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菜根谭人生大智慧
32101700000043

第43章 待人宽厚,以心换心

“原文”念头浓者自待厚,待人亦厚,处处皆厚;念头淡者自待薄,待人亦薄,事事皆薄。故君子居常嗜好,不可太浓艳,亦不宜太枯寂。

“释义”一个心胸宽厚、热情大方的人,不仅使自己生活丰足,也希望他人生活丰足,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显得有气派;而一个度量狭小、清心寡欲的人,不仅使自己生活清苦,对他人也会很淡薄,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显得冷漠无情。因此,一个有修养的人,在日常生活中,既不能太讲究气派奢侈,也不能显得太吝啬刻薄。

人生洒脱,不记名实

有一个人一心想见见老子。一天,他如愿以偿地见到了老子,他把老子浑身上下打量了一番,然后说道:“我以前听说您是一位圣人,所以不远万里来拜见您。今日得以见面,先生并非是我想象中的圣人。先生如此浪费食物,连鼠穴里扒出来的垃圾都混杂着米粒粮食,实在是不仁之举啊!”

老子看看来人,什么也没有听见似的,不作回答。

第二天,那人又来拜见老子,他说:“昨天我出言不逊,中伤了您,今天不知是什么缘故有所省悟,改变了昨天的错误想法!”

老子说:“你是慕我圣人之名而来,我自以为自己同圣人没有关系,你只是听说而已,然后据实所言。我还是我,人家以为我如何如何,我不计较。有人称我谓牛,我就被唤作牛,有人称我谓马,我就被唤作马。如果计较名实,人家给你相应称呼不接受,那就会给自己带来祸端。”

老子看着来人走路的样子,说:“看你容貌岸然高傲,目光突视,额头矜相,口齿尖利;身形魁梧巍峨,很像是拴住缰绳的奔马,身受羁绊而心志不已。即使你屈于强制地修炼一时,但一旦有隙就像强矢脱弦的箭一发而不可收拾。再加上你遇事善于细察、精审,持才自负、骄矜,这很类似边塞僻境的一种人,这种人人们把他们叫做窃贼。”

老子不记名实,不看重别人对他的评价,这是心胸宽广的表现,也正因为胸怀宽广,才活出了洒脱的人生。

保留距离,把握距离

一晚,王先生去参加一个联谊会,结识了坐在身旁的一位女士。也许是联谊会的氛围易于使人敞开心扉,他们竟一见如故,无所不谈,彼此为结识对方而感到欣喜。

到家后,王先生兴奋犹在,便与妻子谈及联谊会上发生的一切,自然免不了赞扬那位新结识的女士几句。但他没有料想到的是,自己不经意的几句赞语会造成他与妻子间的冲突。

妻子听了他的一番赞美后,顿时火冒三丈:“怪不得那么晚回家,与新朋友谈得热乎呢?什么联谊会?是婚姻介绍所吧?”

“嗬,婚姻介绍所?参加者差不多全是结过婚的人,鼓励重婚?”王先生故作幽默,尽力不想使事态扩大。

“差不多。”妻子虎着脸,“再去联谊联谊,老婆也用不着了。”

“你?你怎么把这么高雅的形式庸俗化了?”不悦之情开始在王先生的脸上呈现。

“我是庸俗,没人家高雅,你找高雅的去吧。”妻子说着,面壁而卧,显然是在生气。

一股无名火倏地从王先生胸间窜上来,他愤愤说道:“是的,你是庸俗,简直俗不可耐!”

于是,一场无法断定孰是孰非的争吵拉开了序幕,结果两败俱伤。

这以后,王先生很少与妻子谈起其他女性。即便提起,也显得十分谨慎,表情淡淡,语气平平。他发现这样做的效果真的不差,他与妻子间渐渐没有了争吵。他对自己说:原来有所保留有利于安定团结。就这样,他们之间虽然相安无事,但却显得异常冷漠。

时间一久,王先生感觉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他尝试着回到“无所保留的时光”,但积累许久的“有所保留”阻碍他们重新回到过去和睦的生活里。

其实,夫妻交往如同赏画。我们在欣赏一幅油画时,太近了看着不太像画,太远了看着像画又看不清楚。只有不远不近、恰到好处,才能看出“效果”。

这就是说,人和人、人和物之间都需要一个距离。因为有距离才有吸引,但是,距离也要掌握好一个度,太远了就失去了存在感,太近了就遮住了人的眼睛。

智慧总结

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一个“度”。有人认为夫妻之间不应该有什么秘密,毫无保留才能证明夫妻感情的真实。实际上,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夫妻之间的确应该坦诚以待,但相互保守一部分秘密并不会对坦诚相待有什么负面影响。俗话说“距离产生美”,适当地留一点距离给彼此会使生活更精彩。