个逆子有今天,我看都是你宠坏的!”

“恩!老爷,你要怪就怪我吧!我是看云霄他失了家族的继承权,又孤零零地被送去了祖宅实在可怜,怕他受苦才给他一些银两的!谁知这孩子也有股拗劲儿,他是想凭着那银钱做本钱,作出点名堂后能重新得到您的赏识!”

“哼!我的赏识?我这个老子还在他眼里吗?再说他一个读书人去鼓捣生意,这本末倒置的事情还想让我赏识?他到底要干什么?你问问他,他到底要干什么?”

“老爷,刚才云霄跟我说……”

“你别插嘴,让他自己说!”

“我这脑子伤了,一时也好不了,会试、殿试肯定无望了。既然如此,我就想着用娘给的本钱做点生意,挣了钱后去捐纳个一官半职,也算光耀门帏。行事孟浪,还请爹您责罚!”

李云帆忍住心中的厌恶用尽量谦恭的语气说道。要有办法,他宁可一辈子都不登老地主的门。可没办法,谁叫他顶着李宗衡长子的名分。

在这个年代,单单是一个父为子纲就将他与老地主之间的关系限定死死的。他搞出这么大的动静如果得不到李宗衡的谅解,那么老地主可以利用父子的名分轻而易举地将李云帆辛苦建立起来的厂子搞掉。

所以今天这趟他必须得来,而且必须得到老地主的谅解。为了让肥皂尽快打开销路,李云帆不得不搞出那么大的动静,现在来是处理那次营销的负面影响,给李宗衡一个说法,让他不会给自己的发展计划扯后腿。

“哼!捐纳?你倒是想的好!觉得自己考不上进士,就想捞这偏门?你也不想想一个记名的知县衔也得要两千多两银子,要是捐个实缺不但要碰运气,价码至少还要翻倍,就靠你那么个胰子作坊,什么时候能攒够这笔钱?有这样的想法,你也不说,还有没有把你老子我放在眼里?”

李宗衡听了这句,倒是心里有些受用,看来这小子还没放弃仕途。这正是李宗衡最期盼儿子们走的路,可以说李云帆这句可以说一下子就击中了李宗衡的要害,老头子的火气一下子小了很多,原来儿子那些荒唐的举动也就能理解了。

原来他被自己赶到了乡里竟憋出了这么个主意,可钱是那么好挣的吗?还是书生气了些啊!心里这么想,老地主嘴上可没松口,依旧气势汹汹。

“老爷,既然云霄他都这么说了,您就让他试试吧!反正有你在,他还能弄出什么纰漏不成。难得这孩子有心,我看那胰子也卖的挺红火的!”

“哼!夫人就你护着他!这事就这么着了。反正你也看不上咱家的买卖,我还看不上你那劳什子作坊呢!你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但你到时候赔了可别怨天尤人!”

李宗衡当然知道那宝洁肥皂卖的很好,但他并不认为仅靠这个自己这举人儿子就能挣来个知县的实缺。反正他现在也对这长子的期望淡了很多,既然他想折腾就折腾了。

“这个绝不会的!我这作坊肯定是自负盈亏。”

李云帆要的就是李宗衡这个态度,他越轻视、越不待见自己才越好。圆过这个场子,李云帆又在县城呆了半天,便急匆匆地会村里去了。

……

当李云帆还在李宅被骂之时,石达开则忙着和自己家与李云帆家的二十来家佃户签订预购油性作物的契约。

由于现在农业的亩产还很低,而且还没有大规模种植经济作物这种概念,所以农民种植油菜花等油类作物只是趁着主要作物耕种间隙捎带为之,产出的油菜籽也只够人们日常生活用油的需要。

而李云帆的肥皂厂这一大规模投产,用来制作高级香皂的菜油和普通肥皂的油泥的用量就极具飙升。油泥还好,如果菜油仅凭在市面上采购的话,那很容易就将市面上菜油此时那脆弱的供应体系一下子摧垮,到时必将把菜油的售价推高到一个极高的水平,而且肥皂厂的生产还很容易被原料这项卡住脖子。

所以,为了应付这种可以预期的情况,李云帆和石达开决定先在自己掌握的一百多亩地里专门让佃户种植油类作物,开春和入秋种两季油菜花,中间那段时间种向日葵或者花生。这些油类作物将专门用于供应肥皂厂的生产,这样也就不会对市面的油价造成冲击。

可这个时代毕竟连粮食都出产很少,又有几个农民敢不种粮食只种这些油类作物?于是为了打消这些佃户的疑虑,李云帆决定和这些佃户提前签订预购契约,不但提前订好了价钱,农户的产出全部由肥皂厂全包,而且李云帆还会预支给每个签约的佃户一笔钱来让大家购买种子。

而最打动这些佃户的是,李云帆承诺到时候收货的时候一律用银子付款。在这样一个铜钱不断贬值的时代,这可比那些地主们用铜钱付款要实惠的多!

大家一合计这么一来的确要比种粮实惠的多,有了钱还怕买不到粮?再加上这事可是大家的恩人李举人以及石相公的提议,有这两位在,还能坑蒙大家不成?

于是,在考虑再三后,这二十多家佃户依次都跟肥皂厂签订了预购协议……

PS:上午有事更新晚了,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